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行政
Ⅰ 广西行政区域如何划分
广西行政区域划分:14个地级市,37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自治县(共有112个县级行政单位)。
Ⅱ 广西行政区域如何划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 全自治区辖:14个地级市,34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自治县 (共有109个县级行政单位)。 14个地级市: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钦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 南宁市辖6个市辖区、6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青秀区。 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良庆区(良庆镇)邕宁区(蒲庙镇)武鸣县(城厢镇) 隆安县(城厢镇)马山县(白山镇)上林县(大丰镇)宾阳县(芦圩镇)横县(横州镇) 柳州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2个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城中区。 城中区鱼峰区柳北区柳南区 柳江县(拉堡镇)柳城县(大埔镇)鹿寨县(鹿寨镇)融安县(长安镇)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 桂林市辖5个市辖区、10个县、2个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象山区。 象山区秀峰区叠彩区七星区雁山区 阳朔县(阳朔镇)临桂县(临桂镇)灵川县(灵川镇)全州县(全州镇)平乐县(平乐镇) 兴安县(兴安镇)灌阳县(灌阳镇)荔浦县(荔城镇)资源县(资源镇)永福县(永福镇)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 梧州市辖3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万秀区。 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 岑溪市(岑城镇) 苍梧县(龙圩镇)藤县(藤州镇) 蒙山县(蒙山镇) 北海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政府驻海城区。 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南康镇)合浦县(廉州镇) 防城港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港口区。 港口区(渔洲坪街道)防城区(防城镇)东兴市(东兴镇) 上思县(思阳镇) 钦州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钦南区。 钦南区钦北区 灵山县(灵城镇)浦北县(小江镇) 贵港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港北区。 港北区(贵城街道)港南区(桥圩镇)覃塘区(覃塘镇) 桂平市 平南县(平南镇) 玉林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玉州区东门路。 玉州区(玉城街道) 北流市 容县(容州镇)陆川县(温泉镇)博白县(博白镇)兴业县(石南镇) 百色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1个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右江区向阳路13号。 右江区(百色镇)凌云县(泗城镇)平果县(马头镇)西林县(八达镇)乐业县(同乐镇) 德保县(城关镇)田林县(乐里镇)田阳县(田州镇)靖西县(新靖镇)田东县(平马镇) 那坡县(城厢镇)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 贺州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八步区贺州大道。 八步区(八步街道)钟山县(钟山镇)昭平县(昭平镇)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 河池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5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金城江区新建路。 金城江区(金城江街道) 宜州市(庆远镇) 天峨县(六排镇)凤山县(凤城镇)南丹县(城关镇) 东兰县(东兰镇)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 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 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 来宾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兴宾区建设大道。 兴宾区合山市(岭南镇) 象州县(象州镇)武宣县(武宣镇)忻城县(城关镇)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 崇左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江州区石林大道。 江州区(太平镇)凭祥市(凭祥镇)宁明县(城中镇)扶绥县(新宁镇)龙州县(龙州镇) 大新县(桃城镇)天等县(天等镇)
Ⅲ 广西行政区划湖水
