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信息治理
① 监测体系构建
塔里木河流域地域辽阔,整个流域面积达102×104km2,“四源一干”面积23.63×104km2,干流中下游又是目前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的重点地区。因此要实现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准确、动态监测需要建立多层次科学、合理的监测体系,才能满足水量调度、生态治理和规划的需要。
信息源是生态环境研究工作的基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遥感信息源选取遵循以下原则:①要通过多信息源的合理组合,实现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②所选取的信息源的空间分辨率必须满足不同层次监测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同时要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能充分反映丰富的生态环境信息;③尽量选择长期稳定运行的信息源,便于进行长期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④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信息源类型。
由于本地区处于暖温带和高寒地带,总体上冬长、春夏秋短,生长季节短而非生长期长。在生长期植被生长繁茂,而在非生长期,到处是一片枯黄,寸草不生或大雪封冻。植被是生态环境的一面重要镜子,具有显著的标志性特征。因此,遥感信息源的季相确定为植被生长旺盛期的7~9月,以满足大面积遥感调查成果的一致性和动态分析的可行性。另外,考虑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具体特点,每年非生长季节期间的2月下旬至3月初为返盐期,没有植被覆盖影响。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丰富信息,选用2月下旬至3月初图像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
根据上述原则和要求,系统从宏观到精细、从全区到局部构建了3个层次的监测体系,见图版5-1、表5-1。采用低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卫星数据进行全流域(图版5-1中整体轮廓范围)1∶50万比例尺宏观监测;采用中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7的TM/ETM(ASTER)数据和CBERS数据进行“四源一干”(图版5-1中棕色边界范围内)1∶10万比例尺监测;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数据和QUICKBIRD数据对干流中下游重点地区(图版5-1中蓝色方框范围内)进行1∶1万比例尺详细监测,从中游往下游依次为乌斯满、喀尔达依和台特玛湖3个重点监测区,其中乌斯满和喀尔达依采用SPOT-5数据进行监测,台特玛湖采用QUICKBIRD数据进行监测。从而既可以对流域进行宏观控制,又可以准确掌握重点区域的生态变化。
表5-1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指标表
( 一) 全流域高时间分辨率、低空间分辨率监测
充分利用 MODIS 卫星数据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以及景幅宽广的特点,构建覆盖全流域第一层次宏观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全流域植被长势、地表温度、洪水淹没及干旱等生态环境宏观信息 ( X. Zhan et al. ,2000) 。
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MODIS (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是安装在美国地球观测系统 ( EOS) 第一颗卫星 TERRA 和第二颗卫星 AQUA 上的最重要的传感器,分别从 1999 年 12 月和 2000 年 12 月向地面发送数据。EOS 地球观测系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NASA) 针对全球变化研究建立的长期数据采集系统,计划在今后的 10 年内陆续发射 10 颗卫星,构成连续 15 年的数据采集系统,其规模在地球观测卫星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 李登科、张树誉,2003) 。与以往的遥感数据相比,MODIS 是当前世界上新一代 “图谱合一”的光学传感器,其图像数据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 刘闯、葛成辉,2000) :
( 1) 光谱分辨率高,多通道同时观测: MODIS 传感器在 0. 4 ~ 14. 4μm 具有 36 个离散光谱波段,光谱范围宽,比 SPOT、TM 和 AVHRR 具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
( 2) 大范围、多频次观测: 扫描观测宽度达 2330km,两颗卫星每天可以对塔里木盆地进行白天 2 次夜间 2 次的观测;
( 3) 适宜的空间分辨率观测: MODIS 有两个通道空间分辨率达 250m,5 个通道为500m,29 个通道为 1000m;
( 4) 高精度观测: MODIS 传感器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精度的辐射观测仪器。各通道输出的量化等级为 12 比特,温度分辨率可达 0. 03℃; 其次,MODIS 首次使用了复杂的可见光通道星上校准技术,使仪器的长期观测稳定度得到了保障;
( 5) NASA 对 MODIS 数据实行的全球免费接收政策,使用户能够获得廉价、实用的数据资源。
因此,MODIS 遥感数据对塔里木河流域大范围植被、干旱及水体宏观动态监测有重要作用,是理想的遥感信息源。
( 二) “四源一干”中等空间分辨率监测
利用 TM/ETM 数据 ( ASTER 数据) 和 CBERS 数据对塔里木河 “四源一干”地区进行 1∶ 10 万土地利用、植被类型和盖度、沙质荒漠化及土壤盐渍化四个专题的遥感监测。
1. TM / ETM 和 ASTER 数据
