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涓水河治理

涓水河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2-27 21:24:51

『壹』 经过湖南省的有几条江、河

河流
湘江水系
·潇水
·芦洪江(又名“应水”)
·白水(永州)
·涓水(其他名称“易俗河”、“兴乐江”、“白果河”)
·荆陂河(又名“金边河”)
·乌江(衡阳)
·耒水
·蒸水(古名“承水”,又名“草河”)
·春陵江(又名“茭源河”,有欧阳海水库)
·祁水(又名“小东江”)
·白河
·栗江
·浯水
·宜水
·洣水(古名“泥水”)
·紫溪河
·靳江河(又名“靳江”)
·沩水(古名“玉潭江”)
·捞刀河(捞塘河、潦浒河)
·浏阳河(浏渭河、浏水)
·涟水(初名“骆马江”,再名“甘溪”)
资江水系
·赧水
·蓼水(又名高沙水)
·平溪江(又名洞口水)
·辰水
·夫夷水(又名扶夷水、罗江、古名夫水)
·邵水(又名邵陵水)
·大洋江(又名芷溪、亦称云溪)
·油溪
·渠江
·伊水(又名敷溪)
·沂溪
·桃花江(又名獭溪、杨柳溪)
沅江水系
·白洋河(又名黄石河)
·辰水(又名锦水、锦江、麻阳河)
·大伏溪
·洞庭溪(又名池蓬溪、郑水江)
·公溪河(又名寨头溪。古称贡溪河)
·渠水(又名渠江,古称叙水)
·深溪
·巫水(古称雄溪或熊溪,又名洪江,运水、竹舟江)
·武水(又名武溪、卢水)
·舞水(亦名无水、舞水、巫水)
·溆水(也称双龙江,古称序水、溆川)
·怡溪(夷水)
·酉水(古名酉溪)
澧水水系
·涔水
·道水(又名“牛浪河”)
·娄水(古名“九溪河”)
·录水(又名“绿水”)
·上洞河(澧水之南源)
·渫水(曾用名“铁水河”)
其他水系
· 汩罗江
· 虎渡河
· 调弦河
· 藕池河
· 松滋河
· 新墙河

『贰』 《伊犁河》观后感四百字

生命有过纯真,生活有过感动,蒙昧人生,霎时间浮光掠影。假如我还有泪,让我为了忏悔和羞耻而流光它吧!

一个日子带给我一次悸动,花儿绽放,笑脸依旧,身骑骏马,鞭赶马车,幸福伴随着阳光洋溢在四方,关爱如涓涓河水融入在言语中,湛蓝的天空,广阔的山地,生活是一张空虚的网,但总有一种爱,让人们为之感激一生。

梦若尘埃柳如沙,枫叶似火情更深,夙夙作响意更浓,简单的日子再苦也如蜜,手捧爱的泓水,浇灌着爱的幼苗,使之茁壮成长。爱乎谁爱,一切都得坦然,夕阳下的风景很诱人,但总会逝去,而这种“爱”也不例外,有一天终于残缺了,父亲不见了,歇斯底里的哭嚎哭碎了观众的心,他的眼泪如泉涌,泪中闪烁着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爱之深,痛之切,一切尽在不言中。

漫漫人生路,注定承载着艰辛与坎坷,有过感动,有过胆怯,但过去了,一切便又成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思念有过,泪水流过,走过了,笑过了,又迈开这脚步。然雨过了,天晴了,母亲的心更沉重了;失望了,泪流了,往日的云彩让母亲的心变累了,生命依旧,又有谁曾在意她流过的泪。双手撑起爱的蓝天,女人固然是脆弱的,然而天下的母亲却是坚强的,一个母亲,一个妇女,无私的将爱给了这个她不知道身世的孩子,无怨的将年华留在杳无音信的丈夫身上,她用劳动创造着周围的奇迹,用心里的永恒守护着这份简单而又深沉的爱。

雾蒙蒙,云绕绕,意绵绵,情依旧,然而她真的孤独了,“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流不止”,为了儿子的前程,她忍痛送走了自己心里一辈子的牵挂,“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当母亲松开儿子的手,一切风沙哽住了眼眸,什么感受她都能带走,眼泪不可以流,心碎不能救,一切只是爱无尽头,聚无期限。一声阿妈似乎都惊起了伊犁河水的浪花,沉重的下跪声寄托了多少的爱,泪水沉寂了周围的一切,远去的只有母亲的身影。风吹落叶,带走了母亲的伤痛,却带不走儿子深深的思念;涓水无止,泪未尽,爱未走,人已远。

望采纳谢谢!

