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法规
1. 无人机管理法规何时“落地”
目前我国无人机行业迅猛发展,但是监管方面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我国在产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没有具体的经验借鉴,亟须出台相应的法规进行有效管理。”中国航空学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委会总干事、国家空管法规标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浩在9月1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大会(以下简称“UAS2016”)上呼吁,中国应加快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管理的法规和标准“落地”。
刘浩在大会上介绍,中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法规的出台不仅需要各主管部门的协作,还需要产业界的积极参与。“法规和标准目前亟须产业界提供数据支持,事故调查和事故征候对我们制定规则意义重大,为了未来的使用安全,我们强烈呼吁产业界也加入进来。”刘浩说。
今年7月,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对原《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正式下发《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但是对于总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管理规定由于涉及到多部门和复杂情况,一直未能出台。
在UAS2016会议之际,科技部、工信部、民航局、国家空管委等部门出席,相关负责人从各自管理角度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监管和安全问题作出重要解读。
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审定司适航检查处处长李博在UAS2016大会上介绍,今年2月22日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部际联席工作会议召开,明确各监管机构应承担的职责,明确常设办事机构为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希望部际联席机制可以服务产业界和学术界,推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管理的立法。目前民航局参考有人航空器管理规定以及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分类大致提出四点管理建议:首先建设试点单位,结合试点单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再调整法规的制定;其次,建立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国籍管理系统和适航检查系统;此外,完善具体的管理规定和管理程序;最终是对操作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人员以及设备颁发相应的证件,如特许飞行证、特殊适航证(无人驾驶)、限制类适航证(无人驾驶)、标准类适航证(无人驾驶)等。
“我们认为身份识别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十分重要,建立一套创新的身份管理系统可以将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信息、持有人的信息和运行人的信息全部管理起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侯建仁认为,对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进行国籍信息登记与有人驾驶航空器管理类似,但是无人驾驶航空器技术发展到今天,还需关注其自身特点。比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在25公斤级以下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制定法规的时候,不能全部照搬有人驾驶航空器的法规,区别对待。
“无人航空器系统与其他航空器系统不同,它的产品研发和迭代周期非常短,通常是在等待规则的制定。”无人系统规则制定联合体(JARUS)秘书长迈克·利索内认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管理规定在全球都面临着相对技术发展滞后的问题,通常一份使用协议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生成,然而对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使用者和生产者是“等不及”的。
(责编:张帆(实习生)、翁迪凯)
2. 中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武器和装备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报告,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重要武器的出口增长了74%。占全世界武器出口比重由3.8%上升到6.2%,我国也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当今世界第三大武器供应国。性能先进独特的武器装备每个国家都喜欢,我国有不少性能先进甚至在全球独一无二的武器装备,如果愿意出售,我国的这些武器装备可能包括美国都想得到。那么,中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武器装备呢?
除了上述的武器装备,目前国外最想从中国购买的武器装备还有以VT-4、VT-5为代表的坦克,各类轮式突击炮、装甲车、高机动车。还有各类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机载导弹/炸弹等一系列各领域的军工产品,从中不难看出,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一个军火出口大国。
3. 关于无人机限制区
不可以,一些政府单位、军事区域等一些地方,是必须进行申请才可以飞行的。
4. 轻型无人机在限制区飞会被抓吗
会。没逮住你归没逮住,逮住了跑不了会扣你几天。任何没有审批手续的都要挨收拾。当然,飞行高度低,时间短,仅仅为了合法商业目的而飞的,一般没事,比如企业航拍全厂做广告。
5. 中国驻法使馆提醒中国公民遵守无人机使用法律是真的吗
8月日电 鉴于近期有数起中国游客因在巴黎上空违规放飞无人机而被法国警方拘留并接受司法调查事件发生,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日前发布提示,提醒赴法旅游的中国公民和旅法侨胞遵守当地相关法律法规。
无人机乱飞现象确实很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督管理。
6. 无人机执照怎么考取
无人机执照考取流程是:参加培训学习 - 报名考试 - 出证。
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的是:包括理论科目、综合问答、实操飞行、地面站考试四个部分。
理论考试成绩有效期24个月:自通过理论考试日期起,在24个月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即可发证,超过24个月,理论成绩失效,需要再参加理论考试。
无人机分为三种:多旋翼、单旋翼、固定翼。无人机驾驶员执照亦分为三种:驾驶员证(视距内驾驶员)、机长证(超视距驾驶员),教员证。
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报考对象:无人机爱好者和希望从事无人机相关职业者,航拍、测绘、农业植保行业从业人员。
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报考条件
1、年满16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2、遵纪守法,无不良行为,三年内无犯罪纪录(提供相关证明)。
