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对化肥污染的治理

对化肥污染的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2-23 22:07:02

❶ 化肥施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越详细越好,字越多越好,谢谢了!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开始对土地如何施肥提出更多的要求。然而现实中,粗放的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往往被忽视。因此专家呼吁:要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注意化学品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主要指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氮、磷、钾的缺失,大量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新兴的温室农业产生的塑料等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这类污染由于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并疏于治理,已给农业生产乃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亮起了红灯。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说,我国化肥使用量占世界的35%。大量盲目施用化肥已成一种掠夺性开发,不仅难以推动粮食增产,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有数据表明,建国初期,我国大部分土地有机质含量是7%,现在下降至3%到4%,流失速度是美国的5倍。而在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土壤,施用化肥就像我们吃盐一样仔细。

农药的过量施用对环境的危害更大。中国工程院张子仪院士说,解放初期我国施用的666农药,化学成分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分解。目前国际市场上对农产品的首要要求是安全清洁,否则就会被拒之于“绿色壁垒”之外。

过度施用化肥使土壤中有机质不断下降,而大量焚烧秸秆又烧掉了氮磷钾等土地宝贵的营养。据专家介绍,我国目前年产秸秆约6亿吨,还田的只有1亿多吨,还田面积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像农业大省河南,每年几乎有一半的秸秆被烧掉。专家指出,大力发展秸秆还田,补充土壤营养,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已是当务之急。

对于“农业污染”的治理,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和思路。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农业专家路明说,治理工业污染,需要大量的工程措施,而治理“农业污染”用自然之法,即按生态规律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传统农业是符合生态原理的。它讲究农牧结合,施用粪便等有机肥,用豆科作物固氮,还有许多土壤保护措施,都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比如现在南方许多省推行的“猪-沼-鱼-稻”模式,就是在水塘附近养猪,把干猪粪上地,粪水生产沼气,沼渣可以喂鱼,鱼塘的水还可以灌溉农田,而从农田排出的水则变成了“清水”,很好地实现了生态的良性循

❷ 化学肥料的污染防治

1.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监测管理
加强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化肥污染的严重性,调动广大公民参与到防治土壤化肥污染的行动中。注重管理,严格化肥中污染物质的监测检查,防止化肥带人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制定有关有害物质的允许量标准,用法律法规来防治化肥污染。
2.增施有机肥,改善理化性质
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吸收容量,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吸附能力。可根据实际情况推广豆科绿肥,实行引草入田、草田轮作、粮草经济作物带状间作和根茬肥田等形式种植。另外,作物秸秆本身含有较丰富的养分,推行秸秆还田也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绿肥、油菜、大豆等作物秸秆还田前景较好,应加以推广。
3.普及配方施肥,促进养分平衡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主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施用各种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方法。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可以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减少化肥的浪费,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4.应用硝化抑制剂,缓解土壤污染
硝化抑制剂又称氮肥增效剂,能够抑制土壤中铵态氮转化成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提高化肥的肥效和减少土壤污染。据河北省农科院土肥所贾树龙研究,施用氮肥增效剂后,氮肥的损失可减少20%~30%。由于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铵态氮的硝化变缓,使氮素较长时间以铵的形式存在,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
5.采取多管齐下,改进施肥方法
深施氮肥,主要是指铵态氮肥和尿素肥料。据农业部统计,在保持作物相同产量的情况下,深施节肥的效果显著;氮铵的深施可提高利用率31%~32%,尿素可提高5%~12.7%,硫铵可提高18.9%~22.5%。磷肥按照旱重水轻的原则集中施用,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并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可施用生石灰,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等方法降低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还可以采用翻耕、刻土深翻和换土等方法减少土壤重金属和有害元素。

❸ 化肥污染的化肥污染的防治

①防止化肥污染,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②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③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④制定防止化肥污染的法律法规和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规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控制化肥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产生的污染。

❹ 土地用的复合肥化肥农药对水源的污染有哪些

化肥污染的主要问题是产生亚硝酸盐.这是一类致癌物质
随着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等的大量采用,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敲响了生态灾难的警钟.2000年,全国农药使用量128万吨(成药),平均每公顷用量约14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但利用率不足30%,比发达国家低20%.农药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中,使自然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药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目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4124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污染而设置的每公顷225公斤安全上限.紒纭矠但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氮肥平均利用率为30~40%,磷肥10~20%,钾肥35~50%.化肥流失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影响土壤自净能力.农业面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据调查,累积于饮用水源特别是井水中的化肥氮磷和农药对至少13个省份、数以百万计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近20年来,我国农用塑料使用量猛增,特别是地膜的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目前平均每年有45万吨地膜残留于土壤中.由于农膜很难降解,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造成粮食减产.天#猫美国进口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❺ 如何防止土壤污染危害(农药,化肥,水)

