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老師堅守
1. 《大山裡的老師》作文500字到1000字
不知來怎的,筆直平坦的小源路,變得分外硌腳,路兩旁嫵媚的花草變得黯然失色,早晨那幽藍的天空也變得不再幽藍。眼前的美景變得如此乏味,全是因為我那可憐的成績--61分。
離家越近,我的心越亂,彷彿看到爸爸那寬大的巴掌朝我狠狠地落下,我哭泣著,考卷被仍在一旁……我越想越怕。到了家門口,我定了定緊張而慌亂的心,輕輕地開門進屋。一切猶如往常一樣平靜,媽媽在煮飯,爸爸則在沙發上看報,那嚴肅的神情像一位法官。我像遇見貓的老鼠迅速地躲進房間,心想:我應該怎樣才能把試卷簽字這項任務完成呢?簽吧?不行我考得太差了。不簽?也不行,老師要檢查……時間一分一秒
2. 堅守山區33年的老師他們為何可以堅持
54歲的楊朝俊,在烏蒙山深處默默堅守32年,在5個山區教學點工作過,先後教育大山深處兩代人。看著大山裡的孩子一個個接受教育,走出大山,奉獻社會,楊朝俊感到無比自豪。
今年是楊朝俊從教的第33個年頭,他一如往常站在校門迎接他的33名學生,直到所有的學生都走進校門才會安心。
如今豐坪小學也告別了舊牆殘壁、泥壩操場,新建了校舍,添置了籃球場、乒乓球台,開設了營養午餐,並派遣了志願者,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楊朝俊從教33年,累計培養學生1000餘人。學生們對他的稱呼,從最初的「楊老師」到後來的「楊爸爸」,再到現在的「楊爺爺」。
「在山區辦教學不容易,雖然辛苦,可我樂在其中。
3. 對於那些堅守山村的老師你怎樣看待
很佩服
能放下一切毅然決然的選擇堅守崗位
4. 大山裡的老師,是什麼讓她那麼執著
苗村「三語」教師盤學秀 紮根大山35年
-他是不可或缺的「三語」老師,為苗村的孩子們做普通話啟蒙
-他曾經窮得只能去挖野菜給家人充飢,卻仍捨不得離開這些孩子
-學生從200多人減少到7個,他說只要還有一個學生,他就會教下去
盤學秀用普通話、苗語和海南話三種語言給孩子們上課。
簡陋的學校缺乏體育教具,盤學秀就和孩子們玩游戲。
盤學秀58歲了,頭發里已經染了白霜。但當他牽著7個孩子的手,呢喃著當地的苗語,在陽光下甩著雙手和孩子們一起轉圈玩耍時,他卻像個十足的孩子。
在萬寧北大鎮六角嶺小學,盤學秀傾注了他大半生的熱量。
從最高峰時的200多個學生,到如今的7個學生,他是這所學校不可缺少的「三語」老師,所有剛入學的孩子,都要先接受他的「三語」啟蒙;他是留守兒童不可缺少的親人,把輟學的孩子勸回課堂,冒著雨踩著泥濘送他們回家,把他們帶到家裡,給他們做飯。
「我願意做一把梯子,幫助學生看見更遠的地方。」盤學秀說。
□南國都市報記者楊金運 石祖波/文 陳衛東/圖
像父親一樣的「孩子王」
9月18日上午,萬寧北大鎮六角嶺村六角嶺小學。
語文老師盤學秀的目光在講台下稚嫩的臉龐中間尋找著。一二三四五六,少了一個孩子。昨天請病假的學生盤清慧還沒有來上學。「老師,妹妹今天去打針了。」盤清慧的姐姐盤清玲說。
在這個教學點,如今剩下7個學生,其中有4個學生是留守兒童。
盤清玲和盤清慧這對雙胞胎姐妹,是盤學秀最放心不下的兩個孩子。幾年前,她們的父親因事入獄,母親離家失蹤,留下爺爺奶奶帶著她們。今年9月開學至今,半個月時間,盤學秀已經到這對雙胞胎家裡家訪過四次。「怕她們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沒人照顧,有危險。」
上周五下午,還有十分鍾就上課,這對姐妹還沒來,急得盤學秀團團轉。他發動那輛後視鏡已經爛掉的摩托車去找她們。雨後的道路,打滑,盤學秀在離她們家很近的地方發現她們正一邊吃零食一邊玩耍。「都上課還玩,急死老師了。」盤學秀有些生氣。
兩個孩子見到盤老師卻嘿嘿嘿咧開嘴笑了,安安穩穩地上了盤學秀的摩托車。
這些孩子和盤老師雖然年齡差了半個世紀,但卻像是極其要好的朋友。下課時分,盤學秀用他的大手牽著他們的小手,玩老鷹捉小雞,玩猜謎游戲,玩得可歡了。
放學後,他手牽著孩子們,和往常一樣送他們回家。孩子們回家的路,前兩年才硬化了。以前,泥濘不堪的道路更是令盤學秀擔心。每逢雨天,盤學秀牽著孩子回家的畫面,在村民眼裡已稀鬆平常。路邊是蝴蝶和野花,孩子們圍繞著這個「孩子王」,一路上有說有笑。
請病假的盤清慧的病情,成了盤學秀掛心的事。幾聲狗吠之後,盤學秀敲開盤清慧家的門。瓦房內,盤清慧的奶奶蔣春梅探出頭來,看是盤學秀,激動地抓住他的手。「盤老師,你又來了,謝謝你啊。」蔣春梅剛帶孩子打針回來,臉上的愁容在見到盤學秀之後才散去。
「兩個老人要出去干工,還要帶兩個孫女,很辛苦。盤老師這么關心學生,我們很感激。」蔣春梅說,現在去教學點上學的,多數是沒有錢送到鎮上幼兒園上學的孩子。這些孩子家庭貧困,父母又往往不在身邊,做他們的老師就像做他們的父母一樣操心。
