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差异
㈠ 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荆江段是由于此段长江九曲十八弯,导致容易流出原有河道。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回,淤积抬高河床。进行截答弯取直工程。搞好分洪工程。
黄河由于河水含有大量泥沙,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主要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种植防护林。
㈡ 收入分配差距的治理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公平分配观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对国民收入依据合理的规则进行分配。
中国长期以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很容易把平均主义理解为公平,把公平与平等混为一谈。事实上,公平不等于平等,更不等于平均。公平和平等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它们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合或交叉的,如机会的平等、条件的平等都属于公平的范围。同时,公平与平等又是不同的价值观。如果说,平等强调的是某种“同”,那么公平强调的是某种“异”,公平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所谓公平就是一种合理的差异,这与平等以同一性来衡量形成反差。
收入分配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起点、过程、结果。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就是要做到以上三个环节的统一,即把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看成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系统。
所谓起点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的竞争应该在同一起跑线进行社会活动上,即竞赛的规则必须公平,这是社会主义公平中最具决定意义的一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起点公平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过程公平建构打下基础,从而最终实现结果公平。
所谓过程公平,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活动中,能获得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平等以及活动中在公平的原则和操作下公平竞争,就是要给每个人以公平的机会和条件,而公平的机会与条件则必须由法制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来提供。若干年来,我们的社会和民众因为规则的不合理、法制的不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健全,已经付出了代价,社会上也因此产生了钻法律的空子甚至通过“权钱交易”而暴富的人群。对于民众由此而产生的“仇富心态”,政府应该给予理解,并且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对规则和制度的完善上来,加速完善社会、经济、法律机制。
结果公平可以分为两类:绝对结果公平和相对结果公平。绝对结果公平是指社会成员间的收入不按贡献而是按人头来分配,追求平均,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结果差距很小,是一种平均主义。就相对结果公平来说,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同一个体而言,其产出、贡献与所得是否匹配、相称,我们称其为纵向相对结果公平;二是就不同个体而言,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否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也就是所谓的社会是否基本公正,而不看其贡献大小,我们称之为横向相对结果公平。
(二)完善制度建设中国不合理收入差距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制度设置不合理造成的。
首先,进一步打破城乡壁垒、地区壁垒等区域间的制度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二元经济结构,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允许和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在城镇定居谋业,实行与市民相同的“国民待遇”。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实行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让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享有充分流动的自由和同等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城市经济活动,增加农民人均占有资源,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其次,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加强市场竞争,削弱行业垄断。按照国际惯例提高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政府应有计划地为一些行业的进入创造较为宽松的条件,引入竞争机制,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范围,打破或削弱行业的垄断,加强对垄断收入分配的控制和管理,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
最后,加快体制改革,强化权力约束。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加大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特别需要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和民主监督,因为缺乏监督的权力势必造成腐败;另一方面,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特别要建立和完善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强化科学管理。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削弱甚至取消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直接行政干预,打破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条块分割”和部门垄断,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强化监督机制,从源头上堵住腐败现象的产生,使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真正转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轨道上来。
(三)把“公有制分享经济运行机制”引入初次分配公有制。
