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废治理原则
『壹』 固体废弃物有哪些特点其治理原则有哪些/
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国外的定义则更加广泛,动物活动产生的废弃物也属于此类),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垃圾、炉渣、污泥、废弃的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人畜粪便等。有些国家把废酸、废碱、废油、废有机溶剂等高浓度的液体也归为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和分类固体废弃物通常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俗地说,就是“垃圾”。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
⑴城市生活废弃物。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商业垃圾、建筑垃圾(又称渣土)。一般来说,城市每人每天的增圾量为1-2公斤,其多寡及成分与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习惯、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程度、市政建筑情况等有关。如国内的垃圾主要为厨房垃圾。有的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来说,每年的产量就十分惊人。在18世纪中叶,世界人口仅有3%住在城市;到1950年,城市人口比例占29%;1985年,这个数字上升到41%。预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60%将住在城市或城区周围。这么多人住在或即将住在城市,而城市又是高度集中、环境被大大人工化的地区,城市垃圾所产生的污染极为突出。1980年各国处置城市垃圾情况国别
处置的城市垃圾数量(吨)美国160*106日本43.9*106德国32.6*106英国16.0*106法国15.5*106意大利14.0*106加拿大12.6*106
由表可知,一般来说,城市生活水平愈高,垃圾产生量愈大,在低收入国家的大城市,如加尔各答、卡拉奇和雅加达,每人每天产生0.5-0.8千克;在工业化国家的大城市,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通常1千克左右。
(2)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燃料废渣、化工生产及冶炼废渣等固体废物,又称工业废渣或工业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按照其来源及物理性状大体可分为六类。而依废渣的毒性又可分为有毒与无毒废渣两类,凡含有氟、汞、砷、铬、铅、氰等及其化合物和酚、放射性物质的均有毒废渣。
⑶农业废弃物。也称为农业垃圾,主要来自粪便以及植物秸杆类。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未经处理的工厂废物和生活垃圾简单露天堆放,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废物中的有在成份通过刮风进行空气传播,经过下雨进入土壤、河流或地下水源,这个过程不是固体废弃物污染。
⑴污染水体。固体废物未经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将随天然降水或地表径流入河流、湖泊,长期淤积,使水面缩小,其有害成份的危害将是更大的。固体废物的有害成分,如汞(来自红塑料、霓虹灯管、电池、朱红印泥等)、镉(来自印刷、墨水、纤维、搪瓷、玻璃、镉颜料、涂料、着色陶瓷等)、铅(来自黄色聚乙烯、铅制自来水管、防锈涂料等)等微量有害元素,如处理不当,能随溶沥水进入土壤,从而污染地下水,同时也可能随雨水渗入水网,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摄入,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我国个别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周围发现,地下水的浓度、色度、总细菌数、重金属含量等污染指标严重超标。
⑵污染大气。固体废弃物中的干物质或轻质随风飘扬,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焚烧法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目前较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烧将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一些有机固体废弃物长期堆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会被微生物分解,同时释放出有害气体。
⑶污染土壤。土壤是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场所,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体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与土壤本身构成了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而未经处理的有害固体废物,经过风化、雨淋、地表径流等作用,其有毒液体将渗入土壤,进而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了土壤中的生态平衡,污染严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⑷侵占土地。不断增加的产生量相当迅速,许多城市利用大片地城郊边缘的农田来堆放它们,难怪科学家从卫星拍回的地球照片上,围绕着城市的大片白色垃圾是那么显眼。5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有人认为固体废物是“三废”中最难处置的一种,因为它含有的成份相当复杂,其物理性状(体积、流动性、均匀性、粉碎程度、水份、热值等)也千变万化,要达到上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会遇到相当大的麻烦,一般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其产生量,例如,逐步改革城市燃料结构(包括民用工业)控制工厂原料的消耗,定额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废品的回收率等;其次是开展综合利用,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和能源对待,实在不能利用的则经压缩和无毒处理后成为终态固体废物,然后再填埋和沉海,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