『叁』 江南的有什么河流

湖南的湘江、江西的赣江、广东的珠江,福建的闽江

湖南湘江

湖南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灵川、灌阳、全州等县境内的海洋山,上游又称海洋河。

在湖南省永州市市区与发源于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的潇水汇合,向东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到湘阴县注入洞庭湖后在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全长856公里,流域面积92,300平方公里。上游水急滩多,中下游水量丰富,水流平稳,通航性很好。湘江最大的支流是耒水,干支流大部可通航,旧时是两湖与两广的重要交通运输线路。

  • 湘江简介

湘江是长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主要支流有耒水、潇水、舂陵水、洣水、蒸水、涟水等。多年平均入湖水量713亿立方米。湘江支流众多,部分支流水土流失较重。零陵以上为上游,流经山区,谷窄、流短、水急,雨期多暴雨,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占25%左右。永州至衡阳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红层盆地错落其间,河宽250米~1000米,常年可通航15吨~200吨驳轮。衡阳以下进入下游,河宽500米~1000米,常年可通航15吨~1000吨驳轮,沿河泥沙淤积,多边滩、心滩、沙洲。长沙以下为河口段,常年可通航50吨~2000吨驳轮,多汊道和河成湖泊。河口冲积平原与资、沅、澧水的河口平原连成宽广的滨湖平原。湘江流域资源丰富,矿产以煤、铁、锰、铅、锌、铜、锑等为主,湘潭是中国著名的锰矿区。水利和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总蕴藏量470多万千瓦。流域内建有欧阳海、千金庙、双牌等大型水库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建的东江水电站(装机容量50万千瓦)。此外,还有大中型水利工程145处,设计灌溉面积64万公顷,其中韶山灌区7万公顷。农副产品以稻、薯、烟、茶、大豆为大宗。
本源自湖南省永州市海拔近2000米的九嶷山脚,却由于秦代灵渠的修筑,两千年来一直被误认为源自广西自治区灵川县海拔仅1200米的海洋山,而其真正源头为人们忽视。2006年11期中国地名杂志发表《湘江的真正源头在哪里》一文,对湘江源头问题进行研究,澄清了这一流传2000年的错误观念。
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以北,东以罗霄山脉与赣江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湘江最大的支流是耒水,湘江主要支流耒水、潇水、舂陵水、洣水、渌水和浏阳河由东岸汇入干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涟水、沩水从西岸汇入。湘江流域大都为起伏不平的丘陵与河谷平原和盆地,下游地区长沙以下的冲积平原范围较大,与资江、沅江、澧水的河口平原连成一片,成为全省最大的滨湖平原。
湘江流域的海拔高度上下游相差不大,但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水的集流。各支流的上游多曲行于山地之中,表现着山溪河流的特征。湘江在永州以上称为上游,水流湍急,河水有时穿切岩层而过,形成峡谷,流域内石灰岩分布很广,岩洞较多,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较大。湘江在永州至衡阳之间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错落其间,亦有峡谷。湘江在衡山以下为下游,地势平坦,河水平稳,沿河沙洲断续可见。湘江河口散布着大小不等的湖泊,大都是昔日洞庭湖的遗迹。

