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过马路
① 有关部门为什么要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
自2012年以来,“中国式过马路”的治理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凑齐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媒体和网络舆论普遍把板子打在行人身上,指责行人“素质太差”、“缺乏规则或法治意识”、“漠视交通安全”等等。
两年来,在媒体频繁曝光和高度关注下,各地管理部门纷纷加强执法力度,希望改变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然而实际效果却是非常有限,究其根本原因,这种不文明的现象不仅仅和行人的文明素质有关,更主要的是交通制度设计不合理,拖了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后腿。
中国式路权分配不合理,行人空间受到严重挤压。2013年中国机动车数量已经超过1.3亿辆,年销售量超过两千万辆,机动车这种爆炸式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迫使有关部门只单纯考虑交通运行效率,极端化地或仅从维护机动车的利益出发牺牲行人的利益,导致行人过街距离超长、道路中央缺少驻足空间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要步行去道路对面办事,咫尺之遥,却得绕上几百米,实在是令人抓狂。在过马路的路权分配方面,也过分偏向机动车,以杭州为例,受右转车阻挡而减速或停止的行人达30%,行人经常是一个绿灯根本过不了马路。
交通信号灯设计不合理是“中国式过马路”最重要的诱因。在很多城市宽阔的路口,行人总有一种想快点过去的冲动,因为有的红灯实在是太长了!交通信号灯周期的设置并非只看机动车的情况,行人可忍受的等待时间同样是必要约束条件。国外很多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在大量细致调研基础上确定该值,作为本国交通信号灯设置的参考依据。英国的研究结果显示,英国行人可忍受等待时间为45-60秒,德国人忍耐限度则是60秒,因此他们的马路红灯一般最长时间不超过60秒。中国的很多城市路口红灯时长普遍超过100秒,有的甚至长达145秒。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显然会导致行人等待时间大大超过其可忍受等待的极限,进而让交通信号灯作用失效,行人过街变得不可控制。这也是执法部门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没有明显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式过马路”的确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但绝不能仅仅归因于行人的素质低下。高素质的外国人在中国的交通管理模式下,同样也会无视规则,上演“中国式过马路”的丑陋一幕。在上海,一名外国人因闯红灯被交警呵斥,一时间《上海最牛交警英文怒斥外国人闯红灯》的视频红遍网络。可见,无论行人的文明素质高低,在不合理的交通系统设计面前都会选择不文明的过马路方式。
“中国式过马路”的最大原因在于我们的路权分配和信号灯设置的不合理。“文化无高下,制度有优劣”,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交通规则,是机动车和行人各安其道的真正保障。一味地强使行人接受不合理的交通制度,即使不断加大媒体监督和交通执法力度,那都是治标不治本,不文明行为依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 中国式过马路没办法整治啊,闯了红灯被罚款,要怪就怪绿灯太短,红灯太长,老人要过马路走到一半就红了
怎么不说说中抄国式开车呢?在只有人行线而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你休想四平八稳地过去,必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才能过去。否则你要等5分钟乃至十分钟以上才能平安地过去。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大部分开车的爷们根本就不会因你要过马路而减速。好象他们要去哪儿急着报到呢。我说的这是在濮阳。不知道其它城市是不是也这样!
③ 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文明礼貌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
3、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4、保护环境
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5、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
(3)治理过马路扩展阅读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社会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社会公德的这种作用体现在:
一方面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这主要是通过社会公德的规范方式来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非强制性地调节和规范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有效地为满足社会与社会成员的需要服务。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
因此,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可能会瓦解,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将被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社会的精神文明当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道德风尚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整个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反映和体现。
因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总是先从社会风尚中表现出来。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进行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
④ 治理闯红灯现象,一味将矛头对准行人合理吗
中国式的过马路情况,已经演变成为了一种“病态”了,闯红灯的现象,屡禁不止。治理闯红灯的现象,我认为行人是主要责任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存在,比如红绿灯的设置不合理等。
我们从小就有耳熟能详的儿歌,“红灯停,绿灯行”,但是在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忽略了交通安全的问题。一方面,城市越来越大,交通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总是希望可以把在路上的时间节约出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导致了急着过马路的想法。另一方面,行人是素质有待提高。很多情况下,都是看到别人闯红灯,自己也忍不住跟着一起过了马路。有了带头的人,走的人多了,也就顺理成章的以为会没什么问题,变得“理所应该”。
其实,人们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每年因为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数据总是居高临下,如此过马路的危害也是可想而知的。不注重细节,随意的乱穿马路,出了事故,才会后悔莫及!血肉之躯,何以抵挡汽车呢!每个人都应该爱惜自己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大家应该珍惜生命。为了自己,更也是为了家人。
不可否认,正常的司机都是需要经历过考驾照,才能合格的上路,大部分的司机都是谨慎驾驶的,而行人则往往不需要,可以任性的过马路。假如行人每年只有12分的话,闯红灯抓拍就扣分,进行严肃的处理,必定可以得到巨大的改善。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这是任何行业都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希望交警部门应该严厉的治理闯红灯的行为,达到理想的状态。高高兴兴外出,平平安安回家!
