沙漠治理鼓励政策
❶ 如何参与中国沙漠治理,我想负责一块沙漠,通过我的努力想让它也成为一片绿洲。
我认为国家来林业主管单位自应该制定一个发动全民植树的机制,专门划定天津防护林建设全民植树认养多个区域,在各种植地常年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鼓励全市居民以各种主题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比如,各户家庭夫妻结婚纪念日、孩子降生纪念日、孩子生日纪念日、家庭成员去世纪念日、各大法定节日都可以由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天津市绿化造林主管部门组织全民性质义务植树活动,改善天津的生态环境造福百姓,践行可持续发展观。目前,我个人有出资义务植树的想法,但无法从网络等媒体获知找谁可以完成这个愿望。我相信每一个热爱家乡的天津市居民也同样有这样的心愿。
沙漠治沙恢复植被,水源紧缺以及沙漠土质保水能力差使得植树治沙称为一个很头疼的大问题。前不久我在给儿子换尿布时突发奇想,可不可以在沙漠土中参加尿布中的那种保水材料,改良植被生存环境尽快促成旺盛生长,为树木提高抗旱保墒能力呢?希望中国治沙站的工程技术人员理论实践检验一番。
❷ 国家沙漠治理补贴政策
一百万到一千万,这是农业扶持计划,每个县的农业扶持都是一千多万
❸ 治理沙漠的办法都有哪些
沙漠的问题治理上要抓根本。一是人口,二是水。
这里要提到多余水。一个地方的水分为固定水量和流动水量。这流动水量又分为水补给和多余水。
假设一个池塘,周围有5的绿地,5的沙漠。在没有人类参与的情况下。池塘水位,绿地面积,沙漠面积维持平衡。这时候的情况是绿地沙漠面积始终不变。池塘水量为在雨季过后水量是10,经过整个旱季到达下一个雨季时由于蒸发,周围绿地用水变成了5。第二个雨季带来了10的水量,其中5的水量被池塘截流下来,这部分水为水补给,剩下5的水为多余水,成为洪水流走了。旱季结束时池塘底下的那5的水量为固定水。
如果人类参与进来,完全截流了这流走的5的水量,这多留下的水量正好刚够剩下的5的沙漠绿化(前提是人类自己不用)。如果人类要用3的水量,那么只能绿化2的沙漠。剩下3的沙漠得留着。不然就要用到旱季结束时池塘底下的那点固定水量。三五年之后池塘功能退化,将破坏整个生态平衡。
所以说人口和多余水是治理沙漠的根本。人口少则能用于治理的水就多了。
譬如一个地方的多余水是M,治理沙漠需要水X,人类生活需要Y。如果X+Y<=M,那么将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反之则将沙漠化。
拿新疆的沙漠来说,水源就是雪山融水,雪山融水总量如果为10,假设人口用水为6,那么就只有4的水用来绿化环境。而假设这4的水能供应4的土地绿化(假设土地总量是10),那么将有6的土地成为沙漠。如果强行利用这4的水去绿化10的土地,那么将破坏环境,连那4的绿化面积也没有了。
沙漠里本来就没水,你挖泥保哪门子水啊!再说了你能挖多少泥,不要把现有的河给挖没了。
治理沙漠
一是节水,人口不好想办法。只有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培养国民节约水的习惯。
二是找到新的水源。沙漠的水一般都是高山融水,水量有限,只能维持河两岸一定区域的生态平衡。维持不到的地方只有靠其他的办法。比如淡化海水引导到沙漠(不考虑成本技术,只理论)。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例如培育耐旱植物,喷固定沙漠溶剂等。要综合考虑,多途径下手。
❹ 个人可以治理荒漠化土地吗政府有哪扶持政策些
可以,政府是鼓励社会各阶层投入到防沙治沙当中,只要纳入到国家总的治理计划专当中,都可以享受属同等的补贴政策。
优惠政策:
政府会对沙化土地的治理实行一些土地优惠政策。如对国有的荒漠化土地进行治理可以使用70年,同时减免一定税收。
政府对已经防沙治沙的林子还会实行收购政策和更加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
如果营造的是生态公益林,政府可以给予相应补助。一个是按照每亩计算的补贴,每年5元钱的生态效益补偿金;二是推出目前政府正在试点的收购方式,不想自己经营的可以对政府试点的生态公益林进行收购。
各地也会结合中央这些政策,制定相应地方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注入防沙治沙工程。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仍有27%的国土面积属于荒漠化地区,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元,全国有近亿人口常年受荒漠化影响,谈起沙尘暴人人色变。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让人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治理荒漠化仅靠政府、民众的呼吁不是唯一的办法;要有一个激励的政策和机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去从事这项利民、利己的事业。
❺ 国家每年对治理沙漠补偿标准是多少钱一亩
按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每亩50元计算。
国家向退耕户提供种苗和造林费补助。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种苗和造林费补助款由国家提供,国家计委在年度计划中安排。种苗和造林费补助标准按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每亩50元计算。
尚未承包到户及休耕的坡耕地,不纳入退耕还林兑现钱粮补助政策的范围,但可作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按每亩50元标准给予种苗和造林费补助。干旱、半干旱地区若遇连年干旱等特大自然灾害确需补植或重新造林的,经国家林业局核实后,国家酌情给予补助。
(5)沙漠治理鼓励政策扩展阅读:
治理沙漠的相关要求规定:
1、国家在下达年度计划的同时,核定各省的粮食补助总量,并下达到各省。对退耕农户只能供应粮食实物,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补助粮食折算成现金或者代金券发放。
2、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的调运组织由省级政府负责,原则上以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商品周转粮为主,必要时可动用地方储备粮或申请动用中央储备粮。
3、粮源缺口较大时,由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当地政府要统一组织粮食的供应,就近调运,组织到乡,兑现到户,减少供应环节,降低供应成本。
❻ 治理沙漠 感人事迹
