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史河治理工程
1. 固始县黎集镇淮河支流史河段什么时治理
快了,别着急
2. 固始县国土资源局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边陲,与豫皖两省交界,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15°56′,北纬31°46′~32°35′。县境地势南高北低,从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坡降为1/1200,最低处是三河尖乡建湾村,海拨23米,为河南省最低点。南部为山区,中南部、西部属丘陵地带,东部是平原及孤陵残丘,北部属浅丘和低洼易涝区。全县土地总面积2942.97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601个行政村(街),总人口172万人,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县、农业大县,200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五个加快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26个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之一。
潘家云 党委书记、局长
李英奇 党委委员、副局长
张兵 党委委员、副局长
何继华 党委委员、副局长
毛光林 党委委员、副局长
许培明 党委委员、纪检书记
侯景峰 党委委员、工会主任
许新 党委委员
潘家云简介:1963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11月入党。1981年9月~1988年2月,在固始县马岗乡中学任教师、校长;1988年3月~1989年4月,任马岗乡政府秘书;1989年5月~2001年2月,任固始县观堂乡党委秘书、副乡长、乡长、书记;2001年2月~2004年4月,任固始县武庙乡党委书记;2004年4月~2007年10月,任固始县城郊乡党委书记;2007年10月至今,任固始县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固始县国土资源局始建于1988年12月,前身为固始县土地管理局,2003年,固始县矿产管理局(副科级)矿产管理职能因机构改革与土地局合并,同年8月,固始县城乡建设委员会规划职能与土地局合并,成立固始县国土资源规划局。2005年,局城乡建设规划职能重新划归县建设局,国土资源规划局更名为固始县国土资源局。2007年12月,理顺了全县32个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共收编145名国土资源所人员,实行财政全额供给,全局现有干部职工475人。
局机关现设4室11股,即局办公室、效能督查办、监察室、基建办、财务股、人事股、监察股、信访股、地政地籍股、建设用地股、耕地股、规划股、测绘股、矿管股、地质环境股;直属二级机构10个,即土地储备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城市土地监察大队、农村土地监察大队、矿产稽查大队、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办公室、地产交易中心、地价评估所、土地测绘大队、拆迁安置办公室。辖武庙、祖师、陈淋子、黎集、张老埠、段集、方集、赵岗、郭陆滩、南大桥、分水亭、泉河铺、蒋集、陈集、徐集、汪棚、城郊、沙河铺、石佛、柳树店、张广、杨集、城关镇、马岗、草庙、三河尖、洪埠、李店、观堂、往流、丰港、胡族铺32个国土资源所。
【土地资源】固始县土地总面积是4414455亩,其中,耕地2342548.2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3.06%。农用地3288079.35亩,包括:耕地2342584.亩,园地33870.9亩,林地477884.25亩,其他农用地433776亩;建设用地687245.4亩,包括: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72911.25亩,交通运输用地14334.15亩;未利用地439130.25亩,包括:草地85635.45亩,水利及水利设施用地353050.8亩,沙地403.8亩,裸地40.2亩。
【耕地保护】严格保护耕地,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一是强化基本农田管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认真执行非农业建设使用耕地和基本农田“五不准”的规定,确保全县15.5202万公顷耕地和13.4697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有量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二是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严格按照《固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的规定,坚持年度责任考核。三是充分调动国土资源所和村级国土资源(耕地保护)协管员积极性,对违法用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完善县、乡、村三级网络监管体系,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测和管理水平。四是进一步完善了耕地保护资料、占补平衡台账及相关补充耕地资料,建立完善了基本农田数据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全面、翔实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确保基本农田数据信息完整、真实。
