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雾霾树
① 在北方种树木能改善雾霾天气吗
一句话问出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回答清楚的:
燃煤、生物质燃料燃烧时,产生颗粒物,简称雾霾颗粒,其中pm10,pm2.5为可吸入颗粒,后者直接入肺泡。
霾指的是颗粒物,固体;雾指的是液滴,液体,两种在大气中都能起到阻挡光线作用,造成混沌的空气,在冬季北方干燥地区,多数情况下雾霾其实专指霾。研究清楚霾有重要意义,有了它形成的机理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从根本上来防止霾产生。
现在一般认为霾的一个基本来源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这个来源和中国国情有直接关系,在
我国有5.9亿居民在室内直接使用固体燃料做饭;4.7亿居民在室内直接使用固体燃料取暖。集中供暖也有为数极大的小锅炉,发电厂也拥有巨量的燃煤锅炉。锅炉和普通民居在燃烧产生霾的原因上有一个重要区别,低温燃烧和高温燃烧可以产生不同种类的霾。
霾的原始来源之一 用火
以木材为例,燃点300度左右(200-290),起燃后分解为气体和液体,再被氧气氧化,火焰温度升高一倍,水分在干木材中占15%,在燃烧中起到的作用十分可疑:一方面水分使的稀释作用燃烧温度受到限制;在高温时,水分参与反应:H2O+C----H2+CO----C+H2O,反复发生,其中的碳单质极易被氧化,但在低温缺氧时也容易聚集,燃料中的杂质都会加速这个过程,如碳继续凝聚,可以产生多层微晶结构。在低温下收集这种凝聚颗粒,就是俗称的碳黑。空气中的气体不燃气体如氮气,起到稀释降温作用,这就是普通燃烧温度受限的原因。
纯的炭黑具有中空多孔结构,表面具有局部氧化的标记:形成内部吸附力强,表面活性高的双重特点,炭黑颗粒继续与其他杂质或者吸附或者发生化学反应,直径不断增大形成霾颗粒的核心。
再由于多孔炭的吸附保护作用,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类,如孢子,衣壳类病毒,重金属气体都有可能获得吸附保护。再有,颗粒物可以形成胶体结构,稳定存在于空气中,威胁人的呼吸系统。
之二 工业用火
再以热电厂锅炉为例。与普通燃烧不同的是,工业锅炉经过优化,燃烧温度可以达到千度以上,在大大提高燃煤热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产生氮氧化物,是一种污染气体。氮氧化物进而与水分、其他杂质可以产生硝酸盐,亚硝酸盐,都可以作为硝酸盐为主一类霾的核心。燃煤中固有的硫分也被氧化,产生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互相促进产生酸性氧化性气体,形成硫酸盐为主一类霾的核心。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过程和汽车发动机燃油的燃烧反应产生的结果类似,都有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导致的霾产生。
与普通民居所涉及燃烧不同的是,工业锅炉和汽车发动机,都有尾气处理工艺来保证回收大部分的颗粒物,热电厂的除尘设施可以回收超过99%的颗粒物。但值得痛心的是,个别不负责任的热电厂其实并不使用除尘设施,造成颗粒物严重超排。
对人的影响
霾一旦产生,就很难清除,除非气象条件许可,否则雾霾天气会在大气中形成逆温效应。比如在北方地面因为雾霾而保持低温,大气高层则受阳光作用温度升高,形成底层大密度高层低密度的稳定结构。正常晴天时,地面吸收热量多,表层空气上升可以带动地面污染物向上扩散,这种扩散被逆温效应打断,造成连续不断的雾霾天。
雾霾天,影响人的心理、身体健康,严重降低幸福指数。在病理方面,雾霾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孕妇的生理、生殖系统,都已经有了被证实的恶劣影响。钟南山院士关于雾霾的阐述就十分清楚的表达了雾霾对人体具有显著和慢性影响的特点。从统计意义上来说,严重雾霾会增加相当大的早死现象。
防护
在雾霾环境中,有效防护pm2.5的口罩为N95级,但是体感憋闷,并非长时间可以采用的个人设备。对居室、教室环境来说,空气净化器可以起到过滤pm2.5的作用,其中起作用的就是一层滤网。DIY自制空气净化器和商用净化器都采用同样的滤网,起到同样的作用,在这方面可以预期空气净化器会有一个低价化的趋势。家用的吸尘器中也采用过滤装置,可以防止PM0.2-pm1的颗粒物泄露,原理其实是一样的通过过滤网这样的耗材来实现。
对个人来说尽可能避免暴露在雾霾中、暴露后及时洗净皮肤、冲洗鼻腔都是有用的。
