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违法
违法就是指违反现行法律,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按照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
违法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违法是指一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狭义的违法,则是指严重地违反法律,但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我们在这里是从广义上对违法进行论述的。
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区别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与其他一些行为的存在着区别。首先,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其次,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能发生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希冀的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结果。但是,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构成违法。
❷ 交通行为中,违法跟违规、违章的区别
交通行为中,违法跟违规、违章的区别:
1、严重程度不同:交通违法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交通管理规章的行为;交通违章是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交通违规是指违反了达成的规定。
2、惩罚不同:交通违法行为采取记分办法进行处罚,依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交通违章采取200元(不含本数)以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驾驶证、对单位处以罚款;交通违规取决于造成的损失程度惩罚的。
(2)违规违法扩展阅读: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1、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2、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3、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4、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5、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或者故意遮挡、污损、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
6、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校车标牌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
7、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
8、驾驶营运客车在高速公路车道内停车的;
9、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以及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
10、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
11、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
参考资料:网络_交通违章处罚网络网络_交通违法网络_交通违章网络_违规
❸ 违法,违规和违章的区别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违章行为一般指超出规定范围内行为,具有会影响或潜在存在影响正常秩序的行为。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所依据的规定是国家的法律即具有强制性及高度约束力的条令;而后者一般是部门或政府具体公共事务维护秩序和地方性的规定,一般是行政执法性,不具司法意义。
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约束,轻则民法、行政法约束,重则刑事犯罪。而违章行为一般是警告、罚金,严重的顶多行政处罚。
违法和违规的界定是非常明晰的,法律法规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当事人一旦违法或违规,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法: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的构成要素包括:违法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单纯的思想意识活动不能构成违法。违法必须有被侵犯的客体,即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违法必须是行为者有故意或过失的行为,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的过错的行为。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设置的法人。违规:违规,是指违反了某些规定但是“违规”一词中的“规”字并不是指指定的某项规定,这个“规”字是指所有双方协商好达成的规定。
因此,违法违反的是法律。违章违反的是规章制度。两者的严重程度不同。违法的惩罚一般比违规重。违法的人会被定义为犯人。而违章是一般人都可能犯的。违法行为一般对个人或国家有危害,有的还会有恶劣的严重社会影响。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队或公民,因违反法律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章通常是指交通违章,即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交通管理及影响交通路况的行为。另外,违章也可指违反常规规章处理事情。
❹ 什么样的情况叫做违规不违法
违反了内部的规定但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是你上面说的意思
❺ 违规 违法 犯法 犯罪,他们都是不同等级的吗,他们有什么不同
违规、违法、犯法、犯罪,不是不同等级得区别,其不同主要还是在概念、范围、程度和后果。
违规,是指违反了某些规定。违规现在多用于违反合同规定,或者行政法规等,是四者中最轻微的违反。
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犯法,指违犯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犯法和违法的概念基本相同。
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
《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❻ 违规不违法如何理解
违规,是指违反了某些规定。但是“违规”一词中的“规”字并不是指指定的某项规定,这个“规”字是指所有双方协商好达成的规定。
违法: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是指特定主体实施了与现行法相冲突的行为,引起相应的损害事实,法律对之进行否定性评价的状态。 这是作为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之一的违法。
我国法律、法规的效用是分几个层次的。
最大效用的法律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宪法、民法、刑法等。俗称国家大法。任何其他法律不得与此相抵触。
其次有个中央各部委、省、直辖市颁布的法律和法规。
再次有各地市、各级政府职能机构颁布的法规和实施细则等等。
因为各地市颁布的法规都是在国家大法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具有根据各地不同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地理环境,有各自的不同要求和特点。
所以有可能出现违反了地方法规但没有违法的情况出现。
❼ 违法、违纪、违规的关系
我认为,这三个概念在广义上而言是有交叉的地方的,比如说违法与违规有交叉,违规和违纪有交叉.但是弄清这三者的概念,关键在于区别法、规、纪的外延。
1、法,分为“狭义上的法”和“广义上的法”。
广义上的法指法律和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
狭义上的法仅指法律。
事实上,法其实是具有国家权威的规范体系。而将其进行了细分,根据是制定的主体不同。
法律:在我国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以法律名称、形式存在的各种规则。(如《刑法》、《合同法》等)
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制定的具体执行公务过程中适用于全国的规则。(如《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部门规章:指国务院某部门制定的专门用于规范全国其部门工作的规则。(如公安部制定的《刑事侦察条例》)
地方性法规:指有权的各地方人大极其常委会或者政府制定的在该地方实施的规则。(如河南省人大制定的《河南省种子条例》、海口市政府制定的《海口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
2、规。在字典上,规有规则、规范的意思。因此,规的范围很广泛,也包括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广义的规:指除了法律之外的一切社会规则,规范。既可以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则,也可以是一个民间团体制定的规范,甚至一个游戏规则等。
狭义的规:即法规。指除了法律之外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
3、纪。则为纪律的意思,而纪律一般是存在于政党或者一般带有政治性的社会团体中的内部行为规则。但是现在一般将其泛化,任何组织、社团的规章制度均称为纪律。因此,
广义上的纪:任何社团、组织的内部行为规章。
狭义上的纪:仅指政党、带有政治性社会组织(如共青团)的内部规章。
如果区分了上面三个概念各自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如果各自只取狭义概念的话,三者并没有任何交叉。但是,如果是各自取各自的广义的概念,那么就有了一定的交叉。如违法和违规中都包括了违反行政法规的内容。违纪和违规中也都包括了违反社团规则的内容。
此仅为个人观点。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