1.一种治理沙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地理勘查 (2)地质勘查 (3)平整土地 (4)设计治理方法 (5)建筑堤墙 (6)铺设泥土 (7)埋设水管 (8)在水管上铺设泥土 (9)种植植物 (10)建造房屋及地下室
1.地理勘查;2.地质勘查;3.平整土地;4.设计治理方法;5.建筑堤墙;6.铺设泥土;7.埋设水管;8.在水管上铺设泥土;9.种植植物;10.建造房屋及地下室。本发明同现有技术比较,由于采用了泥土和水管材料,在泥土上建造了房屋,并用人工水增加了沙漠的湿度,促进植物的生长,从根本上改变了沙漠的地质环境,最终达到治沙的目的。同时本发明的原材料易得,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应用。
1.投入资金修建了各种水利设施(带来的附加利益很可观),使得过去从这里迁走的农民如今又搬了回来。
2.个人和企业投资参与开发治理。全区上百家企业投资开荒,面积达10余万亩。银川一公司投资1900万元在贺兰山脚下开荒植树,目前苗木种类已达75种600万株。今年仅苗木收入就达30万元。
3.发荒地植树种草的企业和个人免征开发税和部分所得税等,调动了各方投资的积极性。
4.落实谁绿化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优惠政策,加快了沙漠化治理步伐。
5.还可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旅游产业。
6.地区不同,政策也会不同,但都是鼓励和优惠政策。具体的当地政策内容应参考当地法律和当地政府出台的措施。
❼ 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措施
1、半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
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
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
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
2、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以内陆河流流域作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比例
②以绿洲为中心,建立绿洲外围封沙育草带、绿洲边缘乔木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与绿洲内部的窄林带、小网格的护田林网相结合的防护林系
③对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采取在沙丘表面设置沙障与障内栽植固沙植物相结合的防护体系
④在防治沙害基础上,采取改良土壤措施
拓展资料:
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也就是人为滥砍树木,使破坏土地平衡,变成沙子!
土地沙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土地荒漠化: 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在干旱和亚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土地沙漠化和土地荒漠化差别不大,但荒漠化严重程度要高。
❽ 怎么投资治理沙漠 国家有什么相关优惠的政策
填埋场方面没有法规,只有标准,如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等等。垃圾处理企业可以享受一些税收优惠,可以咨询税务部门。
❾ 我国治理沙漠的国家政策及地方政策是怎样的
退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流域防护林,环京津风沙治理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工程实施范围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和167个森工局。从2000年至2010年主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二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步伐;三是妥善分流安置富余林业职工。
——退耕还林工程。这是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群众参与度最高的再造秀美山川的关键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工程覆盖了中西部所有省区市及部分东部省区。规划在2001年至2010年间,退耕还林2.2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6亿亩。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13亿亩,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5.4亿亩。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省区市的75个县,总面积为46万平方公里。工程建成后,京津地区的生态将大为改观。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第四期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二期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地区防沙治沙问题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❿ 沙漠治理是中国五年规划吗
新疆地下水源达1150亿立方米,相当于两个黄河的年水量,把这些水资源利用好,就可把成片的沙漠转变为绿洲。2001年,天源新能源光伏扬水系统应用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高速公路防沙林滴灌,。
解决方案:采用SolartechPS9200光伏扬水沙漠高速公路防沙林太阳能灌溉系统种植沙漠灌木、拐枣、柽柳、俊俊等进行滴灌,形成公路防沙林,固沙绿化,阻止沙漠化蔓延,改善周围环境及生态环境。
经济效益:该系统每年可发电27375千瓦时,在其25年的使用年限内可节省标准煤257.3吨、减排二氧化碳113.2吨、二氧化硫5.1吨、烟尘3.9吨、灰渣66.9吨。
:独立微重力太阳能扬水灌溉系统可满足防沙林建设、沙漠植物、药材种植对水的需求,对防沙治沙、扩大可耕地的面积、建设绿色循环经济,提供全自动太阳能灌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