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军队要调整改革
❶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回答:在领导管复理体制、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❷ 为什么必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同时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和挑战,维护国家统一、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
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改革是我军发展的不竭动力,强军兴军根本出路在改革。我军从建军那天起,就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制度和组织体制,不失时机进行改革,推动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可以说,一部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改革发展的历史。新的历史条件下,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强军目标,是一项开拓性的伟大事业。只有抓住深化改革这关键一招,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深刻演变,必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蓬勃发展,现代战争呈现出技术形态信息化、组织形态体系化等鲜明特征,陆海空天网电多维战场融为一体,制信息权成为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的核心,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打击方式更加注重立体、远程、快速、精确和非线性。世界主要国家竞相调整军事战略,加紧推进军事转型,改革组织体制,重塑军事体系,竭力抢占军事竞争制高点。我们必须乘势而上,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军事前沿、技术前沿加紧推进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努力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掌握战略主动权。
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有效履行我军职能使命,必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个根本的标准,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经过一代又一代不懈奋斗,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军履行使命任务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阶段,军队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和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靠改革,解放和发展战斗力同样靠改革。加快建设信息化军队,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入推进改革,下大力气突破制约战斗力建设的观念性障碍、体制性弊端、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难题,不断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❸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领导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善各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推进联合作战训练和保障体制改革。完善新型作战力量领导体制。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优化武装警察部队力量结构和指挥管理体制。
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依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健全完善与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相适应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以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军队干部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文职人员制度。完善兵役制度、士官制度、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配套政策。
健全军费管理制度,建立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机制。健全完善经费物资管理标准制度体系。深化预算管理、集中收付、物资采购和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制度改革。
❹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战略举措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2020年前要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现在,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世界,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应对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和军事战略方针,履行好军队使命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六大举措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
要着眼于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
对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进行一体设计,通过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健全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等重大举措,着力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要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区分和配置权力,重点解决军队纪检、巡视、审计、司法监督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的问题,以编密扎紧制度的笼子,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处。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全部实行派驻审计。组建新的军委政法委,调整军事司法体制,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确保它们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
要着眼于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裁减军队员额30万,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使军队更加精干高效。调整改善军种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根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军队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要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国防科技发展是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战略工程。必须选准突破口,超前布局,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积极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
要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完善人力资源分类,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加强军事人力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努力使军事人力资源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军官、士兵、文职人员等制度改革,深化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工资福利等制度改革,完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和后勤政策制度,建立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以更好凝聚军心、稳定部队、鼓舞士气。
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着眼于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完善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在国家层面加强对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和相关政策制度。下决心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
❺ 如何正确看待部队改革
紧紧围来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源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领导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善各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
❻ 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必须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此轮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❼ 我国本次军事改革的意义
当前我国军队改革主要是从管理体制和解决官多兵少的现状上进行的 【未来中国军队改革方向有两个】: 一是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警备区)的裁减缩编问题。众所周知,在全国划分军区体制,是借鉴以往战争经验建立的,是应对大规模国土防御战争的产物,从世界发展形势看,未来对我国发动以掠夺国土资源为主要目的的侵略战争之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在边境地区、领海区域以及远洋通道上发生海权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裁减军区系统,增强军队远程机动投送能力和战斗能力,将是未来军队变革之首要目标。 二是军事代表体制的裁撤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已经明确了国防和军队的改革方向和任务,其中尤其强调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包括强化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推进联合作战训练和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等。 建立的国防管理、后勤与保障体制、兵役制度和动员体制,以及军兵种和部队建设结构方面的制度亟须转型,但旧有体制运行的强大惯性和军队保守势力的阻扰,使得军内有识之士的呼吁徒有其声。三中全会以后,各种军队改革版本在网上传播。针对近期网上流传的各种涉及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信息,中国国防部12月11日发布消息称,撤销军区专职文工团等方案纯属猜测。国防部称,总部有关部门正在筹划部署,研究贯彻措施,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任务落实。
❽ 中国为什么要划分五大战区
有利于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联合作战体系,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标志性举措,是构建我军联合作战体系的历史性进展,对确保我军能打仗、打胜仗,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轮改革,调整划设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是从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出发,根据我国安全环境和军队担负的使命任务确定的,有利于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联合作战体系,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8)为什么军队要调整改革扩展阅读:
以原7个军区机关相关职能、机构为基础,充实军种指挥和保障要素,组建5个战区机关,均为正大军区级,归中央军委建制领导。随着战区调整组建任务的完成,原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番号撤销。
战区作为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按照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要求,履行联合作战指挥职能,担负应对本战略方向安全威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使命。
❾ 我国军队领导体制改革时间调整了多少次
据1998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向世界披露的关于国防和军事立法的情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预备役军官法》等12部专门规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法律以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了《国防交通条例》、《征兵工作条例》、《民兵工作条例》等40多件军事行政法规;中央军委制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条例》、《政治工作条例》、《后勤工作条例》等70多件军事法规;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制定了1000多件军事规章。一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母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为基本法的全面涵盖国防组织体制、国防科技生产、国防动员、战备训练、军事勤务、行政管理、政治工作、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军事法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使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国防和武装力量的建设纳入了国家法制的轨道
❿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回答: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回模结构、完善政策制答度、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