梧州市辖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岑溪市,设镇53个、乡4个、街道事处9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行政区划区县面积人口邮编政府驻地直辖万秀区25038.17543001阜民路城东镇、龙湖镇、夏郢镇、城北街道事处、城中街道事处、城南街道事处、城东街道事处、角嘴街道事处、东兴街道事处、富民街道事处长洲区10816543003新兴二路193号长洲镇、倒水镇、大塘街道事处、兴龙街道事处龙圩区98030.3543004政贤路18号龙圩镇、新地镇、广平镇、大坡镇苍梧县328752543100石桥镇岭脚镇、京南镇、狮寨镇、六堡镇、梨埠镇、木双镇、石桥镇、沙头镇、旺甫镇藤县3945133543300藤州镇藤州镇、塘步镇、埌南镇、同心镇、金鸡镇、新庆镇、象棋镇、岭景镇、天平镇、濛江镇、和平镇、太平镇、古龙镇、东荣镇、大黎镇、平福乡、宁康乡蒙山县128026546700蒙山镇蒙山镇、西河镇、新圩镇、文圩镇、黄村镇、陈塘镇、汉豪乡、夏宜瑶族乡、长坪瑶族乡岑溪市278390543200岑城镇岑城镇、马路镇、南渡镇、水汶镇、大隆镇、梨木镇、大业镇、归义镇、筋竹镇、诚谏镇、糯垌镇、安平镇、三堡镇、波塘镇
Ⅳ 广西行政中心到底在哪里
在我国大陆,一个地区的行政中心就是该地区最高政府所在地。现在广西的行政中心就是广西的政府所在地——广西南宁市。
历史上广西行政中心是在桂林市。1958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时国家把自治区人民政府定在广西南宁市。因此,广西的首府(即行政中心)由桂林转往南宁。
河北省的保定和石家庄也是如此。
再比如:解放前我国的行政中心是南京,而现在是北京。
Ⅳ 广西行政区划的桂林市
桂林市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级市,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桂林(壮文:Gveilinz)是世界著版名的权旅游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广西最大空港,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桂林北接湖南、贵州,西面、南面与柳州市相连,东面与贺州市毗邻,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
桂林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毫米,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50小时以上,平均温度19°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桂林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的永久举办地;世界女子九球锦标赛于2014年在桂林举办。
Ⅵ 广西各市行政排名是怎么排
提问者复,你应该问的是“广制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是怎么排的”才对。你查询GB 2260-8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是按照设立地级行政区划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此版本是首个版本,虽然现在执行的是GB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根据总的原则是行政区划变动后,原代码不再用于新的行政区划(只有个别特例)。现在你可以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一下就知道了!
Ⅶ 广西历史上的行政省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的。《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中所记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菌,竹笋。”越骆是汉语提法,意为越(山)谷或越鸟,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属百越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统一百越,在岭南设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当时桂林的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而在当时的布山,位于今天的桂平市西南。今广西属桂林郡全部(广西称“桂”由此而来),象郡的一部分,南海郡的小部分。此外,长沙郡的小部分,黔中郡的小部分亦在广西境内。
秦末汉初,南海郡代理郡尉赵佗攻占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广西为南越国属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平定南越王国,在岭南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今广西大部分地域分属郁林、苍梧、合浦3郡21县。其中郁林郡治布山县(今桂平西南),苍梧郡治广信县(今梧州市),合浦郡治从汉建武十九年(43)从徐闻迁合浦县(今浦北县境内)。此外,汉时今广西还有小部分地域分属零陵、武陵郡。东汉末,广西大部属交州统辖。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属吴国,桂西北小部属蜀国。吴在今广西境内设桂林、始安、临贺、苍梧、郁林、合浦六郡,今桂北部分地域属零陵、武陵郡,桂西部分地域属蜀国的兴古郡。设置的县增至39个。
两晋时期,今广西境内设置苍梧、郁林、桂林、合浦、始安、临贺、晋兴、宁浦、永平、西平10郡,设置的县增至57个,分属广州、交州和湘州统辖。
南北朝时期,今广西地域始属南朝宋、齐、梁,后大部属陈地,今桂西、桂西北小部分地域属北朝周。先后设置9州、48郡、127县,其中37郡、78县为新设。
隋唐时期
隋统一中国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广西大部分地域始安、永平、宁越、郁林、苍梧、合浦等郡属杨州,只有零陵、熙平2郡属荆州。先后设置85个县,其中61个承袭南北朝。
