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整治论文
❶ 水利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博士]城市区域水土作用分析与土的结构 [博士]中小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 [博士]中小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 河口冲刷的理论与数值模拟 [硕士] 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硕士]航道整治河段流动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 新疆某水电站毕业设计 某混凝土实体重力坝枢纽及发电引水管道设计 [博士]裂隙岩体可灌性及灌浆数值模拟研究 天津市城市水源合理配置研究[硕士] 【学士】某江水利枢纽坝工设计 [学士]水电站毕业设计 【学士】某江水利枢纽重力坝毕业设计 [学士]重力式沉箱码头毕业设计 [硕士]太原城区段汾河蓄水工程对地下水渗流特征影响的研究 [硕士]入库洪水资源化问题的研究与应用 [硕士]波流共同作用下水流垂直结构及污染物 [硕士]从长江三峡库尾(重庆段)淤砂中提钪试验研究 [硕士]洪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及风险分析 [硕士]河道人工建筑物对复氧及溶解氧扩散影响的研究 [硕士] 市区性河流的水质数学模拟 [硕士] 湿地治污系统在洞庭湖区的应用研究 [硕士]大连市周水子地区海水入侵问题研究 [硕士]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洞庭湖区水安全评价 [硕士]从长江三峡库尾(重庆段)淤砂中提钪试验研究 [硕士] 长春市主要河流环境容量及其总量控制研究 [硕士]乌梁素海农田面源入湖量的核算研究 [硕士]云南糯扎渡水库水质预测研究 汉河水系上一中型水闸的毕业设计 某泵站的毕业设计 发电机继电保护的研究 毕业设计-某一级水利枢纽工程规划设计书 [硕士]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与反分析 某供水工程毕业设计报告 矩形渡槽设计[本科] 护岸工程课程设计书 某厂净水厂设计[学士]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拱式渡槽设计资料 广西郁江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研究 水利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研究 重力式码头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 云南省景洪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 拱坝计算书 松涛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课程、毕业设计) 土石坝毕业设计 某水利工程土石坝枢纽设计说明书 [学士]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 [学士]拦河闸设计 [学士]黑河水利枢纽布置及面板堆石坝设计 [学士]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 [学士]函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 [学士]函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 [博士]大坝安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学士]水利灌渠改建工程毕业设计 某闸工程设计图 某排水泵站的初步设计 http://www.zhulong.com/sitemap/SL/SL4285.html
❷ 张含英的治理黄河
1981年,张含英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之约,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
黄河召唤系我心”。这个命题十分恰当地概括了他为黄河事业呕心沥血,艰苦努力的奋斗历程。张含英的家乡是山东省菏泽县,地处黄河下游沿岸,深受黄河泛滥之苦,幼年的张含英,就经常听祖母和母亲讲述黄河决口改道的故事。每年夏秋季节,黄河涨水的警报声,人们紧张防汛的呐喊声,在他幼小的心灵上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中学他又听到老师讲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省兰封县铜瓦厢决口改道的情况,黄河河道一下子从菏泽县城的南边滚到县城的北边,此后20年间无人整治,任其泛滥,灾情特别严重。这些事,迫使张含英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蕴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却为什么这样残暴?为什么它会决口改道?他决心要探索这个奥秘。他认为,水利也是科学的一个分支,他要通过研习水利,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1925年,张含英从美国留学回国。恰在这一年,黄河在濮阳县(当时属河北省)南岸的李升屯民埝决口,泛水于下游黄花寺冲决南岸大堤,祸及山东省。山东省河务局请他同往调查水灾,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治理黄河的实践机会。经过调查,他认为黄河决口是由于堤防不固,而固堤之法,必须改埽工为石头护岸,但遭到保守思想与腐朽势力的反对。从这次石埽之争中,使他悟出一个道理:治理黄河不单是工程技术问题,其中还有社会问题。
1928—1930年,他在山东省建设厅工作时,曾先后提出引黄灌溉和发展省内水电等建议,同样遭到反对。在他一再坚持下,只修成一座小型虹吸管和一座小水电站,但得不到推广。
治河实践遭到挫折,但张含英的治河意志没有改变。他积极从事治河历史与治河理论的研究。在美国留学期间,他曾向柯乐斯教授借阅过4册黄河资料,内容十分丰富。这给他回国以后的研究工作帮助很大。回国后,他又详细阅读和研究了中国历代治河的大量论著,提出两点新的认识:第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治河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第二,过去治理黄河,多侧重于孟津以下的黄河下游,而黄河为患的根本原因,是来自上中游的洪水和泥沙,所以专治下游,不能正本清源。
中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于1931年2月24日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导治黄河宜注重上游”一文。3天之后,张含英也在该报发表了“论治黄”的文章。该文认为,对于传统治河观点而言,李仪祉提出要注重上游的意见,无疑是治河策上的新发展,但就治黄整体而言,就上中下游并重。此外,该文还深刻分析了黄河得不到治理的社会原因,如河政不统一,许多矛盾无法解决;保守思想作祟,新的科学技术得
