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清朝治理新疆

清朝治理新疆

发布时间: 2020-12-16 08:38:12

『壹』 概述清朝统治者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西藏 新疆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

清朝统一以后对西藏的措施:
公元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达赖五世朝见顺治皇帝
进而统一中国。清朝循历史定例在西藏行使主权,只要前朝所封官员进送旧朝印信,即改授新朝印信,其原有地位不变。165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五世达赖喇嘛应召到北京觐见清世祖顺治皇帝,次年受到清朝正式册封;后来,五世班禅又受到康熙皇帝的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和他们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由此被正式确立,此后历世达赖、班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遂成定制。[14] 1727年,雍正皇帝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
清朝对西藏的施政管理,在总结元明两朝治藏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形势变化作了重大而全面的调整,例如:设置驻藏大臣总揽全藏;调整西藏地方的政教管理体制;赐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名号,并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确立西藏地方涉外事务、边境国防的决定权归中央等原则;勘定今西藏与青海、四川、云南间的界线;规定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辖区及权限,划分了驻藏大臣直辖区。
清朝统一以后对新疆的措施:
17世纪,准噶尔(蒙古的一支)叛乱,并攻打外蒙古。1697年,清军击败了准噶尔,控制了新疆东部。雍正皇帝时,贵州东南部新辟疆土亦称新疆。当时,西域新疆和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新纳入清王朝统治之下的地域,统称“新疆六厅”。《清史稿》载:“十二年,哈元生进新辟苗疆图志,以尹继善督云、贵,而复有黔苗之变。初,苗疆辟地二三千里,几当贵州全省之半,增营设汛,凡腹内郡县防兵大半移戍新疆。”1755年,清朝攻占固勒扎;1757年,清朝彻底平定了准噶尔叛乱。乾隆皇帝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因“故土新归”之意。1759年,清朝又平定天山以南因准噶尔部消失而趁机坐大的回部,即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小和卓反叛,从此完全确立了清朝对新疆的稳固统治,回部之前在准噶尔暴力统治之下。而准噶尔部被灭族也直接导致新疆及中亚部分完全伊斯兰化。 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打败沙皇俄罗斯的阻拦从几千里外的哈萨克草原回归祖国。1755~1757年,清朝统一西北地区,解除了哈萨克汗国来自准噶尔贵族的威胁。大、中、小三个玉兹,曾先后表示归顺清朝,部分牧民迁回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放牧。清朝平定准噶尔后,要求归附的不仅仅是哈萨克和布鲁特,葱岭以西的各部落,如浩罕、今天新疆西部的巴达克山、帕米尔、布哈尔、山克、塔什干、爱乌罕(阿富汗)等纷纷表示归附。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以后,新疆和祖国其他地区一样,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疆各族人民反对外国入侵,反对分裂以及反对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任务更为繁重。新疆同祖国的命运越来越密切。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日益衰弱,中国领土主权遭到帝国主义的践踏。位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更深受沙俄侵吞之害。16世纪沙皇俄罗斯侵入西伯利亚,沙皇俄国在完成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之后,开始蚕食侵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中叶,俄罗斯帝国威胁清朝的整个北部边境。1860年到1851年前,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64年的《塔城条约》将新疆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南大约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国,后归塔吉克斯坦。1865年春,由于清朝衰落,毗邻新疆的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从喀什进入新疆,统治新疆绝大部分地区达6年无恶不作,给新疆人民带来沉着灾难。1871年,俄国侵占包括固勒扎城(伊宁市)在内的伊犁河谷,当时清朝在新疆只剩下塔城等少数据点。
1875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就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到1877年底,清军陆续收复了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侵占的天山南北诸地,史称“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其后沙俄又借口伊犁农民起义和阿古柏势力威胁到俄国安全,打着保护和代守的旗号,公然出兵占领伊犁。新疆面临为外国瓜分侵占的危险。 1881年,清政府收复被沙俄占领长达11年之久的伊犁地区。1884年设立新疆省,实行与中国本部18省一样的行政制度,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新疆政治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光绪七年二月,清政府使臣曾纪泽(曾国藩之子)经过与沙俄艰苦的外交斗争,几经周折,终于达成《中俄伊犁条约》,条约议定次年沙俄军队撤出伊犁,中国以赔款和允许俄商在新疆贸易不纳税,俄国在嘉峪关和吐鲁番设领事作为代价。1882年,伊犁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1885年,沙俄吞并中亚大部分地区,盗走乾隆御界限碑。随后,俄国人又炮制了“帕米尔乃浩罕遗产”之谬论,妄图强占该地。1892年,俄国不顾清军在此已增设哨所而大举南侵,强占了中国清朝新疆西南萨雷阔勒岭以西两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880年代左宗棠抬棺率兵收复整个新疆,清朝和沙俄签定边界协议,按协议是山口往南的垂直直线划线,后来沙俄在原有割地基础上又侵占2.8万多,一直不还。
而不包含在条约中的被占领土也就一直悬而未决。 根据《中俄伊犁条约》而签订的《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将帕米尔西部割让给沙俄(见沙俄侵占帕米尔事件)。二十一年沙俄又在英国默许下,违约侵占萨雷阔勒岭以西中国领土。清政府对此提出了多次抗议,沙俄从此也就不再理会,一直霸占该地。但以后历届中国中央政府都不承认。清朝对新疆的经营,无论是规模和范围皆远胜从前历代,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
1、屯田戍边,农垦事业规模空前。
2、移民及人口增长。
3、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4、商业贸易有一定发展。
5、兴办各种文化教育事业。

