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党组织审批新党员的主要依据
Ⅰ 发展党员经过哪五个阶段
发展党员阶段包括五个阶段,分别是申请入党阶段,积极分子阶段,发展对象阶段,吸收为预备党员阶段,正式党员阶段。
一、申请入党阶段。
1、向党组织自愿递交入党申请书。
这一环节,党组织应当把好三个关口:
(1)一是年龄问题,申请人是否年满18岁;
(2)二是入党申请书是否由本人亲自书写和提交;
(3)三是申请书是否向党组织表达自己真实意愿,入党动机、态度、认识是否明确等。
2、党组织派人与入党申请人谈话。党组织收到入党申请书后,在一个月内派人同入党申请人谈话,了解基本情况,并做好谈话记录。
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阶段。
1、党组织研究决定入党积极分子。
2、党员推荐或群团组织推优产生人选→支部委员会(支部大会)讨论研究→报上级党委备案→通知入党积极分子→发放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填写个人信息)→撰写个人自传。
3、党组织指定入党培养联系人。党组织确定1-2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
4、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党支部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记录其主要表现、接受教育培训和参加党内活动情况,做出考察结论。
三、确定和考察发展对象阶段。
1、确定发展对象的时间和程序。
一般应经过党组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就可以召开支委会确定为发展对象。
2、报上级党委备案。
3、党组织指定入党介绍人。由2名正式党员作为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
4、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
5、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并在适当范围内公示。
四、接收预备党员阶段、
1、支部委员会对发展对象进行审查。
3、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
《入党志愿书》实行编号管理,党组织应对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进行指导把关,既不能填写错误,也不能随意涂改,更不能作废或丢弃。
4、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表决。
5、形成决议后上报上级党委。党支部要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写在发展对象的入党志愿书上,连同申请书、政治审查材料、培养教育考察材料等,一并及时上报上级党(工)委审批。
6、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谈话。谈话时间:应安排在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其为预备党员后,上级党(工)委审批之前。
7、上级党委进行审批。
8、预备党员进行入党宣誓。
宣誓仪式一般由基层党委或党支部组织进行。
9、预备党员教育和考察。
党支部应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考察,预备期满时应形成书面考察材料。
五、预备党员转正阶段。
1、预备党员提出转正申请。
2、一般在预备期满前1个月本人主动向所在党组织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书面申请。预备党员不能提前转正,预备期必须为一年。
3、对转入的预备党员,在其预备期满时,如认为有必要,可推迟讨论其转正问题,推迟时间不超过6个月。
4、党小组提出意见,党支部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
5、支部委员会对预备党员考察等情况进行综合审查。
6、党支部讨论表决预备党员转正。
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大会,对到会人数、赞成人数等要求与讨论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相同。
7、上级党委审批预备党员转正。
具有审批权限的基层党委对党支部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决议,应当在3个月内召开党委会议审批。
8、党委正式通知审批结果。
党委以批复文件形式通知党支部,并及时将党委审批意见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
9、建立党员档案。
预备党员转正后,党支部应当将《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政治审查材料、转正申请书和培养教育考察材料等交上级党委存入本人人事档案。无人事档案的,建立党员档案,由所在党委保存。农民和居民党员档案由所在乡镇和街道党(工)委管理,干部职工党员档案由管理其人事部门管理。
(1)是党组织审批新党员的主要依据扩展阅读
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1、延长预备党员的预备期。
(1)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时,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需进一步教育和考察的,可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能少于半年,最长不能超过一年。
(2) 延长预备期的支部大会决议,应包括的内容有:延长预备期的原因、延长时间、支部大会表决的情况。支部大会决议要填入《入党志愿书》,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2、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1)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表现不具备党员条件,或延长预备期后教育效果仍不明显的,应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2) 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3) 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不是党的纪律处分,只是说明其本人还不具备党员条件。
(4) 在上级党组织还没有批准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之前,本人仍应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并按时交纳党费。
Ⅱ 接受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主要程序有哪些
主要程序是:
(1)一般由支部书记担任会议主持人,宣布开会,报告出席会议的党员人数,提出会议的议题及开好会议的具体要求。
(2)入党申请人汇报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的动机、本人履历、现实表现、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情况,以及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其它问题。通常情况下,《入党志愿书》包含了应汇报的内容,由申请人宣读《入党志愿书》有关部分即可。
(3)入党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的主要情况和对其进行培养教育情况,并对其能否入党表明意见。
(4)支委会向支部大会报告对发展对象审查的情况及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意见的情况。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和表现。申请人政治历史、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的审查情况。其他需要向支部大会说明的问题。党内外有关群众对申请人的表现情况及其是否具备党员条件的评价和意见。对申请人填写《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材料进行审查的情况。支部委员会对其能否入党的意见。
(5)与会党员充分发表意见,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进行讨论。
(6)发展对象表态,谈自己对大家提出意见的看法及今后的决心。
(7)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因故不能到会的党员会前正式向支部提出书面意见的,应统计在有效票数内。
(8)支部书记对支部大会情况作简要总结,宣读支部大会的表决决议。支部委员会应将支部大会决议及时填入发展对象《入党志愿书》的有关栏目内,写明应到、实到党员人数,票决情况等,由支部书记签名盖章。若同意接收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将其入党申请书、政审材料、培养考察材料、自传、思想汇报等及时报工委审批。
Ⅲ 入党宣誓仪式主要包括那几个主要步骤
入党宣誓仪式程序:
1.奏(唱)《国际歌》。
2.党组织负责同志致辞。
3.预备党员宣誓(宣誓人、领誓人面向党旗,一般举右手握拳,领誓人领誓)。
4.参加宣誓的预备党员代表讲话。
5.自由发言(参加宣誓仪式的人员都可发言)。
6.党组织负责同志讲话;如上级党组织派人参加,也应请其讲话。
7.奏唱《国歌》,宣布仪式结束。
(3)是党组织审批新党员的主要依据扩展阅读:
入党是指经过一定手续,得到某政党组织批准而成为该党之成员。亦特指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条件为:年满18周岁以上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程序
⒈个人申请。
⒉组织培养(入党对象培养考察期为一年以上),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
⒊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
⒋支部审查,支部大会讨论作出决议,报党委。
⒌上级党组织谈话了解、审批(预备期一年以上)。
⒍入党宣誓。
⒎预备期。
⒏支部考察预备期,提出能否转正意见,并报党委。
⒐党委审查,合条件的转正,不合条件的延长预备期。
⒑转正:个人申请;支部大会通过;报党委审批。
⒒延长期:支部考察延长期,提出意见,并报党委审查,合条件的转正,不合条件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Ⅳ 发展新党员的政审外调材料是不是需要单位的上级党委出具,依据文件是什么 主要是需要出具相关文件依据!
应该是党支部的上级党委,通常也就是本单位的党委,如果本单位没有党委,则应盖上级党委公章
Ⅳ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党委审批预备党员主要审议什么审议后怎么办
审议党支部所提交的党员材料,对预备党员能否按期转正进行研定,审议通过后即认可党员转正。负责发展党员工作的部门要认真填写入党志愿书上的相关意见,党委书记要签字,办妥后归档!
Ⅵ 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是
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等。
依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第二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应当把吸收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分子入党,作为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
发展党员工作应当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
(6)是党组织审批新党员的主要依据扩展阅读:
吸收新党员的相关要求规定:
1、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2、入党申请人应当向工作、学习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没有工作、学习单位或工作、学习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向居住地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3、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学习所在单位(居住地)发生变动,应当及时报告原单位(居住地)党组织。原单位(居住地)党组织应当及时将培养教育等有关材料转交现单位(居住地)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