【土地开发整理】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确保占补平衡。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库的建设与全县的经济建设,与当前的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息息相关。在项目选择上以增加耕地为主要目的,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好立项关、入库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一是完成了2009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1157.40万元用于分水、泉河两乡土地整治项目,项目总规模1020.96公顷,新增耕地39.2公顷,新增耕地率3.84%,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二是全面启动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了总投资为3866.03万元的城郊乡大棚村、郭陆滩乡太平村、陈集乡臧集村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总规模1499.31公顷,整理后可新增耕地46.65公顷。三是完成了2010年度五个批次补充耕地建设的招投标工作,项目总规模884.08公顷,整治后可新增耕地780.367公顷,预计投入资金4274.38万元,前三个批次工程已展开。四是完成了全县30个乡(镇)砖瓦窑厂、“空心村”、未利用地和耕地24458.7亩后备资源补步调查摸底工作,为固始县的发展预留了广阔的用地空间。五是完成了全县2010年第一批乡镇建设用地和第一、二、三、四批城市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使用储备库指标补充耕地126.3918公顷。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一是完成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上报审批工作,继续完善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及图件编制工作,做好备案前的准备工作。继续完善了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图件编制,并按时上报。二是完成了全县矿产资源规划修编(2006~2020年),并已通过验收。三是完成了固始县第一批、第二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材料编制及上报,共使用挂钩周转指标69.5497公顷。通过挂钩政策,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另一方面将大大缓解全县用地紧张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土地利用管理】严格执行土地产业政策、供应政策,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努力盘活存量土地。一是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制度。全年共供地47宗,其中挂牌42宗、68.148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2.6096亿元,清欠出让金1448.7384万元。二是按照依法依规按程序的原则,协议出让土地一宗1.702公顷,划拨土地使用权4宗9.367公顷,分别用于廉租房、职业中专项目和残疾人福利项目建设。三是土地收储工作进展顺利。成功收购台商工业园154.5亩土地纳入存量土地储备库,保障了重点项目用地。
【地籍管理】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土地登记办法》,规范土地登记行为,执行新的土地登记要求,确保土地登记的合法性和土地权属的准确、合法、有效。全年共受理土地登记1007宗。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112宗,面积1278991平方米,抵押金额35055.5万元。二是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进展顺利。县城部分外业调查已完成并移交内业建库133个街坊,外业成果已通过省厅预检。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外业测量已完成,权属调查已展开。三是做好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工作。积极服务社会,指定专人负责土地登记的查询,为用户提供电脑查询680次,档案资料调阅120次,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四是加强地籍档案管理。按照“先整理后装订、先管理后管好、先上系统后完善”的原则,对所有的地籍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并及时录入计算机,保证资料的真实合法性。
