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研究综述
㈠ 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使得内部审计可以站在全局的角度对风险管理进行评价,提出风险管理建议,为高管层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内部审计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纳入审计范畴,通过对银行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促进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改进,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的效果。
二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可以促进制度和程序得到有效执行。内控制度的执行主要由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内审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内审部门要把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日常监督的一部份,对业务管理部门的内控缺陷提出纠正措施和处理意见,充分履行内审部门的职能作用。
三是加强对内部控制评价,可以保证高管层及时获取内部控制信息。内部审计对全行的经营管理情况比较熟悉,了解各项业务活动的关键控制点,定期对经营机构的内控状况进行独立评价,向高管层提供的内控报告,具有全面性、独立性、权威性。四是内部审计主动参与银行内部控制的设计,可以起到事先防范风险的作用。内部审计对银行的各个方面比较熟悉,了解各个领域、环节存在的缺陷与舞弊,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参与内部控制的设计,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㈡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论文
(现代管理)这本书上有这样的论文
㈢ 毕业论文是关于制造业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如果要进行数据分析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多人在学习写作的时分都有这方面的领会,就是刚下笔的时分总是没有话说,或者说写了总是觉得不称心。——这不难写俺会的。。
㈣ 内部审计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
内部审计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
一、开展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并改善公司治理程序
公司的治理程序是公司管理者所遵循的旨在对管理层执行的风险和控制过程加以监督的程序。内部审计应对治理程序的合法性、完整性、有效性做出评价,揭示公司治理程序中缺失或相对薄弱的环节,促进管理层改善公司的治理程序,帮助公司规避各种风险。
二、开展经常性的风险管理审计,评价并改善公司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即识别、确定和度量风险,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它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实施决策和检查五方面的内容。风险管理是实现公司良好治理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即通过妥善处理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目标,这与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是一致的。
三、广泛开展内部控制独立审计评价,夯实公司治理基础
与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一样,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负有评价和改进内部控制的职责。《内部审计准则》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特征,决定了它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体系中其他控制的“再控制”。
四、开展多样化的经济效益审计,关注公司治理效果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关注公司治理效果是内部审计的法定职责。所谓“三性”审计,合规性审计的对象是公司经营管理的过程;真实性审计的对象既指向公司经营管理的过程,也指向公司经营管理的效果;效益性审计的对象则是公司经营管理的结果。
五、提升审计人员的履职能力,为公司治理提供高效服务
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层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审计对象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如何建设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内部审计队伍,成为当务之急。内部审计是一项团队性极强的工作,审计项目组全体成员的有效分力凝聚成符合审计目标的最大合力,才能够做好审计项目。
㈤ 论文: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求一篇结构框架 急 明天就要交了 谢谢各位
给你传了一篇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毕业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在推行有效的治理和控制并评估管理控制实务的有效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Bailey,2006)。Carcello,Hermanson和Raghunandan(2005)认为,美国证监会(SEC)近年来的指引和强制性动作都反映出这样一种倾向: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和公司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机组成部分。陈艳利、刘英明(2004)认为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也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保证。张伟(2004)认为内部审计是降低委托代理问题中代理成本的一种手段,现代内部审计已提升到治理层次,应定位于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即管理者对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内部审计正是通过战略管理审计和业务管理审计来满足所有者监督的需要。
第一章 正确认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是实施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是促使内部审计有效开展,保证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内部审计置于公司治理中加以考虑,才能全面理解内部审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正确发挥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趋于健全完善的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及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内部审计。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与环境互相适应、互相影响,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与其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审计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若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就会流于形式而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严格说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既科学又复杂的体系,涉及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及责权利划分。公司治理结构的宗旨就是,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衡机制。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监督与评价机制,自然也成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利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其中最重要的是财产所有者(委托人)与管理者经营(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委托人即所有者将资产的管理经营权授予管理者即代理人,企业的控制权转移到代理人手中,从而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它是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共同的理论基础。
在财产所有权和管理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各自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代理人有可能利用不对称或不透明的信息优势谋取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代理人的管理决策就不一定代表委托人的利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以效率和公平为先导与基础,实现对代理者的有效控制,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受侵害,实现对各相关利益者在责权利上的有效制衡。
企业外部的各类委托人和企业内部的各层级的代理人之间的委托受托关系,必然需要依靠监督机制加以维持。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在经营者控制公司经
来自wenku..com/=http://www.jiaoyuda.com/Ca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