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
㈠ 人们做过哪些治理湘江的事
由于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历史污染欠账,湘江是我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2011年3月,国家正式批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复的区域性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经过2年多的努力,目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实施难度大;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难度大;资金短缺;治理技术瓶颈等。
针对湘江治理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湖南省省长杜家毫在22日举行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表示,湘江污染整治是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头等大事,必须把湘江流域保护和治理作为“一号重点工程”,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江清水。
湖南省从今年开始实施湘江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以“堵源头”为主要任务,重点是堵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大型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水排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是“治”“调”并举,让沿江工业企业的污水实现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沿江一般城镇和自然村的生活污水能够达标排放,把农业面源治理摆上议事日程,实施化工区整体搬迁和重化工企业的结构调整。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抓巩固和提高,使湘江干流水质稳定在三类,多数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二类以上。
㈡ 葛飞的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表面活性剂胁迫对小球藻吸收氮磷的影响及分子机制(项目编号:21277114,2013-2016)
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芳香烃类化合物对藻类的联合毒性及其机制(项目编号:NCET-10-0148, 2010-20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复合污染体系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及机制(项目编号:20877065,2009-2011)
4.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河流主题)项目: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子课题六湘江流域重金属在线与应急监测分析方法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编号:2009zx07212-001-06)中的子项目“基于新型介孔材料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及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法测定重金属离子的研究”(2009-2010)
5.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饮用水中卤乙酸的形成来源、变化特性与调控机制(项目编号:07B077,2007-2009)
6.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饮用水中有毒有害有机物的污染水平与变化规律(项目编号:04jj40014,2005-2006)
7.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东江流域多金属尾矿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项目编号:2009SK4008, 2009-2010)
8. 湘潭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表面活性剂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及选择性抑藻作用(KZ08008,2007-2009) 1.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河流主题)项目: 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子课题三(项目编号:2009zx07212- 001-03)清水塘工业区入江废水中重金属减排和综合整治技术研究(2009-2010)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声波/零价铁协同降解氯代有机物的选择性及机理(项目编号:20477034,2004-2007)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机粘土结构变形及其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构效关系(项目编号:20907038,2010-2013)
4. 湘潭市科技局项目:湘潭市节能减排科技发展规划(2007)
5. 湘潭市环保局项目:湘江流域污染企业退出与生态补偿机制(2009)
6. 湘潭县环保局项目:涟水流域综合整治及涓水流域生态补偿(2009)
㈢ 如何修复镉超标的土壤
