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盐碱
1. 果园土壤盐碱化怎样治理
果树种类不同,其抗盐碱性也不同,桃、杏的抗盐碱性较差,葡萄、枣的抗盐碱性则较强。砧木种类不同,其抗盐性也不同。在苹果砧木中,海棠比山定子抗盐碱性强;在桃树砧木中,毛桃比毛樱桃抗盐碱性强。另外,同一种果树和砧木,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栽培,其抗盐碱性表现也不同。在沙质土、黏质土中栽培的果树抗盐碱性较差,而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栽培的果树抗盐碱能力较强。一般情况下,土壤盐类浓度(盐碱化程度)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可分为四个梯度:一、总盐浓度在3000毫克/升以下,果树一般不受危害。二、总盐浓度在3000~5000毫克/升,土壤中可有铵根离子检出,此时,果树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失去平衡,导致果树生长发育不良。三、总盐浓度在5000~10000毫克/升,土壤中铵根离子积累,果树对钙的吸收受阻,叶片变褐,出现焦边,引起坐果不良,幼果脱落。四、总盐浓度在10000毫克/升以上时,果树根系细胞普遍发生质壁分离,新根发生受阻,导致植株枯萎死亡。在果树棚室栽培中,经常出现果树“生理干旱”现象,即虽然经常浇水,但只有土壤表层湿润而根系集中分布层或较深层仍干旱少水而致地上部树体表现干旱。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反复浇水,表层土壤孔隙度减小,盐分在土表积聚形成一层“硬壳”,使水分难以下渗的缘故。果园土壤盐渍化治理的基本内容:以治水为先导,培肥为核心,进行旱涝盐碱瘦综合治理,核心是排、灌、平、肥。灌溉是农业生产的前提,排涝是丰收的保证。排灌是治理盐渍土壤的平台,其他措施只有在这个平台上才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将土壤的含盐量降低到作物能适应的程度,需采用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及碱性土壤的化学改良措施等。二是提高果树的耐盐能力,适应土壤的盐渍环境。三是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注意排灌工程配套。四是工程措施与农业措施结合,传统的农业措施改良技术主要有起土刮碱、开沟躲碱、蓄淡压碱、增施有机肥等。五是增施有机肥,盐渍土壤除了盐渍危害以外,干旱、瘠薄常制约着作物的生长,并呈现出随着盐碱化程度的加重,土壤肥力愈来愈低的趋势。六是施用土壤改良剂。采用物理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渗透性;采用化学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对酸性土壤加钙(代换作用),如石膏、氧化钙等,但石膏用量大,3年才见效,成本较大,而且北方石灰性土壤,本身就含有丰富的钙素。对碱性土壤加酸(化学作用),如硫酸、硫酸亚铁等,但碱土加酸后有残留物,同时增加了土壤的盐分。因此,施用土壤改良剂后及时排灌水非常重要。
2. 土壤盐碱化如何治理
方法很多 总体效果好的少,考虑综合持续利用又能产生不错价值有两种
1 水源充足 采用洗盐、排盐····配合少许改良药剂即可
2水源不足 采用改良药剂完全可改良低、中度盐碱地改良,重度也可减少60以上盐碱化。然后种植牧草进行生态畜牧
例如:1000亩盐碱地改良后 可饲养土鸡100000只 40元/只 小尾寒羊或其他品种10000只 500-600/只 每只羊每年生羔2次每次2只 。 在1000亩土地中划出80亩来建设鱼塘、畜舍,留10亩依然是草场用来与鱼塘相连 进行白鹅饲养500只 100元/只以上 鱼10吨左右
基础建设投资暂不计 鸡苗、羊苗、鹅苗、鱼苗 投入不多 在这些动物土地利用上各个之间不冲突
利益从哪里来呢 鸡几乎吃草场昆虫一类 早晚少饲喂些饲料即可 羊几乎不需另外饲料(只是冬季需冬储料)白鹅也需少许饲料即可 鱼食鸡舍的鸡粪 羊粪回归自然保护草场
这其中有个冬闲期 利用处理羊与鸡的时候正好可以育肥牛 有多少牛都可以育肥(不是牧草放养而是利用鸡舍、鹅舍)随便1万---10万头牛都可以 但是牛的育肥饲料哪里来呢 利用周围的秸秆粉碎然后弄几个大型发酵池即可 购买玉米粉及特殊催肥···进行育肥(架子牛2月催肥出栏)育肥牛纯利润2000元/头 以上
其中需要成本、人工、毛利一眼便知
如果改良成旱田也可以 但是要管理得当 不然很容易次生盐碱化
3. 怎样防治花卉盐碱害
(1)盆栽选用以腐叶土、褐泥炭土为主的培养土。或在园土、河沙中掺入约1/5强酸性的针叶土做培回养土,使答盆土呈微酸性至酸性反应。
(2)使用中性或微酸性水浇花。
(3)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碱性土宜施用硝酸钾、硫酸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化肥,而不宜施用氨水、碳氨、草木灰等碱性肥料。对于施入土中易产生盐害的肥料,如硝酸钠、氯化钾、氯化铵等不宜施用。
(4)选种抗盐碱土花卉。抗盐花卉有孤挺花、万年青、虎尾兰等。仙人掌类植物,除蟹爪兰等附生型仙人掌怕碱外,其他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抗碱能力。夹竹桃、扶桑、天竺葵、菊花、月季等也都具有一定的耐弱碱性。
