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的概念
A. 俄罗斯九个联邦管理区,是地理概念,还是行政区划分,是不是有九个行政区,一把手
俄罗斯行政区的划分比较复杂,俄罗斯联邦现由85个联邦主体组成(版22个自治共和国、权9个边疆区、46个州、3个联邦直辖市、1个自治州、4个民族自治区)。2000年5月13日普京以第849号总统令将俄联邦89个联邦主体划分为七个联邦区(Federal'nyj Okrug)。 2014年增加到九个,使联邦中央与联邦主体之间增加了一个管理监督机构。
B. 行政区划中的地区是一个什么概念
地区是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几个县,不设区。为正厅级,政府称行政专署 首长称专员
目前,地区只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方存在,如西藏林芝地区
地区在发达地区已改成市,平常说的地级市,就是地区级别的市
C. 地理概念而非行政区域概念是什么意思
中国地理 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 2、中国陆地面积约 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D. 行政区划方案的基本概念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其所管辖地地区进行有效的和方便的管理而作出的多级行政区的划分。国家除了全国性的中央级的管理机构外,还需要对其各级地方进行分区管理,各级行政区都设有相应的地方行政机构。我国目前设有各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在特别行政区设有特区政府。
建国以来,我国的行政区划随着政治的或经济的各方面深入发展,行政区划进行了多次调整。也出现了对我国行政区划有影响的诸如罗开富方案、黄秉维方案赵松乔方案等九大区划方案,这些方案对我国过去行政区划产生了相应的影响。然而,我国的行政区划及行政区划命名现代已不适应中国国防、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形成一定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在国家国防、疆土安全、民族融合上需要及时进行研究应对,许多过去的观念需要与时俱进。表现在,我国的过去行政区域划观念陷入三大误区:一、陷入经济人口至上主义误区,即用东部的区划标准来划分西部边疆行政区;二、强化民族区别误区,中国是统一、团结、平等的国家,应强调共同祖国和公民意识,而许多超大型的边疆行政区划刻意强化民族地区特点及差异,不利于从小培养公民意识和祖国归属感,不利于抑制分裂主义;三、缺乏疆土国防意识,国防不仅仅是单纯地派重兵驻守(这是最低级的国防),更在于永世牢固,首先表现在边疆行政区划上必须永世牢固,必须采用边疆风险分散原则、边疆楔形划分原则、淡化民族区别强化公民意识及祖国归属感原则、疆土面积加权系数原则、未来战略资源考虑原则。一国之行政区划非小事,需要那个国家的学者们好好去研究、交流、讨论,以促进国家及时、科学地划分。
E. 高分求行政区划的等级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区:
一级:直辖市、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回
二级:地级市(含副省级城市、答计划单列市)、地区行署、自治州、盟(只在内蒙);
三级: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只在内蒙)、特区(只在贵州)、林区(只在湖北);
四级:街道办事处、乡、镇、民族乡、苏木(只在内蒙)、区公所;
直辖市:省级,中央直辖,直辖市政府上级领导是国务院,直辖市市长和省长级别相同,现有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地级市:地级,高于县级,省辖,上级领导是省、自治区政府,比如台州市;
广义的地级市包括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
副省级城市,全国只有15个,比省级低,比地级高,浙江境内只有杭州、宁波;
计划单列市,全国只有5个,财政上缴中央,只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县级市:县级,市长级别同县长,政府上级领导是名义上是省政府,实际上是地级市政府,温岭市、临海市都是台州市管辖,国家宪法不允许市管市,所以美其名曰“省直辖县级市,地级市代管”。
县辖市:只在台湾,县辖市为乡级,同乡镇,比如台北县永和市(永和豆浆发源地)
F.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概念的“市”(如北京市、广州市),其最早实行该行政区划名称的国家是日本吗
其实这个市不是最早来自日本的。其实很多国家多直接叫名字。
市在中国很早就提出专来过 《韩非属子·爱臣》:“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
每种学科定义也不一样。
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经济学说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你至于区划,也是根据我们的习惯来叫,我们都叫市,所以说国外也叫纽约市,巴黎市。但是外国人一般不这么称呼,一般是纽约,巴黎这样。
古代有县、郡、城、村。现在我们也保留了县、村这些名词。市只是一个称呼,以前叫城,现在叫市。好比以前洛阳城,现在洛阳市,是一样的。
至于你说日本汉语的问题,有一些是日本人发明的。物理,化学这俩词就是日本人发明的。
G. 中国的行政区域的结构树是怎样的县和市的概念是怎样的
理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县、乡三级: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四类国家一级行政区;
省、自治区分为地级行政区(含副省级城市);
地区与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和市;
直辖市、地级市与副省级城市分县级行政区包括市辖区、县、自治县与市等;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等乡级行政区,乡级为基层政权。
在行政区域管理实际中,现行的管理体制实际上沿用了国民政府那一套管理方式。除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外,每个省、自治区行政区划仍旧按地市级行政区(含副省级城市)、县级行政区(含副地司级行政区域)和乡镇(含副县级行政区域)三级管理,这也是中国大陆特色政治在行政区划管理上的体现。
地市级行政区(含副省级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以前为专区)、自治州和盟(内蒙古),其机构设置上除了各有侧重以外其他大同小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的行政级别,最高行政长官也按照行政区的行政级别对应。如“副省级城市”最高行政长官对应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依此类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包括4个中央直接管辖的直辖市,23个省,5个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还有2个特别行政区都是根据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概念所成立的。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把台湾看成是第二十三个省,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是从未在台湾行政过,真正在台湾行政的则是中华民国政府。
H. 省辖市和省直管市的概念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直管市即省级城市,属于省辖市。1980年特别是1983年以后,“地级市”的设立原意是想打破行政壁垒和城乡分隔,发挥中心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在财政转移支付和分税制的情况下,“地级市”往往成了抽水机,为了中心城市的发展,截留辖属县的资金,从而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地级市”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多了一个环节,反不利于政令的畅通,而且每年单工资损耗财政之巨上亿计,因此中国设立了“省直管市”来缓解这个问题。
省辖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规定,“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据此推理,“省辖市”指除直辖市以外的所有“市”。
补充:
1983年起开始推行的“地级行政区划改革”,“省辖市”全部改为“地级市”;与“省辖市”对应的有“地辖市”(或“地管市”)——即直属地区管辖的“市”;“地辖市”自1983年开始改称“县级市”。
“省辖市”的行政区划(行政分区)为市辖区,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郊区,“省辖市”属于真正意义的城市。官方对“省辖市”既作为行政区划,同时也作为城市看待;尽管“省辖市”行政地位不低于地区,但官方统计上将“省辖市”和“地辖市”作为“市”单列,并未作为地级行政区统计。
“地级市”实行“市管市”和“市管县”,其行政区涵盖各种形式的县级行政区。
“省辖市”改“地级市”以后,成为四级行政区划制度的省、自治区主要行政分区形式,并作为地级行政区纳入官方统计。随“地级行政区划改革”的深入,到1986年,“地级市”达到166个,占325个地级行政区的51.1%,取代“地区”和“盟”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要区划类型。
截至201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地级市285个、县级市369个,所以有省辖市65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