在這個1000多苗族同胞聚居的偏僻村莊,盤學秀傾灑著自己對下一代的愛。
不可或缺的「三語」老師
為什麼這間學校只有7個孩子,卻沒有被撤並?
六角嶺小學的負責人唐敏軒道出了其中緣由:一兩年前,教育部門派人來調查過,起先滿以為可以撤並,但當他們發現孩子們連最起碼的普通話都聽不懂時,放棄了:送到中心小學的話,他們聽普通話簡直就像聽天書,必須先給他們做普通話的啟蒙。
給這些孩子做這項普通話啟蒙工作,非盤學秀不可。
盤學秀年幼時也遭遇過同樣的困境。他11歲才上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連課本都沒有,老師都用海南話和苗語講課。到了四年級,盤學秀到附近農場的學校一上課才發現,自己連一個字都聽不懂。他連忙趕回六角嶺問以前的老師:他們講的是什麼啊?
一問才知道,那是普通話。一位叫做張輝瓊的老師看到盤學秀好學,就借了自己的字典給他,一邊教他發音,一邊讓他自學。盤學秀被漢語這漂亮的語言吸引住了。
1978年,盤學秀成為六角嶺村第一批考上萬寧中學的3個孩子之一。那時,他的夢想就是通過努力走出大山。所以,高中畢業的時候,他面臨人生道路的選擇。
一邊是大山外面的未知世界,一邊是貧窮的故鄉。
盤學秀最終選擇留在大山裡:「我走不出大山,我希望我的學生走出大山。」
當時,一所中心小學搬到了六角嶺,附近村子的小孩都到這里念書,但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苗族孩子上學時甚至連漢語名字都沒有,更不用說聽懂漢語老師的課。
盤學秀給很多沒有名字的孩子起了名字,卻發現無論自己用普通話怎麼教他們都沒反應。幾節課後,盤學秀嘗試著用普通話教發音,用苗語和海南話解釋字意。終於,他看到孩子們臉上不再是一副茫然的模樣。其他老師,也驚訝地發現了這個現象。
從那時起,盤學秀就開始了他的「三語」教學。教得很慢,卻有成效。
與盤學秀共事多年的唐敏軒老師說,一般的老師根本就教不了這群對普通話和漢字一竅不通的孩子,盤學秀老師是這些孩子走進校園不可缺少的啟蒙老師。「其他老師上課,也經常要請盤學秀老師來做翻譯。盤老師站在一旁,碰到難的,就用苗語翻譯。」
每一次別的老師提出翻譯邀請,盤學秀都不會拒絕。
甘願做學生的知識梯子
盤學秀並非沒有萌生過離開的念頭。1996年,前妻因病去世時,家中除了還年幼的孩子,一貧如洗,盤學秀不得不到處去找野菜來給一家人充飢。他萌生了出去闖闖的念頭。
但盤學秀沒有走。他放不下那一雙雙對知識渴求的眼睛。自從2009年學校開始被拆減後,學生越來越少,從高峰期的200多個學生,拆減到2012年只剩下了一個班幾個學生。盤學秀說,只要還有一個孩子需要他,他就會留下來,「一個都不能少。」
幾十年來,盤學秀已經記不得勸回了多少輟學的孩子。
唐敏軒說,以前需要交學費的時候,成績不好的孩子有時會出於各種原因輟學。每當這個時候,無論孩子是哪個班級的,老師做家訪時,都要帶上精通苗語的盤學秀。
1998年,有一個叫青青(化名)的女孩,讀到三年級的時候,開學時突然不見了蹤影。盤學秀急忙跑到青青家裡。一問才知道,原來青青家裡養了一頭水牛,母親一個人忙不過來,便想讓青青輟學,負責每天去放牛。一番勸說,青青才得以重返校園。
雖然,青青最後沒能考上大學,但學到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終身受用。
在20歲的兒子盤小清眼中,盤學秀也是一位優秀的老師。令盤小清印象深刻的是,他在父親班上讀書的時候,碰到沒完成作業,他也會像其他孩子一樣,被留下來做完作業才可以回家。「在學校,他就是我的老師,他不會因為我是他孩子就區別對待。」
去年十月,盤學秀曾經的學生、如今也在北大鎮教書的李秀和回到母校,透過已經損壞的窗玻璃,看到辦公室內批改作業的盤學秀,他眼眶濕潤了。他為這位昔日恩師寫下了如下詩句:路漫漫兮道坎兮,堅吾心兮從教兮。鬢已白兮常樂兮,夕陽紅兮生足兮。
李秀和記得,二三十年前,當他還是小學生的時候,他最崇拜的人就是盤學秀。「那時,我家很困難,他家更困難,但他很熱愛學生,經常跟我說,要努力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李秀和說,他從不懂普通話到如今做語文老師,盤學秀的鼓勵,起到很大作用。
寫詩贈給老師的那天,盤學秀對李秀和語重心長地說起心裡的願望:「現在全鎮的老師,就只有你和我懂苗語。我再過兩年就要退休了,你一定要回來接我的班。」
李秀和看著鬢發已花白的老師,說:「只要有需要的話,我會回來。」
盤學秀臉上現出了欣慰的笑。「我希望學生把我當知識的梯子,能爬得更高一點,看得更遠一點,讓山區的孩子走出去,在廣闊的天地自由翱翔。」盤學秀說,在即將退休的時候,聽到學生李秀和願意回來接他的班,太令人高興了。
5. 「鐵人教師」周廷猛大山深處的執著堅守是真的嗎