【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合理分配用地指标,确保将有限的指标用到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新型工业项目、民生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用地上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一是严格用地预审,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先后完成了城郊乡重大动物疾病防控中心等46个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预审面积250.169公顷,核减用地指标24.58公顷。二是批管并重。从过去重审批到现在审批监管并重,落实批后建立台账、动态巡查、联合验收、内部监督机制,实现了用地的集约。三是严格执行工业项目控制指标认定,大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和使用,对标准化厂房企业实行优惠、倾斜政策,提升现有项目用地的集聚度,提高单位用地产出率。从严清理闲置土地。严格按照《固始县城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实施意见》(固政文〔2009〕39号)和《关于印发进一步清查处置闲置土地工作方案的通知》(固政办〔2010〕61号)要求,以“全面清理、逐级负责、分类处理、依法处置”为原则,以县城工业园区为突破口,以凤凰新城、怡和新城为重点,以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为清理对象,对全县所有的闲置土地进行拉网式排查,并登记在册。对闲置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慈济高中校办工厂和聚鑫粮油公司闲置土地有偿收回的处置方案已获县政府批准。加大小宗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力度,符合收回条件的坚决依法收回,不符合收回条件的,按规定足额收取闲置费用。截至11月底,已收取闲置费用110多万元,收取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6万元。
【矿产资源】全县已发现各类矿产19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5种,非金属矿产12种(含水资源)。控有资源储量的矿产有煤矿、铀矿、铁矿、铝锌矿、磷矿、水泥用灰岩、冶金用去岩、黄铁矿(储量均较低)、高岭土、建筑石料和建筑用砂等。全县发现各类矿产地26处,其中大型1处(陈集黑山冶金用白去岩)、小型12处,其余为矿(化)点。上述矿产除建筑用砂产于史河、灌河河床外,其余矿产分布于南部中低山丘陵区与东部四十里长山一带的低山小丘。
【矿产资源管理】2010年,固始县经过矿业权实地核查发现采矿权人活动范围与采矿权许可范围不太一致,出现偏移的情况。通过分析主要是矿权人提供资料时技术要求不高,测量手段和技术相对落后,从而导致测量坐标有误差。经过矿业权实地核查,由矿业权人提出申请,属省、市级发证的由国土局提出初审意见,经发证机关变更,办理新的采矿权许可证;属县级发证的,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统一处理意见后,做出矿业权变更处理,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矿业权的科学管理,规范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维护了矿业权人的合法利益,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
2010年3月,按照省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粘土地砖生产反弹“春季集中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县政府组织县监察局、政府督查室、公安局、电业局、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对违规生产和违规修复的砖厂进行集中整治。2010年5月底,信阳市整顿规范墙材生产及使用工作领导小组下达了《关于下达新型墙体材料产能布局近期规划指标进一步做好墙材整顿规范工作的通知》(信墙整〔2010〕1号),固始县严格按通知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和产业政策的规定,要求全县部分符合改造条件的砖厂在原址上进行改造升级,并依法办理立项、用地、环保等相关手续,否则,一律依法依规拆除到位。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2010年6月,固始县陈集乡黑山水泥灰岩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省级项目,总投资360万元)顺利通过信阳市国土资源局验收。
【执法监察】一是投入巨资购买执法监察设备,一次性投资30多万元购买了五辆执法监察车和数台数码相机、录音笔等设备,改善土地执法软硬件设施,方便了执法监察的实施。加大对无证开采、乱采乱挖、以探代采、破坏浪费矿产资源、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集中开展了对武庙、段集和方集三乡镇内的非法开采小煤窑整治活动。建立了动态巡查制度,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张贴了整治通告,维护了正常矿业开采秩序;矿业权整合前进行摸底调查,对无证开采石场行为人下达停产通知书,没收开采设备和非法开采的矿产口。二是积极构建执法监察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了土地执法机制,严格执法监管意识,强化土地执法监察,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执法关口前移,加强内部业务监管联动。