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与立案
『壹』 实名举报一定会立案吗
如果是实名举报政府行政人员,提供所举报的证据,以及对方的罪行,可以做到有报必查。
『贰』 公安局受理案件和立案的区别是什么
受理案件与立案的区别如下:
一、处理时间不同。受理和立案是公安机关处理刑事案件的两个环节,先受理案件才能立案。
二、处理结果不同。受理是必须的。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签名、捺指印。必要时,应当录音或者录像。
是否立案则需要审查。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2)举报与立案扩展阅读: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节 受 案
第一百六十六条 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签名、捺指印。必要时,应当录音或者录像。
第二节 立 案
第一百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第三节 撤 案
第一百八十三条 经过侦查,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案件:
(一)没有犯罪事实的;
(二)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四)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五)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六)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对于经过侦查,发现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不是被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或者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犯罪嫌疑人不够刑事处罚的,应当对有关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并对该案件继续侦查。
网络-受理
网络-立案
『叁』 举报人去公安局是说报案还是说立案
举报人去公安局只能是报案,立案是公安机关的权力,达到立案标准的才能立案,举报人是没有这个权力的
『肆』 去举报了,不给立案也没说法怎么办
起诉到法院一年多了,法院不立案也不给说法,法院这样做是不对的。当事人可以向内法院的上一级法院进容行反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5年4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7次会议通过)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诉权,实现人民法院依法、及时受理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和刑事自诉,实行立案登记制。 第二条 对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一律接收诉状,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
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立案。
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
『伍』 举报立案会和举报人还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了,放心吧
『陆』 举报和报案,控告的区别
第一,提出的主体不同。控告只能由被害人提出;举报只能由与案件无关的第三人提出;而报案可以是被害人,也可以是第三人提出。
第二,是否知晓具体的犯罪嫌疑人不同。控告和举报已经知晓具体的犯罪嫌疑人,而报案只知晓犯罪事实存在,但是却不知晓犯罪嫌疑人是谁。所以大家从这两点来把握,基本上可以准确的区分控告、举报和报案。
报案,是指有关单位或个人发现犯罪事实发生而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揭露和报告的行为。
举报,是指有关单位或个人将其发现的犯罪及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揭发、报告的行为。
控告,是指被害人(包括被害单位)将其发现的犯罪事实及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揭发、报告的行为。
(6)举报与立案扩展阅读:
意义:
1.便于与举报人(举报单位)取得联系,详细了解被举报人(被举报单位)的情况;
2.便于检察机关及时调查取证,尽快掌握和查清被举报人犯罪事实和证据;
3.节省人力、物力;
4.表明举报人敢于承担举报责任,对所举报的内容敢于承担法律后果;
5.便于答复查处结果、反馈信息;
6.便于表彰、奖励举报人,弘扬社会正气。
参考资料:网络-报案
参考资料:网络-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