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拘留期间都做什么
1. 行政拘留期间每天都有放出户外的吗
怎么可能,啥叫行政拘留不懂吗,就是短期内限制人生自由,怎么可能放出户外,除非有人保释,否则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一般都是关在拘留室
2. 15天拘留在里面都干什么啊
进行法律、道德、文化、时事、政策、所规、行为养成、技能培训、心理健康等教育。
依据《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拘留所应当建立教育制度,对被拘留人进行法律、道德、文化、时事、政策、所规、行为养成、技能培训、心理健康等教育。
对被拘留人的教育,可以采取集体教育、分类教育、个别教育、心理矫治、亲友规劝、社会帮教、现身说法等形式进行。拘留所应当在被拘留人入所24小时以内进行第一次谈话教育,在解除拘留前进行一次谈话教育。对被拘留人的集体教育每周不少于10个课时。
(2)行政拘留期间都做什么扩展阅读:
拘留的相关要求规定:
1、被拘留人解除拘留出所时,拘留所民警应当对其人身和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并返还代为保管的财物。
2、拘留所民警在被拘留人登记表上登记被拘留人出所原因、时间及去向并签名,并录入拘留所管理信息系统。
3、拘留所应当开展所内文化建设活动,营造有益于被拘留人身心健康,促进被拘留人知错、认错、改错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3. 行政拘留期间,个人有哪些权力
行政拘留是指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般违法行为,给予的一种最严厉制裁,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治安拘留最高期限为15日(期满即释放,由公安机关决定,在行政拘留所执行对拘留不服的,可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合并执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过20天。除了限制人身自由之外,其他权利不受剥夺。
4. 行政拘留十五天,放人时需要交什么伙食费之类的钱么
行政拘留十五天,放人时不需要交伙食费。
根据《拘留所条例》规定:
第十七条拘留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为被拘留人提供饮食,并尊重被拘留人的民族饮食习惯。
第十八条拘留所应当建立医疗卫生防疫制度,做好防病、防疫、治疗工作。 拘留所对患病的被拘留人应当及时治疗。被拘留人患病需要出所治疗的,由拘留所所长批准,并派人民警察管理。
被拘留人患有传染病需要隔离治疗的,拘留所应当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被拘留人病情严重的,拘留所应当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通知被拘留人的亲属。
(4)行政拘留期间都做什么扩展阅读
国务院法制办初步听取了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会同公安部等部门对送审稿进行了研究、修改,形成了《拘留所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关于拘留所拘押人员的范围。征求意见稿规定,拘留所拘押四类人员:
一是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给予行政拘留的人;
二是被人民法院依法拘留(以下称司法拘留)的人;
三是被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予以拘留审查(以下称拘留审查)的人;
四是被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等法律给予行政强制措施性质拘留(以下称行政强制拘留)的人。(第二条)
(二)关于拘留所的设置。
征求意见稿规定:拘留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由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管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家安全机关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拘留所,应当经同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报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此外,征求意见稿对拘留所的建设要求作了原则规定。(第六条至第八条)
(三)关于拘留所经费保障。
2006年《治安管理处罚法》删除了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被拘留人伙食费由被拘留人自己负担的规定。
征求意见稿在认真研究《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背景和立法意图、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规定:拘留所经费和被拘留人伙食费按照国家规定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经费项目和开支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拘留所及其人民警察不得向被拘留人收取任何费用。
5. 行政拘留期间带什么东西
带些随身衣物就行了。
根据拘留所条例的规定,被拘留人员在拘留期间要进行法律、道德、文化等学习;要参加拘留所卫生清理;根据自愿原则,参加劳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
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
