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构改革
『壹』 行政单位办公室工作,因单位机构改革和搬家,近年文件和资料丢失不少,会有什么后果,应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麻烦,最好是把这个情况写一个汇报,然后逐级像领导报告。最好是领导们都要在上面签字,证明这个事情,不然以后说不清楚是在你手里还是之前弄丢的。最起码也要说明一下。祝您好运,希望能得到采纳,谢谢。
『贰』 行政机构改革是行政组织变革吗
行政组织改革是指以行政组织为改革的对象,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面相应地调整和完善行政组织机构设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
『叁』 行政机关机构改革应聘人员怎么安置
不管是党政机构改革,或者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正式职工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国家出台机构改革方案时要求,必须“妥善安置职工,不能轻易推向社会”。
对于工勤人员来讲,在行政机关的,使用的是工勤编制,随着工勤岗位的改革,行政机关的工勤人员只出不进,工勤编制随现有工人的自然减员随退随销,逐渐退出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也不再使用工勤人员和编制。
在事业单位的,未实行聘用制管理的,工勤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在工勤岗位任职,享受工勤岗位对应的身份待遇。按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级别晋升,县区级受编制和岗位限制,基本上高级工就到头了。即使通过了技师考试,也因为岗位的关系,不能聘用,只能在退休时享受技师待遇。
在实行了岗位聘用制管理的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符合条件的,可以竞聘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按岗位对应的管理级别和职称级别,享受对应的待遇,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享受干部身份待遇。竞聘制是消除干部和工人身份区别的政策,个人晋升和工资待遇,完全按岗位进行确定。
『肆』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标
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具体目标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伍』 我国目前的行政机构改革(背景内容结果意义)
(一)八十年代初期的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后,许多老干部落实政策,官复原职,但产生了一些机构臃肿等新问题。 1982年 3月 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改革要点: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班子;三是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1983年 6月,行署发出( 1983 ) 162号文件,对行署工作机构设置作了大幅调整。 1984年,上饶地区完成党政机构改革。 行署机构由 42个精简合并为 24个,减少 43%;局级干部由 117人调整为 61人,减少 47.8%;平均年龄 46.8岁,下降 7.9岁;有大专文化程度的由原来的 7%上升到 47%。 此次改革主要是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二)九十年代的机构改革
1993 年 3月 22日 ,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本次改革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并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范围的职能切实还给企业;二是把配置资源的基础性职能转移给市场;三是把经济活动中社会服务性和相当一部分监督性职能转交给市场中介组织。 1995 年 2月 28日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上饶地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上饶地区党政机构改革正式开始。遵循“政企职责分开,精简、统一、效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完善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相结合”的原则,地委工作部门由原来的 10个减少到 6个,精简 40 % ;行署工作部门由原来的 53个减少到 39个,精简 26 % 。
(三) 21世纪初期的机构改革
上饶市以 2000年 10月撤地设市为契机,加快推进市、县、乡机构改革。在充分酝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上饶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赣字 [2002]40号)精神,上饶市市、县、乡三级机构改革全面推开。机构改革后中,市政府工作部门由改革前的 39个精简为 30个,精简率为 23%;市直党政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精简了 10%。上饶市各县(市、区)直党政机构个数由原来的 488个精简为 405个,精简率为 17%;乡镇由原来的 297个减少为 257个,精简率为 15%。市县乡三级行政编制精简 20%,市县政法专项编制精简了 10%。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克服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弊端,切实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促进上饶经济社会和谐向前发展, 2005年 10月,中共上饶市委、上饶市人市政府对市县部分工作部门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进行了科学调整。
1 、政府部分工作部门和单位的机构调整
将上饶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改组为上饶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委员会;将上饶市物价局并入上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并入上饶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组建上饶市城市管理局,等等。
『陆』 由于机构改革,我们县的编委办计划把我们的行政编改成事业编怎么办
一、依照《公务员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二、咨询一下律师或市级编办,查询县编委办是否违法。三、如果违法提起行政复议,直至行政诉讼。四、一定掌握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的尺度,以免被“反对改革"之名入坑!五、如果你还年轻,可以重考公务员,远离这不平之地。祝你成功! 供参考如可行请釆纳!