4. 怎样防治土壤盐碱化
在我国耕地中,程度轻重不同的新老盐碱地约有一亿亩,此外,在华北、西北、东北及滨海地区还约有2.6亿亩盐碱荒地。有些新灌区的土地发生盐碱化;有些改良后的盐碱地又重新发生盐碱化。根据改良盐碱地与防止土壤盐碱化的经验,认为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并重,改良与利用相结合,防治与巩固相结合的方针,进行农业、林业和水利措施的综合治理。
为此,应当继续研究土壤中的水盐特征和水盐运动规律,并总结群众经验。研究控制地下水位,保持水量
平衡,减少地面蒸发,抑制盐分上升,促使土壤脱盐,以及提高土壤肥力的各种有效的农业、林业和水利措施。如合理的布置灌溉与排水工程,结合轮作、耕作与林网设施的综合措施等。
五、水工建筑
水工建筑是控制河流,兴水利,除水害的重要手段。在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实践中,我国水工建筑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许多河流峡谷深、流量大、地质条件复杂,建筑大型水利工程的技术也非常复杂。必须进一步研究岩石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震问题;土质地基的砂砾石地基的防渗加固问题;高坝的型式问题,包括混凝土坝的结构型式、土石坝的填筑方法等问题;高速水流、高压阀门等重大技术问题。
六、水利施工机械化
我国幅员广大,需要兴建的水利工程很多,所以土石方与混凝土的工程量非常巨大。必须逐步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走向综合机械化施工。
首先应研究试制一些当前急需的中小型施工机械,如土石方开挖填筑、河渠疏浚、混凝土平仓等方面的机械。其次,要抓紧解决当前施工工序衔接的机械化,组织机械联合作业,逐步向综合机械化、连续化发展。
七、水利化规划与水利管理
水利规划及其经济论证是制定水利战略部署和确定程规模的依据。要根据我国水利资源和水旱灾害的特点,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研究各项水利建设的布局、规模和发展速度,并研究结合我国具体条件的经济效益论证方法。
水利管理是过去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管好、用好是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应加强研究工程的运用维修、水源的调度使用等问题。
5. 超级盐碱地怎么改造。
一、技术内涵及适用范围
盐碱地改造是指针对不同类型或不同程度的盐碱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地实施工程、化学、农艺、耕作等措施,达到降低盐碱危害、提高地力水平、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的一种中低产田改造技术。主要适用于我省四大盆地一级阶地轻、中度硫酸盐、氯化物盐及苏打盐盐化潮土的改良和部分重度盐碱地的改造。
二、分区治理措施
根据不同区域盐分特点及改良治理措施的差异,划分为四个治理区域。
1.轻度危害,农艺措施治理区
该区域灌溉水资源较丰富,水质良好,排水条件好,大部分已有排灌工程,多为中产田。宜采取增施农家肥2吨/亩和过磷酸钙50公斤/亩,同时实施秸秆还田、秋深耕及地膜覆盖等为主的农艺改良措施。
2.轻度危害,工程、农艺措施结合治理区
该区域水源一般,土质偏粘,排灌设施不完善,产量偏低,部分蔬菜种植区盐渍化有加重趋势。大同盆地宜采取整修排水渠、种植绿肥牧草、施用过磷酸钙50~75公斤/亩、秋深耕等措施,晋中、晋南盆地宜采取完善灌溉系统、增施有机肥2~3吨/亩、测土配方施肥、施用硫酸亚铁50公斤/亩,秸秆还田及地膜覆盖等几项措施。
3.中度危害,综合措施配套治理区
该区域水源不足,水质较差,排水困难,产量较低,多数排灌工程不配套或年久失修。应采取整修排水沟、因地制宜实行引洪灌淤或深井灌溉、增施有机肥3吨/亩及粮肥轮作或间作,施用DS1997和腐殖酸铵类改良剂100~150公斤/亩,并结合平田整地、秸秆还田、秋深耕、地膜覆盖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4.重度危害,综合措施配套开发治理区
该区域水质差,排水困难,目前大部分地块农业难以利用。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引洪灌淤或深井灌溉降低盐碱浓度,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施用泥炭提高土壤抗盐能力,施用脱硫石膏、DS-1997或硫酸亚铁等调节酸碱平衡,同时,结合铲除盐结皮、秋深耕,实行田林沟渠路综合开发治理。
三、实施效果
多年来,在不同区域,通过采取完善排溉渠系工程排盐,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农艺抗盐,合理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盐碱地专用肥化学改盐,深耕加厚耕作层耕作压盐,种植耐盐作物生物降盐等“排”“压”“降”“抗”综合配套措施,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0.05个百分点,耕层土壤盐分含量降低0.05~0.1个百分点,盐碱危害明显减轻,土壤肥力提高一个等级,粮食增产在100~150公斤/亩以上。
6. 盐碱地的治理的措施