『贰』 清朝为开发新疆治理边疆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人物

清朝为开发新疆治理边疆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人物是左宗棠和曾纪泽,在军事上,左宗棠以武力打败阿古柏政权,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并做好武力收复伊犁的准备。外交上,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国交涉,通过外交手段收复伊犁~

『叁』 清代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清代在入关后设置了八个总督,即直隶(管辖今河北及内蒙一部分)、两江(江苏、安徽、江西)、浙闽(福建、浙江、台湾)、两广(广东、广西、海南岛) 、云贵(云南、贵州)、四川、陕甘(陕西、甘肃)和湖广(湖南湖北)。这些都是军政要员,还有一些负责专门事务的总督,如河道总督是主管水利工程的,还有漕运总督主要是管漕粮的,这些都是专门事务的总督。这些总督的地位与八大总督中没有挂兵部尚书衔的总督是一样的,通常是从二品。

八个总督加河道、漕运两总督,后来增设东三省总督。
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省只设巡抚,无总督。
青海当时设直属中央的“西宁办事大臣”,但西宁府属于甘肃省管辖。
宁夏当时未设省,基本上属于甘肃省的地盘。

新缰归伊犁将军管

伊犁将军
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天山南北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治所在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南)。伊犁将军为清朝新疆地区最高官职,统辖新疆南北两路,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光绪九年(1883年),新疆建省。辛亥革命后废除伊犁将军。

伊犁一直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曾建有许多城镇在这里发展贸易。伊犁将军府旧址在霍城县惠远城内。

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这里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塔尔奇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是当时我国西陲军、政治中心的伊犁将军府所在地。

现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旧址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依然存在。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修缮一新,伫立在青松绿树之间。昔日将军府门前的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仍存院内,神态逼真,惹人喜爱。

惠远古城中心矗立着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历史上,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桢、徐松等著名谪士们都曾在此地留下辉煌业绩。林则徐率民开通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赖。林则徐在惠远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其日记、诗抄、书信留传甚多。

青海宁夏归陕甘总督。

新疆又鞑赖和班禅自治,清廷派驻藏大臣共同管辖。
青海实行军政一体管辖,有西宁将军和办事大臣共同管辖。

『肆』 清朝前期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统治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麦子,你没看书啊~20课的措施4点你没看吗?
贴的答案也有也··
1:1684年设专置台湾府
2乾隆时,设置乌属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
3清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口客)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达赖五世被顺治帝封为“达赖喇嘛”
班禅五世被康熙帝封为“班禅额尔德尼”
雍正时,在拉萨设驻藏大臣
乾隆创设“金瓶掣签制”