⑴压实技术。压实是一种通过对废物实行减容化、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填埋寿命的预处理技术,压实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固体废弃物的预处理方法,如汽车、易拉罐、塑料瓶等通常首先采用压实处理,适于压实减少体积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不宜采用压实处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问题的废弃物,如焦油、污泥或液体物料,一般也不宜作压实处理。
⑵破碎技术。为了使进入焚烧炉、填埋场、堆肥系统等废弃物的外形减小,必须预先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经过破碎处理的废物,由于消除了大的空隙,不仅尺寸大小均匀,而且质地也均匀,在填埋过程中另令压实。固体废弃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冲击破碎、剪切破碎、挤压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还有专有的低温破碎和混式破碎等。
⑶分选技术。固体废物分选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选将有用的充分选出来加以利用,将有害的充分分离出来;另一种是将不同粒度级别的废弃物加以分离,分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方面的差异,将其分离开。例如,利用废弃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别进行分离;利用粒径尺寸差别进行分离;利用比重差别进行分离等。根据不同性质,可设计制造各种机械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选,分选包括手工捡选、筛选、重力分选、磁力分选、涡电流分选、光学分选等。
⑷固化处理技术。固化技术是通向废弃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体废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过程,经过处理的固化产物应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良好的机械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湿、抗冻融特性,固化处理根据固化基材的不同可分为沉固化、沥青固化、玻璃固化及胶质固化等。
⑸焚烧和热解技术。焚烧法是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好处是大量有害的废料分解而变成无害的物质。由于固体废弃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渐增加,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固体的废弃物,利用其热能已成为必须的发展趋势,以此种处理方法,固体废弃物占地少,处理量大,在保护环境、焚烧厂多设在1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并设有能量回收系统。日本由于土地紧张,采用焚烧法逐渐增多,焚烧过程获得的热能可以用于发电,利用焚烧炉生产的热量,可以供居民取暖,用于维持温室室温等。目前日本及瑞士每年把超过65%的都市废料进行焚烧而使能源再生。但是焚烧法也有缺点,如投资较大,焚烧过程排烟造成二次污染,设备锈蚀现象严重等。热解是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高温(500℃-1000℃)加热,使之分解为气、液、固三类产物,与焚烧法相比,热解法则是更有前途的处理方法,它最显著的优点是基建投资少。
⑹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无害化可以使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能源、食品、饲料和肥料,还可以用来从废品和废渣中提取金属,是固化废物资源化的有效的技术方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堆肥化、沼气化、废纤维素糖化、废纤维饲料化、生物浸出等。
固体废弃物的回收价值如果我们将垃圾分类回收,便可得到大范围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事半功倍之效。回收工作取决于分类的程度和垃圾的累积量,固体废物的回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贰』 三废处理及环境保护
"三废处理"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又称三废综合利用。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内的废液、废气和废渣等进容行回收、综合利用或净化所采取的措施。△实行“三废”处理,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造福人类。
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叁』 三废治理与利用的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与环境污染
(一)人类环境
(二)环境污染
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的破坏
(一)生态系统
(二)生态平衡及其破坏
三、环境保护概况
第二章环境标准
一、制定环境标准的目的
二、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一)保护人群健康,维护生态平衡
(二)进行损益分析
(三)结合当地条件,远近规划,政策要求
(四)要有科学的依据
三、环境标准的种类
(一)按环境标准体系分类
(二)按对象环境要素分类
(三)按我国环境标准的层次分类
(四)按标准的性质分类
(五)按时间分类
(六)按标准的用途分类
四、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一)大气环境标准
(二)水环境标准
(三)放射性同位素最大允许浓度
(四)其他标准
(五)噪声标准(略)
五、环境目标值
六、环境容量与容许排放总量
(一)环境容量
(二)容量排放总量
第三章环境的污染危害特点及其分类
一、环境的污染
(一)污染与有害物的含义
(二)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二、环境污染的危害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对生物的危害
(三)对器物的危害
三、环境污染的特点
(一)污染范围大
(二)作用时间长
(三)危害不易发现
(四)危害机理复杂
(五)污染容易,清除难
四、污染源与污染物的分类
(一)污染源的分类
(二)污染物的分类
第四章污染的防治
一、概述
(一)防治污染方法的原则
(二)三废的利用和处理方法
(三)三废的利用和处理流程
二、废水治理与水污染防治
(一)废水治理
(二)水污染的防治
三、废气污染物的净化与大气污染的防治
(一)废气污染物的净化
(二)大气污染的防治
四、固体废物的治理
(一)生产工艺中减少(消除)废物
(二)综合利用开展废物资源化活动
(三)废物处理与处置
参考文献
第二篇废水治理与利用
第一章绪论
一、工业废水的性质与特征
(一)废水的来源与分类
(二)废水中的污染物与危害
(三)水体的污染、自净与防护
二、控制工业废水污染的措施
(一)防治废水污染的发展道路
(二)控制污染的措施
第二章工业废水治理与利用的基本方法
