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广西石漠化治理研究

广西石漠化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 2020-12-27 16:49:53

A. 石漠化指什么

什么是岩溶石漠抄化(小资料)

岩溶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与我国西北一带沙漠化现状相似,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广西和贵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积的碳酸岩分布,又由于不断地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我国西部石漠化速度相当快,其中广西碳酸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石山地区不但形成“山光人穷,穷山恶水”的恶性循环,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绿化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西南岩溶石漠化

到上世纪末,在西南岩溶石山地区74万平方千米调查区内,石漠化面积达10.5万平方千米,占调查区面积的14.2%,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为4.0万平方千米,中度石漠化面积为3.9万平方千米,重度石漠化面积为2.6万平方千米。石漠化主要发生在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总面积为8.8万平方千米,其中,贵州省的石漠化面积为3.3万平方千米,云南省的石漠化面积为2.8万平方千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石漠化面积为2.7万平方千米。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年均增长1650平方千米,年增长率为2%。

B. 我国的石漠化为什么主要出现在贵州,广西等省区,并分析怎样治理石漠化

喀斯特地貌和滥砍乱伐造成的。

C. 广西岩溶生态脆弱区评价

(一)评价因子选取

脆弱生态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和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其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与脆弱区生态环境资源因子相关。岩溶环境是地理环境中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系统,处于一种碳、水、钙物质能量循环变异极强烈和快速的状态,具有环境容量低、生物量小、生态环境系统变异敏感度高、抗干扰能力弱、稳定性差等一系列的生态脆弱特征。造成岩溶环境脆弱的原因主要表现为:

(1)由于碳酸盐岩的出露造成的成土慢、土层薄、土被不连续使生产力低下;

(2)人口密度大、人口承载力低,造成人粮矛盾、人地矛盾突出;

(3)地形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使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4)岩溶环境特有的双层水文地质结构引发的严重的旱涝灾害。

为了能够对脆弱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必须建立起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不同的脆弱区的脆弱程度进行量化,才有可能对全区的岩溶生态脆弱区有一个整体客观的认识。据此,本书从岩溶生态区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入手,选择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地貌类型、地形坡度、石漠化程度5个方面共8项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图35),对广西岩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行评价。

图35 广西自治区岩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二)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本课题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数学家(T.L.SE A Y)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方法,已在国内外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次评价是以数位长期从事岩溶研究的专家打分为基础,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构造判断矩阵,用方根法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此特征向量就是各评价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也即权系数的分配。计算结果如表77所示。

表77 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三)G IS支持下的评价指标数据集成

依据在评价体系中设定的评价因子,制作相关的碳酸盐岩分布、地形坡度、地貌类型、石漠化等专题信息图件。然后利用G 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评价因子的专题信息集成到相应的基本评价单元。本次数据集成运算采用栅格结构,为了保证不同的专题数据层面具有良好的空间重合性,各数据层采用统一的坐标系和投影系统。

1.数据图层的生成

地形坡度图层是利用地形等高线构造TIN 模型,再由高程数据模型派生坡度数据集。

数字化碳酸盐岩、地貌类型、石漠化、森林、灌丛覆盖率等矢量图层,并把矢量数据层层转换为栅格数据图层。

2.重分类数据集

由于碳酸盐岩分布、地形坡度、地貌类型、石漠化程度、地下水资源分布为不同量纲的数据集,不具可比性,为了合并这些数据集,需要进行量化处理,重分类数据集。即给它们设置相同的等级体系,这个相同的等级体系就是指每一个单元的脆弱程度。

下面将对碳酸岩盐分布、地形坡度、地貌类型、石漠化程度、地下水资源分布数据集进行重分类,其中,易脆弱的属性赋予较高的值。

重分类碳酸盐岩分布图层数据:对纯灰岩赋值、纯白云岩赋值4,灰岩与白云岩互层赋值3,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赋值2,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赋值1,表明碳酸盐岩的含量越大越脆弱。非碳酸盐岩区赋空值,表示本次计算仅考虑碳酸盐岩区。输出的重分类的数据集将成为新的图层。

重分类坡度数据:对坡度>35°赋值4,25°~35°赋值3,15°~25°赋值2,5°~15°赋值1,<5°赋0值。表明坡度越大越脆弱。

重分类地貌类型图层数据,根据不同地貌类型的人口承载力,把地貌类型的脆弱度分为5级:岩溶洼地区赋值4,峰丛谷地、岩溶垄岗赋值3,峰林谷地赋值2,孤峰平原区赋值1,非岩溶区赋值0。