『伍』 清代是怎样管理新疆的

1.平定割据及内乱1745年(乾隆十年),噶尔丹策零汗去世,准噶尔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攻伐长达数年,严重削弱了汗国的实力。所属部众或厌战、或避乱,纷纷向东归于清王朝,为清统一西域、完成自康熙以来的未竟之业创造了条件。1755年(乾隆二十年)春,清军兵分两路,北路自乌里雅苏台西进,西路自巴里坤出击,约期会师于博罗塔拉(今博尔塔拉)。4月,两路会师;5月进占伊犁,清统一天山以北地区;8月,河睦尔撒纳因未获准成为准噶尔四部大汗发动叛乱,伊犁失守,定北将军班第以下500余众遇难。次年初,清军出兵平叛,仍以西、北两路分兵推进;3月有,会师伊犁,阿睦尔撒纳出逃俄罗斯,清军收复天山以北地区。1755年5月,曾被准噶尔扣押在伊犁数十年的天山以南维吾尔人首领大和卓博罗尼都、小和卓霍集占两兄弟前来军营,表示愿率属下30余户投顺清政府。喀什噶尔巴喇特和卓也来军营归附,并表示愿率兵协助清军招抚和统一天山南路。清本拟送大和卓博罗尼都往北京朝觐,留小和卓霍集占于伊犁照管部属,清军则分兵前往天山以南驻防,但阿克苏阿奇木伯克阿不都等向清政府请求,让大、小和卓回天山以南招抚和管束维吾尔人。于是清廷决定,改派大和卓博罗尼都前往阿克苏,并组织一支由清军、归附的准噶尔部队及维吾尔人组成的混合军队随同博罗尼都前往南疆招抚和驻防。小和卓仍留伊犁。阿睦尔撒纳叛乱后,小和卓附逆。清军出兵平叛,霍集占畏惧,逃到天山南路,进而鼓动大和卓反清。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4月,霍集占自称巴图尔汗,公开反清作乱,杀害前来宣抚的清军副都统阿敏道及兵士百余人。随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次年初,清军出兵天山南路。9月,在当地维吾尔人民的支持下,清军兵不血刃进驻阿克苏、乌什两城。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5月,以随军的库车阿奇木伯克鄂对招抚和田。次年7月,冲破大山、小和卓的顽抗,进占叶尔羌、喀什噶尔两城。大、小和卓出逃,被巴达克山首领擒杀。天山以南遂告平定,西域统一。西域始称“西域新疆”或“新疆”,其中有“故土新归”之意。清统一新疆后,通过实地调查与测绘,把西北边疆的山川地理和四界所至载入《西域图志》、《大清一统舆图》等官方图籍,确立版图,昭示中外。新疆西部沿边地区分别由伊犁将军下属驻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三处的参赞大臣管理①。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治所雅尔(今乌尔扎尔,现属哈萨克坦。1767年内迁至楚呼楚,即今新疆城市),管理疆界地段自额尔齐斯河之铿格尔图喇,往西经喀尔满岭(卡尔宾山)转向西南,经爱古斯河(阿雅古斯河)至巴尔喀什湖北岸东端。伊犁参赞大臣治所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境内),所辖疆界地段自巴尔喀什湖北岸往西至吹河(又称楚河),转向西南至塔拉斯河,再转向东南过哈喇布拉岭至纳林河。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治所徕宁城(今新疆疏勒县),所辖疆界地段自纳林河往南,经噶布兰、苏提布拉克两山岭(位于古里察与鄂什之间)至阿赖岭,沿阿赖岭往南至帕米南之喷赤河上游。清政府对新疆西部疆界制定了严密的巡边制度,规定每年秋天各参赞大臣分派一支数百人的巡边部队在规定的地点会哨②。2.建立军府制度清政府最高决策层对统一新疆的善后经营十分关注。乾隆帝一再要求有着官员要站在“西北塞防乃国家根本”的高度,立足久——————————①《清季外交史料》道光朝四。②1919年以前阿勒泰地区尚未划入新疆。远,妥善筹划,即所谓“伊犁既归版章,久安善后之图要焉,已定者讵宜复失”①!经过君臣上下反复商讨,决定治理新疆的大政方针是:政治上设官分职;军事上驻扎大军;经济上屯垦开发、以边养边。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0月,清廷正式宣布在新疆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上谕:“伊犁为新疆都会,现在驻兵屯田,自应设立将军,总管军务。”②伊犁将军为清政府在新疆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驻节伊犁惠远城,代表清廷中央总揽全疆各项军政事务。作为军政合一的全疆管理体制,军府制度的职能包括军务与民政两大部分;从施政内容看,涉及政治、军事、经济、财政、人事、司法、外交各个方面;从施政方式看,军事事务多由各军政大臣直接拿管,民政事务则在军政大臣主持或监督下,交各地民政官员具体办理。伊犁将军主要职能可分七个方面:(1)统率驻军、保持武备;(2)考察民吏、定其升迁;(3)屯田置牧、组织生产;(4)核征赋税、奏调经费;(5)管理台卡、巡边守土;(6)办理王公入觐事务及藩属事务;(7)处理对俄事务。同年10月,明瑞被授为首任伊犁将军。伊犁将军之下设参赞大臣(都统)、领队大臣、办事大臣等职,分驻天山南北各地,管理本地军政事务。各级军政长官的分布,根据形势和治理需要,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到乾隆末年,新疆军政大臣建制基本定形,其结构层次如下表所示③。新疆各级军政大臣的建制大体上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官员配置北重南轻,军政重心在北疆;二是将全疆划分三大地理单元,北路伊塔地区归将军直辖,南路八城和东路乌鲁木齐地区(北疆库尔喀喇乌苏以东,南疆吐鲁番以北)分别由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和乌鲁木齐都统分别管理,听伊犁将军节制;三是视地方之要冲繁难程度,分别派驻不同别军政官员,战略要区委以都统、参赞大臣,其余各城,大者派驻办事大臣,以协办大臣辅佐,小者派驻领队大臣。

