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销售乱象
㈠ 民航局如何规范机票退改签乱象
中国民航局7月16日在民航局官网发布《关于改进民航票务服务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航空公司、OTA、销售代理企业、中航协明确各自责任,规范客票销售和退改签。
除航空公司外,《通知》中对于OTA平台、销售代理企业也做了明确规定,OTA平台、销售代理企业要严格执行航空公司退改签收费标准,不得擅自更改航空公司的退改签收费标准,严禁在退改签收费标准之外向旅客加收额外费用;在旅客购票过程中,要清楚告知旅客退改签收费标准等条件;OTA平台应加强对平台机票销售的管理,督促、监督平台上的机票供应商严格执行航空公司的退改签收费标准,对违规操作的销售代理企业坚决予以清退。严禁为未经航空公司授权的销售代理企业提供客票销售渠道,严防为“爬虫”抢占机票提供转卖渠道。
同时,民航局要求,中航协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对违反退改签收费标准的OTA平台、销售代理企业要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
㈡ 微商是不是和传统的小摊贩一样赚的是只是差价,然后各家都是降价销售,容易出现价格乱象
微商主要是以薄利多销为宗旨,靠销量来赚取利润,当然有会因为价格比市场和商店低而出现价格上的差距,有一定的市场乱象
㈢ 健身行业乱象:推销员售卡拿提成 无照经营现象频现,你平时有遇到过健身房“潜规则”吗
念薇记忆里有两次被健身房忽悠过。
第一次是十元健身三次的票,是我做电商的初中专同学给了,谁知道那家健属身房后来跑路我都没有使用过,广告打得挺响,经验不当卷钱跑路了,后来我看是十元就不追究了……
直播行业现在确实挺乱的,因为很多消费者并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当轻信了一些带货主播的宣传之后,便很容易上当受骗,这一点也需要相关行业做出具体的规范有限。最近李佳琪就涉嫌对某一款美容仪器做出了虚假宣传,这样的事情就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一、李佳琪在销售美容仪器的时候,涉嫌虚假宣传是怎么回事?
最近李佳琦在销售一款美容仪器,但是当网友们买到了这款美容仪器的时候,却发现这款销售仪器的一些资质和李佳琦当时的宣传不符。当时李佳琪宣传的是这款美容仪器是具备某认证证书的,但是网友们却发现这款美容仪器仅仅是获得了出口的认可,并没有获得相关的认可证书。对于这一点,很多网友纷纷表示不满,认为李佳琦现在作为一个大主播,却在利用自己的名气以来推广一些不好的消费品。
㈤ 贵阳九部委将如何联手打击楼市乱象
8月17日,从贵州省贵阳市住建局获悉,市住建局、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工商局、市发改委、市税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公积金中心等九个部门,近日联合出台了《贵阳市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将通过部门联合执法,重点打击投机炒房行为、房地产“黑中介、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虚假房地产广告等。
3
在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及违反相关政策的行为方面,重点整治:
未取得预售许可证销售商品房;
不符合商品房销售条件,以认购、预订、排号、发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订款等费用,借机抬高价格;
未及时退还买受人认筹金;
房开企业拒绝购房人自行办理房屋登记等相关手续,强行收取代办费,或不予配合,购房人自行办理;
商品房销售中未执行销售现场公示制度;
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后未交付合同原件给购房人等。
4
在打击虚假房地产广告方面,重点整治:
发布未取得许可或备案的房地产项目预售、销售广告;
在房地产广告中承诺为购房人办理户口、就业、升学等事项;
在房地产广告中承诺房产升值或者投资回报;
房地产广告中出现融资或者变相融资的内容等。
㈥ 保监会整治人身险乱象违者面临停新业务处罚吗
北京12月30日电近年来,人身保险市场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针对于此,监管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近日,保监会决定组织开展人身保险治理销售乱象打击非法经营专项行动(以下简称“治乱打非”专项行动),治理人身保险销售、渠道、产品、非法经营等各类市场乱象问题,彻底清除风险隐患,规范人身保险市场秩序。
保监会将重点治理人身险三乱象和非法经营
据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治乱打非”专项行动的整治重点主要集中在销售乱象、渠道乱象、产品乱象及非法经营四方面。
涉及销售乱象问题,上述负责人表示,保监会将重点整治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将保险产品混同为银行存款或理财产品进行销售、“存单变保单”等问题,以及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通过短信、微信、朋友圈等制造传播虚假信息进行销售误导,通过歪曲监管政策、炒作产品停售等方式进行产品促销等违法违规行为。
其中,对自查自纠工作认真、整改落实到位的公司,可以减轻或免予处理;对自查发现问题但整改不到位的公司依法进行处理,督促其落实整改要求;对自查自纠走过场、不真查实改以及迟报、瞒报违法违规问题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从严从重进行处罚,采取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吊销业务许可证等措施。
强化人身保险业监管 加大市场乱象打击力度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曾表示,强化人身保险业监管,重点是堵塞制度漏洞,补齐监管短板,治理市场乱象,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他提到,一要扶优。推进分类监管,形成正确导向。二要限劣。对违规产品公司坚决暂停一定期限报备产品,严惩责任人,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强化责任准备金、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现金流压力测试等监管,遏制“短债长配”。三要治乱。对于违背经营规律、形成风险隐患的保险机构,坚决予以整治,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
㈦ 汽车销售领域有哪些乱象
汽车销售领域乱象丛生,销售假冒伪劣,欺诈,加装卖高价,现象层次不从,难道我们就无能为力吗,接下来小编梳理下现在汽车销售领域的乱象,触目惊心呀!