  • 湘江的旅游资源

湘江是也是长沙的母亲河,它由南至北流过韶山进入长沙城,经三汊矶又转向西北,至乔口而出望城县,再过岳阳入洞庭,流经长沙市内约25公里,构成了景色秀丽的长沙沿江风光带。
位于市区西北14公里处湘江西岸的月亮岛,是一个新开辟的旅游景点。该岛如一弯修长的新月漂浮在湘水之上,两头银白的沙滩吻着湘水碧波。岛上长满又厚又密的青草,鸟儿飞舞,南边滩头是一片青翠欲滴的芦苇荡,清风吹来,苇叶飒飒,偶然惊起的鸥鹭在岛上盘旋,诗意无穷。
湘江风光带中沿湘江南起规划中的长沙湘江黑石铺大桥,北至月亮岛北端,长约26公里。湘江风光带建于1995年,主要以休闲长廊和雕塑为主景,配以形式各异的小广场、景观小品、灯光亮化等配套设施,组合种植了多品种乔木和灌木,体现了江水两岸相互映衬的独特景色。全线风光带充分体现了湖南自然风光,环境优美,是游人观光小憩的好去处,也是市民晨练晚游的佳境。
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它滔滔南来,汩汩北去,过昭山而进入长沙城,经三汉矾又转向西北,至乔口而出望城县,再过岳阳入洞庭,流经长沙市境约25公里。湘江两岸赤壁如霞,白砂如雪,垂柳如丝,樯帆如云,构成美丽的长沙沿江风光带。湘江水流平缓,河床宽阔,东西两岸,支流汇注,下游受洞庭湖水顶托,因而形成绿洲片片。
十里长岛,浮于江心;凌波长桥,横贯东西。橘子洲久负盛名,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夏至,晴空万里,雨水滋润;秋至,柚黄桔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是滞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牛头洲、桔子洲、傅家洲、月亮岛、腾飞岛,大大小小沙渚连绵,串成长岛,垂柳依依,白帆点点,时浮时没,极富灵动之感。长沙地区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最大的是浏阳河。浏阳河发源于大围山,全长234公里,十曲九弯,终年不绝。两岸青山翠枝,紫霞丹花,名人故里,寺庙遗迹,多不胜数。
发源于浏阳石柱峰的捞刀河,发源于宁乡伪山的伪水,也于长沙市区注入湘江。这些大小支流,因受湘浏盆地地形的控制,大都发源于盆地边缘的丘岗地区,且流向盆地底部的市区与湘江汇合,因而河网密布,湖泊珠联,使长沙城三面环水,四季江风吹拂,空气清新宜人。湘江及其支流,水量充沛,长沙段水流量达2370秒立方米,更为长沙增添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俯首是溶溶秀水,举目是巍巍青山。“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是对岳麓山的绝妙概括。岳麓山沟壑溪谷连绵,地下水沿断层汇向低谷,形成“白鹤”、“青枫”等众多名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营造出名誉宇内的岳麓山自然景观。这里古木参天,四时景色各不相同,春天杜鹃吐艳,夏季岩树荫浓,秋天漫山红遍,冬季松峦裹素,“翠落重城内,屏开万户前”,“霜叶红如锦,松声响作涛”,历代迁客骚人留下许多题咏与赞叹。
长沙地区已列为旅游胜地的名山还有浏阳大围山和宁乡沩山。大围山位于浏阳市东部,距长沙市136公里,群峰逶迤,盘绕150余公里,故名大围。主峰七星岭海拔1600余米。大围山山奇、水秀、林幽、石怪,林木葱笼,悬岩飞瀑,珍禽奇树藏之深山,间有草原、湖泊、庵庙。神奇莫测,现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乡县西端的沩山,距长沙市130多公里,主峰瓦子寨海拔1070余米。沩山四面皆水,四周云气相汇于斯,搅动旋转,漫山升腾,形成,“大沩凌云”的奇特景观。这里坡岭逶迤,山谷幽深,冬暖夏凉,是旅游和避暑的好处所。山四周遗迹遍布。唐相裴休、唐诗憎齐己、宋抗金名相张浚、湖湘学派创始人张拭、南宋经学大师易拔等名人的墓葬藏匿青山之中,使沩山平添几多神秘色彩。

  • 湘江的历史战役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开始长征。红24师和10多个独立团等共1.6万余人,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10月17日,中央红军南渡贡水。21日晚,中革军委以红1方面军团为左路前卫,红3军团为右路前卫,红9军团掩护左翼,红8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编成的2个纵队居中,红5军团担任后卫,开始抢渡信丰河,于25日全部渡河,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但在随后的行军中,由于部队、机关人员众多,携带了大量笨重的物质器材沿山路行进,拥挤不堪,行动缓慢。直到11月8日,才在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城口间通过第二道封锁线。15日在良田至宜章间通过了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这种大搬家式的转移和甬道式的行军队形,增加了部队的疲劳和减员,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

