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 » 中国行政消耗

中国行政消耗

发布时间: 2020-11-29 12:56:02

『壹』 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 建立者(名族) 时间 都城 著名皇帝、大臣、重要大事、亡国之君、灭亡时间、历史故事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创立:隋文帝建国后,综合汉魏、两晋和南北朝的中央职官的设置,设三省六部,以加强中央集权。
完善: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 原因: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斗争,相权被逐步分解的结果。两汉以来,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到隋唐时,独相制发展为群相制。
(职能:
①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②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可驳回
③尚书省(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A、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 (六部之首)
B、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
C、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
D、兵部: 主管军政
E、刑部:主管刑法
F、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地位:①三省: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②六部:尚书省下设机构
特点:
①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②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但大多品级较低。
作用:
①对中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对皇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对后世: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都沿袭这种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背景:
①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
②隋唐时期,为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地主阶级中吸引人才参与政权,巩固统治。
③中小地主经济实力的壮大,封建小农经济也有长足的进步,中小地主和自耕农可以通过科举获得相应的地位,科举制就是这种封建经济在上层建筑的体现。
含义:科:考试科目;举:选拔人才 目的:笼络读书人,巩固封建王朝
形成:
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
②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完善:唐承隋制
①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②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③唐玄宗(开元年间):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地位)
作用:积极: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A、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
B、扩大了官吏来源和统治基础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②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③有利于唐诗的发展
消极:
①是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
②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笼络知识分子,加强思想控制,特别到明清时期更是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③考试内容不合理,在社会上形成重文重艺而轻技轻工的风气,忽视实用性学问。
④使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于做官,而荒于探究自然,限制了科学发明和创见,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使中国的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
⑤ 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租庸调制
(1)隋唐实行租庸调制的背景:北魏实行租调制
(2)隋朝赋役制度的改革:
①背景:沿用北魏实行租调制
②内容:
A、租调数量比北周轻
B、农民服役时间短
C、以庸代役制度开始部分实行“民年五十,免役收庸”
(3)唐朝的租庸调制:
①改革的指导思想: 轻徭薄赋
②原因:
A、唐吸取隋亡的教训;
B、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政府财政困难,人民流离失所。
C、因此,整顿田制和赋役制度,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为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③内容:
A、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丁税”)
B、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户税)
C、庸:服徭役期间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不再有年龄的限制,形成了完整的租、庸、调制(代役税) 劳役地租 →实物地租
④隋朝和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的作用:
A、减轻了农民的一些负担,且保证了生产时间,垦田数增加。
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使国家富强起来。
C、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使其有更多时间投入生产,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巩固了府兵制。