对镉(Cd) 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客土、换土、去表土、深耕翻土法:成本高,且不能从根本上清除重金属,存在占用土地、渗漏和二次污染等问题。此类方法适合于小面积污染土壤的治理。 玻璃化技术:将重金属污染土壤置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待其冷却后形成坚硬的玻璃体物质。此类物质结构稳定,很难被降解,可以实现对土壤重金属的永久固定。玻璃化技术最早用于处理核废料,处理土壤的话,处理完就不是土壤了。 电动修复:向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通直流电,使重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进行定向迁移,在电极附近富集,再进行适当的物理或化学处理。 土壤淋洗:用淋洗剂去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可用于大面积、重度污染土壤的治理,尤其在砂质土中效果较好。土壤淋洗需添加昂贵的淋洗液,且淋洗液对地下水也有污染风险;另一方面,淋洗液在淋洗土壤重金属的同时也将植物必需的 Ca 和 Mg 等营养元素淋洗出根际,造成植物营养元素的缺失。土壤淋洗后淋洗液也需要处理。固化/稳定化:固化是通过添加药剂将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属包被起来,形成相对稳定性的形态,限制土壤重金属的释放;稳定化是在土壤中添加稳定化药剂,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沉淀(共沉淀)、络合作用来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 离子拮抗技术: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离子间存在拮抗作用,当土壤中某种重金属元素浓度过高时,可以向土壤中加入少量对作物危害较轻的拮抗性重金属元素,进而减少该重金属对作物的毒害作用,达到降低重金属生物毒性的目的。向 Cd 污染土壤中加入适量的Zn,可以减少植物对 Cd 的吸收积累[1]。 二、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①植物提取:利用超积累植物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在地上部积累,收割植物地上部分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杂交狼尾草( Pennisetum americanum (L.)Leek × P. purpureum Schumach)和热研 11 号黑籽雀稗( 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No. 11)都对提取Cd有较好的作用。 ②植物固定:利用植物根系固定土壤重金属的过程 重金属被根系吸收积累或者吸附在根系表面,也可通过根系分泌物在根际中被固定。串叶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 Linn)可用于固定 Cd。 微生物修复技术:土壤中一些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吸附、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工程菌培养、微生物投放来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和毒性。例如,香蒲( Typha latifolia)根际中分离出的一些菌株能钝化固定土壤中的Cd,降低它们在土壤中的可交换态含量。 三、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地调整一些耕作管理制度,向土壤中添加物质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在污染土壤中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等,从而改变土壤重金属的活性,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减少重金属从土壤向作物的转移。这是一种较为综合、且温和的方法。 一个案例:湖南农业大学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承担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的一个子课题研究,负责湘江流域重金属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工作。据他们说,在其中的一个施用硅钙肥和石灰的 3.33 hm2 水稻的示范工作中, 2011-2012 年稻谷增产49.8%~51.4%;水稻糙米 Cd 含量降低 56.6%~63.8%;示范区排水 Cd 浓度降低 54.7% (数据尚未发表)。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土壤添加生物炭的示范工作中,生物炭添加显著地降低了 Cd 在水稻、根系、茎叶、稻壳和籽粒中的含量,水稻籽粒 Cd含量降低 26%~71% [2]。 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俗称水专项,一个子课题一般至少几千万,但是几乎不起作用,滇池几百个亿砸进去不还是老样子嘛。再比如辽河水专项中的辽河源头区子课题,5500万,跟打水漂似的,不过倒是富了一帮人。国家容易被骗,也乐的被骗。 湖南株洲某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剂修复示范区:Reference:
㈣ 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是咱回事啊
8月6日上午,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双桥村。以湘和化工厂为圆心向外500米延伸,周围田野里的庄稼渐次呈现出深黄色、黄绿色、绿色三种不同颜色,晒在水泥地上的稻谷谷壳透着黄褐色。离工厂300米开外,就是著名的浏阳河。
这是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表面所能看到的。
浏阳镉污染事件正
在平息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7月31日,在已出具的2888人的有效检测结果中,尿镉超标509人。
专家的调查意见是,已经确认了湘和化工厂是造成镉污染的直接来源。工厂厂区周边500米至1200米范围正属于镉污染区域。
污染范围的认定,成为事件各种补偿的标准。如有关部门启动了城镇生活的临时生活补助这项措施,500米以内每人每天按12元钱的标准来补助。
浏阳镉污染事件发生后,浏阳市成立了镉污染事件处置工作指挥部,长沙方面也已经成立了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任组长的镉污染事件处理小组,处理污染事件。