分享经济理论认为:第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雇佣劳动制度的废除,使劳动者成为生产的主体,劳动力不再是商品,工资范畴不再存在,成本=c+v 的范畴已经过时;第二,v 的性质发生了变化,v 只是按劳分配所决定的个人消费品价值,它不是资金而是收入,不进入生产补偿,所以c 与v 不能再结合成一个成本范畴;第三,劳动者作为主体支配着生产资料这个客体,即活劳动支配物化劳动,这样,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都获得了自主的必要劳动的性质,因而v 和m 就结合成一个新范畴,即需要价值或社会主义必要价值范畴或净产值范畴。因此,社会主义劳动即自主联合劳动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商品价值构成具有新的特点,即w=c+n。c 代表新概念成本;n 代表需要价值,n 是由三部分组成,即n1(国家收入)、n2(企业收入)、n3(劳动者个人收入)。
把“公有制分享经济运行机制”引入初次分配领域,具体而言,就是用净收入分成制来代替现有的工资制。所谓企业净收入,就是实现了的企业净产值,可由销售收入扣除物耗成本求得。净收入分成,就是将净收入在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个经济主体间按一定比例分享。这里,职工不再拿固定工资加奖金,而是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分享收入。这种分享是以企业净产值为基础,是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紧密联系的。因此,职工收入不再由企业外部的力量所决定,而是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职工的劳动贡献。这一方案不仅要求取消传统的工资制,并且要求取消利润制度,用净收入取代工资和利润。这样就能真正使职工收入成为其劳动贡献的报酬。
由于利益分享、“荣辱与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就会形成一股追求净收入不断增长的合力,从而也就有效地解决了增加供给的生产动力问题。在净收入分成制中,利益分享是通过各经济主体对每一边际产量的净收入分享来实现的,因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者收入按比例同步增长,从而在初次分配领域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大。
(四)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再次分配有利于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收入分配的差距,政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
1. 深化税收体制改革税收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杠杆,是治理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手段。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对社会成员的过高收入具有强效的调节功能。由于目前中国包括个人收入所得税在内的税制改革仍在进行之中,一些地方还不完善,公民纳税意识仍有待提高,加上实践中的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致使个人偷税漏税现象普遍,税额流失严重,加剧了居民间收入差异。
首先,实行金融资产实名制。推行存款实名制后,应创造条件实行金融资产实名制,这不仅有利于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而且能增加个人收入的透明度,限制非法收入,并应逐步向累进税率过渡。强化代扣代缴制度,从源头上对个人所得税加以控制。
其次,可以适时开征遗产税。遗产税的功能是对遗产和赠与财产进行调节,目前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都开征了遗产税。实践表明,开征遗产税对于避免个人财产分布过分集中,鼓励人们依靠诚实劳动和努力工作致富,限制部分人通过继承财产不劳而获、好逸恶劳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2.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市场的自发倾向和劳动者个人天赋与能力的差别,难免造成收入的悬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实现公平目标,社会保障将对个人收入差距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先,对处于最低层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重点关注,采取的政策取向是强化社会保障,确保其最低生活,并逐步提高其收入水平。应按照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效率与公平相兼顾、改革和过渡相衔接的原则,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新经济体制要求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其次,对低收入者中的城市群体,应适当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失业救济标准,保障他们的生存条件,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最后,对低收入者中的农民群体,要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建立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基本需求向农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的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将农村贫困户的救济纳入全社会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
㈢ 汉唐两代治理体制的差异,快呀
汉朝的丞相制度是沿袭秦朝的,汉朝的丞相及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可版谓一人之下权万人之上,对皇帝存在很大的威胁。而唐朝的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且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减少了对皇帝的威胁,保证了皇权独尊。
望采纳,谢谢
㈣ 怎么理解中国与西方社会治理的差异
西方人是以治理国家的方式管理企业、家庭;中国人是以管理家庭的方式治理企业、版治理国 家。权
具体如下:
一、管理治理“整体模式”不同
西方管理注重个性培养,以激发个体动机为主,满足员 工个人需要为主。重视生产效率、科学制度、个人成就 的管理风格。
中国式管理特点具有培养和重视员工集体主义精神和团体合作精神,激励方式建立在共同目标的实现,从而获得个人价值的体现和各类需要的满足。强调群体意识,协商共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
二、管理治理“对象”不同
西方管理中“人性本恶”的管理思想让西方的管理者眼中 的管理对象是对恶的管理。侧重于有奖有罚、分工明确、 标准作业。东方社会重人治、重感化;轻法治、轻惩戒。
中国式管理侧重员工是可以教化的,管理对象是能被感悟的。关系和面子相对于法律法规对员工的约束力更强 大。管理所关注的就是人际的和谐关系。
三、管理治理之“情理法”不同
西方式管理重程序、重法理,其关注程度顺序是:法、 理、情。不存在说情和关系管理,以管理国家的方式来 管理企业和家庭。
中国习惯以管理家庭的方式来管理企业和国家,重态度、重情理,其关注程度顺序是:情、 理、法。
㈤ 对比分析南北方河流水质差异,并说明治理水体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城市污染主要来自城市居民炉灶和商业饮食业燃煤大灶的二氧化硫低空源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这类源对城市环境质量影响更明显。据重庆市研究表明,民用燃煤污染对城市近地空气二氧化硫浓度的贡献率为80%左右。 有关数据显示:自1995年有80%以上的城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国家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北方城市超标率高于南方城市,达到95%。二氧化硫超标城市占统计城市的58%。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城市一是以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二是以煤炭消耗量大的山东、山西、河北、辽宁等北方地区,尤以冬季采暖季节最为突出。