不到推广应用;政治腐败,河工人员存在“利河多事”的思想等等。此文发表以后,他曾担心会得罪于当时已负盛名的李仪祉先生,以后的事实证明,他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在时隔不久的一次聚会中,李仪祉先生笑容满面地和他握手,表示了对他的论点的赞许。1933年9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李仪祉出任第一届委员长,张含英被任命为委员兼秘书长。两位专家的相识与共事过程,成为水利科技界的一段佳话。1933年黄河洪水暴涨,下游多处决口,国民党政府匆忙命令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并指定黄河堵口事宜由后者负责,前者“不必过问”。身兼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的冀、鲁、豫三省主席也声称,下游河防仍由三省河务局主管,黄河水利委员会不得参与。在这种情况下,黄河水利委员会只能从事科学治河的前期工作。虽然提出“十年一小成,三十年一大成”的设想,但要实际展开工作,仍然受到各方面的牵制,如水文测验、地形测量、模型试验、水土保持试验工作,实施起来阻力很大。尽管如此,张含英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的3年里,加强基本资料的观测研究,并多次深入现场调查,探索自然规律,先后发表论文多篇,于1936年连同以前著作汇集出版了《治河论丛》一书。同年还出版了《黄河志第三篇水文工程》一书。
1947年,张含英在中国工程师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上发表了“黄河治理纲要”论文。这是他回国20多年研究黄河的总结论,可称之为其代表作。该文分总则、基本资料、泥沙之控制、水之利用、水之防范、其他共六部分,80条意见,约18000余字。他在总则中首先提出治河的基本原则:“治理黄河应防治其祸患,并开发其资源,藉以安定社会,增长农业,便利交通,促进工业,由是而改善人民生活,并提高其知识水平”。还指出:“治理黄河应根据需要达到之目的,政治经济之现实背景与未来之发展,及天然因素或条件,先行拟定治河之方策。此项方策并应随资料之补充,学术之进步,与社会之需求,每5年检讨一次,必要时修正之”。“治理黄河之方策与计划,应上中下三游统筹,干流与支流兼顾,以整个流域为对象”。“治理黄河之工事,凡能作多目标计划者,应尽量兼顾”。“治河之各项工事,彼此相互影响,应善为配合之”。“黄河之治理,应与农业、工矿、交通及其他物资建设连系配合”。在泥沙之控制部分,首先指出“黄河为患之主要原因为含沙量过多。治河而不注意泥沙之控制,则是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并建议:“为求彻底明了泥沙之来源及河槽冲积之现象,应于流域以内布设观测站,河道择设观测段,并根据实地情况作控制之研究。”认为减少泥沙来源的主要方法是:“对流域以内土地之善用,农作方法之改良,地形之改变,沟壑之控制诸端
”。还指出这些“多为农林方面之事,故应与农林界合作处理之”。 关于水之利用部分,他首先提出应推算全河各段之水流总量与潜能,“进而支配全流域灌溉之用水,航运最低之接济,以及电力之供给”。并指出:“水之利用,应以农业开发为中心、水力、航运应配合农业”。同时又要注意,对各河段作具体分析,明确各河段的主要目标。如“贵德之龙羊峡,循化之公伯峡,皆可拦河作坝,用水发电”。“龙羊峡以下,经松巴、李家、公伯、孟打、寺沟、刘家、盐锅等七峡而至兰州”,均可进一步研究拦河作坝。兰州至中卫间,则“应先于大峡之西霞口,红山峡之吊吊坡及黑山峡之下口筑坝”。上述两个河段,“必于利航,水力、灌溉、蓄水数者同时兼顾。而高地之灌溉,又须藉力抽水……故此段工程最宜作多目标之计划”。同时应顾及大通河、大夏河、洮河等支流的开发治理。
“宁绥平原土壤肥美,气候适宜,引水便利,素有粮库之称。惜旧有灌溉,工事虽多,今已逐渐湮废,且效能低微,故彻底整理扩充,应视为该区首要工作”。又提到“宁绥沿河地势较平,改进航运须以调整河槽方法为之。惟以目前需要而言,改善航道与修筑铁路两者孰为最宜,应先作比较研究,然后定之”。
晋陕间河段,“倘于龙门上之石门一带筑坝高一百五十至二百公尺,更于其上游建坝二处,即可将全段化为三湖……故此段亦为多目标开发计划之良好区域”。“河在陕县与孟津间位于山谷之中,且临近下游,故为建筑拦洪水库之优良区域。其筑坝地址应为陕县之三门峡及新安之八里胡同”。对于此段开发方案,文中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证。认为应作一级开发(即八里胡同建高坝)和两级开发(即八里胡同和三门峡各建一低坝)两种方案的比较研究,并以国家财力而定取舍。八里胡同高坝方案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可控制下泄洪峰流量不超过10000秒立方米,发电装机可达120万马力以上(约90万千瓦)。如由于国家资金困难,可先筑低坝以拦洪。低坝坝址,八里胡同与三门峡都有条件,或先建三门峡以拦洪,以后再建八里胡同低坝以发电;或先建八里胡同低坝以拦洪,等到国家财力允许时再加高大坝,作综合利用。不管采用哪种方案,水库回水都不宜超过潼关,以保关中平原安全。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一级开发方案(即在八里胡同建高坝,进行综合利用),最为适宜。
“黄河下游……可建闸引水灌溉”、“应利用河水灌溉,并配合排水系统,引水洗碱”、“下游航行之利素不甚大,轮船行驶全不可能。应先配合防洪之需要,整理河槽……以期航运之逐渐发展”。
关于水之防范,首先指出“黄河下游为水患最多之区,亦河患特别严重之地,其治理目标,应列防洪为首要”。上述陕县至孟津间之筑坝拦洪与上中游泥沙之控制等事,均“应视为下游防洪之有效办法”。此外还提出在“郑县及兰封南岸,原武及开封北岸,长清或济阳北岸等处,可否开辟泄洪道,应分
别研究并考其利”、“当其他防洪工程进至相当阶段时,再作束窄堤距之图”、“初期修整,不可贸然束窄”、“若仅以堤为防洪之具,则应以安全排泄郑县22000秒立方米洪水为初步标准”。下游“可备一平时河槽及洪水河槽”。下游河槽之固定,“应视为今日急要工作。而固定之法尤宜即行着手研究,并选择适当河段早日试行”。“黄河上、中游之水患,范围均尚不大,灾情亦较轻微。但若干年后,可能因经济建设,人烟日密,财富日增,而渐威胁严重”。并提出兰州、绥远、韩城、朝邑等地区水患防范之意见。河口段之治理,亦应拟定计划。此外,文中还提出“防洪不应以决口能堵为己足,而应以预防免决为职责”。亦“不能视为纯粹之慈善或赈济问题,应顾到其与经济方面之关系”。防洪“必须有一适当之标准,而此项标准之拟定,亦为社会经济之问题”。
在基本资料部分,该文详细列举了应调查研究水文、泥沙、蒸发、地下水、地形、地质、经济等情况及资源蕴藏量等项。在这里充分体现了作者科学治河的思想。这篇论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治黄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❸ 杨涛的主要学术论文
1. Yang, T., Q.X. Shao, C.Y. Xu, V.P. Singh, 2009.Regionalfrequency analysis and spatio-temporal pattern characterization of rainfallextremes in Pearl River Basin,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Hydrology, (Under review, SCI).