唐朝沿用隋制。唐太宗于贞观元年(627)将全国分为10道,今广东、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州)。另外,桂西、桂西北和桂东北部分地域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玄宗把江南道分为东西两道和黔中道,今桂西、桂西北部分地域属黔中道,桂东北部分地域江南西道。咸通三年(862),懿宗将岭南道分为岭南西道和岭南东道。广西大部分地域属岭南西道,广东属岭南东道。岭南西道治所设在邕州(今南宁),南宁在唐朝开始成为广西的首府。岭南西道除广西外,还包括现在的海南岛、雷州半岛一带。岭南西道设立桂、容、邕三管经略使,史称"三管",基本上形成广西后来行政区疆域的轮廓。此外,富川、钟山、贺州、藤县、岑溪一带属岭南东道。贞观末年,今广西境内设有34州。这些州大部分沿袭久远,直到明清时期才有的改府,有的改县。唐朝在今广西境内先后设置224个县,唐末减至154个。从唐朝开始,在今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设置50个羁縻州、51个羁縻县。
五代宋元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今广西桂林、柳州、梧州以北地区先属楚国,后属南汉,其余地区全属南汉。这一时期,今广西境内的行政建置基本沿袭唐代,设置的州有37个,其中34个为唐旧州;设置的县有135个,其中133个为唐旧县;此外还有羁縻州32个,羁縻县31个。
宋朝开宝四年(971),宋灭南汉,统一岭南。先后将全国划分为15路,至道三年(公元997),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于广南路,今全州、灌阳、资源一带属荆湖路。元丰元年(1078),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广南西路,治所设在桂州(今桂林),桂林从宋朝开始正式成为广西的首府。广南西路辖地除广西外,还包括今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一带。此外,分荆湖路为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今全州、灌阳、资源一带属荆湖南路。大观元年(1107),分广南西路另设置黔南路,辖地包括今桂西北部分地域。大观三年(1109),黔南路并入广南西路,更名广西黔南路,次年仍名广南西路。南渡后更名为广西路。这是"广西"名称的由来,广西得名由宋代始。宋在今广西境内先后设置2府、41州、3监、139县、85羁縻州、80羁縻县。
元朝时期,设省、路(府)、州、县四级区域制。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元朝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今广西先属湖广行中书省。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从湖广行中书省南部划出,设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这是广西设省的雏形。当时广西行中书省内划为12路、1府、1司、9州分别统辖各县。12路是:南宁路(治宣化县,今南宁)、静江路(治临桂县、今桂林)、柳州路(先治柳城,后移马平,今柳州)、梧州路(治苍梧,今梧州)、太平路(治崇善,今崇左)、田州路(治田州,今田东)、思明路(治思明州,今宁明),浔州路(治桂平),来安路(治奉议州,今田阳)、廉州路(治合浦)、钦州路(治钦州)、镇安路(治今德保),还有平乐府(治平乐)、庆远南丹安抚司(治宜山,今宜州);9州是:郁林州、容州、象州、宾州、横州、融州、藤州、贺州、贵州。此外,今全州、灌阳、资源仍属湖广行中书省(治今湖北武昌)统辖。元末,今广西境内设有2府、1安抚司、13路、9州、53县、60土州、8土县。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撤销元朝的行省之名,设司、府(州)、县(土州)三级区域制。全国划分为13个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广西布政使司内划分为11个府和3个直隶州统辖各县。11个府是:桂林府(治临桂县,今桂林)、柳州府(治马平,今柳州)、庆远府(治宜山),思恩府(先治乔利,今马山境,后迁治武缘,今武鸣境)、思明府(治思明土州,今宁明)、平乐府(治平乐)、梧州府(治苍梧,今梧州)、浔州府(治桂平)、南宁府(治宣化,今南宁)、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镇安府(治今德保);3个直隶州是:归顺州(治今靖西)、田州(治今田东)、泗城州(治今凌云)。此外,全州原属湖南地,洪武二十七年(1394),全州(今全州、灌阳、资源)自湖广永州府改属广西后,今广西地域大体形成。洪武二年六月(1369)将原属广西所辖的廉州、钦州划拨广东统辖。明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和5个长官司。
清朝时期,推行省、府(直隶厅)、州(直隶州)、县四级区域制。复设广西省,省会驻桂林府(今桂林市)市。广西全省划分为11个府、2个直隶厅、2个直隶州,分别统辖各州市县。11个府是:桂林府(治临桂,今桂林)、柳州府(治马平县,今柳州),庆远府(治宜山)、思恩府(治武缘,今武鸣)、泗城府(治凌云)、平乐府(治平乐)、梧州府(治苍梧,今梧州)、浔州府(治桂平)、南宁府(治宣化,今南宁)、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镇安府(治天宝,今德保);2个直隶厅是:上思直隶厅(治今上思)、百色直隶厅(治今百色);2个直隶州是:郁林直隶州(治今玉林)、归顺直隶州(治今靖西)。此外廉州府(治今合浦)、钦州直隶州(治今钦州),均属广东省。荔波县原属广西省,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划归贵州省统辖。清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10土司和3长官司。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民国期间,广西沿袭清朝称省,地域与清朝大致相同。