“八五”期间城市氮氧化物污染呈上升趋势,各主要大城市表现相对突出,超标率为37%,其中以广州和北京为主,其次是上海、鞍山、武汉、郑州、沈阳、兰州、大连、杭州等城市。
近年来许多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一氧化碳超标严重,如北京市三环路内30条街道路中心和人行道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均100%超标,上海市15个交通路口一氧化碳浓度比对照点高6倍,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天津市区主要交通干线一氧化碳超标几倍至十几倍;长沙市干道中心点一氧化碳超标4倍,年超标率为40%。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采取的对策措施:
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已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在中国引起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仅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1165亿元(1995年),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2%。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成为人们对社会不满的因素之一,甚至影响了一些地区的社会安定。与此同时,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也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首都北京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际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九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物防治的重点为:“两控区"二氧化硫;城市烟尘、粉尘;机动车排气污染。主要控制目标是:工业污染源和机动车限期达标排放,实现国家规定的烟尘、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全面推动机动车车用汽油无铅化;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标准,控制酸雨污染力日重的发展趋势。
㈥ 什么是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也可说抄是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法律因素。政治法律泛指治理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 第二,道德观念因素。道德是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等力量,使人们具有善与恶、荣誉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并逐渐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第三,语言、文字、艺术因素。不同的民族,因为语言文字的差异,常常使沟通出现误差,造成误解。
第四,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生活方式因素。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一事物的总体看法和评价,是人们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第五,国民教育和国民性情因素。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方式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方式方法上不同,造成了人们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第六,社会组织结构和制度因素。一个社会组织结构和制度的状况,既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文化背景,有历史的沿革和特定的习惯,同时它也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凝结和体现。
㈦ 不同政体在社会治理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
这个主要就是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具体的能力和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㈧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异
1、教育理念差异
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让学习化被动为主动,能更多的激发学生的自有意识和思考。
2、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人性的自然属性,社会要尊重人;而中国文化注重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要服从社会。这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的文明是典型的大河文化,属农耕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文化,属商业文明。
3、农村人口差异
西方国家农村人口总量少,中国农村人口总量多。
西方国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可利用空间大,容易谋生。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与中国相当,但是它们的人口数量分别是3.1亿多和0.3亿多,分别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和四十分之一。
4、经济上的差异
西方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的是社会主义经济。
5、制度上的差异
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他们的文化和治理传统一直以来都是倾向于把地方、局部、政党、个人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这种历史和传统中必然会生长出分权、制衡、普选、私有制等属于资本主义范畴的制度。因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在西方并在西方得到充分发展,说到底是由西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决定的。
而中国强调集中统一,就必然将国家、中央、全局、集体置于较高的位置,要求地方、局部、个人服从前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专家:我国与西方国家城市化存在五大差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西方国家的根本差异决定中国不能走西方道路
㈨ 现代和古代人治理环境的差异
故人治理,以农业为重,大部分都是治水之举。
而现代人,比较多元化,因为什么环境都比较差,所以弄的什么都得治理。
㈩ 你觉得如何治理存在区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差异
一线城市压力比较大(交通生活费用住房等),二线城市节奏比较慢一点(交通没那么拥堵,房子也没那么贵,孩子上学等)。
一线城市生活更丰富一些(娱乐场所更豪华)。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