两税法
产生背景:天宝年间,由于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
目的:直接:解决财政危机,增加政府收入 根本:巩固封建统治
时间: 780年
人物:唐德宗接受杨炎的建议
主要内容:
①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②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③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特点:
① 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即以资产税取代自战国以来的人丁税
② 简化了税目
③ 征税时间较固定
作用:
①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③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④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宋朝
宋立国之后,当政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建立怎样的政治架构才能克服自秦以降各朝各代的弊端。以科举制建立人才选拔与任用机制,既打破门阀托大的政治格局,又很好地解决官僚世袭制的弊端。虽然自隋代就开始了科举制度,但这一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还是建立在宋代,准入条件的降低,选拔人数的增加,科举制度作为国家开科取士的手段实施,使宋代很快进入了士大夫时代。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使文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地方官员的主要责任是牧民,守土之责由中央任命专职的军事长官去处理,二者皆由中央调遣,互不统属。这就彻底革除唐季以来军阀割据的政治传统,也彻底消除了五代朝代频繁更替的政治基础。由于宋代皇帝 都比较好地执行太祖的祖训,大臣和言官都敢于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当面和皇帝争执,这种开明的政治气氛,使得宋代的大臣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采取文臣治国,兵权集中于中央,使宋朝的中央政府拥有比过去朝代更大、更有效的权力。权力实际上更集中。其次,由于宋廷采取更宽松、更开明的政治手腕,使皇权得到一定的束缚,大臣参与决策与执行政策的权力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要大。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宋朝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工艺上的繁荣与先进。
宋朝的工商业政策及工商业的发展:宋代和其它主要王朝不同的是,宋代并不过分强调以农为本,宋代的商贸都十分发达。有宋一代,由于边境问题一直不断,岁币一直是朝廷一项经常性支出。庞大的军队和官僚系统也需要国家有足够的收入才能负担。在国土面积较汉唐减少的情况下,支出却大幅增加。增加国家的财源显得十分重要。显然,依靠土地收入肯定有限,土地税赋过重不能养民,国家岁入过低又不能支撑政权。发展贸易,是朝廷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北宋的贸易十分发达,到了南宋,贸易对于国家的经济地位显得更重要,甚至可以说,南宋是靠贸易立国的。贸易的发展带动商业繁荣,商业繁荣又拉动手工业与规模工业的发展。宋朝时期,我国的治金、采矿、陶瓷工业已经十分发达。北宋时期就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各地的官窑等。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竟达七八千人,厂里的工人按期领工资。因为工商需要先进的技术,所以在宋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北宋时期,钢产量已经超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产量(美国学者郝若贝教授(Robert Hartwall)根据宋代兵器制作、铁钱铸造和制造农具等方面的消耗情况,推算出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的铁产量大致在7.5-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产量的2.5-5倍,整个欧洲各国(包括俄罗斯欧洲部分)到18世纪铁产量大致在14-18万吨之间,因此宋代中国的铁产量基本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首都开封已经是一百多万人的大都市(这种规模就是在今天也是了不起的),百姓做饭烧的是煤而不是柴草(宋代的煤产量无疑是居世界第一,而且开采技术非常先进)。由此可见当时的工业水平和普通人的生活水准。宋朝国家财政收入主体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逐步迈进。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的“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由于工商业的高度繁荣,促使国家采用纸币----交子(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正式由政府出面设立交子务,随着纸币发行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地区使用这种便利的货币。西方最早的纸币是1661年斯德哥尔摩银行发行的,但这家银行很快倒闭。至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正式使用纸币,比中国晚了700年左右)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商业活动也空前活跃起来。在宋代,商业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数量
的大量增加。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允许商人经商,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尤其是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城市人口都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大都市。其商业更是异常发达,据一些学者统计,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业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在城市周围和乡村的交通要道逐渐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集市。这种集市在岭南称为“墟市”,北方称为“草市。”这些集市又被总称为坊场,它们遍布全国各地,形成星罗棋布的交换网络,所有这些都表明,宋代商业活动空前活跃。与此同时,宋代的海外贸易也是空前繁荣,根据周去非《岭外代答》等资料记载,与宋朝保持通商贸易的国家达到50多个,因而宋代海外贸易范围较前代大大扩大。当时中国的商船不仅坚实耐用,而且船体庞大,据《梦梁录》记载,宋代大的海商所用的船可以容纳500-600人。更重要的是,出海的商人掌握了全世界最为先进的航海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从而使海外贸易得到了巨大发展。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客观上要求与之相匹配的技术与工艺,因此,宋代中国技术方面显著领先世界也就不足为奇了。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都成熟和开始于宋代,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经济高度发展与繁荣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

元朝
元朝的行政管理体制,设置有中书省,此外还有枢密院、御史台、司农司、宣政院、将作院、通政院及五卫亲军等。其中,中书省总领政务及百官,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防务与作战,御史台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检察院,专门监察官吏腐败与渎职事宜。

元朝仿效阿拉伯及罗马帝国的行政体制,首次在中国设立行省,即今天的省级区划制度,计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征东等11个行省(河北与山东西部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行省制度是自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是中国行政管理制度的一次巨大革命,对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元朝在经济上奉行开放的政策,积极鼓励并参与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而陆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无疑是元朝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元朝继承与发扬两宋开放沿海与沿江的政策,并且较之有大幅度的提升,例如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在口岸城市设立专门管理商业船运及贸易的行政机构。元朝口岸极其繁华,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均远远超过两宋时期。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专家学者考证,当时的刺桐港(今福建泉州)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的世界两大港口之一。至今屹立在泉州沿海的六胜塔,就是当年引导航船进出的灯塔遗迹。当时的刺桐港港口里船舶相连无边无尽,巨宗货物堆积如山。

在元朝开放的经济政策鼓舞之下,阿拉伯、波斯与印度等地的香料、药材等物质大批舶至中国,以至“来华商贾不绝于途”;而中国著名的丝绸、瓷器亦大批漂洋渡海,甚至远赴欧洲。

『贰』 每年中国人民银行考试是不是都要应届毕业生

是的,最近5年每年都在招应届生入行
但是现在学历门槛必须要相关专业(金融内、经济容、会计,少部分计算机,英语)类硕士毕业
学校基本要求985、211或国外留学学历。
报名人数超多,去年某省中心支行报名2200余人,招11人
难度较大,但是前途光明。

『叁』 中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巨大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完全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一定会遇到资源超前消费、生态环境恶化的发展瓶颈。危机与机遇共生,目前的困境,对中国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一种“倒逼”机制。
随着经济不断增长,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1960年代到现在,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更快,能源消费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60年代美国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5%,中国仅占5%;现在中国增长到22%,美国却下降到17%。全球煤炭消费中国占了50%还多。中国的石油消费现在一半以上靠进口。由石化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现在也已超过美国。我国中东部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和PM2.5严重超标,正在警示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已经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发展的理念。过去这种以大量能源消耗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必然与生态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状态。我们必须在GDP的增长速度和改善生态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
推进以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必将助推美丽中国梦。它不但不会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反而会有利于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中国有自己的优势。首先,中国拥有发展新能源优良的资源和环境禀赋;其次,中国的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已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第三,中国正在进行积极的改革,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实际上,技术的首创或模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中国必须主导开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抢占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制高点。

