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中国的社会治理

中国的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2-15 00:41:37

❶ 中国的社会治理结构有什么优势

统筹兼顾,八方支援,加上强大的统一概念

❷ 社会治理在中国的当前目标

社会公平是通过社会角色的公平合理分配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得其所得内,而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容是一个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协商持续互动的过程。当今中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社会不公问题:居民收入分配规则不公、教育权利和机会不公、社会保障等权利和规则的不公。我们要通过树立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理念、构建合理的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完善维护人民权益机制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核心诉求———社会公平。

❸ 在从哪些角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方面

(一)如何科学认识社会管理的内涵和边界。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对管理的内涵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对社会管理的内涵就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和界定。有人认为,社会与自然界相对,社会管理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管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广泛的领域和范围。有人认为,社会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应的,社会管理是对人类活动的社会领域的管理。有人认为,社会是指与政府、企业相对应的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等社会性组织,社会管理是指社会组织所进行的社会协调与管理。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似乎都不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需要从纷纭多样的认识和主张中作出科学的分析、研究和回答。弄清楚什么是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主要内涵是什么,边界在哪里?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

(二)如何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原则是根本性的问题。不同的原则会产生不同的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视野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所遵循的原则,一方面应当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深刻认识和总结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一些共性的原则和有益做法,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出发,根据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基本国情,找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深入探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任务和举措。

(三)如何全面总结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的新鲜经验。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例如,强化基层社区建设的“楼宇党建”、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枢纽型组织”、强化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责任、提高公民社会管理参与度、在社会管理中引进专业社会工作等等。如何总结升华这些鲜活的经验,从中找到可以推广的思路和做法,进而上升到理论层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课题研究应当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

(四)如何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如何全面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格局、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把握?包括如何理顺社会管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使这个格局的运行机制制度化,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发展;包括需要准确界定社会管理的主体权责关系、各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等;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定位科学、权责统一、彼此联系、相互协调的社会管理格局。

❹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为什么必须选择“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

货币的产生是交易的,但交易靠公平,公平的环境怎么实现呢,就是必须由国家主导公平的专环境属来治理。第二点就是统一全局治理的速度,比如疫情,若没有国家中心主导不可能实现全方位全区域统一速度管理。第三点就是安全,包括民生安全,资源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等,没有国家主导何来安全。

❺ 传统中国的社会治理机制

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GDP规模从2010年起稳居全球第二,人均GDP已位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居民收入差距从2008年起开始缩小,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预计到2020年能够全面脱贫,社会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相适应,我国国家治理体制也从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管理体制逐步转变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管理体制和十八大以后的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发展总目标,以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这是我国国家治理理论的重大创新,为顺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指明了目标与方向。

新时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积聚与嬗变的时期。过去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等、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约束强化等各种社会矛盾逐步积聚,未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经济与收入增速下降、收入与财富两极分化趋势加重、人口老龄化快速提升、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弱化、居民诉求改变等新的矛盾与挑战,我国崛起的外部发展环境会更加复杂多变。这一系列新旧矛盾都会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特别是我国人口结构的快速老龄化,会对传统的代际关系和家庭关系构成重大冲击,并对社会管理服务提出日益提高的要求;经济转型发展会引致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结构性失业、新的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会对社会治理带来传导性冲击;社会阶层固化与流动性下降和贫富两极分化,会导致社会矛盾多发易发;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权利诉求也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网络社会与大数据技术正在全方位改变社会治理的领域、手段与方式,网络安全与风险问题日渐突出,线上线下交相影响,并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传导渗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领域。

面对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未来我国社会治理的体制与机制须进行持续的创新发展。

一是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要坚持德法兼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二是把握未来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发展完善协商民主、公众听事议事监事、政府公益创投与购买服务、多方共建公益基金、社会组织自治、家庭家风引导机制,扩大政社互动范围,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加快社会治理领域立法,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联动融合理念为引领,更加注重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力量统筹、资源共享,提高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律师、“寨老”“乡贤”等专业队伍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

三是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创新多元共治机制。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保障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良性有序互动的组织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坚持维权和维稳相统一,推动在服务中引导社会治理。建立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环境,以开放性架构、市场化机制吸纳社会力量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公共决策的公开透明性,形成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风尚。

四是完善社会治理考核激励机制,落实社会治理领导责任。要充分发挥社会治理考核评估结果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建立社会治理领域的权力清单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有力落实社会治理领导责任的评估和激励机制,真正促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齐抓共管、奖惩分明的社会治理局面。

❻ 中国的社会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式有什么关系

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治理模式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模式是服务于社会制度的。

❼ 我国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是什么

基层群众自治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

❽ 简述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背景

搜一下:简述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背景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