2. Yang, T., Q.X. Shao, C.Y. Xu, V.P. Singh, 2009. Problemsof regional water security and associated countermeasure in a rapidlydeveloping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Under review, SCI).
3. Yang,T., C.Y. Xu, Xi Chen, V.P. Singh. Q.X. Shao, Z.C. Hao, X. TAO, 2009.Assessing the impact of conservation measures on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changes in nine major catchments of the Loess Plateau,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4: 1–19, DOI: 10.1002/rra.1267 (SCI).
4. Yang, T., Q.X. Shao, C.Y. Xu, X. Chen, 2009. Regional floodand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i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China using L-momentsapproach, Stochastic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DOI:10.1007/s00477-009-0308-0 (SCI).
5. Yang, T., Q. Zhang, Y.D. Chen, X. Tao, C.Y. Xu, 2008. Aspatial assessment of hydrologic alternation caused by dam construction in themiddle and lower Yellow River,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es , 22, 3829–3843(SCI).
6. Yang, T., X. Chen, C.Y.Xu, et al., 2008.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underlying driving forces in Guizhou Karst area,China (1956-2000), Stochastic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 DOI10.1007/s00477-008-0278-7. (SCI).
7. Yang,T., Q. Zhang, C.Y. Xu, V.P. Singh. et al., 2008.DEM-based modelling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processes and uncertaintyanalysis in the Hilly-gully Loess region, China,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assessment, (In press, SCI)
8. Chen Y.D., T. Yang (Corresponding author), Q. Zhang,C.Y. Xu, Xi Chen, 2008. Evaluating hydrologic alternation along the Dongjiang(East River) basin, south China:A visually enhanced RVA approach, Stochastic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DOI 10.1007/s00477-008-0294-7. (SCI).
9. Yang,T., C.Y. Xu, Q.X. Shao, Xi Chen, V.P. Singh. et al.2008.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low-flow hydrological components in the Yellow River ring past 50 years, Stochastic Environment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 DOI 10.1007/s00477-009-0318-y (SCI).
10. Zhang Q., C-Y Xu, V.P. Singh,T.Yang, 2009. Multiscale variability of sedimentload and streamflow of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Possible causes andimplications, Journal of Hydrology, 368: 96-104,doi:10.1016/j.jhydrol.2009.01.030. ( SCI)
11. Zhang Q., C-Y Xu, Y.D. Chen,T.Yang, 2008. Spatial assessment of hydrologicalteration across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and possible underlying causes.Hydrological Processes DOI: 10.1002/hyp.7268. ( SCI)
12. Chen, Y.D., Q. Zhang, C.Y. Xu, T.Yang, et al., 2008. Change-point alterations of extremewater levels and underlying causes in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River Researchand Application 24:1-17 DOI: 10.1002/rra.1212. (SCI).
13. ZhangQ., C.Y. Xu, T. Yang, 2008.Vari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of past 50 year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DOI 10.1007/s11269-008-9320-2(SCI).
14. Zhang Q., C-Y Xu, T. Yang,2008. Scaling properties of the runoff variations in the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Stochastic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DOI10.1007/s00477-008-0225-7. (SCI).
15. Yang, T., X. Chen. 2009. Using L-momentsapproach to conct regional flood frequency and associated spatial patternsanalysi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Proceedings of the 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9) by IEEE. (Ei and ISTP).
16. Yang, T., ZC. Hao, LM Sun. 2009.Recognition of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low-flow changes in the Yellow Riverover the last half century, Proceedingsof the 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9) by IEEE. (Ei and ISTP).
17. Yang, T., X. Chen. 2008. A visual mining on RVA results ofhydrologic alternations along the East River, South China(1952-2002),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Discovery (FSKD'08) by IEEE. 659-664 DOI 10.1109/FSKD.2008.16 (Ei and ISTP).
18. Yang, T., X. Chen, J.R. Chen, et al., 2007. Distributed soilloss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an area with high andcoarse sediment yield of Yellow River, China,Methodology in Hydrology IAHS Publ. 311: 118–125. (Ei)
19. 杨涛,陈永勤,陈喜等,2008. 复杂环境下华南东江中上游流域筑坝导致的水文变异研究,湖泊科学21(1): 136-143.
20. 杨涛,姚文艺,陈界仁等,2008. 黄土沟壑区小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情景模拟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6(2):8-14.
21. 杨涛,陈喜,许崇育等,2008. 贵州近50年来的径流过程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诊断,地质与环境. (在印)
22. 杨涛,陈永勤,许崇育等,2008. 基于线性矩法的珠江三角洲区域洪水频率计算及空间特征分析,河海大学学报. (在印)
23. 解河海,郝振纯,杨红卫,杨涛等,2008. 岔巴沟流域分布式产流产沙的计算机模拟,计算机系统仿真20(13):3393-3400 (Ei).
24. 杨涛,陈界仁,姚文艺等,2007. 基于DEM 的黄土丘壑区动力学流域水沙数过程学模型应用研究—以黄河中游两个典型小流域为例,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7-22(5):583-591.
25. 杨涛,陈永勤,张强等,2007. 华南东江流域水文变异评估:一种增强RVA可视化方法, 2007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暨2007海峡两岸地理学家大会,台湾高雄139-150.
26. 解河海,郝振纯,杨涛,2007.TOPMODEL 在岔巴沟流域的模拟研究,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3): 197-200;
27. 吕升奇,李天碧,陈界仁,杨涛等,2007.基于GIS 的航道整治决策支持系统,27(5): 29-32;
28. Yang, T., Y. D. Chen, X. Chen, et al., 2007. Assessing spatialhydrologic altern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ellow River, Chinausing RVA approach,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od and WaterSustainability in China Macau.
29. Yang, T., Y. D. Chen, X. Chen, et al., 2006. An approach forsediment yield modeling in the hilly loess region and parameter uncertaintyanalysis,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IAHS-PUB in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30. 杨涛,王钦钊,梁忠民等,2006. 修河流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关键技术讨论,人民长江, 9(37): 98-101.
31. 杨涛,任伟,李胜阳等,2006. 几种防洪调度方法在黄河小花间分布式水文预报模型中的应用,2006年中国水论坛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9:283-286.
32. 宋玉、李致家、杨涛,2006.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2): 127-131.
33. 杨涛,张鹰,陈界仁等,2005. 基于数字平台的黄河岔巴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水利学报, 36(4): 456-460 (Ei).