制定了《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建立内部协助机制》,把监察执法工作融入各项业务,在部门内部加强配合,建立监察大队、用地、地籍等股室现场放线机制、项目用地批后跟踪巡查机制,从根本上遏制改变土地用途、未批先用等违法用地行为;按照“管住当前、清理过去、着眼未来”的要求,制定完善了《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度》,实行日常巡查精细化管理,建立了土地巡查日志、巡查台账,绘制了巡查路线图。全年通过动态巡查共发现违法违规用地26宗,及时制止15宗,立案11宗,已结案5宗。三是实现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土地违法记录通报公示制度。对发生土地违法行为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单位及个人有关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并在土地“招拍挂”中取消参加竞买资格。四是认真开展第十次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对2009年度卫片检查涉及的57个疑似图斑、1055.1亩土地逐一进行审核、量算,整改处置,使全县违法占用和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为7.46%,低于规定的15%以下的标准。
【信访工作】信访工作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国土资源矛盾化解百日竞赛活动,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一是建章立制,确保信访工作有序开展。建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联系抓的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领导包案责任制。坚持把信访责任细化量化,对每一个信访案件,坚持实行“四定四包”措施。三是深入排查,采取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下乡走访了解情况,为我们充分掌握国土信访的发展态势,及早采取措施,及早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全年受理的69件信访件中,已全部办结,回复率100%,群众落实率95%以上。
3. 中央电视报道固始县史河大堤是那里
黎集,安徽境内上游水位不高啊
4. 淮河支流史河固始段的最新规划及治理
这哪知道 规划局差 那得要有人
5. 固始县史河湾征地补偿32000一亩,其它一概没有,怎样争取合法权利
可以聘请律师维权。
6. 史河湾改革发展试验区的介绍
固始县(河南省直管副地级县)史河湾改革发展试验区由陈淋子镇、黎集镇和祖师庙乡组成
7. 史河的水利概况
梅山水库,大坝座落在淮河支流——史河上游,本县梅山镇境内。水库工程主体有连拱坝、泄洪隧洞、泄洪底孔、溢洪道、发电厂等,1954年3月始建,至1956年4月竣工(除电厂),历时二年余。连拱坝,共15垛16拱。一般坝高84.4米,最大坝高88.24米。坝全长311.5米。泄洪隧洞,位于坝址右岸,隧洞长249米,进口高程72.70米,出口高程70.85米,最大泄洪量630秒立方米。泄洪底孔,在连拱坝第9号拱底部拱台内,装设2.25米方形平板高闸门一道,中心高程69米,闸门出口接混凝土渡槽引水出垛,进口安装拦污栅并设有滚轮备用门,由坝顶启闭机控制。溢洪道,设于大坝右岸天然石凹里,西侧与连拱坝相连,全长101米,共设7孔。发电厂建于5、6、7、8号垛下游,用4个2.8米直径的钢管引水,装机4台,容量各1万千瓦。梅山水库,总控制流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占史河流域总面积的38%。总库容为23.36亿立方米,其中蓄洪容量11.3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7.96亿立方米,底库容4.02亿立方米。自1956年蓄水以来,拦蓄500秒立方米以上洪水199次,超过1500秒立方米流量洪峰63次。年灌溉农田面积达383万亩左右。年均发电量为1亿千瓦小时。
鲇鱼山水库,位于商城县城西南5公里灌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963平方公里。 灌河源于豫鄂皖3省交界的大别山脉黄柏山西侧,山势陡峻,坝址附近岗陵起伏,联岗筑坝。库区林木繁茂, 库叉多, 水面阔, 山青水秀, 有著名的汤泉温池, 是旅游和疗养胜地。1971年5月开工筑副坝。于1973年6月完成。1976年完成溢洪道闸门安装。总库容 8.51亿立方米, 土坝为薄粘土心墙沙壳坝, 最大坝高37.5米。 防浪墙高1米, 全长1446米。输水洞兼泄洪、 灌溉、 发电用, 位于右岸, 为坝下埋管, 内径6米, 最大泄 量为590立方米 /秒。 右侧设发电支洞, 电站装机4台, 共10600千瓦。 溢洪道位于左坝头山坳中, 设泄洪闸4孔, 有高11米、 宽12米的弧形钢闸门4扇, 最大泄量4850立方米/ 秒。 渠首枢纽位于大坝下游4公里处的灌河上, 有滚水坝、 进水闸、 冲沙闸、 防洪坝等工程。 水库工程于1975年完成。 电站于1979年建成。水库可供灌溉设计面积120万亩的水源, 水电站年发电量已超过设计2100万千瓦时。 是河南省建设较快, 发挥效益较好的大型水库。