第五十九条 拘留所应当建立教育制度,对被拘留人进行法律、道德、文化、时事、政策、所规、行为养成、技能培训、心理健康等教育。
第六十三条 拘留所在确保安全和被拘留人自愿的前提下,可以组织被拘留人在所内开展适当的劳动教育或者职业技能培训。
6. 被拘留的人每天干什么
在拘留所被拘留的人,每天一般要做以下事情。
1、面壁思过、做早操。
2、学习法律、道德、文化等知识。
3、简单的手工劳动。
4、条件较好的看守所业余时间下棋看电视等。
《拘留所条例》
第二十一条 被拘留人员在拘留期间要进行法律、道德、文化等学习;要参加拘留所卫生清理;根据自愿原则,参加劳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
《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
第五十九条 拘留所应当建立教育制度,对被拘留人进行法律、道德、文化、时事、政策、所规、行为养成、技能培训、心理健康等教育。
(6)行政拘留期间都做什么扩展阅读:
拘留对象
我国法律规定了四种拘留: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和行政强制措施性质的拘留。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关押在看守所,其他三种拘留对象都在拘留所执行拘留。
被行政拘留的人员,是指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家安全法》等有关法律给予拘留行政处罚的人员;被司法拘留的人员,是指被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决定拘留的人员。
被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性质拘留的人员,是指公安机关按照《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被依法决定拘留审查的外国人、按照《集会游行示威法》和《戒严法》等法律被依法现场立即予以拘留的人员,对这些人员只是在拘留所采取临时性的强制性拘留措施,公安机关经审查后再依法作出处理。
考虑到行政拘留、司法拘留是处罚性拘留,与行政强制措施性质拘留有所不同,条例把行政强制措施性质的拘留放在附则中规定,要求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人员分别拘押,具体管理办法授权国务院公安部门参照本条例规定。
7. 行政拘留5天,期间每天在号室里做什么事,可以睡觉吗
喊你谈话做笔录什么的
世界纪录是保持不到5天不睡觉,你想挑战世界纪录吗
普通人不睡觉3天左右就GG了
8. 拘留十五天期间都是做什么的
每个地区的拘留所每天所做事情都不一致,但是应该包含外出活动、接受集体教育和谈话、开展文化和体育活动
根据《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
第四十四条
拘留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为被拘留人提供饮食,并尊重其民族饮食习惯。
第四十五条
拘留所应当保证被拘留人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拘室外活动时间。
第五十一条
被拘留人需要打电话的,应当向民警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使用拘留所内固定电话进行通话,通话费用原则上自理。被拘留人打电话应当遵守拘留所的管理规定,一般不超过3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
第五十二条
会见被拘留人应当持有效身份证件。被拘留人委托的律师会见被拘留人还应当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拘留所民警应当查验会见人员的有关证件、凭证,填写会见被拘留人登记表,及时予以安排。
会见被拘留人应当在拘留所规定的时间、区域进行,并遵守拘留所会见管理规定。被拘留人会见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每次会见的人数不超过3人,会见时间不超过30分钟。有特殊情况要求在非会见日会见或者增加会见次数、人数和时间的,应当经拘留所领导批准。
被拘留人委托的律师会见被拘留人不受次数和时间的限制,但应当在正常工作时间进行。
对违反会见管理规定的,拘留所可以予以警告或者责令停止会见。
会见结束后,拘留所应当对被拘留人进行人身检查后送回拘室。
经被拘留人或者其亲友申请,有条件的拘留所可以安排被拘留人进行远程视频会见。
第五十六条
被拘留人遇有参加升学考试、子女出生或者近亲属病危、死亡等情形的,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提出请假出所的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拘留所接到被拘留人请假出所申请后,应当立即提出审核意见,填写被拘留人请假出所审批表,报拘留决定机关审批。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在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申请的12小时以内作出是否准予请假出所的决定。
拘留决定机关批准请假出所的,拘留所发给被拘留人请假出所证明,安排被拘留人出所。
准假出所的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被拘留人请假出所的时间不计入拘留期限。
第六十条
对被拘留人的教育,可以采取集体教育、分类教育、个别教育、心理矫治、亲友规劝、社会帮教、现身说法等形式进行。
拘留所应当在被拘留人入所24小时以内进行第一次谈话教育,在解除拘留前进行一次谈话教育。
对被拘留人的集体教育每周不少于10个课时。
第六十一条
拘留所应当每日组织被拘留人开展适当的文化、体育活动。
9. 被行政拘留期间职务还是警察,拘留后还能回单位继续做警察吗
如果只是单纯的行政拘留,并没有开除公职的话,理论上讲还是可以回去继续做原来的职务的。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话,可能工作岗位会有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