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运河整治
Ⅰ 东莞运河是怎样造成的
运河都是人工开挖的。
为了区别于自然界形成的河流,人们给人工开挖的河流起名为运河。例如京杭大运河。
望采纳。
Ⅱ 东莞运河的水质情况
在东莞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造成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已越来越突出。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东莞历史进程的推进,以及东莞市第二、三产业的连年迅猛发展,沿岸工厂和人口急剧增加,加之东江河床下切、水位下降,运河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使昔日清澈运河水变得又黑又臭。2002年,市委、市政府把治理运河列为东莞市当务之急的28项重点工程之一,实施了清河床、疏淤泥、修河堤、建污水处理厂等多项工作措施,但时隔3年,该运河仍未得到有效的整治。 运河污染关乎东莞的城市形象,关乎全市的生态发展,关乎市区居民生活环境,此外还关乎市区居民身心健康。虽然市区内10里长的运河两岸进行了灯光夜景和穿衣戴帽工程,但被污染的运河黑色污浊,严重影响了市貌,并散发出阵阵恶臭,原来晨运的好地方如今人员寥寥无几,而水质的恶劣(劣V类)对运河原两岸的农作物生长构成较大的威胁。 因此,莞城区的人大代表已经正式提交有关整治东莞运河水质污染的议案,要求政府再制订可行的整治方案,标本兼治,彻底解决运河水质污染的问题。 众多因素“伤害”运河水质 两年前,2004年东莞市城市市区人口总数是82.95万人,全年生活污水排放量逾6273.16万吨(人均每天排放污水207升)。目前东莞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量为4820万吨左右,约占市区生活污水总量的68.64%左右,这是市区污水处理厂(二期)运行3个月后的年平均处理率。 预计2007年东莞市城市市区人口总数93.11万人,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达19.27万吨(人均每天排放污水按207升计),年排放生活污水7033万吨。 东莞运河承担着城市排洪和接纳污水排放功能,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运河,使这条古老的人工河不堪重负。水体流动性差,河底河岸堆积淤泥和垃圾,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沿流域12029个养猪场、534个家禽场排污,电镀、漂染、洗水、印花、造纸、制革等六大行业排污……众多恶劣因素严重伤害着运河水。 据环保部门调查,运河水质为劣Ⅴ类,属重度污染,主要超标因子为石油类、总磷、阴离子洗涤剂、生化需氧量、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 5年内消除内河涌黑臭 其实,东莞水域污染不限于运河,水污染已遍布各经济迅速崛起的乡镇,其范围及受污染的径流总量仍呈增长趋势。根据有关研究,东莞污染损失水资源量已经占到本地水资源量的25.5%.目前,流域仍然以明显的有机类污染物污染为主,氮、磷污染已日益严重,不同污染物在积累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复合污染,内河涌 “黑臭”问题严重。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未来几年中,东莞将重点解决地表水、空气、固废污染等主要环境问题。争取到2010年,东江水质保持良好,消除内河涌“黑臭”现象,东莞运河水质彻底改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仍然维持在100%,地面水功能区及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 95%;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控制在10.4万吨以内。 