侯堰水库,位于史河总干渠左侧霍邱县孙岗乡境内,集水面积15.7平方公里,原来总干渠经过此库,容积较大,影响渠道送水速度。1966年把渠库分开,改建成反调节水库,灌溉4.5万亩农田,并向总干渠下游洪水。汛前可以放干库水,抢种一季水稻;若遇特大洪水,可纳洪入库,减轻上游渠段压力。水库按50年一遇设计,三百年一遇校核;兴利水位61.6米,相应库容980万立方米;防洪水位62.35米,库容1120万立方米;校核水位63.1米,总库容1400万立方米。主体工程由大坝、进水闸、放水涵组成。投资82.3万元,做土方64.5万立方米,石方6154立方米,混凝土341立方米。 红石嘴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是史河灌区和河南省梅山灌区南干渠的渠首枢纽,在梅山水库下游9公里的史河上。全部工程包括:拦河滚水坝、冲砂闸、史河灌区红石嘴进水闸和梅山灌区南干渠进水闸四部分,除南干渠进水闸外,均由六安专区史淠杭工程指挥部设计,省水利厅建筑安装工程处施工。1958年12月开工,1961年9月完成。梅山水库的下泄水由拦河滚水坝壅高至69米高程,分别引入史河总干渠和梅山灌区南干渠,灌溉皖豫两省的金寨、霍邱、六安、固始等县农田383万亩,其中本县4.1万亩。全部工程1970年8月建成。南干渠渠道从红石嘴枢纽工程起,经县境徐冲乡的清水、金山、徐冲3村境内,利用倒虹吸方式穿过长江河引水至河南固始县城南部。全长89.7公里(其中本县境内6.5公里),灌溉固始县24个乡、339个村的农田54万多亩,其中自流灌溉52万亩,提水灌溉2万亩。
鲇鱼山灌区,南起商城县城附近,北临小潢河,西以白露河为界, 东与梅山灌区南干渠接壤。 受益范围有商城、 固始、 潢川3县。 南北长约70公里, 东西宽40公里, 控制1589平方公里。 设计灌溉面积143万亩, 其中, 自流灌溉136.57万亩, 提水灌溉6.43万亩。 1987年有效灌溉面积89.6万亩。灌区工程1972年动工兴建,1975年基本建成。 全灌区共有6条干渠。 输水工程292公里; 支渠86条, 长425公里。灌区供水枢纽位于鲇鱼山水库下游堰北头,属淮河支流灌河流域,区间面积14平方公里。枢纽工程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枢纽由滚水坝、 土坝、冲沙闸、 李湖堤、 灌溉洞5部分组成。总干渠从堰北头枢纽右侧引水后, 行至0.75公里外,横跨陶家河, 建渡槽1处, 长69.6米; 至10公里处建东 干分水闸和节制闸各1座; 至12.7公里处跨灌河, 建灌河渡槽1座, 长565米, 其中主槽段长460米, 是省内最大渡槽, 设计加大流量100立方米 秒, 可灌商城、 固始、 潢川3县农田。马堽枢纽是固始县的引水工程,设计灌溉面积23万亩。pp 青龙头拦河枢纽位于潢川县张集乡, 灌溉1.6万亩(包括在西干渠内)。
史河灌区,东界淠河,与淠河灌区隔河相望,西与同水源的河南省梅山灌区为邻,南起金寨县江店至六安分路口一线,北抵沿淮25~22.5米等高线。灌区控制面积3526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85万亩,相当于史河灌区内耕地总面积的92%。规划灌溉面积为273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256.4万亩,提水灌溉面积16.63万亩,总干渠直灌面积19万亩。提水补给该区30万亩。
梅山灌区,位跨安徽、河南两省的史河两岸,河南受益范围为固始、 商城两县。 这是一个古老灌区。 春秋时代中期,孙叔敖兴建期思陂水利工程,开始发展灌溉事业。两千多年来, 几经兴衰, 到明清时代, 在旧灌区基础上兴建清河和堪河灌区, 由于渠长百里, 俗称“百里不求天灌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解放灌区。1954年修建解放闸,使灌区在原有的6万亩基础上扩大到24万亩。 1956年梅山水库建成后,灌区成为史淠杭灌区的组成部分,因引用梅山水库水而改名为梅山灌区, 1958年进行扩建。 设计灌溉面积98万亩。1964年建成黎集渠首枢纽工程和中干渠,1966~1970年兴 建了从安徽 省红石嘴枢 纽引水 的 南 干 渠 工 程。1972年全灌区基本建成。 灌区内塘、 堰很多, 是引蓄结合的灌区。 灌区渠首枢纽工程位于黎集镇附近的史河上, 包括土坝、 滚水坝、 冲沙闸和进水闸。灌区共建有总干1条, 干渠4条, 分干1条。灌区建支渠30条, 总长249公里; 排水渠152条, 长565公里;各类建筑物6300座。 史河金寨段防洪治理工程于2009年获国家批准实施,总投资1.9亿元。一期工程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位于县经济开发区段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为梅山城区史河大堤退建加固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为西起梅山城区史河河东4#桥头,东至大龚岭脚下液化气站,全长约1.8km。
8. 我国历史上第1个大型水利工程是。
楚人重视水利建设,位于今河南省固始县境内的"期思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版大开水利工程。权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邑,《左传》:“楚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汉侯国,后为县,南朝梁废,隋置唐废,宋改光山曰期思,寻复为光山,即今河南光山县治。《汉书·地理志》称:“汝南期思县蒋乡,古蒋国,楚灭为期思。”《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光州固始县云:“期思城,县西北七十里,古蒋国。”不同朝代,期思所辖范围不同。所辖范围为今河南省固始县、商城县、光山县、淮滨县等地,今光山县有期思镇,淮滨有期思集。
孙叔敖,生卒年不详,楚国期思县潘乡人(今河南固始县),楚国令尹,以贤能闻名于世。《淮南子·人间训》:孙叔敖在出任令尹前,“决期思之水(今河南固始县境的史河),而灌云雩之野”,即带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灌溉农作物,这项水利工程,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期思陂”(《大平御览·地部》:“楚相作期思陂,灌云雩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