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治安防控體系
㈠ 完善什麼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防範化解管控
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防範、化解、管控影響社會安定的突出問題。
㈡ 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應從哪些方面著手
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實質是整合多方力量和資源、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及時對違法犯罪等社會治安問題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多環節防治,根本目的是立足預防,從源頭上進行防範和治理,不斷減少和消除產生社會治安問題、影響社會穩定的諸多社會矛盾和消極因素,最大限度地預防、控制和減少違法犯罪,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和諧因素,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和長期穩定。
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建立在警務現代化、公安信息化、執法規范化、防控立體化基礎之上的一種社會化防控體系,涉及面廣,科技含量高,參與力量具有廣泛群眾性和社會性,打擊、防範、教育、管理、建設、改造等各個工作環節之間具有內在聯系,環環緊扣,相輔相成,僅僅靠公安機關一家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須依靠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藉助各種手段,科學配置社會管理資源。
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動態社會治安防控的主體是公安機關,靜態防控則主要依靠現代科技手段來實現。主要的組織形式和手段有群防群治、科技防控等。群防群治,就是將蘊藏在群眾中的巨大力量調動、凝聚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動態巡防工作,努力形成全民巡防格局。採取分層級、分區域、分時段的辦法,開展24小時動態巡邏,在大街小巷編織一張巡邏網路,擴大路面布警的覆蓋面,一旦發現警情,迅速進行處置。警力主要投向重點時段、重點地段,推行網格化巡邏機制,明確責任歸屬,提高街面見警率、盤查率、管事率和抓獲率。科技防控,就是將社會單位的視頻監控與公安機關的監控體系結合起來,形成部門聯動,進一步消除視頻監控盲點,及時發現、防範、打擊違法犯罪活動。
㈢ 完善什麼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四中全版會)於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權北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決定》指出,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完善集防範、打擊、懲戒、教育於一體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現代警務理念的創新與發展,也是新時期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
㈣ 概括目前我國治安防控體系存在的問題以及就如何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社會治安問題不僅關繫到國家的穩定和發展,也關繫到每個公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各類違法犯罪問題相繼增多,社會治安形勢日益嚴峻,城市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也面臨著諸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本文以城市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為研究對象,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歸納梳理,並對完善我國城市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㈤ 如何進一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社會治安的好壞,不但同每個人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直接關系著國家的興旺發達和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2015年4月13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
治安防控要讓群眾滿意
治安好壞不能簡單體現在數字上,還要看群眾滿意不滿意。根據意見,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就是要增強社會治安整體防控能力,努力使影響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多發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範,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社會更加和諧有序。
減少巡邏死角和盲區
意見指出,根據人口密度、治安狀況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科學劃分巡邏區域,優化防控力量布局,加強公安與武警聯勤武裝巡邏,建立健全指揮和保障機制,完善早晚高峰等節點人員密集場所重點勤務工作機制,減少死角和盲區,提升社會面動態控制能力。
嚴防「公交車上」的暴恐襲擊
在公共場所實施暴恐犯罪,一度增加了人們的公共場所「密集恐懼症」。意見要求,加強對公交車站、地鐵站、機場、火車站、碼頭、口岸、高鐵沿線等重點部位的安全保衛,嚴防針對公共交通工具的暴力恐怖襲擊和個人極端案(事)件。
娛樂服務業等推動實名制登記
一些重點行業場所往往是犯罪多發易發的「黑色地帶」。意見要求,切實加強旅館業、舊貨業、公章刻制業、機動車改裝業、廢品收購業、娛樂服務業等重點行業的治安管理工作,落實法人責任,推動實名制登記,推進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2020年中心城區網格化「全覆蓋」
「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如今,網格化管理不僅由東部地區發展到西藏拉薩市等西部地區,而且正逐步往農村地區推廣。意見要求,把網格化管理列入城鄉規劃,將人、地、物、事、組織等基本治安要素納入網格管理范疇,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務到位。到2020年,實現全國各縣(市、區、旗)的中心城區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治安防控雲計算、遙感助陣
根據意見,要將社會治安防控信息化納入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充分運用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智能感測、遙感、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創新社會治安防控手段。
加大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覆蓋
犯罪嫌疑人長什麼樣、朝哪個方向跑了……這些信息如能被監控拍到,就會有助於案件的破獲。意見強調,加快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高起點規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和應用工作,提高公共區域視頻監控系統覆蓋密度和建設質量。加大城鄉接合部、農村地區公共區域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力度,逐步實現城鄉視頻監控一體化。
探索建立公民信息「一卡通」
意見要求,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代碼、統一共享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建立健全相關方面的實名登記制度。建立公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加強社會信用管理,促進信息共享,強化對守信者的鼓勵和對失信者的懲戒,探索建立公民所有信息的一卡通制度。
社會治安「一票否決」
意見指出,對因重視不夠、社會治安防範措施不落實而導致違法犯罪現象嚴重、治安秩序嚴重混亂或者發生重特大案(事)件的地區,依法實行一票否決權制,並追究有關領導幹部的責任。
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
