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

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2-16 15:34:18

⑴ 幼儿园违背去小学化有什么处罚吗

幼儿园违背去小学化,
没有什么处罚规定。
具体可询问教育局。
教育局的解释最权威。

⑵ 教育部将如何治理幼儿园“小学化”

嘛。。。。谁规定了只有课本上的知识才是知识呢?学会使用筷版子,学会走路,学会与别人权友好相处,又有哪一个是必须要用课本呢,就算是做菜做饭,也没有必要对着食谱千篇一律,总可以对着自己的胃口稍加修改。幼儿园其实不算受教育的阶段,只是在这里,可以让孩子能接触更加多的同龄人,还有老师在这里引导他们未来的方向。这就够了

⑶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如何治本

教育部终于出手整治幼儿园“小学化”乱象: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将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再说了,哪怕社会培训机构不敢这么做,如果家长依然那么焦虑,把老师请到家里,一对一辅导授课,岂不是更难以禁止和规范?这样一来,幼儿园是没有提前教课了,家长的教育支出恐怕又要提高不少。把矛盾从校内转移到校外,甚至转移到家庭教育上,这并不能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喊了多年的“教育减负”,其结果是,学校方面看似减负了,可家长的担子却越来越沉重,以至于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只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环节。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这样也才能避免专项治理工作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死循环。

来源:钱江晚报

⑷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为何比较严重

2018年8月23日报道,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5项关于幼儿园教学的治理任务,旨在改善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现象。但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家长的育儿焦虑影响下,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还很难马上扭转。

幼儿园“小学化”的具体表现方面,62.7%的受访者指出有家长送孩子去幼小衔接班、学前培训班,54.0%的受访者称身边有幼儿园开设拼音、识字和计算等小学课程内容,47.4%的受访者发现有幼儿园使用教材分科教学,布置书面作业。其他表现还有:进行考试,按分数排名(33.2%),幼儿园管理小学化,统一作息时间,上下课打铃(33.2%),开设学前专业班、特长班(30.2%),幼儿园环境装饰中有唐诗、英语、大段文字(20.8%)等。

深圳市民张莲(化名)的女儿上私立幼儿园大班,她在孩子3岁时给孩子报了美术、英语和舞蹈班,现在还在学习的只有英语。“我给孩子报英语班是希望培养她的兴趣,没有当作学科去学习。”张莲介绍,深圳教育局会检查幼儿园有没有给孩子买学科类书籍,但有的幼儿园会在检查前提前通知家长把书本放在家里,很多家长还在家校交流群里问老师为何不教数学语文”。

为什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难以马上扭转?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最大原因是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采取“抢跑”的培养方式(61.2%)。

“目前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在学龄前输入了多少知识,比如认识多少字、看过多少课外书、会背多少古诗词、加减乘除掌握了多少、英语在培训机构学到第几册等,特长方面的就更多了。”浙江宁波公立小学有23年教龄的一级教师林聪(化名)坦言,现在的家长忧患意识非常强,很多家长都有“抢跑”心理。

徐姜(化名)是上海某外企采购经理,他的儿子就读于一所公立幼儿园。徐姜说,他身边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有焦虑,尤其是妈妈。“因为别人在‘抢跑’,自己孩子不跟着跑就会赶不上”。

“有些小学老师不负责任,家长把这种担忧带到了幼儿园,催着老师多教课。”张莲说。

调查中,91.4%的受访者表示很多幼儿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有“抢跑”心理,其中32.5%的受访者直言非常多。

受访者认为幼儿园“小学化”的其他原因还有:部分小学入学时有知识能力测试(55.4%),受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宣传影响(52.7%),幼儿园缺乏科学教育理念(45.8%),幼儿教师教学素质水平低(21.0%),幼升小缺乏很好的衔接机制(17.5%)等。

上海的公立小学严格遵守“零起点”教学规定,但很多民办小学会要求孩子入学前掌握一些拼音识字知识,助长教育“抢跑”风气。“我家孩子没有经过小学化训练,没有通过民办小学入学考试”。

