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旦行政
1. 海西是什么
“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的以福建为核心区的台湾海峡海域与陆地。它的提出,凸显福建对自身优势与条件的认识和自信。同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福建省常务副省长的黄小晶代表与几十位代表联名提出建议,要求把建设“海西”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2. 茶卡盐湖到大柴旦翻越了什么山脉
大柴旦行政区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直辖的县级行政管理区,不属于法定的县级行政区但基本类似,行政区域包括德令哈市的柴旦镇、锡铁山镇2个镇,其行政机关大柴旦行政委员会是海西州政府派出机构而非独立一级政府。
大柴旦,蒙古语称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北缘,青新公路(315国道)、柳格公路(215国道)和青藏铁路贯穿全境,[1] 其中315国道和215国道于柴旦镇交汇。[1-3]
大柴旦行政委员会驻地柴旦镇东距海西州政府所在地德令哈市约200公里,距省会西宁市732公里,南距格尔木市约190公里,西北距甘肃省敦煌市320公里,是柴达木盆地的“北大门”。
3. 大柴旦行政区的交通运输
公路
青新(315国道)与柳格(215国道)公路贯穿大柴旦行政区全境,并于柴旦镇交汇。 格尔木至柴旦(215线)二级公路已建成,德令哈至柴旦(315线)、柴旦至当金山(215线)二级公路建设工程正在实施。 全区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156公里。
铁路
青藏铁路从境内通过,设有饮马峡站和锡铁山站2个火车站。 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公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728万吨,周转量2357万吨公里;2013年旅客运输量5.33万人,周转量1504万人公里。
4. 大柴旦行政区的地理环境
经济总量
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69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同期增长2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0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79304万元,增长27.9%;第三产业增加值38893万元,增长10.1%。人均GDP280465元,增长43.9%。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0.8:87.4:11.8转变为0.6:90.2:9.2。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0.2%、96.4%和3.4%,拉动经济增长0.1、24.4和0.8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工业贡献率93.3%,拉动经济增长23.6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3102万元,增长35.14%。按产业结构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11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20034万元,增长32.7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7958万元,增长45.6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64555万元,下降22.71%;民间投资287354万元,增长121.41%,外商投资11193万元。
2013年共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3个,比2012年增加27个。其中:续建项目29个,减少8个;新开工项目44个,增加19个。
招商引资
2013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个,签约资金达126.16亿元,其中,煤炭化工业项目2个,金额121.2亿元,化工业项目2个,金额0.96亿元,新能源项目1个,金额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63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8.63亿元。 2013年牧业总产值3642万元,牧业增加值2500万元,同2012年比增长4.3%。
2013年末各类牲畜存栏6.59万头(只),其中:能繁殖母畜3.73万头(只)。2013年共繁殖各类仔畜3.09万头(只),育活仔畜2.67万头(只),仔畜成活率为86.41%;成幼畜减损0.14万头(只),成幼畜减损率1.96%。2013年内出栏各类牲畜3.14万头(只),出栏率43.92%;出售各类牲畜2.92万头(只),商品率达40.84 %。 2013全年,大柴旦行政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47530万元,比2012年增长30.2%;其中行属工业增加值273963万元,同2012年比增长43.2%,高于大柴旦行政区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行属工业占地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9%,较2012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
大柴旦行政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36802万元,增长32.4%,其中行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3235万元,增长44.3%。
大柴旦行政区工业经济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2450万元,增长18.96%;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165842万元,增长220.4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29238万元,增长7.2%。
大柴旦行政区工业经济中,五大支柱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46946万元,同比增长44%。其中:煤炭采选业67467万元,增长54.3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38163万元,增长47.57%;非金属矿采选业2816万元,增长93.4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5036万元,增长158.15%;电力生产业19896万元,增长19.74%。
大柴旦行政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71488万元,其中行属工业总产值465955万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41017万元,增长1.13%,其中行属工业销售产值234866万元,增长3.83%。大柴旦行政区产品销售率达60%。
大柴旦行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299万元,下降17.1%;实现利润87623万元,下降26.3%。
2013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2101万元,增长11.7%。大柴旦行政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77万元。 国内贸易
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97万元,同2012年比增10.41%。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195万元,增长1.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498万元,增长17.07%;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040万元,增长 14.99 %;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564万元,增长14.52%。
交通和邮电业
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587万元,增长6.7%。
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邮电业务总量2252万元,增长1.46%。其中,邮政业务量172万元,下降8.59%;电信业务量2080万元,增长1.46%。20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42户;移动电话用户18150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742户。
金融和保险业
截至2013年末,大柴旦行政区各类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319万元,下降29.6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394万元,增长20.25%;贷款余额91870万元,增长27.54%。
2013年大柴旦行政区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41万元,下降29.37%。已决赔款232万元,下降7.41%。
5. 大柴旦行政委员会锡铁山镇经纬度是多少
北纬N37°19′10.67″ 东经E95°33′9.06″
请采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