3、身体要求:矫正视力 1.0 以上,无色盲、色弱,无传染性疾病、无心脑血管及精神类疾病,肢体无残疾,无不良嗜好。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驾驶员合格证:
1、有品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痴呆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飞行疾病的;
2、吸食、注射毒品、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
(6)无人机法规扩展阅读:
《颁发无人机驾驶员执照与等级的条件》中规定:
1.1 资格要求
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人,局方可以为其颁发视距内等级驾驶员执照:
(a)年满16周岁;
(b)三年内无刑事犯罪记录;
(c)具有初中或者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d)完成了本规定1.2条要求的相应无人机等级的航空知识训练,并由提供训练或者评审其自学情况的授权教员在训练记录上签字,证明该申请人可以参加规定的理论考试;
(e)通过了本规定1.2条要求航空知识的理论考试;
(f)完成了本规定1.3条要求的相应无人机等级的飞行技能训练,并由提供训练的授权教员在其飞行经历记录本上签字,证明该申请人可以参加规定的实践考试;
(g)在申请实践考试之前,满足本规定1.4条中适用于所申请无人机等级的飞行经历要求;
(h)通过了本规定1.3条要求飞行技能的实践考试;
(i)符合本规则对所申请无人机类别和级别等级的相应条款要求。
7. 新西兰想用飞无人机航拍有什么法律法规规定么
2015年7月,
新西兰
运输部针对无人机使用出台了新的规定,自2015年8月1日起,在
新西兰
使用无人机需遵守以下规定:
1. 使用重量低于25公斤、符合相关机构标准制造的远程操控飞行器无需执照。
2. 无人飞行器只能在白天自由使用,同时不能飞出操控者肉眼视野范围之外,且不得超过120米的垂直高度。
3. 夜间及水平或垂直远距离使用无人飞行器须经
新西兰
民航管理局批准。
4.无人飞行器须为其他飞行器让路,不得在机场附近4公里范围内活动。
5.操控无人飞行器飞越私人土地或房产需要征得所有权方同意,飞越公园等公共空间也需征得土地所有权方允许,但已在新规定下获民航管理局批准的活动除外。
新的规定并非没有权宜方法:如果你愿意支付600美元到
新西兰
民用航空管理局取得飞行认证,对无人机的所有限制将被取消。
8. 中国无人机行业发展迅猛 管理法规何时"落地
中国现有的无人机管理办法
2003年5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明确规定无人机用于民用业务飞行时,须当作通用航空飞机对待。从2005年开始,按民航部门的要求,无人机都必须加装空管应答机,并具备防撞功能。
2009年以来,我国民航主管部门颁布了多个管理文件:《关于民用无人机管理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和《民用无人机适航管理工作会议纪要》,主要解决无人机的适航管理问题;《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主要解决无人机的空域管理问题;《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主要解决无人机的驾驶员资质管理。
2013年出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重量小于等于7公斤的微型无人机,飞行范围在目视视距内半径500米、相对高度低于120米范围内,无须证照管理,但应尽可能避免遥控飞机进入过高空域;重量等指标高于上述标准的无人机以及飞入复杂空域内的,驾驶员需纳入行业协会甚至民航局的监管。
按照国家民航局的规定,今年4月起,无人机驾驶员资质及训练质量管理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AOPA)负责,这也是我国首次对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培训提出要求,分析人士认为这迈出了无人机正规化管理第一步。
我国无人机空管办法有望出台
有消息称,中国民航局目前正就《无人机空域管理规定》征求意见,不久后有望出台。
意见稿中涉及无人机在隔离空域飞行,无人机在融合空域飞行的内容。主要针对民用无人机,将包括无人机飞行计划如何申报,申报应具备哪些条件,以及在哪些空域里可以飞行。
无人机的飞行不存在航线一说,只是划设一块区域,让无人机在区域内作业。这意味着民用无人机飞行合法化向前迈进一步,对打开无人机市场有重要意义。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国家空域的逐步开放是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无人机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云南昆明劲鹰无人机在航测方面具有五大优势:
1、 成熟的航拍经验及内业经验,省内国内多地航测、远赴非洲成功航测。
2、 遥控飞手兼装机维护维修领头人是全国航模无人机比赛银牌获得者老鹰。
3、建有劲航模无人机基地以训练遥控飞手、测试无人机。
4、云南省测绘局的航拍资质。
5、空军航管委托政策宣传人,空管申报人。
民用无人机的监管政策
2013年11月,民航局颁布咨询通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该咨询通告属于临时性管理规定,针对目前出现的无人机及其系统的驾驶员实施指导性管理。根据《暂行规定》,重量小于等于7千克的微型无人机,飞行范围在目视视距内半径500 米,相对高度低于120 米范围内,由无人机系统驾驶员自行负责,无须证照管理。
上述《暂行规定》中的证照指的是无人机驾驶员证照。而针对无人机飞机本身,目前国内尚未明确的监管政策出台。据投中研究院调研获得的信息,针对无人机的适航法规正在规划中,涉及到无人机的生产、航线、保险、监测等内容。
另一方面,2014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组织召开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据悉,我国目前正在沈阳、广州飞行管制区,海南岛,长春、广州、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昆明、重庆飞行管制分区进行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力争2015年在全国推开,标志着我国低空空域资源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有序放开,以及无人机适航法规的出台,将会消除无人机行业推广在政策上的障碍,促进无人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9. 多旋翼无人机的安全操作规范有哪些
1. 执行飞行前检查。
2. 选择合适的云台工作模式(锁头模式、非锁头模式、复位模式)。
3. 尽量在可安全飞行状态下进行拍照或录影。
4. 选择晴朗,少风的天气进行拍摄。
5. 根据拍摄需求设置相机,例如照片格式,曝光度等。
6. 飞行前可进行试飞,以帮助规划航线和取景。
7. 飞行过程中尽量小幅度地推杆以使飞行器平稳地飞行。
※请留意当地关于遥控飞行器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遵守。
10. 中国游客在巴黎圣母院广场用无人机拍照遭拘捕,出境游有哪些法律雷点千万不能踩
出境游首先要牢记的一定是文明旅行,事先了解各国的习俗和禁忌,不要破坏本来应该很愉快的旅行。近年来,海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市民度假旅游的首选。在出境旅游过程中,不文明行为经常给旅行者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发生相关的经济和安全事件。
近年来,为了提高旅游文明水平,创造高质量的旅游文明,中国先后出台了《导游文明旅游标准》、《旅行社出国旅游服务标准》等一系列规定,敦促旅行社和导游实施文明旅游相关业务。此外,有关部门还发布了“红色和黑色名单”,以惩罚不文明的游客,并赞扬旅游的积极活力。同时,相关部门还建立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据了解,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将保留一到两年,这将影响游客的再旅游,甚至影响他们的出境和银行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