8月3日,检察机关以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对长沙湘和化工厂法定代表人骆湘平、厂长黄和平、技术员唐文龙等5人批准逮捕;浏阳市环保局局长陈文波、副局长张志亮因对长沙湘和化工厂监管不力被免职。此前,检察机关以滥用职权罪、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分别对浏阳市镇头镇原副镇长熊赞辉、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大队原大队长陈勇立案侦查。
专家指出,作为世界八大污染物之一,镉污染在重金属污染中排名第二,大面积的镉污染源于一种稀有贵金属——铟的提炼,这种贵金属价格高昂,对环境的破坏性也很大。
污染事件浮出水面
8月4日是临时生活补助发放的最后一天。多数双桥村村民一脸忧虑。他们的房子都在离化工厂仅数百米远的地方,他们种植的水稻和蔬菜都变成了黄绿色,喂养的猪和鸭因为吃了受镉污染的农作物,开始不断生病。他们寄望于受污染农作物的收购补偿。
到目前为止,湘和化工厂周边500米至1200米范围内已体检对象中,符合住院条件的33人,已有25人送湖南省劳卫所住院治疗,8人不愿住院治疗,正在接受门诊治疗。
2009年6月,发现镇头镇存在污染之后,浏阳市政府即开始对湘和化工厂周围1200米范围内的村民发放临时生活补助。
8月4日补助期截止后,浏阳将让污染区内的耕地休耕半年,按照高于平均亩产值10%以上的标准给予村民现金补偿,同时对村民受污染的农作物和农产品按市场价收购。
镉的污染途径
浏阳镉污染事件公开之后,浏阳市将湘和化工厂董事长骆湘平和其他4名股东刑拘。
作为负有监管责任的浏阳市环保局,因为疏于管理,没有对湘和化工厂进行及时查处,局长、副局长和监察大队队长都被免职,同时镇头镇一名副镇长也因与骆湘平存在经济利益往来而被刑拘。
湘和化工厂由镇头镇政府招商引资引进,2004年4月正式投产,当时设计的是生产硫酸锌粉末和颗粒,但在2006年未经审批的情况下,该厂私自上马了一条金属铟的生产线。
“镉是生产硫酸锌的副产品。”中南大学土地与环境管理学院院长戴塔根介绍,镉属于高毒性金属,被镉污染的空气和食物对人体危害严重。镉往往与锌伴生,在利用次氧化锌与硫酸进行反应生产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置换出镉。
在炼铟的过程中也大量产生镉。由于湘和化工厂的环保设施不齐全,有效防护措施不足,镉被直接排入水体和土地,导致土地大面积污染。
由于湘和化工厂生产铟没有取得相关证照,2007年2月,浏阳市环保局在接到投诉后,将其铟生产线强制拆除,并罚款20万元,但是对于生产硫酸锌过程中镉排放超标的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浏阳镉污染事件发生后,浏阳宣布将湘和化工厂永久性关闭,切断污染源,并对镉污染超标的村民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对污染土地进行治理,对受污染20cm以下的浅层土壤铲除清理,污染较重的土地则改种花卉苗木。
铟利之诱:甘冒查处风险
专家指出,镉污染的加速与铟利之诱直接相关。原本是生产硫酸锌的湘和化工厂,缘何甘于冒着被查处的风险非法生产铟?这要从国际铟价高企的诱惑说起。
铟成矿,条件苛刻,尚未发现单独铟矿床,仅以微量伴生在锌、锡等矿物中,是一种极稀有金属。全世界铟的地质含量仅为1.6万吨,为黄金地质储量的1/6。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铟储量,中国含铟矿区有63个,铟资源量为12132吨。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铟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世界铟总产量的30%以上。
作为贵金属的铟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合金制造、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产业前景广阔。戴塔根介绍,最近铟价格高企,粗铟价格已经到了5000多元/千克,精铟的价格则超过10000元/千克,丰厚的利润促使各路资本蜂拥而入。
湘和化工厂就是典型例子,该厂是由长沙人骆湘平等5人合资设立,实际生产硫酸锌能力3000吨/年,目前有工人60多名,硫酸锌年产值不过数百万元。
“现在看来,炼硫酸锌很可能只是附属动作。”戴塔根表示,由于现在采取的是湿法炼铟——从冶炼硫酸锌留下的废渣中提炼粗铟,炼硫酸锌产生的收益相对较少,但从废料中炼铟却可以产生很大收益,“因此不排除湘和化工厂是打着炼硫酸锌的牌子炼铟,而且收益应远高于数百万元”。
湘江治污:任重而道远
浏阳市是世界烟花鞭炮之都,经济实力较强,此次发生镉污染事件的镇头镇是浏阳西区中心镇,工农业较为发达,目前已形成了花卉苗木、特色水果、蔬菜、油茶、生猪等十大产业基地,并且有乡镇企业数十家。
“这样的乡镇,引进一个高污染的化工厂实在是得不偿失,出现污染实在是一个悲哀。”戴塔根认为,招商引资之时对项目预期环保态势的评估缺失是当地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浏阳市环保部门的监管缺失被认为是污染事件的另一重要原因。自湘和化工厂2006年开始非法生产铟之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尽管有村民向浏阳市环保局反映举报,但并未引起重视。
直到2007年2月,环保局才将其生产铟的设备强制拆除,并罚款20万元,但是对于其生产硫酸锌过程中超标排放镉的问题,则没有进行整改处理。
由于炼铟废料处理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很高,而很多小型企业都没有完备的废水废渣处理流程,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废水中遗留大量的铅、镉,导致镉的严重超标。
在湖南其他地区,与湘和化工厂类似的情况并不在少数,部分工厂因炼铟带来的污染已经成为历史的隐痛。
炼铟的废料并非无法处理,专家指出,只要在炼铟的同时炼硫酸锌,就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具体的步骤是:用炼硫酸锌产生的废渣去炼铟,然后用炼铟产生的废水继续炼硫酸锌,这样循环利用就能做到不产生污染。
“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并不愿意这样去操作,因为中间的设备成本很高。”业内人士分析,相较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循环利用,很多企业宁愿竭泽而渔,不惜采取超标排放镉等重金属的短期做法来牟取暴利。
浏阳镉污染只是整个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一个缩影。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的数据显示,仅2007年湘江流域排放工业废水就有5.67亿吨,生活污水11.19亿吨。尤其是重金属汞、镉、铅、砷等排放量十分突出,是湘江治理的心腹之患。