『肆』 中国缺水的地方、情况

中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约6万亿立方米,折合年降水深为628毫米,
比亚洲平均年降水深少114毫米。
(1)2008年,中国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南方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设施遭受严重损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8个省(直辖市)大量水库、水电站和堤防受损,并形成众多的堰塞湖;黄河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凌汛,出现重大险情;全年有10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珠江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晚秋汛;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等部分地区发生了近5年来最严重的干旱,部分地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水利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预案,调动全行业力量,全力以赴抗灾救灾,积极参与灾后重建,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2)降水量:2008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达到654.8mm,折合降水总量为62000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偏多1.9%。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22.6mm,比常年值偏少1.7%;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44.3mm,比常年值偏多3.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和海南偏多20%左右;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其中宁夏和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10%。
(3)地表水资源量:2008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377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78.6mm,比常年值偏少1.2%。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6%,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天津、上海、广东、广西偏多程度在36%~20%之间,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偏少程度在50%~30%之间。
2008年全国总用水量5910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占12.3%,工业用水占23.7%,农业用水占62.0%,生态与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2.0%。与2007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增加9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加1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减少7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增加65亿立方米,生态与环境补水增加14亿立方米。在各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有江苏、新疆、广东3个省(自治区),用水量少于50亿立方米的有天津、青海、北京、西藏、海南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75%以上的有新疆、宁夏、西藏、内蒙古、甘肃、海南6个省(自治区),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30%以上的有上海、重庆、福建、江苏、湖北、贵州、安徽7个省(直辖市),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重庆和天津3个直辖市。
各省级行政区的用水指标值差别很大。从人均用水量看,大于600立方米的有新疆、西藏、宁夏、黑龙江、江苏、内蒙古、广西、上海、青海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西藏、宁夏分别达2500立方米、1315立方米、1208立方米;小于300立方米的有山西、天津、北京、陕西、山东、河南、四川、贵州、河北、重庆10个省(直辖市),其中山西最低,仅167立方米。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看,新疆和西藏2个自治区较高,分别为1209立方米和948立方米;小于100立方米的有北京、天津、山东、山西、上海、浙江6个省(直辖市),其中北京、天津分别为30立方米和34立方米。

『伍』 过几天就去菲律宾做推广到底可不可以,心里很矛盾,会不会真是陷阱

这个问题有点儿年头了,我的答案是给后面看到的人的。
建议心动的人搜一下“美女荷官,在线发牌”。[狗头.jpg]
我说,下面那些“客服”打成“克服”、“微信”打成“信微”,搞得像地下组织黄色小广告一样的,看到的人心里该有点儿数了,都成年人了,什么该信什么不该信都懂的吧?
你要说我是喷子,我也没办法,我这语气也确实是是挺冲的。
那些“零要求,高福利”的工作你闭上眼睛就有了,何必花力气找呢不是?真拿人老板当扶贫办的?
然后,你看第一的答案:“刑法里有一条中国公民只要是拉中国公民去赌博就算是违法的,所以作为推广,千万不要拉着自己的朋友到平台玩,我就遇到一个SB,叫自己朋友玩,回国就被抓了,肯定是朋友举报了,这个是拉人赌,做推广一般公司都有资源的,挖掘自己的资源就够了”、“而且哪怕就是黑公司也不是不可以去,看老板给你多少钱了,如果钱给的多也是可以考虑的,因为在这边就算是被移民局查到没有工作签打黑工只要老板肯花钱办事也可以捞出来的”。鄙人保证,复制黏贴,无一字修改。
您品,您细品,教你怎么“合法”干“体面事”呢。
我,网络喷子,用第一大哥循循诱导的良心,保证,他绝不是托儿。(支付宝到账0.01元)——我才是!
点右上角的“叉”叭~

『陆』 为什么折旧算在收入法计算GDP中

GDP是宏观上的称呼,在微观的各行业、各常住单位里叫增加值。

增加值: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生产单位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了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投入价值后的差额部分。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而计算中间投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口径范围保持一致,即计算与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二是一般为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即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低值易耗品则按本期摊销的部分计算。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角度计算GDP的一种方法。

(6)中国行政消耗扩展阅读:

GDP核算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中国GDP是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CSNA)的要求进行测算的,该体系采纳了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

国家统计局正在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修订的2008年SNA进行研究,并将逐步对我国GDP核算制度方法进行修订。

资料来源

在季度GDP核算时,将所有可以在核算时获得的、适用的经济统计调查数据都用于GDP核算。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国家统计调查资料,指由国家统计系统实施的统计调查获得的各种统计资料,如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统计调查资料、服务业抽样调查资料、人口与劳动工资统计资料、价格统计资料等。

二是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主要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证监会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数据,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分行业的税收资料等。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