通过梳理发现,目前汽车销售中使用的欺诈手段主要有低配车加装卖高价、涉险事故车当新车卖、以及更加恶劣的故意销售国家禁售车,致使不明真相的购车者因为不能挂牌合法营运,而血本无归。
此外,通常人们印象中普遍认为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的都是一些不上档次、不上规模的小摊小贩或小店行为。但是,本报课题组调研发现,曾经占据全国汽车销售业绩冠军宝座、并于去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河北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庞大汽贸”)居然也深陷“欺诈门”。以空白合同让购车人先签字,然后将“购买”演绎成“租赁”、并把国家明令禁售的车辆经改装后充当正规车进行租售。
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认为中国汽车根本不存在产能过剩,当然有他的依据。可为什么经销商普遍亏损?长期以来,由于品牌的差异,经销商的总体经营状况是盈利、持平和亏损各占1/3。但从2012年开始,经销商亏损面开始加大,2013年,除个别高端进口车型和超豪华品牌,大多量产品牌都是“新车销售不挣钱”;到2014年“亏损销售”就成了经销商的主旋律。据庞大集团(601258,股吧)2014年三季度财报,集团营收465亿元,同比增长3%,但净利润只有9376万元,比去年同期的3亿元剧降70%。实力如此强大的经销商集团尚且如此,中小经销商的苦日子可想而知。
观察人士指出,很多企业因为不讲诚信、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尽管能够风光一时,甚至可能短暂占据行业龙头地位。但是,一夜之间垮塌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远的如具有百年老字号的冠生园食品,因为使用成年发霉的月饼做新月饼的馅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倒闭;近的如三鹿奶粉曾经享誉国产婴儿奶粉第一品牌,因为使用掺有三聚氰胺的原奶,既坑害了众多婴儿的健康和生命,企业自己也最终自食其果,不仅瞬间倒闭,其老板还因此锒铛入狱。
首先单一销售模式也就意味着消费者购车基本都要去到4S店购买,而事实上,消费者对4S店可谓又爱又恨,一方面,4S店因其专业、信誉度高等诸多优点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时的第一选择。另一方面,由于购车渠道单一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的不完善,4S店反而存在收费不透明甚至于漫天要价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也正因如此,截止至12月20日为止,汽车投诉网在2017年共收到9132宗投诉,其中有关销售服务类的投诉高达5717宗,占比62.60%,可见销售乱象之巨。
㈧ 汽修行业的乱象有哪些
1、漫天要价,同样的故障,同样的车主,但是不同的维修站点,维修的价格却相差甚多。
2、配件品质良莠不齐甚至以次充好:
业内人士透露:“修车时,汽修工用旧件、假件以次充好安装到客户的车上,甚至把客户车上的新件换下来,更换上旧件,再把新件倒手高价卖出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3、小病大医:
一些修车店为了获得更大利润,修车时不愿费劲修理汽车零部件,而是直接换新的,对配件“以换代修”的做法几乎成修车业潜规则。
市民张先生发现他的轿车无法发动,便联系了一家修车店。维修人员检查张先生的车辆后表示:“车的电瓶坏了,需要更换价值500元的新电瓶。因为急着开车回家,张先生付500元换了新电瓶。两天后,张先生拿着旧电瓶到另一家修车店检测时,维修人员告诉他:电瓶毛病不大,其内有根电线短路了,稍加修理就能继续使用。
(8)整治销售乱象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最好是选择正规的4S店去维修,尽量避免去路边店。再者就是货比三家,问清楚了再作出选择。
换下来的零部件要妥善保管,确认是否有换的必要,同时日后发生维修质量纠纷时也可作为证据。学会看维修结算单,修完车后记得索取相关凭证、发票,以备维权时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