有专家认为,有别于株洲、衡阳等老工业城市的是,浏阳污染并非因历史问题残留而产生。最近的镉污染事故,其背后更多的还是因为相关部门监管的缺位,以及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对矛盾面前的现实抉择之艰。
㈤ 造成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1株洲中考题
湘江干流主要污染是重金属和氨氮超标,其中氨氮主要是两岸人口排回放的生活废水造成的答,随着沿岸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污水排放口管理,氨氮的问题正在逐步好转,现在比较麻烦的是重金属超标,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本身河水里的本底值就比较高,又经过几百年的开采,特别是近几十年的破坏性开采,大量含有重金属的矿渣沿河堆放,形成无法治理的持续污染源。
㈥ 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是哪一条
湘江又称湘水,为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中专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属河流”,流域面积达9.46万平方公里,全长856公里,历年平均径流量722亿立方米。
湘江沿岸的一些城市,由于污水治理能力有限,很多未经充分处理的家用或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湘江中,导致水质下降。
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已取得一定的成效。2012年湘江流域水质总体为良,42个省控监测断面中,达标率为88.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省14个城市的31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1.6%,重金属汞、铅、镉、铬、砷未出现超标现象。
㈦ 查询有环保一级资质证书,处理过重金属土壤修复案例的单位吗
对镉(Cd) 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客土、换土、去表土、深耕翻土法:成本高,且不能从根本上清除重金属,存在占用土地、渗漏和二次污染等问题。此类方法适合于小面积污染土壤的治理。
玻璃化技术:将重金属污染土壤置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待其冷却后形成坚硬的玻璃体物质。此类物质结构稳定,很难被降解,可以实现对土壤重金属的永久固定。玻璃化技术最早用于处理核废料,处理土壤的话,处理完就不是土壤了。
电动修复:向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通直流电,使重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进行定向迁移,在电极附近富集,再进行适当的物理或化学处理。
土壤淋洗:用淋洗剂去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可用于大面积、重度污染土壤的治理,尤其在砂质土中效果较好。土壤淋洗需添加昂贵的淋洗液,且淋洗液对地下水也有污染风险;另一方面,淋洗液在淋洗土壤重金属的同时也将植物必需的 Ca 和 Mg 等营养元素淋洗出根际,造成植物营养元素的缺失。土壤淋洗后淋洗液也需要处理。固化/稳定化:固化是通过添加药剂将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属包被起来,形成相对稳定性的形态,限制土壤重金属的释放;稳定化是在土壤中添加稳定化药剂,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沉淀(共沉淀)、络合作用来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
离子拮抗技术: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离子间存在拮抗作用,当土壤中某种重金属元素浓度过高时,可以向土壤中加入少量对作物危害较轻的拮抗性重金属元素,进而减少该重金属对作物的毒害作用,达到降低重金属生物毒性的目的。向 Cd 污染土壤中加入适量的Zn,可以减少植物对 Cd 的吸收积累[1]。
二、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①植物提取:利用超积累植物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在地上部积累,收割植物地上部分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杂交狼尾草( Pennisetum americanum (L.)Leek × P. purpureum Schumach)和热研 11 号黑籽雀稗( 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No. 11)都对提取Cd有较好的作用。 ②植物固定:利用植物根系固定土壤重金属的过程 重金属被根系吸收积累或者吸附在根系表面,也可通过根系分泌物在根际中被固定。串叶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 Linn)可用于固定 Cd。
微生物修复技术:土壤中一些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吸附、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工程菌培养、微生物投放来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和毒性。例如,香蒲( Typha latifolia)根际中分离出的一些菌株能钝化固定土壤中的Cd,降低它们在土壤中的可交换态含量。
三、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地调整一些耕作管理制度,向土壤中添加物质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在污染土壤中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等,从而改变土壤重金属的活性,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减少重金属从土壤向作物的转移。这是一种较为综合、且温和的方法。
