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整治
Ⅰ 公务用车专项治理自查报告怎么写谢谢了!
第一条 驾驶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法》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规则,安全驾车;同时遵守本局其他相关的规章制度。
第二条 驾驶员应爱惜所驾车辆,平时要注意车辆的保养,经常检查车辆的主要机件。每月至少用半天时间对自己所开车辆进行检修,确保车辆正常行驶。
第三条 驾驶员应每天抽适当时间擦洗自己所开车辆,以保持车辆的清洁(包括车内、车外和引擎的清洁)。
第四条 出车前,要例行检查车辆的水、电、油及其他性能是否正常,发现不正常时,要立即加补或调整。出车回来,要检查存油量,发现存油不足一格时,应立即加油,不得出车时才临时去加油。
第五条 驾驶员发现所驾车辆有故障时要立即检修。不会检修的,应立即报告办公室,并提出具体的维修意见(包括维修项目和大致需要的经费等)。未经批准,不许私自将车辆送厂维修,违者费用不予报销。
第六条 出车在外或出车归来停放车辆,一定要注意选取停放地点和位置,不能在不准停车的路段或危险地段停车。驾驶员离开车辆时,要锁好保险锁,防止车辆被盗。
第七条 驾驶员对自己所开车辆的各种证件的有效性应经常检查,出车时一定保证证件齐全。
第八条 驾驶员要注意休息,不准开疲劳车,不准酒后驾车。
第九条 驾驶员酒后驾车或私自用车造成的一切违章或交通事故后果均由驾驶员本人承担,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十条 驾驶员驾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开车,不准危险驾车(包括高速、追尾、争道、赛车等)。对于旁人包括领导的指令,驾驶员认为不能做到的,可以提出异议,请求变更指令。行车途中如发生交通事故,能适用快速处理的,应采用快速处理方式解决;如必须现场处理,应当立即报警待处,不得逃离现常。如因违反交通规则而发生事故的,驾驶员应承担全部后果和责任。
第十一条 驾驶员因违章或证件不全被罚款的,单位不予报销,由驾驶员自行承担。违章造成事故的由当事驾驶员承担责任和后果。
第十二条 单位用车时,要准时出车,不得误点。出车后,按要求作好行车记录,详细记录行车时间、里程、起始地、乘坐人姓名、事由等,并由乘坐人签字确认(如仅有单位外客人乘坐,由安排人员签字确认)。
第十三条上班时间内驾驶员未被派出车的,应随时在司机室等候出车。不准随便乱窜其他办公室。有要事确需离开司机室时,要告知办公室去向和所需时间,经批准后方可离开;出车外出回来,应立即办公室报到。
第十四条驾驶员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应无条件服从,不准借故拖延或拒不出车。对工作安排有意见的,事后可向上级领导反映。
第十五条 驾驶员出车执行任务,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的,应及时设法通知办公室,并说明原因。
第十六条 任何时候,驾驶员必须随身携带手机。对领导或办公室的呼叫,应立即应答。情况特殊确实不能应答的,事后一定要说明原因。当月三次以上通讯联系不上,取消该月手机补贴。
第十七条 驾驶员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将自己保管的车辆随便交给其他人驾驶;如领导批准同意将车交给其他驾驶员驾驶,当事司机应负责检查借车人是否具有合法的驾驶资格(包括驾照有效期、车型及驾照真实性);严禁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驾驶或练习开车;任何人不得利用单位车辆学开车。
第十八条费用报销:司机所有因公费用(停车费、过路费、加油、修理等等)必须以正式有效凭证作为报销凭证,由驾驶员整理粘贴报销凭证后交办公室审核签字,再交局长签字,方可报销。
Ⅱ 如何整治公车私用
8月10日公车私用一直以来都是公车管理工作中的难题,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并造成浪费。近年来,为了治理公车私用乱象,国家和各地区陆续实施多种措施与办法。
为了治理“车轮上的浪费”,2014年7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
这两个文件的发布也意味着,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17年,已有29个省份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工作。地方公车改革工作已转入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车改成果的深化阶段。
在公车改革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公务用车数量明显缩减,节约了公车运行成本。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近日公布的车改成果显示,全市公车总量由原先的10万余辆减为8万余辆,减少约两万辆公车,节约财政资金近3亿元。
第二招:张贴标识
公车改革开始后,多地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杜绝公车私用现象。
对此,2017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指出,要采取一些创新性手段来治理。其中,公务用车标识化就是治理手段之一。
媒体报道显示,截至目前,已有31个省区市启动部署或已完成公车标识工作。
目前,全国各地公车标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像北京、上海、广西等地采用公车贴标,即在公务用车前窗显著位置张贴标识;另一种则是像浙江、天津、江西、江苏、湖北等地采取车身喷涂。而公车标识的式样,各地也各具特色。
比如,北京市公务用车标识为椭圆形车贴,统一贴在车窗右下角,不同类别的车辆对应不同颜色标识,红色是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黄色是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蓝色是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绿色是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标识上还印有监督电话“12345”。
而四川则对所用公务用车都采用统一样式的标识:白底椭圆形,中间的“公务用车”4个字为蓝色,并标有监督电话“12388”。对9座以下(含9座)公务用车喷涂小标识,9座以上公务用车喷涂大标识。公车标识化,一方面更便于加强对公务用车的识别管理,另一方面,在标识中标明监督电话也可以加强社会监督。
第三招:加多重监督“锁”
除了推行公车标识化外,多地还尝试运用大数据、卫星定位等监管方式,让公车私用无处遁形。
北京已经在所有公车加装北斗导航功能,非工作时段使用、行驶进入敏感区域都会自动报警。