民国元年,直隶州、厅均改为府,全省划分为10府:桂林府、平乐府、柳州府、庆远府、梧州府、浔州府、南宁府、太平府、镇安府、思恩府,分别统辖各县。民国二年(1913)撤销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民国六年(1917),全省划分为6道:桂林道(治今桂林)、柳江道(治柳州)、南宁道(治今南宁)、苍梧道(治今梧州)、镇南道(治今龙州)、田南道(治今百色),分别统辖各县。始自明清的对土官管辖区的改土归流措施,至民国十八年(1929)全部完成,全部土州、土县改设新县。民国十五年(1926),根据军政合一的原则,废除道制,把全省划分为若干区。民国十九年(1930),全省划分为12个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民团区为行政监督区。在此期间,广西为新、旧桂系军阀统治达28年之久。民国三十三年(1944),全省划分为8个区,辖99县,外加1个直辖市和1个设治局。民国三十八年(1949),截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全省划分为1市(桂林)、15区(1―15区)、99县。钦州、合浦、灵山、防城仍属广东省统辖。自广西设省起,直至民国时期,省会绝大部分时间在桂林,仅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12―1936)迁于南宁。
新中国成立至今
1949年12月10日,广西全省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设广西省,省会设在南宁。1952年12月10日,在壮族聚居的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成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195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倡议,1957年6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决定,并在同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相应的决议。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宣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此后,广西境内的行政区划虽时有变动,但自治区一级的建置未改变。1965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从自治区成立20周年的1978年起,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的3月5日改为12月11日,与右江苏维埃和红七军成立的日子相一致。
总之,广西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洪秀全、石达开[1]、刘永福、冯子材等一批杰出人物。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也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壮族儿女,如黄少卿、侬智高、瓦氏夫人、萧朝贵、韦昌辉、黄鼎凤、吴凌云、陆荣廷、郑献甫、卢焘、韦拔群、韦国清、黄现璠、覃应机、黄荣等等。
Ⅷ 广西的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67个县(含12个民族自治县),36个市辖区,722个镇,405个乡(含59个民族乡),120个街道。首府为南宁市。 区划名称车牌代码下辖县级行政区南宁市 桂A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良庆区、邕宁区、武鸣区、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横县 柳州市 桂B柳北区、柳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城县、柳江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 桂林市桂C/桂H象山区、秀峰区、叠彩区、七星区、雁山区、临桂区、阳朔县、灵川县、全州县、平乐县、兴安县、灌阳县、荔浦县、资源县、永福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梧州市桂D长洲区、万秀区、龙圩区、岑溪市、苍梧县、蒙山县、藤县北海市桂E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合浦县防城港市桂P港口区、防城区、东兴市、上思县钦州市桂N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贵港市桂R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桂平市、平南县玉林市桂K玉州区、福绵区、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百色市桂L右江区、靖西市、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西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贺州市桂J八步区、昭平县、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河池市桂M金城江区、宜州市、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来宾市桂G兴宾区、合山市、象州县、武宣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崇左市桂F江州区、凭祥市、扶绥县、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天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