⑤ 如何看待行人闯红灯的现象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先看左后看右,这些交通安全知识其实我们都明白,但为什么就等不了呢?那么急吗?
这种闯红灯的行为已经有一个特指的名词:中国式过马路。
总的来说就是本着人多力量大的原则,一个人他不敢闯红灯,但是三五个人十个八个的人凑成了一波胆就大了,还真是集体力量大,目张胆的就往前冲。
开车的时候一不小心闯了红灯一下子就给你扣6分,闯两次红灯,一个驾驶本12分就给你扣干净,最可气的是,因为行人闯红灯上斑马线而汽车压到斑马线上,竟然不处罚行人把汽车给扣分罚款,我认为这很不公平。
⑥ 如何治理“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既然是陋习,又是违法行为,且不安全,不文明,毫无疑问必须整治。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治才能不流于形式,才能帮助人们养成新的文明行为习惯。
表面上看,“中国式过马路”只是一拨路人一起闯红灯过马路。可是,简单的行为背后,是长期的习惯积累,要治理,绝不是搞一场运动,罚一些路人就能奏效。我们不仅要有治理的耐心,还要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更丰富的手段。
首先,我们应该反省,行人的路权是不是得到了足够的尊重。这段时间媒体也有很多报道,指出一些地方的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行人过马路的信号灯时间太短,行人过街绿灯与车辆右转绿灯重叠,导致高峰时段行人难以过马路等等。既然交通设施不合理,行人路权得不到充分的尊重,那又怎能苛求行人遵守信号灯呢?
早我们很多年就进入汽车社会的西方国家,很早就认识到了共享路权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解决拥堵固然重要,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合理地共享路权更为重要。如果我们的立法者和执法者都能树立生命比财产重要,行人比汽车重要的路权共享理念,大家自然不需要用“中国式过马路”来反抗路权分配不公。
其次,在解决好路权分配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建立一套权责匹配的法律。现在的做法是行人闯红灯罚款10元,可这罚款比起闯红灯所带来的危害,比起可能引发的事故所给自身和他人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
⑦ 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应如何治理中国式过马路
按照法律规定罚款
⑧ 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1、遇到问题时,冷静为前提
遇事冷静,中国传统例来都有这个潜意识;确实,现在很多的安全问题,都是因为不冷静而造成的!不要盲目的跟风,称判断清楚安全问题的所在,有时候无法亲身判断时,也不要太过紧张,别人的紧张是因为情绪不稳定,咱可以冷静点对待!有了对具体安全情况的了解,就可以更安全的保护自己!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比如,遇到突发的群体性安全事件,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手拿硬物并及时走开并报警即可,如果遇到房子倒了如果知道问题,只要稍离房子远点即可,如果遇到有人激烈打架,可以稍微避开即可,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更好的处理问题。
2、及时的报警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遇到安全事故后,冷静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果断的采取自我保护!不可避免时也得出手!这世界的自然法则是弱肉强食!有时候假装得强大点,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
3、仔细观察周围环境
很多人遇到紧急安全问题就只会跟着大众跑!有没有想过,前面的人如果跑错了,后边的人不是跟着一起去了!所以先不要急着跑,先观察观察周围环境情况!既然跑能解决问题,那方向有四面八方,也可以从其它地方跑啊,没必要挤在一起!
4、勇敢的保护自己
在危险面前,不搏就没机会了,搏一搏也许还有一丝希望!为了争取机会,请允许自己勇敢一点!
⑨ 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解答:(解:(1)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卡车制动的加速度:a=
F |
m |
1×104 |
4×103 |
据速度位移回关系知,卡车的答制动距离:02-v2=-2ax1
解得:x1=
v2 |
2a |
12.52 |
2×2.5 |
(2)从卡车前端驶过停车线AB运动至车尾驶过前方斑马线CD,卡车行驶的距离为:x2=29+7=36(m)
卡车行驶此段距离所需时间:t=
x2 |
v |
36 |
18 |
为确保行人安全,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2s变为绿灯.
答:(1)卡车的制动距离54m;(2)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2s变为绿灯.
⑩ 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1)据题意由
汽车刹车时,阻力产生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
代入数据得制动距离x=30m③ (2)据题意汽车不受影响的行驶距离应该是AB与CD间距加车身长度即:x 1 =30m④ 故黄灯的持续时间为t则 t=
代入数据得时间为t=2s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