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违处分 » 违法地方法规

违法地方法规

发布时间: 2020-12-03 16:03:31

违规违法如何理解

违规,是指违反了某些规定。但是“违规”一词中的“规”字并不是指指定的某项规定,这个“规”字是指所有双方协商好达成的规定。
违法: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是指特定主体实施了与现行法相冲突的行为,引起相应的损害事实,法律对之进行否定性评价的状态。 这是作为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之一的违法。
我国法律、法规的效用是分几个层次的。
最大效用的法律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宪法、民法、刑法等。俗称国家大法。任何其他法律不得与此相抵触。
其次有个中央各部委、省、直辖市颁布的法律和法规。
再次有各地市、各级政府职能机构颁布的法规和实施细则等等。

因为各地市颁布的法规都是在国家大法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具有根据各地不同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地理环境,有各自的不同要求和特点。
所以有可能出现违反了地方法规但没有违法的情况出现。

② 商家违法是按照地方法律法规处理还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处理

1、对项目进行“环来境影源响评价”是由《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目的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项目进行评价,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法律依据:《环境保护法》(2014)第十九条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③ 法律问题:某行为违反地方法规中的一些条款,该行为是否能够取得该地方法规其他条款的支持为什么

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这样的话法律条文就出现了冲突,就回不知按哪个执行。答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进行修改。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 对同一违法行为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均有规定的执行哪一个

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有冲突肯定是执行国家法律,如果没有冲突,一般地方法规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对该相关法律进一步解释以及具体执行实施细则

⑤ 违反地方性法规但是不违反国家法律,能不能用国家法律里的处罚条款

违反地方性法规也可以,也应该接受国家法律的处罚。

⑥ ,违法扩建违反那条法律法规

你好大律师网相关律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作出的解释: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六十四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
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
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条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

⑦ 求: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依据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版府具权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刑事法规中也对“犯罪行为发生地”有具体规范。根据《刑法》第六条的“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规定,就可以认为,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地和犯罪结果地。最高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经济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嫌疑人实际取得财产的犯罪结果发生地。

⑧ 行政诉讼时,法院如果发现地方性法规违法,如何适用

地方性法规本身就是广义上的法律,准确地说应该是法律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内的问题。
全国人容大制订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难点在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冲突,应当如何适用。第一、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第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相冲突的,先由国务院来处理,如果国务院决定适用地方性法规。则直接适用。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则要提请全国人大来决定。(法理是行政权是为立法权服务的,行政权不能超越立法权来行事)

⑨ 行政诉讼时,法院如果发现地方性法规违法,如何适用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版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权、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
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希望上述解释可以为你提供帮助!

⑩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释义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处罚地域管辖的规定。
地域管辖,也称区域管辖或属地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政府之间横向划分其和其所属部门(含其他有处罚权的机关或组织)在各管辖区内实施行政处罚的权限分工。简单讲,就是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
违法行为地包括违法行为着手地、经过地、实施(发生)地和危害结果发生地。受处罚行为的核心要件是违法。违法行为发现地的行政机关都有管辖权,一般应由最先发现违法行为的行政机关管辖。
一、从行政处罚的目的来看,行政处罚是以行为事实的发生为依据的。行政处罚的目的是实现行政管理秩序,即对被破坏了的(关系、过程、财产等)迅速予以恢复,对良好的予以维持并加以促进,使其发展。这些都必须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制裁,对合法行为予以保护、鼓励来实现。
二、从受处罚行为的性质来看,行政处罚的管辖应以行为发生地为依据。受处罚行为的性质,严格来讲,属于侵权行为的范畴。对侵权行为的处理,一般都采取属地主义原则。因此,行政处罚法也规定了行政处罚管辖的属地原则。
三、行政处罚管辖的效率原则,也要求行政处罚的地域管辖,应根据行为发生地来确定。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一)管辖的区域要适中。
(二)管辖与机构设置相适应。
(三)与我国行政机关的实际分工有关。只有那些依法代表国家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生行政上法律关系,并依法获得行政处罚权,代表国家在某一领域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处罚的主体,也只有这些具有行政处罚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才能获得行政处罚管辖权。同时,为了防止出现管辖空白,本法规定,如果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的,按特别规定管辖。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