34. 陈界仁,刘云,杨涛,2006. 数字航道构建研究-以赣江樟树南昌河段为例,人民长江,37(7):57-59.
35. 杨涛,唐洪武,陈界仁等,2005年,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赣江航道整治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会议论文,西安,704-708.
36. 李致家,董增川,梁忠民,杨涛,2004. 大流域洪水预报与洪水调度管理方法研究, 水力发电, 30(1): 12-15.
37. 祝杰,杨涛,2004. 黄河防洪预报调度与管理耦合系统在防洪决策中的应用,中国水利,9:31-32.
38. 杨涛,丁贤荣、王文等,2001.基于COM的河道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水文2001, 1(6): 38-41.
39. 程立刚,丁贤荣,杨涛,2001.水下地形扫描图高程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4): 120-122.
40. 丁贤荣,王文,杨涛,汤立群,2001. 河道数字地形信息系统与长江镇扬河段GIS 研制,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4):116-119.
41. 杨涛,刘庆等,2000. 水库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水电能源科学 8(1): 55-57.
❹ 论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对策~~~~~~~~
参考资料:
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在新形势下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实施“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把“千方百计谋发展、攻坚克难抓落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鲜明工作导向,做到“争、逼、防、干”,即立足争,争项目、争资金、争进度;着眼逼,逼出新思路、新办法、新招数;加强防,防安全风险、防质量风险、防廉政风险;坚持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只要我们顽强拼博,奋力冲刺,就能续写宿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新篇章。
一、立足“争”,全力促发展,进一步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强劲态势
今年,随着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国内外经济运行明显减速,交通基础设施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危中之机,用好危中之机,采取一切措施,争项目、争资金、争进度,咬定目标、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新一轮大发展。
(一)立足“争”,必须客观总结去年发展成效。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坚持“好字当头、后发快进、干字为本”的指导思想,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我市交通基础设施事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我们紧紧围绕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主攻大项目、服务大项目,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我局通过认定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为伟盛塑业,计划总投资1.2亿元;已验收的竣工项目分别是龙马动力、中联物流、创裕制衣、着得禄内衣等一批项目,以及伟盛塑业、丰泰养殖、德明针纺、集装箱保税库、江苏通泰物流等一批开工形象进度明显的项目,总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多元,超额完成年初市政府下达给我局的目标任务。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我们积极加强资金筹措、狠抓前期工作、加快工程推进、严格质量监管,圆满完成了年初下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47亿元,占省厅下达年度计划的113%。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法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管措施扎实有效,路政航政管理不断完善,运输市场经营行为不断规范,工程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我们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应急体系,深入隐患排查整改,加强安全专项整治,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交通基础设施行风建设成效显著。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队伍”的工作思路,在以往“一岗双责”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岗三责”制度,即所有决策层和管理层要对自身的分管工作、分管工作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及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所有执行层对自身的业务工作、廉洁自律及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二)立足“争”,必须敏锐捕捉难得的发展机遇。机遇是最宝贵的资源,不可多得,稍纵即逝。在当前纷繁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善于抓住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发展的新机遇。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前投入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其中“加快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等多项内容涉及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坚持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强调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向农村集中居住点延伸,积极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这就对我市促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新的任务。省、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保增长、促稳定相关措施,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我们要瞄准国家和省资金投向,加强项目编制和申报工作,加大跑项目的力度,积极争取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进盘子、上本子、入笼子。二是宏观政策宽松的机遇。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组合拳”,涉及项目审批、土地审批等方面的政策趋向松动,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信贷支持。这为我们提供了多年企盼、急切需要、短期见效、长期受益的政策机遇和宽松环境。三是低成本生产建设的机遇。当前,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劳动力成本持续走低、重大机械装备价格下降,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本增效、扩大投资提供了机遇。四是体制整合的机遇。国家“大部制”改革将逐步深入,省厅已经形成公铁水空齐抓共管的大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市县的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也在积极整合,这为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又好又快发展赢得了主动,为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式转变、供给结构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等带来了重大机遇。
(三)立足“争”,面对挑战和难题,必须高点定位全年奋斗目标。面对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益加剧的态势,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稍有懈怠,就会贻误机遇,耽误事业。我们要牢固树立“坚持好快干,跨越不动摇”,高点定位,争创一流,全面谋划今年的目标任务。工程投入要更大,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运输体系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宿宿淮铁路,进一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和以京杭运河为主体的高等级航道体系,加快推进宿迁中心港物流枢纽项目前期工作,今年要确保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9.62亿元。运输结构要更优,大力调整和优化运输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运输市场集约化水平,快速推进客运班车公司化经营改造工作,加快运输产业升级,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积极鼓励货运经营业户发展厢式货车、集装箱挂车、特种专用或重型货车,促进货运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行业管理要更严,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加大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监管力度,确保将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全部建成精品工程;严把行政审批关口,注重行业动态监管,将违章经营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监管力度,努力维护安全、高效、和谐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秩序。队伍形象要更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干部职工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机关作风建设、文明创建等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全面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干部队伍建设、行业形象提升协调并进;全面推行全员“一岗三责”制度,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着眼“逼”,极力促落实,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工作成效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都已确定,关键在于抓落实。要从体制机制上把干部职工“逼”向一线,使全体人员满负荷、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做到拼字当头,只争朝夕,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推动快发展。