哈尔滨启用的公务用车监督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天眼”的组合模式,全面采集全市公务用车信息和交通卡口车辆流量信息,通过系统可对节假日、非工作日、非工作时间的公务用车出行次数、行驶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评估,从而监测到车辆是否存在违规配备和使用的情况,助力强化对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的监督整治。
江苏张家港市利用市公务用车智能化管理平台在线查看车辆运行轨迹,发现不按规定路线行驶,可以实时记录下来;发现有违规违纪问题,将对公车使用人员进行相应处理。
此外,为了管住公车的“轮子”,各地也出台办法,防止公车的购置和报废环节滋生腐败。例如,今年6月起,安徽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会给每台公车核定编制、上“户口”,对车辆信息等建档立卡,并对整个公车的使用周期进行监管,同时对各职能部门的任务进行了科学的界定。
来自新华网
Ⅲ 急求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汇报(总结、自查报告)范文。
关于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的自查报告
县公车治理办公室:
根据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办公室《关于检查公务用车问题登记复核和初步处理情况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开展了自查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现有公务用车1台,专职司机1名。
二、自查情况
经自查,本单位无超编车、超标车、违规借车、换车等违规配备车辆情况。购车审批文件、购车发票、车辆行驶证等资料完整。
三、专项治理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教育
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用车行为,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需要,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及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我局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和有关廉洁自律要求的基础上,对照通知有关规定,逐一排查在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的重要性,在切实抓好公车管理的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好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
2、加强管理,严格纪律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不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用公款擅自购买公务用车。不向企业调换、借用车辆或摊派资金购买车辆,对公务用车不搞豪华装修,特别是不搞高于原车配置设计进行装修,增改与汽车行驶无关的设备。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制订 “车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车定点停放、定点加油、定点维修“三定”管理,健全完善专人负责、领导审批、统一派车、明确线路等制度。严格执行车辆派遣、驾驶、检查等规定,坚决杜绝公车私用参与旅游、婚丧嫁娶、接送学生和学开车等与公务无关事宜。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决不允许酒后开车,不准违章驾驶,不带故障行车,不准以车谋私。在车辆维修方面,履行节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消耗,节省车辆费用开支。
我局的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至今未发生任何纰漏。今后,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继续加强对公务用车管理。
Ⅳ 公务用车的整治情况
2014年10月初,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各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管金融企业、中管高校公务用车、“吃空饷”的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发布情况显示,截至2014年9月5日,全国应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9846辆,实际清理清退114418辆,占95.5%。
从范围上看,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完成超标配备公车的清理工作,清退工作大部已完成。安徽、重庆、湖北、天津、北京、宁夏、云南、新疆、江苏等9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于两批次发现的应清理清退公务用车已全部清理完毕。
从进度上看,26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成应清理清退公务车辆的九成以上;23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完成第一批的清理清退工作。第二批清理清退超标配备公车的工作有9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业已完成,剩余22个省区市均已接近清理清退完毕。
Ⅳ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包括哪些要求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包括以下要求:
1、中纪审〔2016〕8号规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主要包括:
①违规公款吃喝;②公款国内旅游;③公款出国(境)旅游;④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⑤违规收送礼品礼金;⑥大办婚丧喜庆;⑦提供或接受超标准接待;⑧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⑨违规出入私人会所;⑩楼堂馆所违规问题;⑪领导干部住房违规问题;
2、中纪委审理室《纪律审查证据收集与运用》规定,“下列问题较为突出,应作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查处重点”:
①违反规定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或用公款送礼;②违反有关关规定取得、持有、实际使用运动健身卡、会所和俱乐部会员卡、高尔夫球卡等各种消费卡;③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
