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整改
A. 5S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5S管理的目的是:
1、缩短作业周期,确保交货。
2、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使组织活力化。
3、降低生产成本。
4、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5、减少直至消除故障,保障品质。
6、改善零件在库周转率。
7、促成效率的提高。
8、改善和提高企业形象。
5S管理的五大效用可归纳为5个S,即:Safety(安全)、Sales(销售)、Standardization(标准化)、Satisfaction(客户满意)、Saving(节约)。
(1)TPM整改扩展阅读:
1、现场,就是指企业为顾客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以及与顾客交流的地方、现场为企业创造出附加值,是企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
2、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
3、现场最能反映出员工的思想动态。人是有感情、有思维的,一个人所做的不一定是他认为的最理想、最顺心的工作,如果他感到不称心,心理就可能别扭而意气用事。
4、在5s活动的基础上,有的人提出了6s管理活动,记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检”,即每日下班前作自我反省与检讨。
B. tpm未点检整改措施
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它通过点检员对设备进行定点、定期检查,对照标准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和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点检制在国内的应用是从宝钢开始的,的年代在大型冶金企业推广,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点检与传统设备检查的根本区别在于点检是一种管理方法,而传统设备检查只是一种检查方法。点检作业的核心是经过特殊培养的专职点检员对固定设备群和区域进行专门检查,不同于传统的巡回检查。
(1)定点。预先设定设备的故障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使点检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
(2)定量。结合设备诊断和趋势分析,进行设备劣化的定量管理,测定劣化速度,向状态检修过渡。
(3)定周期。预先分类确定设备的点检周期,并根据经验的积累和科技研究成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4)定标准。预先规定判断设备对象异常的点检标准,点检标准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别该部位劣化的尺度。
(5)定点检作业卡。预先编制点检作业卡,包括点检设备群和区域定义、点检路线、点检周期、点检方法、点检工具等,它是点检员开展工作的指南。
(6)定记录。点检信息有固定的记录格式,便于信息管理和传递。点检记录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和趋势记录。
(7)定点检处理流程。点检处理流程规定了对点检结果的处理对策,明确了处理的程序。急采处理的隐患和缺陷,由点检员直接通知维修人员立即处理。不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则纳入计划检修中解决。这简化了设备维修管理的程序,使应急反应快,维修工作落实好。点检处理程序还规定要对点检处理活动进行反馈、检查和研究,不断修正点检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
转载:http://www.chinatp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