美国 Landsat 从 1972 年发射第一颗卫星到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图像数据,具有较长期稳定运行的历史。Landsat -5 的 TM 从可见光到热红外具有 7 个波段,Landsat -7 的 ETM具有 8 个波段,波段设置利于生态信息获取; 图像空间分辨率较高,TM、ETM 地面分辨率分别达 30m 和 15m,满足 1∶ 10 万及以下比例尺制图要求; 传感器扫描宽度大,图像单景覆盖面积达 185km ×185km,具有 16 天的重复覆盖周期,是目前国内遥感界应用最为广泛的遥感数据。但 Landsat -7 卫星已于 2005 年失效,Landsat -5 传感器也已严重老化,可以采用 ASTER 数据接替。ASTER 是 TERRA 卫星上的传感器,于 1999 年 12 月 18 日发射上天,具有 3 个 15m 分辨率的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6 个 30m 分辨率的短波红外波段,5 个 90m 分辨率的热红外波段,扫描宽度 60km,重复观测周期 16 天。随着 EOS 系列卫星的运行,ASTER 数据会成为稳定的遥感信息源。
2. CBERS 数据
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 ( CBERS - 1) 于 1999 年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国外卫星遥感数据的历史。其谱段选择与 Landsat -7 相近,空间分辨率达 19. 5m,经处理的图像信息可满足 1∶ 10 万比例尺的制图要求。CBERS 数据目前已实行免费发送,所以本次主要利用其进行试验研究,探索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卫星遥感数据作为 Landsat 数据的替代数据源的可行性。
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的实际需要,确定各个专题的遥感监测范围。
1. 土地利用监测
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在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大强度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作用下,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塔里木河流域在新生绿洲代替原始绿洲、人工植被代替自然植被、人工土壤代替自然土壤、人工生态代替自然生态、人工渠道代替自然河流、人工水库代替天然湖泊,土地的生产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绿洲小气候得以改善、资源环境的人口容量得到增加的同时,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塔里木河流域下游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源流及上游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无序引水造成的。因此,对 “四源一干”地区进行土地利用监测,抑制大面积的垦荒和无节制用水,根据土地利用面积和种植结构合理分配水资源定额,实现水量科学调度,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塔里木河流域范围源流区土地开发利用自然条件好,是乱开滥垦的重点区,近年来,受种植棉花经济利益的驱动,干流区开垦土地现象也日益严重,所以土地利用监测覆盖范围为 “四源一干”地区,覆盖面积约为1∶10 万标准图幅257 幅。
2. 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类型监测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塔里木河下游近 400km 河道断流萎缩,中下游地区植被衰败,大片胡杨林死亡,沙漠化扩大,是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最为恶化的区域,也是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已经从博斯腾湖通过大西海子水库向干流实施了 7 次应急调水,为了科学监测评价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流域植被覆盖度和植被类型的恢复情况,选择干流中下游地区作为植被因子遥感监测的范围,覆盖1∶10万图幅20幅。
3.土地沙质荒漠化监测
土地沙质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环境退化过程。
从空间分布看,土地沙质荒漠化和植被覆盖度是一种相互消减的关系,在植被衰败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土地沙质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所以土地沙质荒漠化监测范围与植被监测范围一致,选在干流中下游区域。
4.土壤盐渍化监测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塔里木河流域沿岸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排灌不配套等原因,土壤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的盐渍土。尤其是位于三源流汇合的干流上游阿拉尔-沙雅一带,地下水位高,沿塔里木河又修建了大量平原水库,大面积开荒,采用大水漫灌,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土壤次生盐渍化也十分严重。因此选择塔里木河干流上游作为土壤盐渍化遥感调查监测工作区。覆盖范围为1∶10万图幅13幅。
(三)干流重点区高空间分辨率监测体系
SPOT-5卫星是法国SPOT公司于2002年5月4日成功发射的用于对地遥感的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搭载的遥感器有:高分辨率几何成像仪(HRG)、高分辨率立体成像仪(HRS)及植被探测器(VEGETATION)。全色影像基本分辨率5.0m,摄影时由两个不同的传感器通道同时获取同一区域的两景5m分辨率影像,两景影像在同一焦平面上,且互相错开1/2个像元,法国国家空间技术研究中心(CNEG)通过其专利技术Supermode编码技术,对两景影像进行叠加运算,处理成一景2.5m分辨率影像;多光谱影像绿(B1)、红(B2)、近红外(B3)均为10m,短波红外(SWIR)20m。立体影像的像元大小为5m×10m。全色及多光谱影像像幅60km×60km,立体影像像幅120km×600km,覆盖周期26天。由于SPOT-5数据信息的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较高,针对性较强,因而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目的,进行多种组合处理和专题提取,大大扩大了它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应用范围。综合经济技术两方面因素,选取SPOT-5全色波段(2.5m、5m)和多光谱数据(10m)作为干流重点区遥感监测信息源。