湖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湖南文理学院师范学院讲师涂丽华认为,首先,整个社会的竞争氛围使父母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抢跑”,虚荣心也导致家长相互攀比。其次,幼儿园师资水平有限,不少幼师缺少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由于以上原因,许多幼儿园因不提前教拼音、识字等小学内容反而流失生源,而那些以“小学化”特色吸引众多生源的幼儿园则办得风生水起。她还指出,幼小衔接失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有些小学招生时组织‘幼升小’考试,另一方面,部分小学认为‘幼升小’的孩子本就该懂一些基本拼音、读写知识,不再‘零起点’教学。而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也让这个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目前从中小学到高考的纵向教育评价,主要还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样的评价体系是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根源。其次,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之间的校际差距比较大,很多家长或学生期望能进到更好的学校。而且当前部分幼师在教学中常常将小学的教学模式带入幼儿园。

⑸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 幼儿园是怎么做的

幼儿园学小学课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来,一些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

对于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教育部强调要督促教师参加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对于不适应科学保教需要,习惯于“小学化”教学的,要通过开展岗位适应性规范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

对于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的,要坚决纠正,并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纳入规范办学诚信记录。

来源:
北京晚报

⑹ 2018年7月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这一举措体现了对幼儿的什么保护

去小学化的政策是要还给孩子们一个游戏和快乐的童年

⑺ 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小学化惹网友争议吗

2018年7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据了解,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治理任务包括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 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以及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在北京某培训机的学前班的招生广告上,这个面向5—6岁儿童的全日制学前班,其教学内容包括:学习100以内单双数、相邻数及按群计数,50以内加减法,各种类型应用题……认读声母单韵母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等。同时包括数学启蒙、思维训练等课程。

而在其他学前班的宣传中,类似的小学一年级可能基本都能找到。有些幼儿培训机构的课程种类甚至达到10至15种之多,家长们趋之若鹜。

“幼儿园不教,就去培训机构学!”类似这样的心理,让很多家长纷纷选择将孩子送入课外培训班,仅仅五、六岁的孩子就这样套上了学习的“小夹板”,可学习效果却令人堪忧。

根据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只是要求5—6岁幼儿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但是显然,大部分培训班的培训内容早已经超过了这些。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黄进表示,“这些培训,一是知识抽象水平超出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是教学方式采用‘集体上课’,不注重孩子自身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征,往往对孩子是一种负担。”

根据教育进展国际组织此前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创造力却倒数第五。这样的数据无疑不透露出中国教育的短板之处。

2016年,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武汉、北京等地500位幼儿家长和100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七成教师明确表示超前传授知识不利于孩子成长,提前加压还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

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如果强行让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过早灌输超纲的学习内容,对其身心发展有害而无益。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青岛、北京等地教委便已纷纷出拳打击幼儿教育“小学化”,整治培训班乱象。然而,如今却仍屡禁不止。背后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作为父母,很多家长都有紧迫感,生怕孩子跟不上,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相信笨鸟先飞,于是让孩子提前学些;还有的家长则是跟风,看到别的孩子学习,自己也要跟上。

而如今某些学校的“幼升小”考试,设置门栏,其中的题目过难、过于超纲,也无形中促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家长A:我们家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拼音就学了两个月,老师说了,大部分孩子都会,不会的家长想办法吧,意思就是外面报班呗!不学行吗?

家长B:不上学前班,上一年级家长就有的忙了,不会老师就找你!

家长C:什么时候重点小学考试不挑孩子呢?

幼儿“小学化”教育屡禁不止背后,既有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情结,也有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复杂原因,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那么幼儿到底应该学什么?国外的幼儿教育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经验。

比如,日本的幼儿园注重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美国幼儿园则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课程居多;澳大利亚则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的人格,建立和伙伴的关系。

⑻ 什么是小学化教育

幼儿小学化教育复:
幼儿教制育小学化是指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关注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直接向幼儿传授小学阶段才应该接受的具体教科书知识,它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这种教育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4、5岁的孩子认识几百字、认识不少英语(论坛)单词、会汉语拼音、去学习珠心算……这些本来该小学生学习的东西,不少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涉及,这就是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2018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展开专项治理。

⑼ 教育部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禁止教授小学教学内容,作为家长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教育部这么做,非常适时到位。幼儿园就要有幼儿园该有的学习内容,学习怎么简单的生活自理、学习怎么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学习最基础的文明礼貌,上幼儿园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快乐,而不是学业。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