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整治主题活动
㈠ 如何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工作中发挥作用
依据《实施意见》,“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主要工作内容分为十个方面:内
1、拆除违法建设;
2、占容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
3、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
4、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5、中心城区重点区域整治提升;
6、疏解一般制造业和“散乱污”企业治理;
7、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
9、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
10、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
㈡ 北京明确今年疏解整治成重点任务了吗
今年北京将拆除违法抄建设4000万平方米,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无违法建设,疏解退出500家一般制造业企业,整治提升核心区615条背街小巷,完成PM2.5精细化来源解析等。
北京市提出,要更加注重疏解整治与提升同步推进,更加注重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因地制宜补建菜场、便民商业网点,建设休闲绿地、口袋公园、养老驿站,加装电梯,增设停车设施等,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改善人居环境。市场疏解涉及群众生活的,要优先补位提升。
㈢ 北京三年疏解整治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近年来,诸多批发市场被列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内容,包括著名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知名的外贸市场雅宝路市场、北京最大的“菜篮子”新发地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
2017年,北京建设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等各类便民商业网点1210个,其中近四分之一是疏解整治促提升补建网点。自2015年以来,北京共新建或规范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3685个,全市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民众享受到更便利、更优质的生活服务。
㈣ “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依据《实施意见来》,“疏解自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主要工作内容分为十个方面: 1、拆除违法建设; 2、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 3、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 4、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5、中心城区重点区域整治提升;
㈤ 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拆违近1200万平方米是怎么回事
今年以来,北京市将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核心功能的重要抓手。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于近日对外公布了一季度“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成绩单”。
新建提升便民商业网点200个
北京市商务委牵头,全市累计完成38个市场和13个物流中心疏解提升工作。北京市共新建和规范提升蔬菜零售网点、便利店、早餐等7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200个,其中,蔬菜零售网点75个、便利店28个、早餐店21个;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各新建和规范提升30个以上,核心区12个。
㈥ 北京昌平区2018年计划拆违760万平吗
1月11日,昌平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从会上专获悉,今年昌平将加大集中属连片拆除力度,力争全年完成拆违面积76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845公顷。年内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8家、物流中心12家。
腾退的土地如何利用?张燕友介绍,将出台疏解腾退空间管控和利用指导意见,分区分类编制实施方案,落细落实具体项目,新增一批绿色休闲空间、建成一批便民设施、补足一批公共服务短板、实施一批腾笼换鸟项目、复垦一批耕地,努力使城市更加宜居、更具活力、更有温度。
㈦ 北京中心区域疏解后空地做什么
危改拆迁工地中的临时空地变身足球场,足球场旁有种满花草树木的城市森林,居民们可以健身、休闲,孩子们能有了踢足球的地方。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对疏解空地进行合理利用,解决了中心城区健身场地短缺的问题。
㈧ 2018年北京疏解整治行动再加码吗
北京市财政局昨日披露,今年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再加码,北京财政将安排140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各区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统筹用于整治“开墙打洞”和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等。在2017年,本市投资了87.7亿元支持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
财政部门介绍,在2017年,本市已经投入118.6亿元用于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些资金推动了本市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实现了更均衡的布局,引导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教育领域非首都功能疏解是其中投入最大的,投资额为55亿元,这保障了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等项目的建设运行。
为了确保今年投入疏解领域的财政资金能用在刀刃上,本市财政部门今年将按月监控各区专项行动资金的安排和支出情况,督导各区一方面加快支出进度,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另一方面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与之配合,本市也要建立健全专项行动资金管理制度,尽全力加强资金监管,促进疏解项目加速落地。
㈨ 如何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依据《实施意见》,“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主要工作内容分为十个方面:
1、拆除违法建设;
2、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
3、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
4、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5、中心城区重点区域整治提升;
6、疏解一般制造业和“散乱污”企业治理;
7、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
8、疏解部分公共服务功能;
9、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
10、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