干流中下游是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恢复的重点,在中等分辨率干流中下游植被覆盖度与植被类型监测的基础上,从中游到河流尾闾针对性选择了三个重点监测区(图5-1):干流中游乌斯满重点监测区,监测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修建的堤防工程对两岸生态的影响程度;干流下游喀尔达依重点监测区,监测评价多次应急输水以来干流下游植被的恢复情况;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监测区,监测评价水资源综合管理措施实施后台特玛湖水域面积与植被变化情况。
② 数据治理管理平台有哪些
目前我知道市面上的数据治理平台有:
亿信华辰-睿治数据治理平台
睿治是一款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平台,它通过对数据从创建到消亡的全过程的监控和治理,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为企业保证了业务数据在采集、集中、转换、存储、应用整个过程中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时效性,从而帮助客户建立起符合自身特征的数据架构和数据治理体系。
石竹软件-石竹数据治理平台
普元元数据管理平台已经具有在多家银行成功实践经验,可以应用到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政府和制造等不同行业的领域
普元信息-普元数据质量管理平台
分析功能包括血统分析、影响分析、映射分析、差异分析、表重要程度分析等,能帮助技术人员/业务人员更好地了解现有信息数据存在状况与质量状况,为数据管理定义与维护提供有效的支持。分析功能多以图形方式直观展现。
③ 什么是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十三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五条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
④ 企点信息监控的进程是什么
企点是腾讯旗下的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在社媒环境中的营销、销售服务和内部协同,对外推出腾讯企点·营销,三者将一起构建出腾讯企点这个服务于企业的全新品牌。
⑤ 调查中对数据质量进行监控的方法有
数据质量需要关注的四个点:即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及时性。这四个关注点,会在我们的数据处理流程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
一、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数据的记录和信息是否完整,是否存在缺失的情况。数据的缺失主要包括记录的缺失和记录中某个字段信息的缺失,两者都会造成统计结果不准确,所以说完整性是数据质量最基础的保障。
简单来讲,如果要做监控,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数据条数是否少了,二是,某些字段的取值是否缺失。完整性的监控,多出现在日志级别的监控上,一般会在数据接入的时候来做数据完整性校验。
二、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数据中记录的信息和数据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异常或者错误的信息。
直观来讲就是看数据是否上准确的。一般准确性的监控多集中在对业务结果数据的监控,比如每日的活跃、收入等数据是否正常。
三、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同一指标在不同地方的结果是否一致。
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多出现在数据系统达到一定的复杂度后,同一指标会在多处进行计算,由于计算口径或者开发人员的不同,容易造成同一指标出现的不同的结果。
四、及时性
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后,接下来就要保障数据能够及时产出,这样才能体现数据的价值。
及时性很容易理解,主要就是数据计算出来的速度是否够快,这点在数据质量监控中可以体现在监控结果数据数据是否在指定时间点前计算完成。
数据质量监控之所以难做,是因为在数据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数据质量的问题。“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好好把握这几个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数据质量监控。
⑥ 监控不良信息的传播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他的重要意义就是能够区分开来,哪些事情是错的,当需要信息的时候能够马上整理出来。
⑦ 如何发挥安全监控中心平台的作用,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来全监管信息化的自思路就是构建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农业行政部门可以快捷全面地了解每一种农资产品的来源于去向、每一种农产品的种植、养殖过程,各种农产品的区域分布等,实现问题农产品的全面追溯,农业知识的普及和农业信息的交流等。农业部直属省、市、县相关行政部门、农业厅(局)、海洋与渔业厅(局)、畜牧业厅(局)等均可通过该系统实现科学高效的监管,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长期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⑧ 什么是信息治理
信息治理(InformationGovernance)信息治理:即领导控制控制通过这些行为或过程,信息被当作贯穿于整个企业的企业资源得以有效管理 ,其中包括解决信息冲突问题方面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