④违反有关规定出入私人会所;⑤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⑥在交通、医疗、警卫等方面为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求特殊待遇,比如公车私用;⑦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
3、中纪委网站《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栏目(汇总表—中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制)提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行为)类型包括——
①违规公款吃喝;②公款国内旅游;③公款出国境旅游;④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⑤楼堂馆所违规问题;⑥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⑦违规收送礼品礼金;⑧大办婚丧喜庆;⑨其他:提供或接受超标准接待、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违规出入私人会所、领导干部住房违规问题;
(5)公务用车整治扩展阅读:
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已得到明显遏制,我们仍需坚定保持整治力度。现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需要我们从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度,进一步在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上下功夫。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不作为、不负责、不担当,从根子上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严重破坏党群关系,危及党的执政基础。
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仅仅当作口号,实质上是背弃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重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最终将对党和国家事业造成重大损害。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是简单的作风问题,而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来加以解决,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着力点,深入推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央八项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Ⅵ 公务用车动员部署阶段工作总结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要怎么写求范文
首先要根据本地区的公车使用情况来写。以下论文供参考: 近日我盟成立了全盟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我盟公务用车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2011年底结束,共分动员部署、清理纠正、重点检查、建章立制四个阶段。
建立通畅高效的沟通机制,即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和工作报告制度。各旗县市(区)、各部门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收集、汇总整理和报送工作,及时将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情况、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等,通过工作简报、工作动态等形式报送盟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保信息全面真实、报送及时。各旗县市(区)、各部门专项治理工作领导阶段性总结及安排、主要做法、存在问题、上级交办、督办的重要事项完成情况等,要及时报送盟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中,阶段性工作总结、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应于每阶段工作完成后的5个工作日内报送。
做好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要尽快安排部署公务用车数据统计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按时完成统计分析任务。各级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督促相关单位按照文件要求,全面、准确、及时填报有关登记表。要加强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注意总结数据反映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打下坚实基础。在工作数据统计、汇总、报送过程中,要加强保密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建立严格的督查机制。各地区、各部门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交办、督办的案件要认真查处,由专人负责,限时查结。重点案件和重要线索办理情况要有专人跟踪了解,确保问题真正得到纠正,相关责任人处理到位。要建立案件月报制度。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要定期将查处的案件数量和典型案件的案情报盟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查处的典型案件和顶风违纪问题要适时进行公开曝光,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作用。
Ⅶ 急求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汇报(总结、自查报告)范文。
上网搜索个样板,加上自身的实际情况 写吧 ,我也在烦恼
Ⅷ 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真是奇怪,这么大的事,竟然文件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