『陆』 清朝加强对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治理措施。

[历史书上都有哒~]
蒙古: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新疆:设置伊犁将军,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西藏:清政府分别册封了达赖、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

望采纳!~谢谢~

『柒』 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在新疆打了多少年的仗为何从古至今治理回疆如此之艰难

因为民族和信仰不一样,而且伊斯兰教徒和中东恐怖分子关系密切。俄罗斯的问题也不少啊,;例如车臣战争那么严重啊,现在还有乌克兰暴乱之后的克里米亚问题。中国和俄罗斯有个共同点,就是疆土广阔,不好管理。

『捌』 清朝治理新疆的措施及其评价

措施有:
一、设置伊犁将军,将八旗军队和陕甘汉人迁居屯田,在东疆地区实行郡县制;
二、在维吾尔族聚居区实行伯克制度,对伊斯兰教实施政教分离;
三、在蒙古族、哈萨克族聚居区实行札萨克制度,保护喇嘛教。
评价:清朝在新疆的民族政策既有比较成功的方面,确保了新疆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了许多适合新疆各民族现实情况的政治经济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新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清朝毕竟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维护者,其制定政策的前提是民族不平等,所以以分而治之为原则政策结果也不可能使新疆各族群众真正获得收益。而清朝统治者包括前代统治者国家和民族思想的二重性给制定和贯彻民族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后来包括现代中国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留下的隐患,更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试题网站:http://www.jingpinke.com/resource/details?uuid=5b9f99d3-12d6-1000-94cb-ab7910583586&objectId=oid:845afffe-1856-4dd8-a634-5c361e870b19

『玖』 清朝前期,清政府是怎样管理新疆

对于新疆,清朝同样采取了因地制宜、分化瓦解的方针,他将新疆划分为版三个部分权,每个部分采取不一样的政治制度,使其无法形成合力。

另外,他还笼络南疆的维吾尔贵族,通过给予其特权让其成为帝国的支持者。清朝还极力培养维吾尔人与满族的亲密关系,同时又严禁汉族和维吾尔族交往,不仅杜绝了汉族与维吾尔族“串通”的可能,还让维吾尔族成为满族的坚定盟友。

新疆离内地最近的东路实行郡县制,靠近哈萨克等游牧民族的北路和东路的哈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则实行与内蒙古一致的札萨克制。由于这些地区的维吾尔领袖曾积极支持清朝对于新疆的征服、作为赏赐,清朝对其采用了和对待蒙古一样的制度,给予其充分的自治权。

(9)清朝治理新疆扩展阅读

清朝统一新疆的意义

1、清朝统一新疆,它的意义可以说是巨大的,在近代史中,各民族都在为民族生存空间拼得头破血流,依旧没有获得多大的成果。

2、其次,统一新疆,稳定了西北边疆,减少了来自西北的威胁,同时促进了多民族的发展。这里是西北重要的地区,同时还是中国通向中亚和西方的大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失去这里,中原王朝都会受到限制。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