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水盐运动,因此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是治理盐碱地的关键;治理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是调控水盐运动的基本方法.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包括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措施);农业改良措施(包括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包括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7. 盐碱地对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侵蚀如何防治
工程中常用防腐措施和方法包括涂层保护法、在混凝土中掺入钢筋阻锈剂、 阴极保护措施、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在混凝土周围包覆或涂覆一 层防腐隔离层等。
(1)涂层保护。由于大多数涂料均为石油化工衍生物,分子易于断裂,因 而防腐蚀寿命有限。 优质配套涂料的寿命大约在 5~10 年之间,重防腐涂料一般 可使用 15 年或 20 年以上。
(2)钢筋阻锈剂。受氯离子为主的气态、固态介质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入钢筋阻锈剂,以阻止或减缓的钢筋 锈蚀。在混凝土中掺入钢筋阻锈剂,施工方便,造价不 高,效果良好,所以工程中广泛采用。
(3)阴极保护措施。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运行维护工作量大,还需要外加电源,对于盐碱腐蚀严重的,基础和接地极可以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措施,不需要外加电源, 适合线路工程,并且防腐效果好。
(4)高性能混凝土。目前高性能混凝土已广 泛应用于离岸结构、水工结构、大跨度桥梁、高层高性能混凝土浇注的基础阴极保护。高性能混凝土已被列入国家行业标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 作为基本的防腐蚀措施,该工艺造价较低,施工方便,防腐效果 优良,对于防治钢筋和混凝土腐蚀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措施。
(5)聚合物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常用于制作化学工厂的污水管道、耐腐蚀地坪和框架结构, 海工建筑物以及使用在腐蚀性土壤中的管、 桩和设备基础等, 但是材料价格很高,所以,如果基础混凝土全 部采用聚合物混凝土,则费用会大幅度增加,非常不经济,一般用于腐蚀严重的 铁塔基础的表面隔离层和底板的垫层。
(6)隔离层。主要采用浆砌块石、阴极保护的钢板护套、聚合物混凝土等 材料制成防腐隔离层,还可以采用有机涂覆层等措施。
8. 沙漠如何治理盐碱地又如何治理
干旱地区荒漠化防治对策
3.1 加强草场管理
草原退化是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因素。因此,防止荒漠化必须把保护和退垦还草还林放在首位。核心是保持水的区域平衡,不同植被对水的利用强度不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具体措施包括:(1)抓紧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2)限定最高草原载畜量,建立草原监理制度,严禁超载放牧;(3)搞好草原围栏,围栏旁边要种树;(4)改变饲养方式,推行牲畜舍圈养或划区轮牧;(5)加强对草原的养护,大力防治草原病虫鼠害;(6)采取草地复壮措施。
3.2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在西部地区广布的山地和丘陵上,由水力引起的土壤侵蚀比较突出,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潜力衰退。因此必须加强对长江上中游山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2)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测。(4)退化坡地改良与利用。
3.3 妥善安排山区农民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些散居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领取退耕补给的粮钱后,仍然靠山吃山,开荒、砍树、挖草。形成“越砍越荒、越荒越砍”的恶性循环。因此政府应创造条件,把分散居住在生活条件特别恶劣地区贫困人口逐步迁移出来,安置到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和这些人口的脱贫问题。同时也抓紧落实退耕还林还草。
3.4 利用生物措施和耐旱基因资源