(一)加大奖惩力度,将干部职工逼向招商一线。大项目是加快发展的“牛鼻子”、区域经济的“脊梁骨”。各单位、各部门要继续将招大引强工作作为考量干部工作水平、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提升招大引强能力和帮办服务能力,确保2009年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三个一”,引进一个亿元项目、竣工一个亿元项目、投产一个亿元项目。一要着眼招大引强。各单位、各部门要针对国家和省扩大内需的投资导向,围绕食品饮料、机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紧盯重点企业,多方合力攻坚,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抗风险能力强、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的大项目,努力在“国际500强、国内500强、行业50强”企业引进上实现新的突破。二要强化帮办服务。各单位、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项目落户只是招商成功的一半、精心服务才是招商过程的始终”的理念,重点服务好项目从落户到投产达效过程中涉及土地、建设、供电等手续办理和交涉工作,最大限度节约客商的时间和精力。要深入企业一线,采取“一企一策”、“个案解决”的办法,帮助企业理思路、找对策、谋发展。三要完善体制机制。要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和“重奖重罚制”,始终“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注重从招商一线发现、锻炼、培养和选拔干部,经局党委会研究,凡是能引进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单体大项目,不仅按规定给予物质奖励,是科员或副科级干部的,可以破格晋升为正科级,是正科级干部的,建议市委予以提拔;要继续坚持“任务分解机制”、“任务倒逼机制”、“一线工作法”和“现场会办制”,对招商引资和帮办服务进行任务分解,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考核,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会办,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责任分解,把干部职工逼向工程建设一线。今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任务异常繁重,是历史上最重的一年。宿宿淮铁路上半年将开工建设,宿新高速公路年内完成投资2亿元,同时,要加快国道205宿迁段、省道245沭阳至泗洪段、省道249宿迁至靳桥段、省道330宿迁段、运河一号桥、黄河三号桥等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79公里,可谓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在其位,谋其事”。始终怀有工作责任心和发展使命感,是一名合格的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各级交通基础设施干部职工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头脑清醒、沉着应对,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更加主动地承担责任,带头抓好工作落实。要按照工作分工,认真落实领导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要借鉴市领导重大项目建设风险抵押金的办法,把各级干部推向工程建设第一线,使手中的权力和担当的责任相一致。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将每一项具体的责任都分解和落实到基层、到人头,把目标分解的过程变成落实责任的过程,让交通基础设施干部职工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头上担责任。
(三)推行干部下访,把干部逼向矛盾集中一线。信访工作是化解交通基础设施矛盾、维护行业稳定的重要渠道。尤其是近期,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已经实施,做好当前的行业稳定工作,更是责任重大、意义重大。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当前信访工作的实际,广泛实施领导干部下访制度,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要细化工作方案。根据领导干部的分管范围和主要职责,明确干部下访联系点,按照“事先预告、上下联动、分类处理、跟踪督办”等方式,重点解决所属运输企业、施工企业、服务对象、基层一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建立健全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领导干部“零距离”下访工作责任制、包案责任制、归口办理制、限期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相关配套机制和规章制度,确保信访问题解决到位。二要强化督促检查。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务求工作实效。下访的各级领导干部对接待但未能当场结案的信访案件,要切实加强跟踪,及时对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和通报,抓好调处落实工作,做到取信于民。三要注重解决问题。各单位、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在信访工作中,严格按照信访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信访人不停诉息访不放过的原则,力求给信访人一个明确的答复。
三、加强“防”,努力打基础,进一步营造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良好氛围
交通基础设施快发展,基础是关键。各单位、各部门要紧紧围绕部门工作,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努力营造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防安全事故发生。随着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我们在加强行业管理时,牢牢将安全管理贯穿于行业管理的全过程,确保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安全形势稳定。一要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各单位、各部门要紧紧绷紧安全这根弦,全面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健全各种险情预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健全水上搜救力量储备制度,完善全市内河水上搜救工作规程,有计划地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并加大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安全事故处理到位。二要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力度。近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接连发生了多起交通基础设施事故,去年12月22日,沭阳县二运公司发生了2辆公交车相撞,造成2人当场死亡、10多人受伤的较大事故;1月4日上午,市交运集团苏N03069在从上海返宿途中发生侧翻,造成4人死亡、15人受伤的重大事故;1月6日上午,宿豫区三运公司81路公交车发生车辆碰撞事故,造成13人受伤。这些血淋淋的事故,各县(区)交通基础设施局、各有关行业监管部门一定要引以为戒,做到警钟长鸣,深挖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源头上努力加大客运市场安全监管力度。要深入开展客运市场秩序整顿和出租运输市场整顿,营造良好的运输市场环境;继续加强公路通行秩序管理,加大对超限车船、非标及建筑控制区构筑物、非法搭接道口的打击力度,维护路产路权;继续抓好我市境内“两湖一河”重点水域和“两客一危”重点船舶的安全管理,并逐步完善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快速反应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我市12395水上搜救指挥中心建设,确保水上搜救的快速反应,重点提高我市境内京杭运河、骆马湖、洪泽湖水域突发事件救助保障能力。加大渡口渡船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撤渡建桥工程,保持全市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形势进一步稳定。加强港口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危险货物码头专家会诊行动。切实加大公路陡坡、急转弯、险段、危桥改造力度,不断推进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二)防不廉洁行为发生。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抓住不廉洁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向前推进,为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一要突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要加强理想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日常的政治学习中,切实规范对领导干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要求,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要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建设。要围绕工程招投标、转包分包、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和设计变更等关键环节,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打造“阳光工程”。要继续推行和完善廉政合同制、重点工程纪检监察派驻制和农村公路纪检监察巡查制先进经验做法,规范和完善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制度及举报投诉处理机制。三要突出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要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相关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长效机制。要以改革统揽防腐倡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干部人事、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体制、财务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方面的改革。要把反腐倡廉的措施融入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之中,堵住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漏洞。
