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综合治理
A.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内涵是什么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其主要内涵是:
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②安全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
③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
④要依法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1)安全的综合治理扩展阅读:
安全生产法出台的目的及意义:
《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管理、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参与”。
一是明确国务院以及地方人民政府、政府各工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和职能,具体体现在第一章《总则》第8、9、10、11、13、14、15条和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条款之中。为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公开、公正执法提供了依据。
二是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法》对各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安全投入、安全建设工程和安全设施、从业人员的人身保障等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做出了严格、明确的规定。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企业负责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是明确了工会、村民委员会、从业人员和新闻机构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协助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查处安全违法行为。《安全生产法》专门规定了工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的权利义务,从而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督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延伸到城镇街道和农村,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格局。
B.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十二字方针含义
“安全第一”: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发展和效益;
“预防为主”: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综合治理”:要求运用行政、经济、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监督各个方面的作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帅和灵魂,没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撑,综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据。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
(2)安全的综合治理扩展阅读:
安全生产法出台的目的及意义:
《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管理、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参与”。
一是明确国务院以及地方人民政府、政府各工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和职能,具体体现在第一章《总则》第8、9、10、11、13、14、15条和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条款之中。为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公开、公正执法提供了依据。
二是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法》对各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安全投入、安全建设工程和安全设施、从业人员的人身保障等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做出了严格、明确的规定。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企业负责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是明确了工会、村民委员会、从业人员和新闻机构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协助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查处安全违法行为。《安全生产法》专门规定了工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的权利义务,从而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督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延伸到城镇街道和农村,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格局。
C.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中的综合治理的内涵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生产方针从二个方面为其注入新的内涵:一是在原来的经济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它的政治、文化、社会和道德的功能;二是在原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规律认识的深化.推进综合治理进程必须做到:一是要从安全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和提高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自觉性;二是必须坚持以安全发展为主题,坚守发展红线;三是应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D. 对工地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综合治理工作有何看法
甲方职责和义务:
1、坚决贯彻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
3、提供维护安全设施和有关劳动保护的“三宝”用品。
乙方职责和义务:
1、人员进入现场工作,需交身份证复印件,及相关证件,如暂住证等。
2、积极参加安全活动,自觉接受安全教育,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人员,一律不准作业,否则后果自负。
3、乙方人员工作时,必须自觉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规定,自觉的接受甲方的管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4、不断学习安全生产技能,努力提高安全意识,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冒险、野蛮施工,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5、自觉遵守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维护社会治安。
6、在教育到位,防护设施齐全的情况下,发生安全事故一切责任自负,一切医疗费用自理;造成他人伤害的,医疗费用由肇事者和伤害者自行协商解决。
7、乙方在施工和日常生活中出现肇事,打架斗殴,违法乱纪的行为,一切责任由当事者自负,严重者扭送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8、乙方施工人员不得擅自拆除和破坏已有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隔离层等;必须拆除时应由有关的施工管理人员同意批准后拆除。
9、乙方施工人员不准带家属小孩进入施工现场。
10、根据“谁聘用,谁负责”的原则,各承包班组长应对本班组人员负责,并起到带头作用执行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
11、特种作业人员入场时,必须出具《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持证上岗。
12、各承包班组要作好各承包施工区域内的防火、防盗、防匪和文明施工,协助管理人员作好以上工作,对防火、防盗、防匪和文明施工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
13、乙方必须配备齐全人员,并且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要求乙方有专/兼职安全协调员来协调现场的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综合治理、治安防范等工作。
乙方必须遵守的条例和处罚细则:
1、 进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违者罚款50元/人·次,不系好安全帽带罚款20元/人·次。
2、 高空作业超过2米(含2米)以上的,必须有稳定的操作平台,并有防护围栏,否则必须系好安全带,违者罚款100元/人·次。
3、 不准任意向上或向下抛投物品和材料,违者罚款200元/人·次。 4、 不得擅自破坏警示标志及安全防护设施,违者罚款100元/人·次。 5、 不准私自拆卸、安装,拉接电源装置,违者罚款100元/人·次。 6、 不准私自拆卸和动用非本工程机械设施,违者罚款100元人·次。 7、 未经审批,任意动用明火,违者罚款200元人·次。 8、 在施工现场工作时,着装要整齐,不准赤臂、半裸体、穿拖鞋,违者罚款100元/人·次;在施工现场和宿舍区内随地大小便者,罚款100元/人·次。
9、 不得在禁止吸烟处吸烟,违者罚款200元/人·次。 10、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胸卡,违者罚款50元/人·次。 11、未经安全教育就上班的人员,罚款100元人·次。
12、不准在宿舍内私拉乱接灯头、插座、违者罚款100元人·次。
13、不准在宿舍内动用大功率用电器,如电饭锅、电炒锅、电炉等;严禁使用煤气灶,以上两条违者罚款100元/人·次。
14、随意损坏公共设施者,除按价赔偿外,追加罚款100元/人·次。
15、非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擅自进行特种作业,除所引起事故责任自负外,追加罚款200元/人·次。
16、违法乱纪,触犯法律,责任自负,并清除出现场。