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最终达到防止风沙危害,治理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实践表明,生物措施是防止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机械和化学措施通常被作为生物措施的辅佐措施。防止荒漠化的主要生物技术措施为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以及退化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具体来说有3种方式,即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
耐旱基因资源的开发是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到今天又一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对植物耐旱机理的研究有很大发展,最重要的研究结果来自植物脱水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研究。北京大学的实验室已从我国特有的物种中克隆出一种与耐旱耐寒相关基因的片段,有的转基因植物已表现出抗旱性和抗寒性的明显提高。这些节水型的、耐旱功能大大增强的植物可以成为阻遏沙漠化进程的先锋。耐旱基因使一些生物能够抗拒极端严酷的气候条件,利用耐旱基因的杠杆力量阻遏我国西部乃至全球荒漠化趋势前景可观。
3.5 利用保水剂产品和“干水“技术
保水剂是由高分子材料构成,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乃至上千倍重量的纯水,具有抗旱保苗、增产增收、改良土壤、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多项功能。据1999年统计,保水剂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推广已百万亩,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及苗木成活率。
美国科学家发明的“干水”,是透明无毒无污染的胶体,在土壤里能为植物提供3个月的有效水分,使树木在极为严酷的干旱条件下越过枯萎死亡威胁、保护树苗成活。
4 结论
荒漠化防治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程,就目前的治理现状来看,还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依靠科技进步,培养科技人才则是提高防治成效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尽快建立全国荒漠化监测信息网络,以便掌握荒漠化扩展和防治的动态信息,为防治荒漠化的宏观决策和确定不同类型的防治战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尽快走出“贫困——破坏资源——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同时,我们还应提高全民的意识。
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势严峻,水土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导致土地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关键在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实施分区防治战略,搞好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综合防治土地沙漠化的进度。
盐碱地治理
1.植树造林!
2.用硫酸铜溶液喷洒地面.
3.自然界的生态循环可以改变土壤的盐碱含量。如河口三角洲地区含盐量极高的荒滩上,在经年雨水冲淋下,出现耐盐植物。随着植物茎叶和根系对盐分的吸收,土层肥力逐渐递增,随之产生了植物种类间的更替。水利措施可以大大加快土壤盐碱量降低的速度。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筑堤或建闸将海水拒之于耕作区以外,这样的实践在1000多年前已经开始实施。北齐时,今环黄海滩涂开始筑堤,即为隋唐之常丰堤、捍海堤,北宋之范公堤,历经隋唐至北宋的不断修筑,营造出我国面积最大和最早的滨海垦区。
9. 怎样治理盐碱地中的硝
治理盐来碱地的措施有:源
1、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
2、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3、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4、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注意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10. 盐碱地治理如何进行
方法:
1.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
2.打井抽走盐水
3 挖掘排水沟
4使用酸性肥料
5种植耐碱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