(三)防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如果质量不合格,路修得越长,浪费就越大,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把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一是继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要不断创新质量理念,提升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工作水平。继续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制,层层落实质量目标和责任;要加大对国省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航道船闸、港口码头等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强化质量通报,实施舆论监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把隐患暴露在阳光之下;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加大工程质量检测频率,做到严防死守,层层把关,面面俱到,环环入扣。二是努力推进工程质量管理理念创新。要切实更新设计观念,努力推动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在精细、环保、节约等方面再上新台阶。要积极推广预控法,尽早解决工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可能影响目标任务完成的分项工程提早安排开工,对人力、设备不能满足完成目标任务要求的,要立即加大投入。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流程,节约工程成本,提升工程质量水平。三是深入开展纪检派驻工作。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工地活动,加强工程廉政建设,加大对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教育、督查力度。要在市局纪委的统一领导下,对每一个重点工程项目派出纪检监察组,对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材料供应、设备采购、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管理等重点环节监督,做到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四、坚持“干”,奋力求突破,进一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组织保障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保持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快速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各单位、各部门务必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刻不松懈、丝毫不松劲,扎实开展工作。
(一)真抓实干,关键要领导带头。最宝贵的措施是实干的措施,最关键的落实是领导带头。当前,市委、市政府、市局交办的工作,有时还存在抓不具体、抓不到位、抓不到底现象,根子就在于有关单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没有真正负起责任,对交办工作一签了事。推进工作,作为负责同志不仅要运筹帷幄、掌控全局,当好指挥员,更要冲锋在前、率先垂范,争当战斗员。每承担一项具体工作,必须有舍我其谁的主人翁意识,主要领导干部要当好班长,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大问题要敢于拍板,敢于负责,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要带头维护大局,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门的利益关系,防止个人专断和各自为政,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确保政令畅通。
(二)真抓实干,重点要转变作风。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要树立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时时、处处、事事抓落实、抓到位。要强化服务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亲自组织工作落实,经常对工作检查过问,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大项目推进、加快转变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政务公开等重大课题,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和推动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确保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的各项决策能最大程度的贴民心、顺民意;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听民声,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集中民智、落实民意上,努力在自身岗位上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急事、难事;要加强督查问责,以督查改善工作、促进整改、推动落实。今后,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市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要进行全过程督查督办,各单位要明确专门科室扎口管理,专门人员负责办理。对已经完成的要查成效,看是不是言行一致,达到预期目标,将来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群众的评判;正在落实的要查进度,形成强力推进之势;没有落实的要查原因,找准影响落实的症结,打通影响落实环节,处理影响落实的人员。
(三)真抓实干,核心要攻坚克难。干工作、谋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面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这一当前最紧要、最艰巨的任务,各级干部特别是招商引资负责同志要主动奔赴第一线,招引项目、服务项目。面对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过程中前期工作难、筹资难等问题,有关负责同志、有关单位和部门要主动研究政策,加大向上协调力度,努力在条规和变通之间找准结合点,快速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拓展资金筹措渠道。面对当前燃油税改革中人员转岗分流、工作职能转变和重心适度转移的难题,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宣传、正面引导,深入排查隐患,主动研究措施,依法遵规化解矛盾。总之,要把突破难点问题、推进重点工作作为做好全局工作的总抓手,以难点突破之利谋求全局成功之道,以重点突破之功取得整体推进之效。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保持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干部职工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继续秉承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顽强毅力、务求必胜的雄心壮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全面夺取2009年交通基础设施工作的新胜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❺ 港航的核心期刊您给我的回答,好多与我的方向不合,主要是关于水工建筑物与航道工程的。
根据来你说的《建筑经济源》、《施工技术》这两个 比较符合你说的要求。但核心期刊审稿严格,对论文质量和作者本身的要求都很高,还是要根据你具体的工作专业,自身的学历和职称,对时间的要求,选择更适合的期刊。具体的可以企鹅聊:齐留齐腰就散斯斯尔
❻ 帮忙问一下,航道工程有哪些特点写论文需要用
为改善航道的通航条件或开辟新航道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在水域内供船舶专及排、筏航行的属线路。航道是水运的基础设施,可分为天然航道和人工航道(运河)航道工程开拓航道和改善航道航行条件的工程,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航道疏浚 ② 航道整治 ,如山区航道整治 、 平原航道整治 、 河口航道整治 ③ 渠化工程 及其他 通航建筑物 ; ④径流调节,利用在浅滩上游建造的水库调节 流量 ,以满足水库下游航道水深的要求⑤绞滩 ⑥开挖运河。 在河流上兴建航道工程时,应统筹兼顾航运与防洪、灌溉、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利益,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以谋求国民经济的最大效益。在选定航道工程措施时,应根据河流的自然特点,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❼ 治理城市河道污水论文