最终解决雾霾问题,需要大力压减燃煤消耗,提高车辆用油的品质,尽可能利用其他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另一方面在压减的同时,对已有的设备进行严格控制颗粒物排放,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雾霾的产生。
② 关于树与雾霾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报告
树是无法治雾霾的,来 树林更加无法挡自风沙与尘土!常识以为:捂”比“挡”作用更重要,单纯的植树造林是无法挡住雾霾, 灰霾,浮尘流动与沙尘暴的! 裸露表土的保水保湿是关键! 治理雾霾,什么人最重要!答案是北方农民,以及农民收入增长与耕作方式替换最要紧!杨树林与京津塘防风林能防风防沙是个馊主意,伪命题! 很简单的常识: 树能挡沙吗! 树能挡尘土吗! 8岁得小孩都知道:尘土与沙子照样可以蹿(窜)过任何树林中间,甚至飞越(掠过)林峰(林顶)。
雾霾何是可以散尽,从每一个人做起大家都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环境,相信终能扫尽雾霾的,但是雾霾对人伤害较大出门还是要带好口罩普卫欣,天。猫上是买一赠一的是美国进口的,能有效过滤PM2。5
1, 减少开车或开电动汽车。
2,去买东西自带方便袋,减少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
3,减少洗涤灵洗衣粉的使用对水的污染。
4,对发现环境污染的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进行举报。
5,多植树造林。
雾霾天出门还是要戴口罩的,普卫欣美国进口的天猫有,能有效过滤pm2.5
③ 什么样的绿化树可以控制雾霾
悬铃木(法桐)、黄山栾、国槐、枫杨、合欢、银杏等落叶木,大叶女贞内、广玉兰、枇杷、雪松
净化器容就可以超过一小片树林的雾霾吸收量。减少雾霾只能断绝其来源,树木减少空气污染,对于一些较大颗粒物,例如PM10以上的大型颗粒是有效的,对于PM2.5,只能依靠降水,季风等天气状况来消除一些。国家出台的针对雾霾的长期计划里都没有绿化植树这一提议,树木减少雾霾,可以说是一个还不如用空气净化器吸收雾霾的无意义的计划。
④ 哪些树种防雾霾效果好
城市森林具有降低颗粒污染物的良好作用,但不同树种功能不同。植物的吸尘效果各不同。低密灌草主要粘附地面扬尘,高大乔木主要阻挡外围来的飞尘。树木的叶面积越大,过滤空气尘埃的能力相对越强。通常,总叶面积大、叶面粗糙多绒毛、能分泌粘性油脂或浆汁的树种,是比较好的防尘树种,如女贞和松柏,因为有树脂,滞尘能力比其他树木强。除此之外,香樟、桂树、夹竹桃,吸尘效果都不错。
在排列上,小灌木应栽在靠近道路或人为干扰较大的一侧,其后是大灌木或乔木;大灌木应搭配在乔木之间,避免与乔木冠幅重合,保证其生存空间。这样的植物群落约能阻挡交通污染物中30%—40%的颗粒物,10%—20%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以及5—10分贝的噪声污染。
交通绿化隔离带、公园外围的片状绿地等,具有吸滞污染、改善空气的较强功能。这类间隔性绿地,乔木、大灌木、小灌木的比例应维持在1∶2∶5左右。如在一定面积内配置12至15株乔木,包括香樟、广玉兰、银杏、悬铃木、水杉等树种;配上30株左右大灌木,如夹竹桃、红叶李、慈孝竹、石楠等;外加80株左右小灌木,如杜鹃、月季、黄馨、小叶黄杨、火棘等,同时配以草本植物。这种植物配置的郁闭度约70%、疏透度约30%,基本可以形成疏密有致的植物群落。”
⑤ 保护环境,预防雾霾天气的标语树木成阴,
1.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2.植树造林,功在千秋。专
3.爱祖国,护绿属化,保清洁,爱家园。
4.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数自身。
5.保护环境,就是爱惜生命。
6.那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
7.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8.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9.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10.保护蓝天碧水。
⑥ 防雾霾的树种和能改善自然环境的树种有哪些