意見強調,要進一步拓寬群眾參與社會治安防控的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建議權、監督權。落實舉報獎勵制度,對於提供重大線索、幫助破獲重大案件或者有效制止違法犯罪活動、協助抓獲犯罪分子的,給予重獎。
㈥ 如何在現階段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1)加強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職能,構建公共安全管理體系。我國政府承擔著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能,而保障社會公共安全是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加強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職能,構建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體系。
首先,制定一部統一的跨越各部門、各行業的《公共安全管理法》,使得公共安全管理有統一的法律依據,避免不同領域的公共安全問題適用不同的法律。現階段,公共安全問題的解決往往覆蓋多個領域,需要多個政府部門相互配合,單一領域的法律法規已經捉襟見肘,制定一部涵蓋各領域的《公共安全管理法》勢在必行。《公共安全管理法》要對公共安全管理主體的職能責任、處理事故的基本原則、公共安全體系的內容等作出詳細的規定。
其次,在管理主體上,盡快成立統一的、常設的國家公共安全管理局或公共安全管理委員會,該機構由信息資料系統、監測預警系統、決策系統等組成,負責分析突發公共安全事故的性質,制定解決公共安全問題的方案,並協調組織各相關部門迅速有效地解決突發公共安全問題。與中央相對應,各地方可成立相同性質的、隸屬於上級公共安全管理機構和本級政府的公共安全局或公共安全管理委員會,組織各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處理突發公共安全事故。
第三,在管理機構的人員組成上,公共安全管理局的正職要由專門的公共安全專業人才擔任,要通曉各個領域。對此,我們建議具備一定條件的高校開辦公共安全管理專業,培養專業的公共安全管理人才。公共安全管理局的副職可由某一具體領域的專家擔任,這樣形成的既綜合又專業的「T」字型領導者集體,有利於制定科學合理的公共安全問題解決方案。
(2)加大政府對公共安全的投入,實現公共安全的可持續發展。面對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公共安全需要,我國政府必須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設立公共安全專項基金,加大政府對公共安全領域的投入,加強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公共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改善公共安全管理環境,實現公共安全與經濟、社會的協同發展。從投入標准來看,至少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並且根據GDP的增長速度適當增加政府在公共安全上的投入,以更好地滿足公眾對公共安全的需要。
(3)建立公共安全規劃機制,編制公共安全狀況白皮書,把公共安全提升到戰略地位。公共安全既是一個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又是一個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我們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要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還要實現公共安全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應將公共安全納入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在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時也要制定公共安全規劃。在以後的「十三五」、「十四五」規劃中都要詳細規定公共安全規劃。為把公共安全提升到國家重大戰略地位,我們還應當編制國家公共安全狀況白皮書,詳細說明我國公共安全的現狀、以後的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等。
(4)加強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訓,塑造公共安全文化環境。當前,我們全社會的公共安全意識淡薄,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我國公共安全教育落後,大多都是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性教育,沒有形成良好的公共安全文化環境。對此,我們不僅要培養專業性的公共安全管理人才,還要在全社會加強公共安全培訓,普及公共安全知識。在培訓方式上,對政府機關工作人員而言,要分批分段組織他們到各大高校或其他科研機構接受課堂培訓,提高他們的公共安全管理意識;對廣大社會公眾而言,政府應積極通過社會宣傳、社會演習、定期不定期的公共安全講座等方法,提高公民的公共安全意識。在培訓內容上,力爭涉及公共安全的方方面面,涉及各個領域,如食品、葯品、自然災害等。
(5)建立公共安全預防機制,防範與治理並重。以往,我們對公共安全問題的一貫態度是「輕防範、重治理」,事前不認真防範,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降低事故帶來的損失,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日後的問題處理上,效果事倍功半。為此,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制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把主要公共安全資源投入到事前監督檢查上,盡量杜絕人為的公共安全事故,盡量降低自然安全事故所帶來的損失,做到重防範;事後,採取科學措施,制定科學的處理方案,做到重治理。
(6)建立並完善公共安全的責任追究機制。責任追究雖說已是事後處理,但對於減少部分公共安全事故的發生、減少損失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要明確相關責任主體的權力和責任,使其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起到警示作用。同時,讓他們簽訂「目標責任書」,為日後的問責提供依據。其次,從制度和技術上進行改進,扎實落實問責制,真正做到「誰主管、誰負責」,出現什麼問題就承擔什麼責任。第三,建立責任連帶制度,即不僅追究相關責任者的責任,還要對徇私枉法、姑息養奸、收受賄賂的責任人追究連帶責任,並追究違法違規重新起用責任者的領導的責任,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不問責或問責過輕的責任追究不到位問題。第四,建立問責監督機制。要使問責制真正起到作用,就必須監督到位,不僅要建立政府機構內部監督舉報機制,還要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建立獨立於政府之外的社會監督機構,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和網路的力量,使廣大公民都參與進來,真正發揮問責制的作用。
㈦ 概括目前我國治安防控體系存在的問題以及就如何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一個交易招人擴編
㈧ 什麼是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就是努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協調、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格局,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運行機制,編織社會治安防控網,提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法治化、社會化、信息化水平,增強社會治安整體防控能力;
努力使影響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多發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範,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社會更加和諧有序。
(8)完善治安防控體系擴展閱讀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
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健全點線面結合、網上網下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結合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㈨ 如何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