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
(1)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2)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3)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残留时间长的农药,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
(4)积极慎重地推广污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
(5)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认识土壤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土壤的观念。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1)采取生物措施改良污染土壤。积极推广使用农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菌剂,以减少农药残留量。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某些非食用的植物如花卉、林木、纤维作物等。
(2)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学方法。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学改良剂可使重金属转为难溶性物质,减少植物对它们的吸收。要防止这种方法造成新的土壤污染。
(3)增施有机肥料。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胶体性质,又能增大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4)改变轮作制度。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条件的变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
(5) 换土和翻土。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的客土的方法。对于污染严重斑块状的土壤,可采取铲除表土或换客土的方法。

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防止新的土壤污染;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改良土壤,防止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❻ 请问化肥污不污染土壤,请问砖家应该怎么治理

化肥当然污染土壤的。但是多数化肥都是水溶性的,所以对土壤的污染也是暂时的。
化肥污染是一种面源污染。面源污染过程远比点源污染复杂。既不易测量,又不被重视,也难于控制。国外也是到20世纪70年代才对此有所认识。美国水污染法规定,到1985年各种污染物要达到零排放。事实上,这个标准是很高的,实施起来也很困难。他们在把所有污水进行处理后发现,俄亥俄河及五大湖水体污染问题仍未解决。原因是没有注意到面源污染问题,其中的污染来源之一,就是农业区的化肥及其他废物进入水体。
化肥污染具有很强的动力学特征,包括随机性、间歇性、变化范围的不确定性等。另外面源污染不具备污染的入口条件,一般无法测量,所以在建立面源污染的水质模型时,考虑的影响因素多,例如地质地貌、土壤类型、降雨和径流特征、人类活动方式等,都会对化肥污染产生附加影响。
化肥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氮和磷的污染。人们在施肥过程中,往往施肥过量,使大量的氮和磷的化合物进入土壤和水体中。由于氮素和磷素在土壤和水体中循环和降解缓慢,造成氮素和磷素的富集,产生富营养化。因此,必须了解氮素和磷素在土壤和水中的循环机理和特征,研究植物对氮和磷的吸收过程,研究微生物对氮和磷的降解规律和特征,以减少或避免化肥的污染[1] 。

❼ 为什么施用农药,化肥能污染环境应如何防治

科学施用钾肥。合理施用钾肥,要因地制宜,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并与氮、磷肥和微肥版等进行配合施用。科学权施用磷肥。磷肥施入土壤后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其移动半径多在0.5~1厘米以内;二是容易被土壤中两价阳离子固定。这就造

❽ 土地使用化肥会造成大气污染吗

会。抄

肥污染是袭农田施用大量化肥而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的现象。农田施用的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化肥利用率,氮为30—60%,磷为2—25%,钾为30—60%。未被植物及时利用的氮化合物,若以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的NH4—N的形式存在,就会随下渗的土壤水转移至根系密集层以下而造成污染。可导致河川、湖泊和内海的富营养化;土壤受到污染,物理性质恶化;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为防止污染环境,应对使用的化学肥料进行控制和管理。

化肥污染的防治

①防止化肥污染,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②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③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④制定防止化肥污染的法律法规和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规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控制化肥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产生的污染。

❾ 土壤污染的防治根本是控制污染物的( )。还要( )使用化肥,农药

土壤污染的防治根本是控制污染物的传播,还要减少使用化肥、农药

❿ 如何解决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1. 科学施用钾肥。合理施用钾肥,要因地制宜,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并与氮、磷肥和微肥等进行配合施用。

  2. 科学施用磷肥。磷肥施入土壤后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其移动半径多在0.5~1厘米以内;二是容易被土壤中两价阳离子固定。这就造成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困难,降低了肥效。

  3. 广泛施用有机肥。有机质是作物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作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的源泉。有机质是作物碳素营养的源泉,这主要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另外它还能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而且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缓冲能力。

  4. 积极推广微生物肥料。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以及施用的厩肥、人粪尿和绿肥等,很多营养成分在未分解前作物是不能吸收利用的,也要通过微生物将它们分解,变成可溶性物质,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5. 积极推广垃圾堆肥。垃圾堆肥和垃圾复合肥的产生,既处理了城市垃圾,防止了污染,又生产出能够满足农业需要的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 防止农药污染的途径。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