其实所有有叶子的树木都可以减少雾霾,“道路绿化的目的之一是美化环境,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PM2.5。这种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只有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大小,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严重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有效防止雾霾吸入。科学研究表明,每生长1立方米林木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所以,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不仅能带来亮丽的风景、宜居的环境,还能有效地净化空气。
“一棵正常生长的树,说白了就是一台绿色环保的‘吸尘器’。因为它真的能吸附很多灰尘。”连建国表示,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很多树叶表面都长有细细的茸毛,上面有油脂、黏液等分泌物。而大气中悬浮的粉尘、微小颗粒,尤其是PM2.5颗粒物,本身重量非常轻,经常在空气中飘来飘去,很难落到地面,但当它漂浮到树的叶片表面时,往往会被叶片的茸毛、分泌物吸附住,难再继续飘舞,减少了对人体的侵害。
“除了国槐具有很强的吸尘效果外,一个丁香叶片月吸附粉尘的数量是国槐的四到五倍。毛白杨、银杏、紫薇等都是吸尘的绝佳植物。”连建国说,从城乡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专项规划中可以看出,各县内省道两侧的树种有黑杨、毛白杨、榆树、法桐、白蜡、国槐、紫薇、木槿、雪松等可供选择,而高速公路、环城路、国道两侧,则提供女贞、雪松、龙柏、桧柏、桂花、红叶石楠、柳树、银杏、枫杨、红叶杨、枫香、重阳木、榉树、喜树、核桃、乌桕、金丝垂柳、杜仲、海棠、杜梨、樱桃、紫叶李、桃、柿子、紫薇、金叶女贞、小叶女贞、法桐、白蜡、国槐、紫薇、木槿等树种。
⑦ 治理雾霾,该种哪些树
槐树、杨树(公)对吸附降尘有一定效果,但是要治理大面积雾霾,起码要种出硕大的森林来,因为植物对细颗粒物的降解作用很有限,除非全是树吧工厂道路都淹没,否则没有明显效果的
⑧ 一棵树一年减少多少斤雾霾
悬铃木(法桐)、黄山栾、国槐、枫杨、合欢、银杏等落叶木,大叶女贞、广玉兰、枇杷、雪松
净化器就可以超过一小片树林的雾霾吸收量。减少雾霾只能断绝其来源,树木减少空气污染,对于一些较大颗粒物,例如PM10以上的大型颗粒是有效的,对于PM2.5,只能依靠降水,季风等天气状况来消除一些。国家出台的针对雾霾的长期计划里都没有绿化植树这一提议,树木减少雾霾,可以说是一个还不如用空气净化器吸收雾霾的无意义的计划。
雾霾防护措施。
1、雾霾天气少开窗。出门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平常多饮水,可多泡饮菊杞茶这类中医茶饮,预防疾病,多食用水果,从外回家后要深度清洁皮肤和头发,此外喜爱晨练以及买菜遛弯的老年人要注意减少出门,因为雾霾对老年人的身体危害极大。
2、外出戴口罩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
3、多喝茶
4、适量补充维生素D
5、饮食清淡多喝水
6、多吃蔬菜
7、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门[6]
8、开车注意车速
9、出门时,做个自我防护,佩戴专门防霾的PM2.5口罩、防霾鼻罩,过滤PM2.5,随时随地呼吸新鲜空气。
10、避免雾天锻炼。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
11、患者坚持服药。呼吸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雾天更要坚持按时服药
12、别把窗子关得太严。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
13、尽量远离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
14、补钙、补维D,多吃豆腐、雪梨等收起
⑨ 种植什么树木可以减少雾霾
对于家居环境而言,种植任意树木均可,凭个人喜好,只是种植的树木越久远越枝专繁叶茂越好,古代属风水观点认为一棵年代久远的树能很好的庇佑家庭的.但是不能根断雾霾,只能说减轻雾霾吸入量。题外话:市面上也有所谓空气净化器,其效果没有用过不太清楚,但是要注意一点,空气净化器目前没有很好的质量监督和市场规范!