一、废水治理方法的分类
(一)按治理程度
(二)按治理方法
二、废水的物理治理方法
(一)重力分离法
(二)离心分离法
(三)过滤分离法
(四)蒸发与结晶法
三、废水的化学治理方法
(一)中和(均衡)法
(二)化学混凝和沉淀法
(三)氧化还原法
四、废水的物理化学治理方法
(一)吸附法
(二)萃取法
(三)电渗析法
(四)电解法
(五)汽提法与吹脱法
五、废水的生物治理方法
(一)好氧生物治理法
(二)厌氧生物处理法
(三)天然生物治理法
第三章冶金工业废水的治理与利用
一、重金属废水的治理
(一)重金属废水污染的特点
(二)处理方法及应用流程
二、放射性废水的治理
(一)放射性废水的来源
(二)废水治理的基本技术
(三)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处理
(四)放射性废水适用性治理技术举例
三、含铬废水的治理
(一)废水的性质
(二)废水治理的基本技术
(三)适用性治理技术举例
四、含氰废水的治理
(一)废水的性质
?(二)废水治理的基本技术
(二)废水治理的基本技术
(三)适用性治理技术举例
第四章轻工业废水的治理与防治
一、造纸废水的治理
(一)造纸废水的性质
(二)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的基本技术
(三)适用性治理技术举例
二、印染废水的处理
(一)废水的性质
(二)印染废水处理的基本技术
(三)毛纺厂印染废水治理实例
三、化学纤维废水治理
(一)化学纤维废水性质、特征
(二)化学纤维废水治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几种化学纤维废水的处理和利用
(四)含锌化纤废水的处理
四、制革废水治理
(一)制革废水的形成和危害
(二)制革废水的处理
第五章化学工业废水的治理
一、含油废水的治理
(一)废水的性质
(二)废水治理的基本技术
(三)适用性治理技术举例
二、含酚废水的治理
(一)废水的性质
(二)废水治理的基本技术
(三)适用性治理技术举例
三、硝基化合物废水的治理
(一)废水的性质
(二)废水治理的基本技术
(三)适用性治理技术举例
四、酸碱废水的治理
(一)废水的性质
(二)废水治理的基本方法
(三)适用性治理技术举例
第六章食品与其他工业废水的治理
一、食品废水的治理
(一)废水的性质
(二)废水治理的基本技术
(三)适用性治理技术举例
二、酿造废水的治理
(一)废水的性质
(二)废水治理的基本技术
(三)适用性治理技术举例
三、抗生素等废水的治理
(一)废水的性质
(二)废水治理的基本技术
(三)适用性治理技术举例
四、农药废水的治理
(一)废水的性质
(二)废水治理的基本技术
(三)适用性治理技术举例
第七章废水治理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一、工业废水防治效果的评价
(一)环境保护经济效果的特点
(二)废水治理的综合评价
二、废水治理方法的选择
(一)废水治理的原则
(二)废水治理的程度
(三)治理方法的选择
三、废水治理成本的效益分析
(一)污染防治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二)费用-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篇废气治理与利用
第一章绪论
一、大气污染的基本含义
二、大气污染的成因
(一)天然污染源
(二)人为污染源
三、大气污染概况
(一)国外大气污染概况
(二)我国大气污染概况
四、大气污染的种类
(一)粒子物质与气溶胶
(二)气态污染物
(三)放射性物质
五、大气污染的工业发生源
(一)燃煤发生源大气污染物
(二)冶金工业发生源及排放情况
(三)石油化学工业污染源及排放情况
(四)核工业污染源及排放情况
(五)其它工业排放情况
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一)按最佳实用技术确定排放标准
(二)按污染物扩散规律推算排放标准
(三)K值标准法
(四)总量控制标准
(五)P值控制法
第二章大气污染的排放控制技术
一、控制大气污染概况
二、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概况
(一)粒子物质
(二)气态污染物的控制
三、颗粒物质的排放控制技术
(一)颗粒物质的种类
(二)颗粒物质的物理性质
(三)颗粒物质控制的一般机制
四、除尘法的分类及应用
(一)机械除尘器的种类及应用
(二)洗涤式除尘器的种类及应用
(三)过滤式除尘器的种类及应用
(四)静电除尘器及应用
(五)除尘装置的选择
(六)工业炉窑烟气除尘及其流程
五、气体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技术
(一)气体吸收法
(二)气体吸附法
(三)热燃烧和催化燃烧
(四)稀释法
第三章含硫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一、含硫氧化物废气的净化
(一)概述
(二)硫氧化物废气的控制方法
(三)烟气中硫氧化物的净化与利用
二、含硫化氢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一)概述
(二)含硫化氢废气的净化
第四章含氮氧化物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一、概述
(一)环境中氮氧化物的来源
(二)NO:的性质及其危害
(三)NO:污染及控制现状
二、氮氧化物废气的净化方法
(一)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二)液体吸收法
(三)固体吸附法
三、几种治理NO:的主要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
第五章含氟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一、概述
(一)含氟废气的来源
(二)气体氟化物的性质及对人类的危害
(三)含氟废气的净化与综合利用
二、含氟废气的净化方法
(一)液体吸收法
(二)干式吸附法
三、含氟废气的综合利用
(一)综合利用含氟废气生产冰晶石
(二)含氟废气的其他利用
第六章含氯及氯化氢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一、概述
(一)含氯废气的主要来源
(二)含氯废气的危害
(三)氯及氯化氢的主要性质
二、含氯废气的净化方法
(一)含氯废气净化方法的选择
(二)液体吸收法净化含氯废气
三、含氯化氢废气的净化与综合利用
(一)含氯化氢废气的净化
(二)工业废氯化氢气体的综合利用
第七章含汞、铅、砷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一、含汞废气的净化
(一)大气中汞的来源
(二)汞对人体的危害
(三)汞的性质
(四)汞化合物及其性质
(五)汞蒸气的净化方法
二、含铅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一)含铅废气污染的来源
(二)铅的危害
(三)含铅烟气的净化
三、含砷废气的净化及含砷物料的利用
(一)砷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质
(二)大气中砷的来源及对人类的危害
(三)砷污染的控制
(四)砷污染的治理
(五)含砷物料的综合利用
第八章含碳氧化物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一、一氧化碳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及危害
(二)含CO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二、含二氧化碳废气的回收与利用