链接 河道清理计划 首先对东莞运河、石马河、寒溪河、中心涌、南畲朗几个流域开展河道畅通工程试点。在周密制订清淤计划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清除运河底泥、沿岸垃圾以及障碍物,全面清淤疏浚,有效减少底泥有机物厌氧发酵释放氨和硫化氢等类臭气,同时确保运河水流畅通,避免运河内污水长期滞留。 到2007年6月,对东引运河、石马河、挂影洲中心涌和南畲朗排污渠市域内4条主要河涌共711公里进行全面清淤疏浚、引水冲污和景观改造,确保基本消除河涌水体“黑臭”现象。
采纳哦
Ⅲ 东莞运河西三路
东莞欢盈生活酒复店(可园制旗舰店)预定电话:40088 99578
可园店是欢盈生活酒店的总店。酒店按四星级标准装修,一楼大堂典雅华贵,设有服务前台及商务中心。2-9楼为客户区,设有165间风格独特,美轮美奂的各类精典豪华客房,房间配有液晶数字电视、迷你吧台、冰箱、宽带网络等设施。酒店还配套有网吧、书吧、健身房、棋牌室等,格调高雅的西餐厅特聘名厨主理,充分满足客户一站式服务。酒店设有多间规模不同的多功能会议厅,每间会议室均配备有投影仪、音响、宽带等设备,可根据不同主题的会议进行布置,同时,酒店西餐厅可根据客人的要求提供会议套餐或自助餐,满足客户要求,是接待团体和召开会议、培训学习的最佳场所。 2008年开业。2008年装修。
Ⅳ 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怎么样
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更多信息和资讯。
Ⅳ 东莞运河的今天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
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以山地、丘陵、河道、园地、农田林网等防护隔离绿地组成伸入城市内部的绿楔。规划市区2015年绿化覆盖率不小于50%,规划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07平方米/人。
规划2010年市级公园13座。另有同沙郊野公园、绿色世界公园、东莞植物园和水濂山郊野公园等郊区公园和保护区。
规划确定的八大城市对外通道为:东北新温塘通道、东部莞樟公路通道、东南规划南外环路通道、南部莞长公路通道、西南石鼓立交处通道、西部北环公路通道、西北部莞穗大道通道和北部环珠三角高速公路东莞段通道。规划确定了各通道的具体景观建设要求,力求创造各通道不同的景观主题。
规划根据河道、黄旗山楔入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自然丘陵、绿地等创造和建设六条切入市区的楔形绿带,使城市形态与自然形态有机结合。楔形绿带必须严格控制和保护。
旧城区规划分为三大片区。
(1)运河东片区用地168.5公顷,以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游览休憩为主。在西正路和向阳路之间,结合原有迈豪街、同德街及文化广场,加以补充完善,形成商业步行区和文化娱乐中心。
(2)运河西片区用地172.8公顷,该区以传统风貌的商业服务业为主要功能。结合原有大西路、中兴路、和平路、中山路等骑楼商业街,加以完善,形成商业步行区。
(3)桥南片区:用地125.40公顷,该区以居住为主。
旧城区道路分为市级主干道、区内主路、次路、支路四级。规划主干道间距 600米左右,次干道间距300米左右。主次干路相互联通,形成网络。环绕旧城区形成内外两条环路,其中外环由沿江路-可园路-金牛路-罗沙路等道路组成,主要担负旧城区过境交通组织;内环由下关路-向阳路-新芬路等道路组成,担负旧城区内部的主要交通组织。