对于社会环境而言,种植树木不能很好减少雾霾,很简单,树木无法解决源头产生的PM2.5(产生雾霾主要来源是各种工业化石燃料的燃烧),只是能吸附一下马路上的汽车尾气,要能真正降低整个区域的雾霾,估计只有靠老天下雨,雨后空气自然清新~
⑩ 树木防护林会阻挡大风导致雾霾吗
北京环保局发布年度十大雾霾谣言,风电站和防护林阻挡大风导致雾霾
热点新闻热点事件,今天就为你介绍一下今天都有哪些最新的热点。希望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事件的内容。
“汽车尾气比空气干净10倍,机动车对雾霾的贡献并没有那么大?” “北京因雾霾严重污染,空气中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近来,随着今冬雾霾天气频发,一些谣言也趁势而起,究竟真相如何?记者30日晚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针对今年以来个别媒体和部分公众对雾霾问题的认知误区,为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科学认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联合曝光“2016年度十大雾霾谣言”,并予以辟谣。
谣言一:微距镜头中的北京雾霾?
网传视频用4000流明灯光微距镜头下显示出的北京雾霾。视频中,一些细小颗粒四处飘散着,看着确实有点吓人。不少网友纷纷表示以前从来嫌憋的口罩这次一定要戴起来,也有网友观后评论“这样的空气吸进去要死人”。视频获得了近万转发。
真相:形成雾霾的雾滴、细颗粒物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仪器。视频所见只是灰尘而已。
谣言二:汽车尾气比空气干净10倍,机动车对雾霾的贡献并没有那么大。
一段来自某汽车网站的视频中,在空气重污染天,一位戴着防毒面具的人,把空气质量检测仪伸到了一辆小汽车的尾气排放管口,PM2.5读数从接近500降到了48。得出结论: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的空气要干净10倍。
真相:汽车尾气对pm2.5的大部分贡献是间接产生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物质,这些都是气体,不会反映在测量pm2.5的空气质量测试仪中。但是这些气体既是产生PM2.5的“原材料”,同时也是 “催化剂”。在北京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PM2.5的贡献是31.1%,在非采暖季要占到40%。二次转化生成的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累计占PM2.5的70%。
谣言三:因为雾霾里存在硫酸铵才发布红色预警?
12月中旬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遭遇大范围雾霾天气,在持续性的雾霾阴影下,一些流言也开始在网上滋生。一则在网上流传甚广的消息称,“内部说这次雾霾里主要是含硫酸铵,本来不到红色预警的程度,但因为存在硫酸铵所以才到这个级别。提醒孩子们都不要出门。家里净化器长时间开启。多喝水。原来伦敦有次硫酸铵超标,有好多人没有防护而死亡。”
真相: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规定,红色预警为预测连续4天及以上出现重度污染,其中2天达到严重污染;或单日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500。硫酸铵不是发布红色预警的标准。11月下旬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从伦敦雾到中国霾:硫酸盐的持续性形成(Persistent sulfate formation from London Fog to Chinese haze)》指出,在中国,农业氮肥和工业排放产生大量氨气污染,碱性的氨气促进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反应过程,形成大量硫酸铵,但也中和了酸性环境,使得中国雾霾在酸碱度上呈现中性。中国雾霾的中性酸碱度尽管并不意味着中国雾霾没有伤害,但不具有伦敦的酸性大雾那样强烈的急性毒性。硫酸铵急性毒性不大,伦敦雾致命元凶为高浓度二氧化硫。
谣言四:风电站、防护林阻挡大风导致雾霾?
有人认为,内蒙古建设了大量风电站偷走了北京大风,三北防护林使北方风力衰减,导致雾霾无法被吹散。
真相:风碰到障碍物绕流是可以恢复的,局部风力发电或局部防护林不会对距离较远的下游风力造成影响,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地面污染物碰上大气静稳条件。目前没有任何的科学研究显示风电场或防护林与雾霾的形成有因果关系。
谣言五:雾霾不散是因为“核污染”。
据传,内蒙古鄂尔多斯地下发现大规模铀煤资源,通过燃烧,煤炭中的铀进入到空气中,这是目前国内大范围雾霾的原因。
真相:雾霾难散主要影响因素为气象条件。铀元素本身是很重的元素,不容易被氧化,不会变成粉尘;而且电厂对排放物都会进行除尘、脱硫脱硝,就是真的有,也应该是留在燃烧残渣里,进入空气中是很微量的。
谣言六:“煤改气”加剧北京空气污染?