蒋介石欲围歼我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于11月22日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西路军和薛岳、周浑元两部共16个师77个团进行“追剿”;令粤军陈济堂部进至粤、湘、桂边进行截击;令桂军白崇禧以5个师控制灌阳、兴安、全洲至黄沙河一线,扼要堵截。
11月19日,何键将“追剿军”分为5路:第一路司令刘建绪,率4个师由湘赣边向全洲以北黄沙河地域集结,筑堡堵截;第二路司令薛岳,率4个师又1个支队由茶陵、衡阳进至零陵地区结集;第三路司令周浑元,率4个师由资兴、郴县向道县方向追击;第四路司令李云杰,率2个师与第三路配合,由桂阳向宁远方向追击;第五路司令李韫珩,率1个师协同粤军和桂军,由郴县、桂阳向江华方向追击。
11月18日,中央红军分两路继续西进,右路22日袭占道县,左路24日占领江华,随后全军在道县至江华间渡过沱水,一部兵力西出永明(今江永)。白崇禧害怕我军攻取桂林,遂令其主力由全洲、兴安一线南下龙虎关、恭城一带,以阻止我军西进,并防止乘机进入广西。这样,全洲、兴安一线敌兵力比较空虚。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全洲之间抢渡湘江,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山区。此时,何键也令其第一路2个师由东安进至全洲、咸水一线;第二路一部进至零陵、黄沙河一线;第三路由宁远尾追红军;第四、第五路由宁远向东安集结。
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2、第4师个一部顺利渡过湘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之间地域。这时,后续部队因道路狭窄,辎重过多,未及时赶到渡口。次日,敌“追剿军”第一路由全洲向脚山铺地区的红军第2师发起进攻,敌桂军主力由龙虎关、恭城一带向兴安、灌阳以北进击。接着,2路敌军在飞机支援下,向湘江两岸红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企图夺回渡河点,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
红军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经新圩、古岭头、界首、脚山铺、咸水等战斗,阻击了数十倍于红军的优势之敌,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机关于12月1日渡过了湘江,进至西延地区。但红5军团第34师、红3军团第18团被敌阻于湘江东岸,虽经英勇战斗,予敌以重大杀伤,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师长被俘,后遭杀害。其他各部也遭到惨重伤亡。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万6千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这是当时中央领导人执行逃跑主义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巨大损失。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25日抢渡湘江。
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
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湘江一战,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江西赣江

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江西省最大河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源出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自南向北纵贯全省。有13条主要支流汇入。长766公里,流域面积83500平方公里。自然落差937米,多年平均流量2130立方米每秒,水能理论蕴藏量360万千瓦。从河源至赣州为上游,称贡水,在赣州市城西纳章水后始称赣江。贡水长255公里,穿行于山丘、峡谷之中。赣州至新干为中游,长303公里,穿行于丘陵之间。新干至吴城为下游,长208公里,江阔多沙洲,两岸筑有江堤。赣江通过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是江西省水运大动脉,也是远景规划赣粤运河的组成河段。

  • 名称起源

赣江

先秦时赣江被称为杨汉,汉代称湖汉,古代赣亦写作“灨”。

对于赣江得名,主要有章贡合流说和赣巨人说。

1、章贡合流说是最流行的一种说法。章水和贡水在赣州汇合为赣江,左章右贡构成“赣”字。此说的问题在于“赣”字先秦就已产生,而“赣”字则出现在唐代以后。

2、赣巨人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晋郭璞注《山海经》:“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被发、好笑,雌者能作汁,洒中人即病,土俗呼为山都。南康今有赣水,以有此人,因以名水。”

  • 河流特征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5河之首,由南至北纵贯江西全境。赣江上游称贡水,发源于石城县石寮岽,主河道(干流)至吴城人湖口全长766公里,流域面积83500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流域面积的51.5%。按流域面积居长江八大支流的第七位,按水量则仅次于岷江、湘江、沅江居第四位,而单位面积产水量则居八大支流之首。赣江水系支流众多,河长大于30平方公里的干、支流共125条,集水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00余条,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有19条。

  • 水文特征

2007年,赣江南昌水文站水位为14.12米,为80年来有记载的历史最低水平,但赣江的相应流量仍比历史最小流量大2倍左右。此前,赣江外洲水文站最低水位纪录为14.54米,南昌水文站最低水位纪录为14.44米,均出现在2007年2月16日8时。南昌市水文部门初步分析,水位不断下降的主要成因是前期流域降雨偏少。

2010年11月,南昌市水文信息网站的水位资料显示,赣江南昌段水位只有13.75米。而昌邑段则只有12.27米,为赣江最低水位。而受水位不断下降的影响,赣江的大面积河床已经干枯,裸露在外,部分河床出现干裂。据了解,2010年9月初以来,赣江的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赣江已经提前进入枯水期。