重分类土壤侵蚀强度数据,根据土壤侵蚀程度分类,极度侵蚀赋值5,强度侵蚀赋值4,中度侵蚀赋值3,轻度侵蚀区赋值2,微度侵蚀区赋值1。

重分类石漠化图层数据,根据石漠化程度分类,重度石漠化赋值4,中度石漠化赋值3,轻度石漠化赋值2,微度石漠化区赋值1,非石漠化区赋0值。

重分类森林覆盖度数据,覆盖度>40%的区赋值0,30%~40%的区赋值1,20%~30%的区赋值2,10%~20%的区赋值3,<10%的区赋值4。

灌丛覆盖度重分类等级与森林覆盖率相同。

重分类旱涝片数据图层,属于旱涝片的赋值4,旱片赋值2,其他区域赋值0。

3.赋权重合并数据集

重分类后,各个数据集都统一到相同的等级体系之内,根据层次分析法求得的结果,对不同的图层赋权值,然后进行数据集加权合并运算。计算结果数据集显示了各个面元的脆弱程度,值越高表示越脆弱。

4.岩溶生态区脆弱性分级

由于目前对岩溶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分级尚无统一的标准,没有普遍认可的评价依据。依据在评价模型中设定的规则,把评价标准分为潜在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四个脆弱性等级,计算结果值为α<0.5为无明显脆弱区,0.5< a≤1.25为轻度脆弱区,1.25<α≤2.0为中度脆弱区,2.0< a≤2.75为重度脆弱区,α>2.75为极度脆弱区。

(四)广西岩溶区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

通过模型运算,即可获得广西岩溶区生态脆弱程度分区信息,结果以图形(见封三,彩图2)的形式输出。广西岩溶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反映了岩溶区特殊的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的综合作用,从脆弱性评价结果看,广西岩溶区生态极度、重度脆弱区面积分别占岩溶区总面积的3%和43%,主要发生纯碳酸盐岩、峰丛洼地地貌及旱涝灾害频繁复合地区。中度脆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4%。由图34可见,脆弱程度高的峰丛洼地地貌县为都安县、大化县、靖西县、南丹县、忻城县、平果县、东兰县、天等县、凌云县、马山县、凤山县、巴马县、环江县等。

D. 广西石漠化地区的分布

广西是岩溶地抄貌发育的典型地区,也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岩溶分布区人口1000多万,约占全区总人口的25%,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00多万。据2005年开展的石漠化监测结果,广西岩溶地区土地总面积12,495万亩,占全区面积的35.3%,石漠化土地每年仍在以3%~5%的速度扩展。其中,石山面积占国土面积30%以上或石山面积30万亩以上的县有45个,集中分布在桂中的红水河流域、柳江流域,桂西的左、右江流域,桂东北的漓江流域中下游两岸。
石漠化引起的生态恶化加剧了贫困,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广西石漠化地区属于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全区28个国定贫困县中,石山面积占国土面积30%以上的有23个。全区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石漠化严重的石山区。长期以来,由于石山区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不足,粮食不能自给,经济收入少,群众生活十分贫困,许多石山地区陷入了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的恶性循环。石山区已成为广西生态最恶劣、经济最贫困的地区。

E. 广西荒漠化原因及措施

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湿润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版漠化生态现象权,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参与岩溶自然过程,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资源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水土流失顶级表现.
防治石漠化须多管齐下.比如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

F. 广西石漠化的成因

1)土壤形成过程缓慢。广西石灰岩地区岩层主要是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其中,泥盆系和石炭系碳酸盐岩中酸不溶杂质含量仅 5%左右。广西中部的碳酸盐岩溶蚀率最高为0.12~0.3mm/a,据有关科学家研究,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1m厚的土壤需要溶蚀方解石含量为90%的岩石20m,时间要50万a。二叠系岩层则富含硅质,石灰岩与硅质岩夹层互层或是燧石灰岩,形成的土壤是极为贫瘠的粗骨土。由于坡地多为正地形,基本上没有异地搬运来的堆积物,只能靠石灰岩本身风化残积成土,即只有形成在溶沟、溶洼、溶坑里的小块土壤,不可能形成整片的土层。因此,要在人类可接受的时间内形成可利用的土壤来改变其生态环境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有气候等有利条件,在广西石漠化地区要在十数年内恢复植被却是可能的。

2)由于缺土而缺水,植物生长困难,生态十分脆弱。

3)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急剧减少,人们不得不加快开垦不适宜耕作的石山坡地。

4)由于传统陋习,加快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进程。喀斯特地区坡地有很多不合理利用方式:陡坡开荒、顺坡种植、过度放牧、烧山、全垦造林等。如马山县饲养黑山羊的农户2.4万户,存栏14.4万只,仅白山镇2200户就养殖2.8万只山羊,2003年全县出口黑山羊创汇589万美元。

5)坡地石漠化对坡脚土地的影响主要是坡地重力地貌灾害加剧,砂石流、崩塌等覆盖耕地与村庄。

G. 我国的石漠化为什么主要出现在贵州,广西等省区,并分析怎样治理石漠化

这是因为石漠化的地质条件决定的
贵州、广西是我国集中成片的石灰岩分布区。至于其他的东东,提问者可以找找相关文献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