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治理组
为贯彻落实全市“强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发展”的总体要求,新浦区妇联围绕“家庭”做文章,以家庭环境的整洁、健康、舒适、优美为标准,按照“六个一”的总体要求,在广大妇女中大力开展家庭卫生整治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创建清洁优美家园,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
一是召开一次会议。在农村家庭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各级妇联组织在各个阶段分别召开了一次启动会、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培训会、承诺会,结合实际安排部署各个阶段工作,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农村妇女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引导每一个家庭成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二是签订一份承诺书。乡镇(街道)妇联与各村(社区)妇代会签订一份家庭环境卫生承诺书,各村(社区)妇代会与各家各户签订一份承诺书,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妇女同胞知晓并参与到活动中。
三是发放一套宣传资料。各级妇联印发倡议书、承诺书、家庭卫生标准、环境保护知识等家庭环境卫生整治宣传资料。通过入户宣传、街头宣传、巾帼文明队宣传、文艺节目宣传等,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教育广大农村妇女主动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增强搞好家庭卫生光荣,户户争当“卫生示范户”的意识。
四是开展一次知识培训。通过家长会、育龄妇女培训等机会,组织妇女参与家庭卫生知识、文明礼貌知识、妇女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升妇女综合素质,培养卫生习惯,彻底改变陋习。
五是组建一支队伍。各级妇联组建巾帼志愿宣传队、文明卫生劝导队、督查队,走上街头、走进农村及家庭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文明劝导服务,督查队定期开展督导检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对策、督促整改,帮助广大群众提高环保意识、卫生意识。
六是树立一批典型。街道、乡镇、村三级分别开展家庭环境卫生创评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形成“家家学、家家建、家家创、家家美、家家乐”的良好局面,实现村庄大街小巷整洁有序,家家户户干干净净,村容村貌大变样、大改观。
2. 农村环境卫生如何治理
靠集体靠个人素质,保护环境,不破坏环境。
到低碳论坛网站查看回答详情>>
3.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层级管理方案分解到党员,组长的具体相关要求。
整治要求:
(一)垃圾处理模式
村庄建立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垃圾处置模式。
户集:农户庭院及房前屋后保洁由农户进行“三包”。同时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1、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回收利用,废物再造。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综合利用。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等运至市垃圾处理中心统一深埋或采取无害化处置。4、其它垃圾,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焚烧、就地填埋等方式规范化处置,严禁向河道、池塘水域、道路两旁、广场公共绿地等区域倾倒。
村收:村庄、河道、乡村干道及沿线由村聘专职保洁员(清运员)进行保洁和清运。各组合理摆放垃圾筒。
镇运: 镇直接将村收集垃圾运至镇垃圾中转站处理。
原则上,垃圾不允许采取就地填埋、简易焚烧方式处置;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村民组,可视情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报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组办公室审核备案。
(二)组建保洁员队伍
1、村根据实际组建保洁员队伍。原则上,按照辖区人口300:1的标准配备清扫人员,偏远、不集中的组配备一名保洁员,全村共配备23名保洁员;配备2名垃圾清运员。
2、村应建立保洁人员工作范围、日常作息、督查考核等制度。安排系统培训、统一着装。
(三)环卫设施建设
1、垃圾房。村在中石油库后新建的分类垃圾房(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统一规格式样。原则上按照“长5M、宽2.5M、高4M”的要求进行建设。
2、垃圾桶。垃圾桶由村统一配备,垃圾桶统一规格,统一编号。原则上,每个村民组配备5个垃圾桶,村民集中区、户数多人口多的大村民组适当增设垃圾桶。全村将配备180个垃圾桶,新建垃圾池15个。
3、垃圾清运车辆。按一名村级保洁员配备一辆清运车标准,全村需配备23辆垃圾清运车辆。
4、村负责环卫设施的日常管护,并为保洁人员配备必要的清扫工具。
4.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加大宣传带动,提高思想意识,转变观念。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农村广大群众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垃圾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会呈现出长期的传统观念、陋习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一场博弈。在这场博弈中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乡镇基层党委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需要做到加大宣传带动,提高思想意识,转变观念。
1)是要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在农村进行大量宣传,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加强对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利弊进行宣传,在村(居)制作悬挂环境卫生保护、健康教育宣传版面及标语;在人口相对密集或显眼刑标语和广告牌;充分利用广播宣讲车进行行宣讲,不断提高人的位置设立大们的总体素质,改变卫生观念,提高农民对环境卫生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是要通过带动来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俗话说:“牵牛先下水。”要想群众提高意识转变观念,党员干部必须自己先提高和转变,再来带动自己的家人或身边的人提高转变,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党员干部,因此,只要是党员干部自己首先转变了思想观念并带动、引导周围的动群众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村的环境卫生观念就会改变。同时环境卫生搞得好的村也可以带动周围相对搞得较差的村。通过“带”来转变观念,逐步形成“要我讲卫生”转变为“我要讲卫生”的观念转变,养成自觉的健康卫生习惯。
3)是乡、村干部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把它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头等大事来抓。针对目前农村环境的现状,党员干部们应带领群众一起首先原来留下的那些“难题”解决掉,即进行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彻底疏通河道,清除农民房前屋后的多年来遗留下来的垃圾,并确保公共部位有专人保洁,并配备好相应的硬件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