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沙湖治理
『壹』 银川沙湖盐碱地形成及治理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1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林丹静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艺技术
0903
学号
09126300921
)
摘要:
盐碱地是集聚盐类的一种现象,它严重的危害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特殊的气候、地
形和地下水、地表水补给等自然因素及一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盐碱地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
了我国产生盐碱地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盐碱地
原因
防治措施
土地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平
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盐碱地的产生,使大面积土壤资源
难以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
1
.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等。气候因素决
定了盐碱化发生的必然性,地形因素对盐碱化则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地表水
和地下水因素为盐碱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育空间。
1.1.1
气候因素
我国盐碱地大多分布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
大,溶解在水中的盐份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如我国吉林省西部平原,在强烈
的季风影响下,
全年降水量
400~500mm
,
而年蒸发量高达
1206
mm
,
年蒸发量是
降雨量的
3
倍以上,而春季蒸发量为降水量的
8~9
倍
[1]
。新疆农二师地区因蒸
发量大,决定了土壤盐分上升水流起绝对作用,在自然土壤条件下土壤的淋溶
过程和脱盐过程十分微弱,土壤中可溶性盐借助毛细血管上行积聚于表层,导
致表土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土。
1.1.2
地形因素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多为波状起伏的漫岗,地形比较
开阔,坡度比较小,微地形极为复杂的一些高平原、台地和阶段地貌。还有一
些地势低,没有排水出入,而该地区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散开到地表蒸发
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洼地,没
有排水出入,则洼地水分蒸发后,留下盐份,形成盐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