(一)大气中CO2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危害
(二)含CO2废气的综合利用
第九章放射性废气的净化
一、放射性废气的来源
二、放射性废气对人体的危害
三、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动态
四、核工业放射性废气的控制与净化
(一)铀矿山含氡废气的控制与净化
(二)铀水冶厂废气的净化与控制
(三)铀后处理厂放射性废气的净化
第十章大气治理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意义
二、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法和步骤
三、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和经济政策
(一)燃料和原材料的合理选择
(二)合理设计、严格的操作与维修
(三)改造设备、采用新工艺
(四)废气的综合利用与回收
(五)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
(六)控制大气污染的经济政策
四、环境、能源经济与环境治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一)环境与能源的经济分析
(二)环境治理工程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四、仿生群乐体的建立
(一)建立群乐体的原则
(二)建立群乐体的基本程序
(三)示范举例
五、按群乐体功能及T、P点配对分类举例
(一)排出酸性物质与需要酸性物质系统组成群乐体
(二)排出碱性物质与需要碱性物质系统组成群乐体
(三)余能与需能系统组成群乐体
(四)排热与需热系统组成群乐体
(五)废水供、需双方组成的群乐对
六、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讨论
(一)有说服力的证明
(二)经济分析
七、展望
参考文献
『肆』 国家规定的“三废排放”标准是什么请高手指教
废气排放标准对5种工业部门定出13类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和排放量。这些有害物质是:二氧化硫、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硫酸雾、铅、汞、铍化物、烟灰和生产性粉尘。废水排放标准对工业废水的排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对饮用水水源和风景游览区的水质要求严禁污染;对渔业和农业用水,要求保证动植物的生长条件,使动植物体内的有害物质残毒量不得超过食用标准;对工业水源,要求不得影响生产用水。
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分为两类19项有害物质指标:第一类包括能在环境或动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影响的汞、镉、六价铬、砷、铅5种有害物质,规定了比较严格的指标;第二类包括长远影响较小的14项有害物质指标。
对工业废渣作了一些原则规定,要求对含汞、镉、砷、六价铬、铅、氰化物、黄磷及其他可溶性剧毒废渣,必须专设具有防水、防渗措施的存放场所,并禁止埋入地下和排入地面水体。
(4)三废治理原则扩展阅读
“工业三废”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若不经妥善处理,如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大气、水域、土壤)中,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容许量,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
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后就又产生了新的物质。
好多都是对人的健康有危害的。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质会有不同影响。
『伍』 什么是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原则是什么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国外的定义则更加广泛,动物活动产生的废弃物也属于此类),通俗地说,就是“垃圾”。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垃圾、炉渣、污泥、废弃的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人畜粪便等。有些国家把废酸、废碱、废油、废有机溶剂等高浓度的液体也归为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有人认为固体废物是“三废”中最难处置的一种,因为它含有的成份相当复杂,其物理性状(体积、流动性、均匀性、粉碎程度、水份、热值等)也千变万化,要达到上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会遇到相当大的麻烦,一般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其产生量,例如,逐步改革城市燃料结构(包括民用工业)控制工厂原料的消耗,定额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废品的回收率等;其次是开展综合利用,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和能源对待,实在不能利用的则经压缩和无毒处理后成为终态固体废物,然后再填埋和沉海,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
1.压实技术
2.破碎技术
3.分选技术
4.固化处理技术
5.焚烧和热解技术
6.生物处理技术
具体可以参看:
http://ke..com/view/519950.html?wtp=tt
『陆』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所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为国家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具体包括:
1、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这一原则和国际环境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协调发展”着重从横向关系上,即制约发展的基本因素的相互关系上对发展提出要求,“可持续发展”则是从纵向历史发展过程,即当前需要与未来需要的关系上提出要求。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这是针对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国内外环境管理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提出的。这一原则在各部环境法律中均有体现。
