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行政法
⑴ 什么事外部行政管理职权和内部行政管理职权
行政行为分为外部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外部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对专社会行政事务的一种属法律管理。内部行政事务是指行政机关对其所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不直接涉及行政相对人权益的有关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等行为。
⑵ 行政复议是内部行政行为还是外部行政行为
1、外部行政行来为。
2、行政复议源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
3、外部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对社会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作出的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做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的法律效力的行为。
⑶ 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的区别
一 ,内部行政行为,是指对人民不发生效力的行政内部活动,如机关就其内部各科组、课股的职责分配、人员配置、公文流程、公层负责划分等事项所制定的规则,以及行政内部的意见交换、请示与指示监督等。
二,外部行政行为,系指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发布行政命令或作成行政处分,而对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一定效力。
主要区别:
1.行为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不同。实施内部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与该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之间,必定存在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以及其它隶属关系,或者存在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法定的监督关系。实施外部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与该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之间,基本上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或者其它隶属关系,而只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最终取决于外部行政行为的实施者所拥有的对某类行政事务的管理职能而不来源于该行政机关的领导职能。
2.行政行为的作用力不同。内部行政行为通常只涉及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事务,其作用主要和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有关,不影响外部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外部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外行使公共权利的行为,因而直接影响着外部相对人的利益。由于这两种行政行为的上述区别以及行政机关行使这两种权利的性质和依据也不同,因此,不同性质的行为引起的争议应由不同的途径予以解决,即内部行政争议由行政机关自身解决,外部行政争议由法院解决。如果将行政内部争议也交由法院解决,一方面法院不熟悉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并缺乏具体的争议处理手段,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法院干扰行政机关正常工作,影响依法行政的效力。因此,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法院不受理就行政机关对行政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提起的诉讼。
⑷ 行政职务关系(公务员法律关系)属于(B)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法律关系 D.监督
我觉得这道题答案是有问题的。你只需要分清楚几个概念就好,不必拘泥于答回案。
1.行政法律答关系,是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它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主体之间或者行政主体与所属的公务员之间因内部行政管理活动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检察院与法院之间、市政府与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之间。
3.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因外部行政活动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交警对违章驾驶司机的罚款处理;比如环保局对超标排放公司的处罚。
4.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从这几个概念中,你应该能看出来,行政职务关系其实是属于内部行政法律关系的。
答案A才是正确的。
⑸ 什么是内部行政职权什么是外部行政职权
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主要区别:
1、行为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版实施内部行政行为的行权政机关与该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之间,必定存在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以及其它隶属关系,或者存在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法定的监督关系。
2、行政行为的作用力不同。内部行政行为通常只涉及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事务,其作用主要和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有关,不影响外部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外部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外行使公共权利的行为,因而直接影响着外部相对人的利益。
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因而内部行政行为对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有重大的影响。外部行政行为,是与行政机关内部行为相对应的一个行政法学概念。
⑹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有何区别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指的是: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所属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特定行政职权的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
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指的是:公共行政关系,主要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作为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6)外部行政法扩展阅读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即关系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律关系,而且在我国,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则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之间不能互为原被告(与民诉不同之处)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1)、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
(2)、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征: 1、行政主体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2、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组织,是行政权的归属者。
3、行政主体有权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代表国家并独立行使职权
4、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参加诉讼
内部行政关系
包括
一、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二、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三、行政机关与所属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
四、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五、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特定行政职权的组织之间的关系
六、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
⑺ 属于外部行政行为
【2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 属于外部行政行为
【1 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行为】 是行政立法行为
【3行政机关对所属公务员的行政处罚】 是内部行政行为
【4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行为】 是司法行为
⑻ 如何理解行政法研究的主要是外部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内部管理事务,不归行政法规制。
⑼ 【多项选择】下列属于外部行政行为的有()
此题选B。
——A项属于行政立法行为,关于行政立法的行为性质有争议,一内说认为其属于立法行容为而非行政行为,二说认为其属于行政行为中的抽象行政行为的一种。采用一说因其不是行政行为,更枉论其是否为外部行政行为;采用二说,其虽是行政行为,但既不是内部行政行为,也不是外部行政行为,因为,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要求针对特定的对象做出,有行政相对人,如果该相对人是行政机关内部组成人员,与行政机关属于隶属关系,行为性质也是内部人事决定或处分之类的,则是内部行政行为,如果该相对人不属于机关组成人员,则是外部行政行为。而行政立法行为没有行政相对人,其不是针对特定对象而做出的,具有普遍的适用效力。
——B项行政处罚不是对内部人员的行政处分,前者属于外部行政行为,后者属于内部行政行为;
——C项同B,属于行政处分,内部行政行为;
——D项是法院的行为,法院不是行政机关,而是司法机关,其行为属于司法行为,根本不是行政行为。
综上,选B。
⑽ 简述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划分的意义
这个意义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外部的行政行为的话是可以划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