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行政
1. 1、西蒙如何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
第一、一个决策问题是应该交给立法机关还是应该交给行政机关,这取决于其中所含的事实问题和价值(伦理)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关于事实问题的纷争程度。
第二、行政机关的价值判断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当价值判断一争议时,则行政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向立法机关负完全责任,也就是说,立法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保留控制权。
2. 政策与政治和行政的关系主要想问政策与后两者的关系,谢谢
政策: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
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各时代的政治学家和政治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但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定义[。
行政:
行政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于不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狭义讲来,指国家职能中,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全部职能的总称;广义讲来,指作为决策职能的政治之外的执行职能。
3. 社会政策、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国际关系哪个专业好
每个专业都各有特色,好好学习比什么都强!
不过从就业看,行政管理更广一些,那俩专业性更强,适合读研深造或考公务员。
4. 公共行政、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ment)即依托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内共管理所依托容的公共组织即有政府组织,也有非政府公共组织。公共行政则主要是国家行政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从管理主体到活动范围,相对于公共管理都狭窄一些。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过程所选择的行动或不行动的方案。综上可以看出,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是为实现公共利益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而公共政策则是公共管理或公共行政所采取的行动或不行动方案。
5. 政策与行政学的关系
政策
policy
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政策的实质是阶级利益的观念化、主体化、实践化反映。政策具有以下特点:①阶级性。是政策的最根本特点 。在阶级社会中、政策只代表特定阶级的利益,从来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不反映所有人的意志。②正误性。任何阶级及其主体的政策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③时效性。政策是在一定时间内的历史条件和国情条件下,推行的现实政策。④表述性。就表现形态而言,政策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外化为符号表达的观念和信息。它由有权机关用语言和文字等表达手段进行表述。作为国家的政策,一般分为对内与对外两大部分。对内政策包括财政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军事政策、劳动政策、宗教政策、民族政策等。对外政策即外交政策。
政 策 是 国 家 或 者 政 党 为 了 实 现 一 定 历 史 时 期 的 路 线 和 任 务 而 制 定 的 国 家 机 关 或 者 政 党 组 织 的 行 动 准 则 。
行政学
行政学
Administration
研究国家行政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又称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
沿革 行政学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L.施泰因提出,他于1865年撰写的《行政学》一书,用行政法的观点阐述行政问题。1887年美国学者T.W.威尔逊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威尔逊因此被誉为行政学的奠基人。此后,行政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传统理论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系统科学时期。
研究对象和内容 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术界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普遍的共识在于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行政管理现象及其规律。在行政学各个发展阶段中,行政学的研究内容不尽相同,在当代不同的学派中也有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行政理论、行政功能、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权力、行政行为、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信息、行政实施、行政监督、行政法制、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机关管理、行政方法、行政效率、行政改革等。这些基本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了行政学的基本学科体系。
特征 主要有:①行政学是研究国家行政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同时又揭示行政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规律,所以具有社会性。它一方面为统治阶级服务,另一方面它所揭示的管理规律又为不同阶级、不同政治倾向的管理者所接受和共享。②行政学的原则、原理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系统总结了国家行政管理的科学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③行政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广泛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法学、财政学、系统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但又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内容,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④行政学揭示国家行政管理规律,诸多管理原则、程序、机制、方法、手段带有规范性。但是,决定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因素是多元的,行政环境、行政主体和客体的变化是必然的,因此行政学必须不断适应这些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6. 公共政策和行政政策的区别是什么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行政政策是指政策执行机关及其执行者为完成一定政策任务,达到一定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7. 政治性政策与行政性政策的区别
行政性政策是为进行一般的社会管理所制定的政策性,具有惯常的社会管理性;政治性政策是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所制定的政策,具有临时性。
8. 行政决策、政策和决定的区别
人大决定权与党委决策权和行政决定权的区别
决定权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它可以用来解决重大政策性问题和亟需尽快解决的某些经济和社会问题,包括实体性问题,也包括程序性问题,带有灵活、快捷、针对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对于没有立法权的人大常委会来说,决定权的行使,可以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地处理好本地区的问题。
然而,有的地方却要么一年到头不作一项涉及“两院”工作的决议、决定,要么所作决议、决定质量不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人大决定权的虚置、转移和人大权威性的弱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不能正确认识人大决定权的法律地位,混淆了人大决定权与党委决策权和行政决定权的区别。
有的人认为,人大行使决定权是同党委争权,是削弱党的领导。这是一个思想误区。从本质上讲,党委决策权与人大决定权是一致的,都是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都是针对本地区的重大问题,都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这两者又有严格区别。从性质上看,党委的决策凡是涉及国家事务的都属于政治主张的范畴,只有提交人大通过法定程序作出的决议、决定,才能变成国家意志,并对全体人民和所有国家机关具有约束力;从发布的对象看,党委的决策只对党组织和党员有约束力,当涉及国家事务时,党委决策带有间接性,只能面对国家机关党组和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党员干部,而人大的决定则可以直接面对国家机关和全社会;从执行手段看,党委的决策靠思想发动,靠党组织的约束力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带有指导性和号召性,而人大的决定是国家意志,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带有准法律性质。这两者既不矛盾又不可替代,党委的决策为人大的决定提供指导,人大的决定为党委决策的落实提供保证。
同样,人大决定权与行政决定权也是有严格区别的。人大是权力机关,政府是执行机关;人大产生并监督政府,政府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有关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重大问题上,人大具有决定权,政府具有执行权。政府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作若干行政规定,但政府的行政决定与人大的决定在性质和层次上是不同的。人大的决定具有主动性、原则性、方向性和目标性,政府的决定一般是执行型的,具有具体性、措施性和方案性;人大作出决定是以法定会议形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作出的,而行政决定则可以由行政首长最后裁定;当人大及其常委会认为政府所作的决定违背宪法、法律及上级有关规定精神时,有权通过一定程序责成其修改或予以撤销,而对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出的决定,却不能由人大系统之外的任何机关予以撤销。
总之,决定权是反映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权力机关本质特征的一种职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正确理解,忠于职守,认真履行,既不能滥用权力,也不能出现权力的闲置和转移。
9. 行政政策和行政决策有什么不同
行政决策特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国家行政事务时,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根版据一定的情况和条件权,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的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做出决定的过程。行政政策是行政决策的主要结果,是国家组织、调整、规范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公共事务的基本依据和手段之一。
10. 行政决策与政策的区别
行政决策是领导所做的对大的事情和方面的决定、方案等。
而政策则是出台的某种成文的对某些事情和方面的规定、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