考虑市内车辆和外来车辆临时停放的需要,旧城区停车场采用小型分散布置,停车场位置选择要顺应主要交通流向。规划按每人0.9M2设置公共停车场,旧城区共设2700个公共停车位,分为28个停车场,其中运河西区11个,运河东区14个,桥南片3个。
旧城居住区住宅分为一类住宅、二类住宅、三类住宅和特色建筑四类。规划确定了分类改造和控制的具体指标。在各类住宅区中的破旧危房应拆除,不准许就地翻建,原基地改为公共绿地或停车场用地。
规划逐步全部搬迁旧城内有污染和与居住混杂的工厂。市粮食仓库及其加工厂占地2.11公顷,改建为特色游乐城。人民医院南侧东江大堤外仓库,规划迁至龙湾港库区,原址作东江公园。船闸公园西南侧东江大堤外的生产资料公司仓库和医药保健品仓库,规划将其分别迁至龙湾港库区和篁村外贸库区,原址作为绿地。船闸公园西北、运河西岸的二轻仓库,规划将其迁至篁村外贸库区,原址改建住宅。东莞大桥桥洞内的仓库和商店,严重影响交通,规划将其迁出,原址改造为绿地。
规划在西正路和向阳路之间,综合现有迈豪街设置商业步行区。充分利用周围原有商业设施,新建一批3~5层的商业建筑,将专业商店集中,组成专业街。
修缮大西路、中兴路、和平路、中山路等三十年代前后建成的传统商业骑楼街,维护其传统商业风貌。振华路由于交通原因道路须拓宽至23M,两侧原有三层破旧商店均须拆除、改建为6层新商业骑楼街。
规划尽量利用原有文化设施,在各片区各设一处文化馆,作为大众化文化娱乐场所(包括片区级青少年及老年活动中心)。在文化广场东面的街坊内,利用原有一组富有特色的住宅(同德街5巷18、11、12、15号,新芬路23、25号)改建为民俗博物馆,用地0.25公顷。
规划将体育学校迁至同沙。运河东区原游泳场向南扩展,用地面积21494㎡,除保留游泳馆、跳水池外,补建标准池、比赛池和看台。在人民公园内的篮球场和大型运动场仍保留,远期拟将大型运动场迁出,原址改为绿地。运河西区在洲面坊路和光明路转角处设一处运动场,面积17347㎡,内设三百米环形跑道,篮、排球场和游泳池。桥南区在滨河路旁东莞大桥南侧设一处运动场,面积9021㎡,内设三百米环形跑道及篮、排球场。游泳场设在闸门公园北面,滨江路东侧,内设儿童池及标准池,面积5686㎡,以及三百米环形跑道及篮、排球场。
重点保护片区。划定四个保护片区分别实施重点保护。并对一些重点文物进行妥善保护。
1、西城楼保护区:规划要求重点保护。以城楼中心为圆心,半径50米以内为绝对保护区,区内开辟广场进行绿化,严禁设置任何建筑物;半径50~80米内为景观保护区,允许建高度12米以下的建筑;半径80~150米范围内为环境保护区,不允许新建高层建筑。
2、可园保护区:可园本身为绝对保护区,可园内建筑物及景物(包括树木),不得变动更改;景观保护区范围北至下关路,东至可园东墙外14米,南至高架桥。原有水塘要保护。可园东墙外14米内须植树绿化,不得修建任何建筑物或构筑物。可园至高架桥范围内不得建任何建筑物,并须对高架桥进行垂直绿化美化。在西至珊洲河及东江南支流,北至大西路、振华路,东至运河西路,南至高架桥以内为环境保护区,不得新建高层建筑。
3、金鳌洲塔保护区:以金鳌洲塔为中心,四周各控制300米为景观保护区。保护区内河堤路西侧只能修建四层以下建筑;河堤路外侧不得设置任何建筑和构筑物,以绿化为主,可以设置临时性的游览服务设施。其四周800米内为环境保护区,不得新建高层,建筑各路段须注意塔轮廓的显露,使金鳌洲塔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显示其控制地位。
4、同德街特色民居保护区:同德街5巷11、12、15、18号及新芬路23、25号,形成了一个特色民居群。规划考虑辟为民俗博物馆,并划定为保护区。可按其原样进行修缮,周围改建或新建的建筑注意与之保持协调。
重点保护街区。规划将大西路、中兴路整条街区设为景观保护区,区内质量较好的如大西路3~6号、34号、36号;中兴路24号、28号、30号、32号、38号需绝对保护。有些年代久远、破损较严重的,可依其原样翻修;若拆掉重建则必须按照整条街的建筑风格、材料质感及规模大小新建。在街道上视野内不得出现影响街道风貌的建筑,街道上的一些设施尽量做到古朴自然。
Ⅵ 东莞运河水流方向
东莞运河自东、北、西三向环绕,城区段自东城峡口,经莞城至石鼓流入东江南支流!