貴州遵義市桐梓縣黃連鄉,當地百姓的生活水平正如黃連村這個名字一樣,苦澀、艱難。在這邊遠落後貧窮的村寨,一個清貧的教師,通過紮根在當地村小來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他就是黃蓮鄉芭蕉溪村安星小學老師周廷猛。
周廷猛說,其實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讓自己的學生飛出大山,擺脫貧困。
6. 求大山中的老師朗誦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wOTMwMjY4.html
7. 上聯:陸良八老,當代愚公,三十餘載矢志堅守。下聯:高原情懷,大山品質,
上聯:陸良八老,當代愚公,三十餘載矢志堅守。
下聯:高原情懷,大山品質,十三萬畝無償奉獻。
這題挺扯淡。陸良對高原,八老對情懷,當代對大山,愚公對品質。也是迷一樣的老師。
8. 關於老師無私奉獻的故事100-150字
1、2012年5月8日20時38分,在佳木斯市勝利路北側第四中學門前,一輛客車在等待師生上車時,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之下,教師張麗莉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被碾到車下,造成雙腿截肢,另有4名學生受傷。
2、張玉滾大學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學校地處偏僻,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一挑就是5年,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他是這里的全能教師,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葯箱能治病。由於常年操勞,「80後」的他鬢角斑白、臉上布滿皺紋。
3、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台,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
4、盧永根教授將十多個存摺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8809446元,這是他們畢生的積蓄,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他說:「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後的貢獻。」盧永根的秘書趙杏娟說:「錢都是老兩口一點一點省下來的,對扶貧和教育,兩位老人卻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錢。」
5、莫振高,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裡的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
於是,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了解的情況一一記錄在冊,並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
然而,自己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
9. 90後體育老師留守大山一人教6科,這才是為人師表嗎
這才是為人師表。老師堅守大山,只為支持大山裡的孩子,這樣默默奉獻自己,這就是為人師表。
10. 體育老師留守大山一人教6科,他為何一人堅持到現在
因為這位老師所在的山區教育資源非常不好,這位老師認為,世界上的好老師並不缺他一個,但是山裡的這幾百個孩子是非常需要他的,所以他願意留在大山裡,陪著幾百個孩子一起成長。這位老師真的非常高尚了,他出身一個教育世家,家裡面有三代人都在這個山區裡面教學,迄今為止已經63年了。
吳松老師帶了一段時間的數學課之後,學校裡面又突然急需物理老師了,於是吳老師又開始教授初中物理。但是物理還沒有教幾年,化學老師又退休了,吳老師又再次成了化學老師。吳老師以及家人們都是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才一直留在了山區里,希望這些孩子們將來都可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