17、聚众闹事,起哄抬杠,打架斗殴等,视影响大小,情节轻重,罚款200~1000元/人·次,并清除出现场,严重者送当地公安部门处理,分包方处1000~5000元/次罚款。
18、有偷盗行为者,若证据确凿,无论物品及其价值大小,按被盗物品价值5倍罚款,严重者送派出所处理。
19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违章作业或不听指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极坏的社会影响者,后果自负,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20、所有处罚的资金将从被处罚的班组生活费中扣除,甲方出具等额收据。
E. “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怎么理解的“
安全第一:安全与生产并重,当安全与生产矛盾时,首先考虑安全。
预防为主:防专患于未然,把可属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所有机理和因素,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
综合治理:认真治理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
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F. 综合治理都包括哪些内容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
(一)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必须长期坚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方针,运用打击的手段震慑犯罪分子。
(二)防范工作是减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积极措施。各单位要在党政的统一领导下,发动群众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组织,落实治安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防自卫的能力。
(三)教育,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各部门和各单位都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各种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高尚的情操,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四)管理工作是堵塞犯罪漏洞,减少治安问题,建立良好秩序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对重点人员和重点部门要害部位的管理,落实责任,明确措施。
(五)加强基层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关键。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单位要层层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机构,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点。推行各种形式的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责任制,加快制定和完善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使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六)改造工作是教育人,挽救人,防止重新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积极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和就业安置,采取多种渠道为他们解决生活出路问题,以利于对他们的改造和帮教,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二、综合治理的解释
1、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战略方针,也是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正确而有效的途径。
2、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政法机关为骨干,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综合运用法律、政治、经济、行政、教育、文化等各种手段,惩罚犯罪,改造罪犯,教育挽救失足者,预防犯罪,达到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幸福生活,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目的。
三、综合治理的目的
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及“八五”计划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6)安全的综合治理扩展阅读:
综治“三防”:人防、物防、技防。
1、人防、物防和技防是安全防范的三个范畴。人防和物防是古已有之的传统防范手段,它们是安全防范的基础。
2、人防、物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力,物力进行安全防范,比如人员巡逻,站岗等等防范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传统的防范手段也不断融入新科技的内容。物防就是物理防范,由能保护防护目标的物理设施,如门、窗、柜等构成,主要作用是阻挡和推迟罪犯作案。
3、技防则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安全防范,比如电子监控,电子防盗报警等等技术手段。
G.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综合治理强调什么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综合治理强调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1年2月19日做出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性,都做了详细规定。这是中央首次以综合治理为主题向全国发出的正式文件。同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名义,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关问题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方针
这两个《决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深化了综合治理方针:
一、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二、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必须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三、明确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范围,即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六个方面,并一一加以说明。
四、明确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各部门认真承担自己的责任和共同责任,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制度化、法律化,并提出“抓系统、系统抓”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
五、强调了制度建设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并对社会各部门、各单位的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关系作了明确规定。
六、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作了规定,即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和逐步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
H.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中的综合治理的内涵是什么帮帮忙
根据安全管理学的相关内容:确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原则;明确安全生产体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和实施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计划及安全经费的来源;“三同时”、“五同时”“三不放过”规定;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女职工和末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工时、休假制度;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保健食品管理等非技术性管理规定。加强事故管理,对事故及事故原因进行科学的调查、统计、分析、报告、归挡等工作,掌握事故规律,从管理上完善系统,达到减少和预防事故的目的。
I.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
安全工作的原则!
很正确!
预防事故比产生事故再处理好!
望采纳!
J. 请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中的综合治理是指什么
“综合治理”是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它是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以对企业和施工现场的综合评价为基本手段,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统筹规划、强化管理、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就是指建筑施工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等在内的每个环节、每个流程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企业规程和责任制,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层级、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除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场容场貌外,更要关注企业本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施工现场和工人行为的标准化,达到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