优秀水文化可以促进人水关系的协调。在现代的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中也应当倡导水文化,现代水文化创立的基本原则是满足现代人们对水文化的基本需求,反映现代人与水的关系、体现现代科技进步。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日益减少的同时,因水环境恶化所造成的水质性和功能性缺水现象亦日益突出,已成为突出的、全球性的共同的问题。早在上世纪初,欧美有些国家就关注水环境的污染,并且开始研究与防治。近几十年来,各国为控制水环境污染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耗巨资对有些主要湖泊和城市河道进行了大范围治理。大量实践证明,水环境的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但这种治理常常费时长及费钱多:国际上治理最成功的美国华盛顿湖,耗资1.3亿美元,前后经过17年治理才达到目标;而面积仅1km2的瑞典的Frumman湖,费时22年,耗资90万美元才治理完毕,等等。据于此,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尤其是近十余年来,日本、美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纷纷对以往的水环境治理思路进行反思,提出了生态治水的新理念,尊重河湖系统的自然规律,注重对其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使河湖的综合服务功能能展现很好。 农业面源污水由于量大面广,其治理难度不亚于点源,就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尤其是近年治理发展趋势来看,主要采用生物氧化塘、人工湿地和土地处理系统等来进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就具体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生态/生物方法是修复水生态系统中最为推崇的举措之一。这种技术实际上是对水体自净能力的强化,是人们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尝试。而在具体的实施时,更趋向于多种技术的集成。具体由哪几种技术集成,则需要根据目的水域的污染性质、程度、生态环境条件和阶段性或最终的目标而定,亦即在实施前要对目的水域作系统周密的论证,而后制定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大量实践证明,以相应的实验示范基地为平台,开展相应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同时引进异地实用高新技术进行本地化研究与示范,是条有利于快出成果并且直接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行途径。如日本在琵琶湖和霞浦湖等建立了针对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实验示范基地,取得了环境教育、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展示效果,为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现状 大量研究表明,对水域的水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治理的前提是控制污染源,只有外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为末端治理技术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才能见效,不然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徒劳。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已明确水环境污染实际上是典型的生态问题,因此,在对污染水域进行治理时,用生态学方法使生态问题得到最终解决。近年,强调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甚至更加强调生态修复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所有的生物处理都是生态修复。目前,国际上据原理已在使用的或已进入中试阶段的污染水域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法三大类。其中的技术名称包括底泥疏浚、人工增氧、生态调水、化学除藻、絮凝沉淀、重金属化学固定、微生物强化、植物净化、生物膜。(见表) 表 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技术分类 技术名称 选用污染水域范围 主要作用 物理法 底泥疏浚 严重底泥污染 外移内源污染物 人工增氧 严重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生态调水 富营养化,有害无毒污染 通过稀释作用降低营养盐和污染浓度,改善水质 化学法 化学除藻 富营养化 直接杀死藻类 絮凝沉淀 底泥内源磷污染 将溶解态磷转化为固态磷 重金属化学固定 重金属污染 抑制重金属从底泥中溶出 生物/生态法 微生物强化 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植物净化 富营养化、复合性污染 污染物迁移转化后外移 生物膜 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1、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是在水域污染治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这是因为底泥是水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和能流循环的中枢,也是水域营养物质的储积库和特殊的缓冲载体,在水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会通过泥-水界面向上覆水体扩散,尤其是城市湖泊和河道,长期以来累积于沉积物中的氮磷和污染物的量往往很大,在外来污染源存在时,这些物质只是在某个季节或时期内会对水环境发挥作用,然而在其外来源全部切断后,则逐渐释放出来对水环境发生作用,包括增加上覆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和因表层底泥中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及厌氧消化产生的还原物质消耗水体溶解氧等,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维持对水环境的影响。因此,一般而言,疏浚污染底泥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起到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作用。 底泥疏浚技术据原理属物理法分类技术。外移内源污染物,这是底泥疏浚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就疏浚技术现状来看,主要包括工程疏浚技术、环保疏浚技术和生态疏浚技术等。就技术的成熟度和采用率而言,其中的工程疏浚技术居首,环保疏浚技术是近年开发并且已进入大规模采用阶段的成熟技术,生态疏浚技术则是最近提出并且在局部实施的新技术。 就实施疏浚技术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来看,由于工程疏浚技术以往主要是用在为了疏通航道、增加库容等目的而进行的疏浚,长期的实践证明其效果欠人意;环保疏浚是以清除水域中的污染底泥、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为目的的技术,其效果因此明显优于工程疏浚技术,而有较高的施工精度,能相对合理的控制疏浚深度,能较大幅度地减少疏浚过程中的污染是环保疏浚技术的特点;生态疏浚是以生态位修复为目的的技术,以工程、环境、生态相结合来解决河湖可持续发展,其特点是以较小的工程量最大限度地清除底泥中的污染物,同时为后续生物技术的介入创造生态条件。 然而,据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就特定的水体而言,是否需要对其底泥进行彻底的疏浚,或者疏浚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行细致周密的研究论证,并且应做到视区域的污染程度、性质和疏浚目的而定,不宜一概采用,因为大规模的底泥疏浚不但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而且被清除的污染底泥的最终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生态调水 生态调水是在敏感水域普遍采用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生态调水的目的和方法是通过水利设施(闸门、泵站等)的调控引入污染水域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冲刷稀释污染水域,以改善其水环境质量。 生态调水的实际作用主要体现在: ◆ 将大量污染物在较短时间内输送到下游,减少了原区域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总量,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 调水时改善了水动力的条件,使水体的复氧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 使死水区和非主流区的污染水得到置换。 生态调水技术据原理属物理法分类技术。通过稀释作用降低营养盐和污染浓度,改善水质,这是生态调水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然而,生态调水技术的物理方法是把污染物转移而非降解,会对流域的下游造成污染,所以,在实施前应进行理论计算预测,确保调水效果和承纳污染的流域下游水体有足够大的环境容量。 3、人工增氧 人工增氧是在治理污染河道中较多采用的措施之一。这是因为污染严重的河道水体由于耗氧量远大于水体的自然复氧量,溶解氧普遍较低,甚至处于严重缺氧状态,此时河道的水质严重恶化,水体自净能力低下,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工增氧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水体中溶氧含量。 人工增氧的结果: ◆ 能加快水体中溶解氧与臭污物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 能提高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度,这些作用对消除水体臭污具有较好的效果。 人工增氧一般适宜于在以下二种情况下应用: ◆ 为加快对污染河道治理的进程; ◆ 作为已经过治理河道中的应急措施。 人工增氧技术据原理属物理法分类技术。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这是人工增氧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 4、植物净化 植物净化技术据原理属生物/生态法分类技术。污染物迁移转化后外移,这是植物净化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相对于物理法和化学法而言,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提出较晚,而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发展仅仅是近十多年前才开始的,尤其是其中的植物净化技术是近年来才开始得到重视。植物净化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继而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有机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因此,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与此同时,植物的存在为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某些植物的根系能分泌出克藻物质,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庞大的枝叶和根系成为自然的过滤层,能截获大量的悬浮物质等,对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特性亦能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含种类及数量恰当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具体地说包括水生植物和鱼、螺、虾、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其中,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其不仅是水体食物网的重要成员,同时在水体溶氧供应、营养循环中其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作为水体结构角色,还为其它水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和产卵栖息地。 水生植物技术用于生态修复阶段,其主要作用: ◆ 净化微污染的水体,即通过其的吸收吸附作用,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而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 作为水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为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场所和食物。 水生植物尤其是其中的浮叶和沉水植物在污染严重的水体中因生境条件不具备,因而难以成活,而修复水生态系统时有水生植物的介入,生态系统就能修复。 所以我们要发展科技,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