一篇《天然气锅炉排烟是加剧京城灰霾天气的重要原因》的文章表示,天然气锅炉排烟是造成北京地区“丰富水汽”的主要来源,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称北京发展天然气是双刃剑,既有清洁能源的一面,又有排放水汽的负面影响和氮氧化物的污染。
真相: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表示,按照我国当前的天然气消耗量计算,每年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气态水在3亿吨左右,假如全部转化成液态水(但实际上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液态水),平摊在全国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估算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液态水的厚度连0.1毫米/年都不到,仅占大气中可降水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影响微乎其微。所以说,“煤改气”不会显著增加北京市大气中的湿度,不是北京地区“丰富水汽”主要来源。
南开大学冯银厂教授表示,无论是燃煤、燃气还是燃油,都会排放氮氧化物。“煤改气”是否会导致氮氧化物的升高,主要取决于改气之前煤炭的燃烧方式和煤炭品质、改气之后采取的燃烧技术等因素。如果采用了低氮燃烧技术,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就会降低。我国脱硝比脱硫起步晚,近年来大气环境中的氮氧化物浓度下降并不像二氧化硫那么显著。氮氧化物浓度的增加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但这是可控的。而且污染成因和机理非常复杂,不能因为氮氧化物浓度没有明显下降,颗粒物污染依然严重,就说是“煤改气”造成的,这是不科学的。
谣言七:北京空气质量在逐步恶化?
有人认为,现在雾霾频发,北京的空气质量不是在好转而是在恶化。
真相:根据环境保护部监测数据,截至12月27日,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下降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20%(下降18微克/立方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发布的《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历程:1998-2013年》评估报告显示:1998至2013年,北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 的年均浓度分别显著下降了78%、24%和43%,15年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与2013年相比,北京的二氧化氮下降了4.7%、可吸入颗粒物下降了6.1%,PM2.5下降了10%左右。此外,美国NASA等国际机构的监测数据也支持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趋势。
谣言八:雾霾只能等风来,重污染应急措施没什么用?
有种观点认为,北京的雾霾只能等风来,重污染期间花费这么大力气实施的各项措施,也没发挥作用把雾霾赶走。
真相:重污染应急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应急减排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污染物累积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经专业测算,今年红警期间,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比不采取措施,PM2.5降低了23%左右,其他污染物平均降低了30%左右。雾霾的产生是一定气象条件下,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环境容量所致。只有通过相应的治理措施把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下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而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谣言九:北京因雾霾严重污染,空气中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
2016年11月23日,瑞典哥德堡大学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心四位学者在研究中提到,“从北京雾霾中检测出抗生素耐药性基因”。随后国内部分微信公众号发表题为《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雾霾中发现耐药菌》《北京雾霾中含有耐药菌60余种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等文章。11月24日,有媒体发布题为《北京雾霾中发现有耐药菌,“人类最后的抗生素”对它束手无策》的新闻,该新闻在25日被大量媒体、自媒体转载和评论。
真相:北京市卫计委回应称,细菌的耐药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耐药性的增加不意味着致病性的增强。国内外多位专家表示,细菌耐药与雾霾无关,雾霾不产生耐药基因,雾霾与耐药菌无必然的因果联系。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进化选择和抗生素等诱导选择引起,并非由雾霾引起。雾霾中的危害因子主要为化学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存在不利健康影响,微生物引起的健康风险很小。
谣言十:雾霾堵死肺泡?北京肺癌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呈现年轻化趋势,空气污染是元凶。
雾霾影响健康毋庸置疑,但网上流传的一些说法却是五花八门:北京肺癌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呈现年轻化趋势,空气污染是元凶?80个PM2.5微粒可以堵死一个肺泡?雾霾会让鲜肺六天变黑肺?吸一天雾霾就可能导致偏瘫?雾霾会导致不孕不育?雾霾让人折寿5年半?
真相:钟南山院士近日发布声明,称“雾霾致癌的资料有不少是断章取义,夸大其词或肆意篡改”,澄清《别拿雾霾开玩笑了,它是一级致癌物质》文章存在概念错误,并非本人所写,并就引用相关数据致歉,表示“可能引起公众的过度恐慌”。2003年-2012年间,除去老龄化因素,北京肺癌年平均增长率为1.2%。 2011年北京市肺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23.53/10万,而全国可比的最新肺癌标化发病率为25.34/10万,可见北京市肺癌发病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市2011年肺癌发病中位年龄为71岁,相现对于2002年肺癌发病中位年龄69岁增长了2岁,可见北京市肺癌发病并没有年轻化趋势。其他如“80 个 PM2.5 微粒可以堵死一个肺泡?雾霾会让鲜肺六天变黑肺?吸一天雾霾就可能导致偏瘫?雾霾会导致不孕不育?雾霾让人折寿5年半?”等传言,无科学根据,已被相关权威机构证实为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