『柒』 因机构改革,我是行政工勤编制因工作需要可否转隶到其他行政单位工勤编工作。
答: 因机构改革,行政工勤编制因工作需要可以转隶到其他行政单位工勤编工作。
如有疑问
请继续追问
『捌』 机构改革后哪些行政单位有津贴
一个单位的编制还是存在的,即定人定岗。只是岗位全部实行聘用制,也不再套用行政专级别;编制以外的用工属,只能是临时性用工,工资待遇等比编制内的,还是会有所差别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2011年3月23日)
四、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11.区分不同情况实施改革。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涉及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设置。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玖』 政府机构改革中的三定方案是什么意思
“三定”规定是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是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三定主要指定部门职责、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
“三定”规定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
1、职责调整,即明确部门取消、划出移交、划入和增加以及加强的职责。
2、主要职责,即规定部门的主要职能和相应承担的责任。
3、内设机构(一般部门内的司局机构),即确定部门内设机构的设置和具体职责。
4、人员编制,即核定部门的机关行政编制数、部门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
5、其他事项,即明确与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部门派出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宜等。
6、附则,即明确“三定”规定是由谁解释和调整的事宜。
(9)行政机构改革扩展阅读:
简单地说,“三定”规定就是对国务院的部门是干什么事情的,有哪些内设机构,内设机构的职责是什么,部门有多少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等。
中央编办是中央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既是中共中央的工作部门也是国务院的工作部门。中央编办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推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二是负责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主任是李克强总理。
“三定方案”是解决各级行政机构管理混乱的一剂良方,更是根治基层特别是乡镇“混编混岗”顽疾的“杀手锏”。
“混编混岗”亦是腐败。各级机构编制办法均有明确规定,不得混编混岗,事业编制人员在所属事业单位任职,行政编制人员在所属行政机关任职,不得混用,也不得让事业编制人员担任机关中层干部。
参考链接:网络-三定规定
『拾』 如何看待建国以来,我国的七次行政体制改革
不同的学者对我国的行政体制改历史的研究有不 同的意见,但是都认为主要的改革一共有七次。
1、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七次行政体制改革。按照经济体制改革逻辑,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路径大致可以划分为调 试、转型和创新三个阶段。调试阶段为 1952 年、1958 年和1960 三次。转型阶段为1982年、1988 年和1993 年三次。创新阶段是1998 年开始的最大一次改革,被称为“第七次革命”。此观点来自于杨毅 编著的《“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从制度变迁视阈看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
2、从建国到现在,已经过去了的机构改革有六次,加上现在正在进行的一共七次。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从1998 年开始, 舆论称之为“第七次革命”。总起来看,以前的六次行政机构改革尽管力度各不相同,裁员、缩编和机构撤并情况不大一样,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那些改革不是旨在通过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来达到调整行政机构整体功能和职能的过程,而仅仅停留在对机构和人员数量的简单减少上,人们称之为“机械式”改革。因为没有改革政府运行机制和职能,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和“越精简越膨胀”的逆向恶性循环现象。这种观点出自于张湛 彬的《“第七次革命”:政府机构改革进展态势及问题》3、摘自于刘国锋的《行政主体重塑——我国行政改革路径的 合理选择》中,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内容的描述如下:
第一,目标明确。改革瞄准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二,重点突出。强调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 服务方面。
第三,程序规范。融入依法治国理念,制定了《国务院机 构改革方案》和《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意见》等法律文件。
第四,整体联动。国务院机构不仅由40 个减少到29 个,省级地方政府机构 114个减少到 85 个,人员从 15.7 万减至 8.3 万,减幅达 47.1%。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面临巨大阻力,改革现状不容乐观。主要的是,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着操作性难题和行政人员的观念问题, 行政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不能落到实处,政府机关的人员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作为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愿威胁到自己的现有利益。……
受字数限制,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