❽ 急!求助一篇论文,在行政执法管理中融入服务理念,最好是水上管理方面的
今年以来,西华港航管理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局党委提出的开展“更进一步,更精一点”主题实践活动的号召,认真参加省局部署的作风整顿暨效能建设活动,在朱家桥港航管理处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进取,打造和谐港航、构建和谐海事为主题,以水上交通安全为核心,优化水运环境,规范港口秩序。通过全所共同努力,克服因长江水监体制改革及其它客观原因所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全面完成年度各项考核工作目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加大水路交通规费征收和稽查力度
首先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优化水运环境。我所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优化环境,促进运力发展的文件精神。所有执法、管理人员切实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寓征收于服务之中,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实现执法与服务有机结合,牢固树立为水运企业和船户服务的思想,把为水运企业和船户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维护好正常的征稽秩序,为促进我市运力提高发展作出贡献,为规费征收持续稳步增长夯实基础。据统计我所今年1-10月份共计完成各类规费121万多元(港口建设费、货物进出口港务费、航道养护费)等,占全年处下达经济目标任务数96%,港口进出口吞吐量累计130万吨。通过这些数字,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里面包含我所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我们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以及身体年龄结构差异和家庭上一些困难,齐心协力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此项工作任务。
其次严格执行规费征收标准,提高规费实征率。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转变工作作风,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征收管理基础工作,场执法人员对营运船舶证书、定额运管费、航次规费进行严格检查,督促船员主动报港,计费人员认真做到吨位不减、费率不低、运距不少、运费不降、计费不折,杜绝人情票,实行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公开和“六公示”制度。二是进一步加大稽查力度,我所积极贯彻执行省局138号文件要求加大对本辖区进出口船舶规费查补力度。例如5月份以来我们特别是对海螺码头进口淮南煤船的实装吨位与证书吨位相差较大进行补征。万事都是开头难,刚开始我们进行查补时,这些船主非常不配合,思想上更是想不通,认为他们不应该补缴规费,对我们现场稽查人员态度也较为粗暴,但是我们本着为民服务,依法行政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做他们思想工作,宣传我们政策,解释我们工作目的,他们到所里来办手续,我们热情对待,给他们倒水倒茶,和他们拉拉家常等,通过我们这些工作,最终得到管理相对人理解,接受我们补征,而且,大多数第2次来港后,主动到我们这里报港办理补征手续。我所1-10月份共计查补各类船舶117艘,补征各类货种(钢材,化学品,煤,石膏粉,建材等)合计吨位11000多吨。而且,为补征的淮煤我们建立了船舶档案,就这一项今后要为我所每年固定增长3-4万元左右的费收。
抓好港口(码头)安全管理、岸线管理的工作
西华港航所加大对辖区内各港口、码头、岸线和渡口日常监管的巡查力度,全年共出动车艇巡查85次,骑电动车和步行巡查1000余次,查处各类违章船只117艘,及时制止一起乱占乱建港口岸线案件,同时年初我们还集中力量抽调人员对辖区11个滩涂黄沙经营点进行了依法专项整治及收缴规费工作,通过我所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办法,理顺了与管理相对人关系,确保了辖区无责任死角和违法违规乱建港口设施现象发生的同时确保规费征收应征不漏。特别在遇到恶劣天气和国家重大节假日以及奥运会期间,按照处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安排安全监管人员到现场,采取旁站式管理确保做到人员检查到位、预防防范到位。
由于我所辖区危险品作业码头较多的特点,抓紧抓好港口危险品作业安全管理工作是我所又一重点工作,积极帮助和指导企业发展危险品作业经营业务,严格审批危险品作业的经营资质。同时要加强对港口危险品作业的现场监管,落实危险品港口作业申报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驻港监督和制定应急预案。
切实加强乡镇渡口安全管理,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认真做好渡口的管理工作,积极组织专题研究、解决渡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渡口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我所辖区有内河渡口4道,渡船5艘,我所的安全管理员每周多次对渡船、渡口(码头)、渡工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检查,特别在遇到恶劣天气和国家重大节假日以及奥运会期间,按照处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安排安全监管人员到现场,采取旁站式管理确保做到人员检查到位、预防防范到位。另外对照安全责任状的每一项条款定期检查渡船安全航行质量和救生防护设备,确保每道渡口处于安全、便捷的营运状态,使渡口安全管理责任得到全面落实,认真检查渡口所在镇村的渡口安全管理基础软件资料,形成了以每道渡口、每艘渡船、每位渡工为主体的台帐资料。
抓好文明建设工作
一、积极参加作风整顿暨效能建设活动。在省委的号召下,省局、市局统一部署下,全所执法人员认真参加作风整顿暨效能建设活动。一是全所执法人员充分认识作风整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所掀起一轮作风整顿暨效能建设活动学习热潮,全力投入到作风整顿和效能建设活动;二是所里作风整顿暨效能建设活动作了祥细的学习方案、学习记录,职工的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和个人查摆小结,以及相关文件和资料。个人都认真完成了学习笔记、三篇学习心得和个人查摆小结,切实将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在行动上;三是所内执法人员不仅在学习阶段要学习,在整改阶段也要边整改边学习,要始终将学习教育贯穿于活动全过程,要求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高标准推进作风整顿暨效能建设。对自身查摆出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完善措施,彻底整改。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西华港航所认真贯彻中纪委六次全会、省委、市委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政务公开,认真开展行业纠风,切实解决执法不规范、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刁难服务对象以及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损害船户、业主利益等突出问题,建设廉政港航,为港航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三、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港航管理法律、法规,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构建和谐港航海事。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港航海事工作全过程,把握港航海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清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增强紧迫感、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提升执法形象。
四、积极开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活动,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娱乐活动为依托,创建基层所“两个文明”建设。加强职工的廉政文化教育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树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为活跃职工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引导职工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培养精诚团结的团队意识、开拓创新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尽业精神。开展职工健康活动有:组织全所职工参加港航局“更进一步、更精一点”主题实践和演讲比赛活动、“全国海事一家人,水上监管一盘棋”主旋律演讲比赛活动、省局计算机操作比赛、行政执法现场模拟比赛、规范化站所建设知识竞赛、航海日知识比赛,“荣辱观”故事会,在各类活动中我所参赛人员均取得较好成绩。
❾ 船舶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不要太大,最好小一点。
这个你要结合你所学的知识点和结合你熟悉的方向去选择最好。
最好多选几个版,然后选个自己最合适权的。范围能缩小就缩小。
浅析质量管理在船舶涂装工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船舶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船舶修理工程节能环保现状与对策
船舶大修工程项目中的计量支付工作分析
船舶工程虚拟现实应用平台设计研究
加强流体力学技术研究引领船舶海洋工程创新
高职院校船舶工程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
船舶修理工程节能环保现状与对策研究
对高职院校船舶工程专业学生管理技能培养的探讨
结合船舶工程建设需求探讨我国自主CAE软件产业建设
航道工程船舶机务维修与安全管理
常用耐磨材料在工程船舶的应用与探讨
基于物流仿真的工程船舶建造系统优化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工程船舶党建工作的思考
工程船舶动力机械系列化监测系统的设计
海洋工程船舶电气系统和设备的现状及展望
工程船舶安全管理对策探讨
工程船舶液压设备故障分析
浅谈工程船舶及其他机务管理特点研究
试论乌江航运建设工程船舶设计与应用
岷江航道整治工程船舶事故溢油预测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