Ⅶ 谁有当年东莞市挖运河的相关历史资料
东莞运河全长103公里,流经13个镇区,其中市区内河段长约10公里。多年来,固体废弃物沉于河底,在枯水期,运河已成为一条又黑又臭的纳污河。经我们调查,得知运河是六十年代,即文化大革命前建筑的。我们问过一些前辈,他们说当年也有参加运河的开挖工程。在交通不大发达的城市,城里人就乘船经运河出广州的,运河成了重要的交通水道。当年的运河一定是很清澈的,据说以前的学生在这里组织畅游活动,有很多鱼船,来来往往,好不热闹。至今在运河上仍偶尔有一只船驶过,但所见停泊在河岸的都已是荒废的,烂掉了的、沉掉的木船,在乌黑的河水中,诉说它们辉煌的过去。 了解了运河的过去,值得我们疑惑的是,为什么运河至今会变成了这样呢?你们看到了吗?运河两岸的垃圾,食物袋,河面几十厘米厚的油污,偶尔传来的一阵阵特殊臭味,简直让你呕心!运河已变成了一条大型“臭沟渠”,每当看到“面目全非”的运河,附近的群众都心痛不已。再漂亮再繁荣的城市也毁于一旦了!于是我们便寻找原因,水污染的原因:从查阅的资料看,水体主要污染物有:1)无机无毒物:工厂的酸洗废水、酸法造纸、制酸厂排放的酸,碱法造纸、化纤、制碱、炼油中的碱;2)无毒有机物:制药厂和仪表厂中的汞;电镀厂、颜料厂的铅;煤气制造,有机玻璃中排放的氰化物; 3)有机无毒物:生活污水、食品工业的碳水化合物;造纸厂,纤维板的木质屑;4)有机有毒物:煤炭、汽油和木燃烧的多环芳泾;印刷厂,染料厂的染料。 对此,我们总结了运河的污染原因,大多是水污染、油污染,还有垃圾污染。1)水污染。各排污管毫无限制的,毫无处理地把污水直接排进河内,污水色彩“斑斓”。2)油污染。主要是汽车的汽油泄漏,通过地下管道流到河内,聚集成巨大的油膜,无法冲走越积越多,把河岸也污染了。3)垃圾污染。人们思想工作做得不够好,没有树立环境意识,且东莞人口密集,环境问题显得更严重。我市对人口管理、城市软件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层面的宣传不足,也导致了运河污染的后果。 除了上述原因外,由于东江河床下切,水位下降,连塘水闸已无法为运河引入东江水,运河中下游的主要排水闸如峡口、樟村、新基、石鼓等因要保护有关镇区的饮用水源而不能开闸把污水排出,因而也造成了运河水质遭受严重污染。治理方法: 对此,我市已采取了相当的措施进行治理 1)我市已建立了樟村水质净化厂。总设供水系流的水质以樟木头镇为界,上游达到地面水国家Ⅱ类标准,下游达到地面水国家Ⅲ类标准。 2)在去年初,东莞市环保局委托了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保科研所对东莞运河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组织编制了《东莞运河流域水污染控制工程规划》,力争在近期内改善运河的水。 3)东莞市委、市政府非 常重视,将运河整治,还运河一汪清水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过多次与水利部门商讨,并邀请省水利局和航道局有关专家论证,运河莞城段建设人工湖已动工了。这是东莞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市政、水利综合工程。
Ⅷ 东莞在东江边为什么修运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莞几乎每年都有水患旱灾,损失严重。
如果不做运河专,东江水涨,属下大雨排不出东江河,东莞定会成泽国。
运河通水,稻谷增收。
“运河水,长又长/运河两岸稻米香/芭蕉甘蔗甜又大/荔枝菠萝满山岗……”
1959年,东莞成立了民工团,在国庆十周年的文艺晚会上,第一个节目便是这首《运河颂》。
东莞运河的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和农业灌溉,早期也为沿线城镇提供饮用水源。
Ⅸ 东莞运河是哪个镇的
看来你对东莞一点都不熟。没有运河这个名字的镇!东莞运河是20世纪60年代开挖的一条回人工河,全答长103公里,是广东省最长的运河。东莞运河始于桥头镇建塘口,流经13个镇街自长安注入珠江。延河的路就是运河路,一般是指市中心的莞城文化广场附近。给你一个东莞运河路的链接,看一下你想知道的是哪个?不清楚了再追问。
Ⅹ 东莞为什么十年来都要坚持“跑运河”
东莞运河是20世纪60年代开挖的一条人工河,全长103公里,是广东省最长的运河。东莞运河始于桥头镇建塘口,流经13个镇街自长安注入珠江。2004年10月,东莞市在桥头镇建成石马河调污工程,把石马河水调入东莞运河,形成一条贯穿全市22个镇街,自东——北——西三向环绕全市的“护市河”,全长约179公里,汇水面积占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二。
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的莞城运河,春意盎然:两岸的马路宽敞顺畅,两岸的楼宇鳞次柑比,两岸的商铺琳琅满目,两岸的汽车熙来攘往。特别是莞城运河的夜间景观,多彩迷人:每到夜晚,华灯竞放,河岸上的照明灯,护栏上的庭园灯,护堤上的变色灯,护坡上的泛光灯,便桥上的艺术灯,交相辉映,形成五里长河流光溢彩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