2011年,由于降雨偏少和河床下切等原因,赣江中下游水位相继跌破历史最低记录,并对沿江部分城市的供水造成影响。2011年以来江西降雨持续偏少,截至12月中旬,江西省平均降雨量仅为1266毫米,比同期多年均值减少20%。进入12月份,降雨更是明显偏少,比同期多年均值下降39%左右。

  • 流域概况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第一大河,流域范围涉及赣州、吉安、萍乡、宜春、新余等市所辖的44个县(市、区),面积为83 5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国土面积51.5%,赣江下游尾间地区所涉及的南昌市、南昌、新建、永修等县划归鄱阳湖区。上游流域区,区域范围包括整个赣州市所辖各县(市、区),以赣州市为中心;中游流域区,范围包括整个吉安市所辖各县(市、区)及乐安县(属抚州市),以吉安市为中心;下游流域区,范围包括新余所辖各县(市、区)及宜春市除丰城市外各县(市、区)。

  • 地形地貌

  • 赣江流域呈现山地丘陵为主体的地貌格局,山地丘陵占流域

    面积的64.7%(其中山地占43.9%,丘陵20.8%),低丘(海拔200m以下)岗地占31.5%,平原、水域等仅占3.9%。赣江流域西部为罗霄山脉,构成赣江水系与湘江水系的分水岭,由一系列北东向山脉构成,自北向南依次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南端地处南岭东段,主要山地有大庾岭和九连山,大致走向东西,构成赣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东端也主要由若干北北东向山地构成,其南端为武夷山,系赣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北端为雩山,系赣江水系与抚河水系的分水岭;流域南部为花岗岩低山丘陵区,并在其间夹有若干规模较小的红岩丘陵盆地,中部为吉泰红岩丘陵盆地区,北部则为赣江下游,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兼有低丘岗地和少量平原的地貌组合类型。[9]

    这种地貌格局自南向北沿着赣江的流向呈阶梯状分布,流域上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83%,低丘岗地占15.6%,平原仅占1.5%;中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56.7%,低丘岗地占38.1%,平原占5.2%;下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37%,低丘岗地占55.9%,平原占7%。很明显,山地丘陵依秩减少,低丘岗地则渐次增多,河谷平原面积相应扩大。

  • 气候特点

  • 赣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非常适宜植物动物人类生长,年均降水量1400~1800毫米。

    赣江流域南北地跨4个纬度,干流天然落差达937m,导致南北气候出现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气温,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3℃左右,流域平均气温17.8℃,以于都19.7℃最高,南高北低;相应≥10℃的积温,上游区>6000℃,中游区>5500℃,下游区<5500℃,同样无霜期南部比北部长。但由于南北地势不同,南部山地多,北部低丘岗地多,南北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差别不大。②降水,最突出的是赣江中游区是全流域的降水低值区,泰和年均降水量仅1413.2毫米,比流域平均值低247.7毫米,为低值中心,流域雨季(4~6月)降水量最少的也在该区的万安为619.9mm,比最多的弋阳(1023.6mm)少403.7毫米,也正是降雨的这种分布特征,吉泰盆地和赣南50多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暴雨;三是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大体上上游区辐射强度大,为全流域的一个高值区之一,日照时数也较多,无论上、中、下游区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东部均高于西部。

  • 生态环境

  • 赣江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森林覆盖率高于鄱阳湖流域平均值,

    达到63.6%,赣江水质在南昌以上水质达标率为78.7%,除萍乡、新余外其他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均在二级。

    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森林质量不高,存在结构性矛盾,林分结构不合理,针叶林比例高,阔叶林比例小,林龄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比例高,成熟林、过熟林比例小,森林郁闭度小,活立木蓄积量低,森林防护功能差;二是水土流失仍然较严重,上游区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区面积22%,中游区占该区面积16.7%,下游区占该区面积21.6%,中游区水土保持较好;三是中游区降水量是全流域的低值区,水土流失虽较少,但易旱,是流域旱情发生较多的区域;四是赣江赣州江段污染较重,一般为Ⅳ类水质,尤其是下游区支流袁水的新余江段污染严重,出现V类或劣V类水质,同时新余、萍乡降尘超标,空气质量较差。

  • 水资源

  • 赣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702.89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48.2%,占全省的45.5%,地下水资源量为188.43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地下水资源量的52.3%,占全省的49.6%。