3、鼓励综合利用的原则。综合利用是指把物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做到物尽其用,以便使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开发者养护,是指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组织或者个人,有责任对其进行恢复、整治和养护。污染者治理,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组织或者个人,有责任对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
(6)三废治理原则扩展阅读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其历程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3-1993年):点源治理、制度建设
这一阶段,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开展重点地区污染治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渐走上法制化轨道。
第二阶段(1994—2004年):流域整治、强化执法
这一阶段是强化执法、全面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时期。在1992年开始正式编制全国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从“九五”时期正式开始编制国家环境保护五年规划,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
环境保护由单纯工业污染治理扩展到生活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核安全监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等各个重要领域,并逐步参与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中。
第三阶段(2005—至今):全防全控、优化增长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确立了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的环保宗旨,成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规划纲要针对我国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具体措施。
『柒』 放射性物质的三废处理
放射抄性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都不能将其消灭或破坏,只有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变才能使放射性衰减到一定的水平。而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长,并且衰变的产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废物与其它废物相比在处理和处置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1)、放射性废水的处理
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稀释排放法、放置衰变法、混凝沉降法、离子变换法、蒸发法、沥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塑料固化法以及玻璃固化法等。
2)、放射性废气的处理
(1)、铀矿开采过程中所产生废气、粉尘,一般可通过改善操作条件和通风系统得到解决。
(2)、实验室废气,通常是进行预过滤,然后通过高效过滤后再排出。
(3)、燃料后处理过程的废气,大部分是放射性碘和一些惰性气体。
3)、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是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不能再用的各种物体。
(1)、焚烧; (2)、压缩; (3)、去污; (4);包装
『捌』 简述“三废”治理的一般原则
原则如下:
1、源头减量,尽量不产生或者少产生三废是最直接的方法。
2、内部回用,可以减少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同时减少废物的产生量。
3、资源互补,类似桑基鱼塘,这个地方产生的废物可能是那个地方所需的原料,实现外部循环利用。
4、污染控制,对污染物进行控制排放,使得其浓度和容量都不产生大量的污染和伤害。
5、事后治理,这一点是最无奈,也是成本最大的,在一些公害事件发生后,再花大力气去解决。
『玖』 5R原则的环保原则
环保原则的5R原则是:适时(Right time)、适质(Right quality)、适量(Right quantity)、适价(Right price)、适地(Right place)。
适价(Right price)。价格永远是采购活动中的敏感焦点,企业在采购中最关心的要点之一就是采购能节省多少采购资金,因此采购人员不得不把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跟供应商的“砍价”上。
适质(Right quality)。一个不重视品质的企业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根本无法立足,一个优秀的采购人员不仅要做一个精明的商人,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管理人员的角色,在日常的采购工作中要安排部分时间去推动供应商改善、稳定物品品质。
适时(Right time)。企业已安排好生产计划,若原材料未能如期达到,往往会引起企业内部混乱,即产生停工待料,当产品不能按计划出货时,会引起客户强烈不满。若原材料提前太多时间买回来放在仓库里等着生产,又会造成库存过多,大量积压采购资金,这是企业很忌讳的事情,故采购人员要扮演协调者与监督者的角色,去促使供应商按预定时间交货。对某些企业来讲,交货时机很重要。
适量(Right quantity)。批量采购虽有可能获得数量折扣,但会积压采购资金,太少又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故合理确定采购数量相当关键,一般按经济订购量采购,采购人员不仅要监督供应商准时交货,还要强调按订单数量交货。
适地(Right place)。天时不如地利,企业往往容易在与距离较近的供应商的合作中取得主动权,企业在选择试点供应商时最好选择近距离供应商来实施。近距离供货不仅使得买卖双方沟通更为方便,处理事务更快捷,亦可降低采购物流成本。
