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治理
1. 三国的开端是十常侍之乱,真正的幕后黑手为啥会是袁绍
小说《三国演义》里有相当一部分篇章是描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事,家世豪华的袁绍在书中成为十八路诸侯共同推举的盟主,其弟袁术成为大军的总督粮官,袁氏兄弟成为讨董大军中的绝对掌权人。十八路诸侯起兵的理由是董卓把持朝纲,祸乱汉室,可实际上追根溯源,导致董卓率兵进京掌权的罪魁祸首恰恰就是讨董联军的盟主袁绍。
综上所述,三国乱世的始作俑者其实是袁绍,准确的说是袁绍所代表的世家集团,何进和袁绍联手清除宦官势力的行动实际上是世家集团试图削弱两大竞争对手的举动,因为何进的不给力,出了意外,引来了董卓这个游离于中央体系之外的军阀,董卓不属于世家,进京后当然会和世家集团争夺权柄和资源,矛盾就此产生,后果就是世家组织讨董,然后东汉的整个统治体系崩溃。
2. 公孙瓒麾下有哪三位猛将这三人最后都去投奔谁了
东汉朝廷自从民变黄巾起义后就变得一蹶不振,汉灵帝驾崩后,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汉帝国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董卓奉命进京后,依仗所向披靡的西凉大军在都城胡作非为。
朝臣们对董卓的跋扈傲慢也是多有怒气,随时准备铲除董卓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贼。袁氏家族是大汉高门,袁绍的高祖父袁安曾任司徒,他的父亲和叔父也曾位列宰辅。
十八路诸侯联合讨董的时候,众人力推袁绍为盟主,可见袁氏家族的底蕴与袁绍的天纵之才。
袁绍本与曹孟德一样,都是京师有名的游侠。袁绍因被诸侯推举为盟主而名闻天下,在他的领导下,诸侯联军大放异彩,把董卓打得节节败退。
各路诸侯虽因诛讨董卓而联合在一起,内心深处却是各有算盘,都想从讨董战争中分一杯羹,为日后的争霸做准备。以董卓为核心的西凉军队退守长安后,讨董联盟名存实亡,就连身为盟主的袁绍都撤离了前线。
相较于严纲、田豫,显然投奔刘备的赵子龙更加出名。小说中的赵子龙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是后主阿斗的救命恩人。作为刘关张的后续四弟,赵云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晓。
只可惜赵云投奔公孙瓒时尚且不出名,公孙瓒屡屡对赵云冷言相讥。赵云投靠刘备后,被其授以要职,成了刘备的宫廷侍卫长。有人说刘备不重视赵云,这种言论非常荒谬。
刘备要是不重视赵云,怎么能让其常在身侧?再者说了,三公九卿是朝廷高位,赵云能够位列其一,难道还不能说明昭烈帝对他的信任与重视吗?
可怜公孙瓒勇猛一世,虽家底雄厚,却也和死对头袁绍一样早早退场。
3. 东汉末年君主之间做比较袁绍、曹操、刘备、刘表这几个人哪个治理能力最强
除了曹操,接下来就是刘表,然后是袁绍,最后是刘备。
4. 三国袁绍治理的国家
袁绍(154年-202年),字本初,豫州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东汉末年政治内家、割据军阀。控有幽、并(容并音冰,bīng)、冀、青等河北四州,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实力大损,后为曹操所灭。
由于其领地属于河北,而出生地位于河南,所以他是中国人。因为他没有自立为帝(王),所以从朝代上讲是东汉人。
5. 三国手柄游戏可以选君主治理国家的有刘璋袁绍马腾刘备曹操孙权六个君主的是什么游
我记得是三国志1,很老的游戏了,回这里有答http://www.emu618.com/home/fc/web/fcroms03.htm
6. 历史名人忠诚事迹
1、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将闾的学者,鲁国的国君听说他很有见识,便召见他,请他讲一讲如何治理国家的事,将闾推辞不掉,便对鲁国的国君说:“要实行恭敬和节俭,擢用公正忠诚的人,行政大公无私,人民谁敢不和睦相处呢?”
将闾离开鲁国国君,总觉得自己说的不一定对,于是他找到当时很有名望的一个学者,名叫季彻,将闾向季彻说了给鲁国国君说的话,问季彻自己说的是否对。季彻听了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就给将闾讲了一个小故事。
季彻说:“一天他驾车出游,路上见一个螳螂在车辙里。它看到我的车子过来了,便奋力举起了它的双臂,企图阻止我的车子前进,我看着他的样子又佩服又可怜,佩服它的勇敢,可怜它的不自量力。”说完他哈哈的笑了。
螳臂挡车将闾吃惊地说:“先生是说鲁国国君照我说的去做,要实现圣明之治,如同螳螂挡车是不能胜任的吧!”季彻没有回答,他说:“最伟大的圣人治理天下的做法是,顺应民心的自然活动,来完成教化,改易俗习。这样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进专一于道的志向。就好像随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为什么会这样。要使天下皆同一于自然之德,必须使内心安定才是。”
鲁国的国君照将闾的见解治理国家,麻烦事一天比一天多,连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他就不再实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