    赣江径流量以赣江下游控制性水文站(南昌外洲水文站)实测值计算,多年(1956~2000年)平均为687亿立方米,以此代表赣江年均入湖水资源量,河流含沙量0.144kg/m3。

  • 土地资源

  • 赣江流域土地面积占鄱阳湖流域土地面积51.5%,其中农业用地面积占90.4%,建设用地占4.5%,未利用土地占5%。农业用地中林业用地551.4万h㎡,占农业用地面积的71.5%,占区域土地面积的64.7%。

    土壤类型以山地黄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海拔800米以上主要是黄壤和黄棕壤,800米以下的丘陵岗地广泛分布有红壤,而流域紫色土主要分布在该区,水稻土分布在丘问谷地、河谷平原和阶地,此外海拔1400m以上还分布有山地草甸土。

  • 森林资源

  • 赣江流域森林面积541.4万立方米。,占全省森林面积的57.0%,活立木蓄积量15504万立方米,占全省活立木蓄积量的53.5%,森林覆盖率63.6%。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组成以壳斗科常绿种类为主,其次为樟科。南亚热带暖性树种越过南岭山地向北延伸,榕树见于吉安市大码头,岗松见于永丰、乐安的芒箕一岗松一马尾松林中,生长发育好。遂川江以南各县是杉木的中心产区,所产杉木树干通直,材质优良。赣南的马尾松,生长迅速,苍劲挺拔,即使在混交林中也似“鹤立鸡群”。

  • 矿产资源

  • 赣江流域矿产资源有其特色,鄱阳湖流域稀土、稀有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该区,有色金属矿中的钨及其伴生矿,以及煤炭也主要分布在该区。稀土、钨矿集中分布在南部上游区,稀有金属矿钽、铌等集中分布在北部下游区,无论储量,还是金属(或氧化物)品种在全国均具有重要地位,而下游区的丰城、萍乡等是全流域主要煤炭产地。

    • 经济

    2003年赣江流域GDP为951.34亿元,占鄱阳湖流域GDP的33.6%,总量在各子流域中列第二位,仅低于鄱阳湖区,但人均GDP值4924元,低于饶河流域和信江流域,列第四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8元,仅高于修水流域和抚河流域,而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流域最低的,仅2035元,低于各流域平均数2458元,列第六位。

    该流域第一产业占GDP24.95%,第二产业占41.51%,第三产业占35.54%,这种结构状况与全流域产业结构状况类似,反映了近年来,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升高,工业化进程加快。但这种变化速度比鄱阳湖区和饶河流域慢,该两区域第二产业已占主导地位,工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

    • 文化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 水产

  • 赣江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汊港密布,为江西主要水产基地之一,鱼类多达60余种,以鲥鱼最为名贵。

广东珠江

珠江,又名粤江,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境内第三长河流 。珠江原指广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长的一段水道,因为它流经著名的海珠岛(石)而得名,后来逐渐成为西江、东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条河流的总称 。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中国中西部六省区及越南北部,在下游从八个入海口注入南海。

2012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珠江的长度和流域面积进行了量测,并得到了准确数据,确定珠江为我国第二大河流。珠江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水系的第2位,仅次于长江,是黄河年径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全长2320千米,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是中国南方最大河系,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

珠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774条,总长36000多公里,丰盈的河水与众多的支流,给珠江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优越条件,航运价值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珠江水系水能资源蕴藏丰富,著名的天生桥、大藤峡、鲁布革、新丰江等水电枢纽都属于珠江水系。珠江流域面积广阔,多为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4.5%,平原面积小而分散,仅占55%,比较大的是珠江三角洲平原。珠江流域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桂林山水都在珠江流域。

福建的闽江

闽江,中国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东海)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镇。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出琅岐岛注入东海。以沙溪为正源,全长562千米,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

主要支流除三支流外,还有中下游的尤溪、古田溪、大樟溪。闽江洪灾较重,干流上建设安砂水库、水口电站后,灾害减轻。水力资源丰富,建有古田溪梯级开发4个电站、沙溪口电站装机、水口电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

闽江流域是闽越族人的世居地,而上游的三明、南平则是客家人的祖地。闽越人及客家人在依江而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进入现代,闽江流域已经成为福建省内重要的机械、商贸、旅游、水电发达地区。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