『拾』 对我国行业三废污染严重问题有什么好的治理方案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来川视察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岷沱江污染治理的通知》(川府发[2003]4号),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国家工商总局、司法部、国家安监局等6部委局《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环发[2004]57号)和省委工业工作会关于加快推进四川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省政府决定对岷江、沱江(以下简称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开展集中整治。现将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查处和整治工业污染源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源治理,使两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应坚持3个原则,一是坚持企业为主体的原则。企业是污染的主体,也是治理污染的主体,要做到“谁污染谁治理”,“谁违法谁负责”;二是坚持环境保护属地化管理原则。落实环境质量区域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对两江水质分段治理的责任和对流域内工业污染源的整治监管责任;三是坚持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原则。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超标排污企业进行经济处罚和赔偿的力度,促进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的整治,防止产生新的工业污染源。
二、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对象
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对象是岷江、沱江流域及其各级支流范围内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德阳市、内江市、乐山市、眉山市、宜宾市、雅安市、资阳市、阿坝州11个市(州)的违法排污企业和超标排污企业。对其中431户水污染物超标排放企业(名单见附件)的整治纳入2004年省政府对有关市(州)政府的政务目标考核范围;对431户以外的企业,由各市(州)逐级进行考核。两江流域以外的市(州)也要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行政区域内对违法排污和超标排污企业开展整治行为。
三、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总体要求
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要做到“五个落实”,即责任落实、措施落实、时间落实、投入落实、监管落实。一是431户企业要在限期治理期间采取措施做到达标排放,凡于2004年7月15日前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立即停产治理。二是431户企业必须于12月31日前按规定完成整治任务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逾期未完成整治任务并实现达标排放的依法予以关闭,对其中治理达标无望的企业应立即予以关闭。三是通过整治行动逐步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政府有效监管和社会有效监督相结合的工业污染整治长效机制。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目标责任制。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流域内各市(州)政府市(州)长与省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主要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相关市(州),纳入2004年政务目标考核。各市(州)要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至所属各县(市、区),省政府督查办公室会同省经委、省环保局等部门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各市(州)要在分解落实目标责任的基础上加强督查督办。
(二)各级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要在政府领导下依据各自行政职能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协调服务,抓好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方案制订、措施落实和达标验收等具体工作。环保部门负责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统一监督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环境违法问题;经济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并依法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取缔、关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督促两江流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按照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搞好污染整治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协助执行政府对违法企业下达的取缔关闭决定,依法注销或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无照经营的不法企业依法取缔;监察部门负责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环境行为进行监察,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对地方政府出台的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办法和做法,依法予以纠正;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环保法制的宣传与教育活动,为开展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对群众维护环境权益的行为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促使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以防止或减少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
(三)加强宣传和舆论监督,为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尤为关注。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宣传两江流域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和搞好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重要性,唤起全社会对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参与和关注意识。建立和完善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