一个案例:湖南农业大学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承担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的一个子课题研究,负责湘江流域重金属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工作。据他们说,在其中的一个施用硅钙肥和石灰的 3.33 hm2 水稻的示范工作中, 2011-2012 年稻谷增产49.8%~51.4%;水稻糙米 Cd 含量降低 56.6%~63.8%;示范区排水 Cd 浓度降低 54.7% (数据尚未发表)。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土壤添加生物炭的示范工作中,生物炭添加显著地降低了 Cd 在水稻、根系、茎叶、稻壳和籽粒中的含量,水稻籽粒 Cd含量降低 26%~71% [2]。
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俗称水专项,一个子课题一般至少几千万,但是几乎不起作用,滇池几百个亿砸进去不还是老样子嘛。再比如辽河水专项中的辽河源头区子课题,5500万,跟打水漂似的,不过倒是富了一帮人。国家
㈧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全文
《方案》抄涉及湘江流域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娄底、岳阳、永州8个市,明确了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长沙七宝山、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岳阳原桃林铅锌矿等7大重点区域,提出了民生应急保障、工业污染源控制、历史遗留污染治理3大重点任务,规划项目927个,总投资595亿元,规划期限2011 -2020年。经过治理,力求2015年铅、汞、镉、砷等重金属排放总量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70%左右,并通过5-10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重大问题,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典范。
㈨ 湖南碧蓝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湖南碧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8月,是一家专业从事重金属治理、土壤修复、废水治理、大气脱硫脱销等环保总承包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环保建筑施工三级资质。公司注册地址为湘潭市九华示范区,公司现有员工30余人,其中国家认定的项目经理多人,拥有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占比72%。公司下设工程项目部、管理部、财务部、营销部、技术研发部等内部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的总体规划及运营。在项目实施运作中,公司恪守“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宗旨,狠抓工程质量关,优化技术方案,求信誉、谋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不断强化公司上至领导、下到员工的质量生存认识,重管理、讲效率,严格公司纪律、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引进了当前先进的管理体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把责任明确到公司的每一位员工身上,促使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公司自成立以后,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开拓进取,走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发及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在省内环保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尤其是在重金属治理稳定化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国家“十二五”期间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多个项目中具体实施与运用,所承接建设施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数量及合同总金额在省内同行业环保企业中名列前茅。目前公司尚有在签或待签环保总承包项目多个,涉及合同总额在3亿元以上。公司期望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企业业务拓展的跳跃式发展,力争完成各类环保建设工程总量达5亿元以上的战略目标。“情系碧水蓝天,建设美丽三湘”, 湖南碧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将立足于省内环保建设事业,重点着力于重金属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等技术研发与推广,不断打造精品环保治理工程,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努力将我们共同的湖湘家园建设得更为清新美丽。 免责声明内容如下:
法定代表人:伍卫国
成立日期:2011-08-17
注册资本:100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湖南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300580921390U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人员规模:50-99人
企业地址:湘潭市岳塘区荷塘乡团山铺街8号综合楼
经营范围:环保专用设备、环保制剂的研发、制造、销售;环境治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总承包及相关技术和管理服务;环保设施运营及管理服务;市政道路工程建筑;水源及供水设施工程建筑;河湖治理及防洪设施工程建筑;管道工程建筑;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筑;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市政设施管理;绿化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