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河流综合治理与开发

河流综合治理与开发

发布时间: 2020-12-22 01:52:42

① 河流 综合治理

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为例(一般考试在此单元中作为重点)

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防洪

长江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宣泄能力不足所致。造成洪灾的原因。首先是自然因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如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遭遇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势必会出现特大洪水。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造林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围湖造田等)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日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人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并且对整个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造成的毁灭性灾害。同时,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乱的巨大损失。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为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

(2)发电:长江三峡段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量大。建成后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长江流域特别是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不中。修建三峡水电站对于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3)航运: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从而使航道的通过能力提高,运输成本可降低1/3

(4)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库,再引水到华北)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1)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因落后,特别是人多地少,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移民环境容量不足,这是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难

三峡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加上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给移民安置增加了一定难度和障碍

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可能会留下闹返迁的后遗症,成为影响地区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2)移民安置条件

三峡地区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从宏观、库区移民结构、土地资源三方面分析)

三峡移民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使得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工作有足够的时间从容进行

三峡移民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全国的支援。对三峡库区移民,国家首次实行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

(3)开发性移民

过去水库移民长期沿袭按被淹没的实物量,向移民一次性发放赔偿费的做法。由于没有帮助移民开发新的生产出路,等赔偿费用完,移民的生活往往仍没有着落,从而产生种种问题和矛盾。

开发性移民也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即除去一次性补偿外,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广辟生产安置门路,拓展环境容量,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

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1)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中下游: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调节局地气候。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还可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库区: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区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三峡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等

(2)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一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淹没耕地、文物古迹、水生生物

二是影响较大,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如水土流失问题、泥沙问题等

三是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水库地震、陆生动植物的影响等

(3)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总的来说,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奇峰秀色还在,峭壁陡岩尚存。建成后还会出现新的景观。

通过迁移重建、原地保护、开发新的旅游区等加以保护

②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河流是哪条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河流是黄河。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江河综合治理与开发的规划是《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这一规划报告揭开了人民治黄事业的新篇章。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长度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2)河流综合治理与开发扩展阅读:

关于黄河的治理和开发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着手查勘、调查与研究,1952年水利部和燃料工业部向党中央提出聘请前苏联专家综合组来我国帮助制定黄河规划。

1953年7月成立黄河组,1954年有中苏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120多人参加,自2月23日由北京出发,经巡黄河,6月15日返京,初步酝酿出《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草稿。

随着我国大江大河的第一部综合治理规划——《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的实施,全面开展了黄河的治理开发,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了生态环境。

下游防洪取得了连续53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安澜局面。修建了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等干支流水库。先后4次加高培厚了黄河下游1400公里的临黄大堤。

初步开展了放淤固堤,开展了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开辟了北金堤、东平湖等滞洪区,对河口进行了初步治理,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

,加强了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提高了黄河下游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扭转了历史上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保障了黄淮海大平原的防洪安全和稳定发展。

③ 河流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工程属于市政工程吗

应该不属于。河流治理方面的工程都是属于水利工程范围内的,市政应该主要是指市政给排水方面。

④ 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A.养殖 B


小题1:C
小题2:B

⑤ 想请问一下。对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和开发方案。作为环保工作者的角度。

田纳西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季温和 夏季高温 全年降水充沛 冬春多雨 夏秋降水较少 洪涝频发

田纳西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河流航运价值高 ,支流众多 但水量不稳定 。改善航运的主要办法 与农业的需求结合 修建水库和船闸结合 。通过修建水库蓄水和船闸是河流各段班次稳定的水位 利于通航

对于田纳西河 应呈梯级开发 利用土地资源 因地制宜的开展相应农业 工业 ,把环境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的规划与旅游业想结合 发展经济

⑥ 河流综合治理一般原则和措施是什么

⑴规划原则

以防洪、排涝为主,兼顾城市景观、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原则,将洪水河治理成花园式风景观赏河道;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原则,创造高质量的城市河道滨水景观及优美的人际交往空间,营造“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境界;

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争取“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的协调统一。

⑵治理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洪水河防洪标准按五十年一遇标准设防,行洪流量为779m3/s;远期可通过百年一遇洪水。

⑶治理的总目标

结合安阳城市历史及洪水河自然环境,在满足城市防洪、排涝基础上,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的城市水系公共空间,让自然舒展的河流游走于高楼大厦之间,珠玉般的湖泊构筑出都市的诗情画意,清洁的水质、优美的周边环境让市民得到生活的享受和自然的赐予,以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安阳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努力将安阳市建设成为“人水和谐”环境优美的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4.3综合治理规划

4.3.1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洪水河干流从安阳县马投涧乡郭家村至高庄乡汪流也入羑河,全长32 km,其中黄张村以上长约10km,实际上是一条山洪排水沟,沟壑交错,蜿蜒曲折,经复核其现状已满足排泄要求,不需治理。

本次规划拟从黄庄村渡槽(0+000)至汪流屯入羑河口(21+700)长21.7km,其中市区段长12.3km(自宗村西至经珠高速公路)。

市区段以满足50年一遇,可过百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其余河段以二十年一遇洪水流量控制挖河槽,保持原河道中心线,对洪水河进行相应的规划建设与治理。

⑦ 长江与田纳西河综合治理比较

长江治理应分上中下游来看:长江:
1上游 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2中游 支流多导致洪涝,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
3下游 河道弯曲泄流不畅,洪涝
治理:
1上游 多植树,建防护林,保持水土
2中游 河道整治,建水库,加固大堤,退耕还湖.
3下游 航道疏通,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建防洪蓄洪工程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
3、治理经验:①设置全流域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②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④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归纳出其相同与不同点,要分开分析。

⑧ 河流的综合治理

以三峡为例
1、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长江三峡: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回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200千米答左右的河段.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江三峡地区:从宜昌到重庆的三峡淹没区及周围地区,包括20多个县(市、区).实际就是三峡库区.
2、长江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⑴防洪: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为严重(首要目标)
⑵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地区,少量供应重庆和川东.对缓解华中、华东、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环境效益:以水电代替火电,大幅度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⑶航运: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对宜昌以下航道也有改善作用.
⑷养殖、灌溉、旅游等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