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護理質量管理職責

護理質量管理職責

發布時間: 2020-12-02 23:23:48

⑴ 護理醫護人員的主要職責

對於取得護士資格證,即將上崗成為護士的同學們,也許知道了護士主要做哪些工作,但是同學們要知道護士與護士是不同的,那麼不同崗位的護士職責是什麼呢?

今天請跟中公醫考護資小編一同來看看責任護士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責任護士的工作職責是什麼?

1.在護士長領導下開展工作,翻閱有關醫療及護理記錄,了解分管病人的病情和治療。

2.負責床頭交接班。參加晨會,聽取夜班醫護人員早交班。全區病人床頭交接班,重點交接分管病人。對新入、危重病人檢查全身情況及各引流管情況,特殊情況交接班,醫囑執行情況交接班。病房安全管理交接。清點病人數,督促請假病人返回。

3.負責晨間護理。整理分管病人床單位及個人衛生,病房規范化管理。

4.負責基礎護理。分管病人的鼻飼、吸氧、吸痰、備無菌盤、留置針護理、引流管護理、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等。負責所使用物品清潔、浸泡消毒。每日更換氧氣濕化瓶無菌水、氧氣鼻導管,保持吸痰機清潔,每日更換吸痰機一次性管道。

5.負責各項治療及專科護理。負責分管病人的輸液、輸血、皮試、肌注、輸液續接瓶工作。執行時間性治療、護理工作。

6.負責安排各項輔助檢查。要求安排科學、合理、適時、安全。協助管床醫生完成各項有創檢查治療。

7.負責病情觀察記錄。執行分級護理,及時巡視、觀察分管病人的病情、醫囑執行情況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值班醫生處理。及時完成 護理記錄。

8.負責搶救及出入院處理。負責分管床位病人搶救、新入院處理、入院介紹及出院病人指導,做好終末消毒,死亡病人屍體料理。參加主管醫生查房,對所有分管病人「八知道」:床號、姓名、診斷、病情、治療、護理、飲食、心理。

9.負責整理護理病歷。及時檢查分管床位各班護理文件書寫質量。

10.負責健康教育工作。與病人及家屬保持良好溝通。協助總務護士做好收費解釋工作。

11.負責對下級護理人員業務指導及教學工作。協同其它組責任護士工作。注意與替班責任護士交班,保證護理工作連續性。分管床位:10—15張。

12.做好實習護士的臨床帶教工作,指導護生書寫護理病歷並修改。

13.督促護理員做好各項工作。

以上就是護士的工作內容,在此小編對救死扶傷的護士工作者表示敬佩!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有疑問可咨詢中公醫考護資小編~

⑵ 護理規章制度的核心是

護理十四項核心制度

一、護理質量管理制度
(一)醫院成立由分管院長、護理部主任(副主任)、科護士長組成的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院護理質量管理目標及各項護理質量標准制定並對護理質量實施控制與管理。
(二)護理質量實行護理部、科室、病區三級控制和管理。
1、 病區護理質量控制組(Ⅰ級):由2-3人組成,病區護士長參加並負責。按照質量標准對護理質量實施全面控制,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對出現的質量缺陷進行分析,制定改進措施。檢查有登記、記錄並及時反饋,每月填寫檢查登記表及護理質量月報表報上一級質控組。
2、科護理質量控制組(Ⅱ級):由3-5人組成,科護士長參加並負責。每月有計劃地或根據科室護理質量的薄弱環節進行檢查,填寫檢查登記表及護理質量月報表報護理部控制組,對於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研究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並落實。
3、護理部護理質量控制組(Ⅲ級):由8-10人組成,護理部主任參加並負責。每月按護理質量控制項目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對各病區護理工作進行檢查評價,填寫檢查登記表及綜合報表。及時研究、分析、解決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每月在護士長會議上反饋檢查結果,提出整改意見,限期整改。
(三)建立專職護理文書終末質量控制督察小組,由主管護師以上人員承擔負責全院護理文書質量檢查。每月對出院患者的體溫單、醫囑單、護理記錄單、手術護理記錄單等進行檢查評價,不定期到臨床科室抽查護理文書書寫質量,填寫檢查登記表上報護理部。
(四)對護理質量缺陷進行跟蹤監控,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五)各級質控組每月按時上報檢查結果,科及病區於每月30日以前報護理部,護理部負責對全院檢查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填寫報表並在護士長例會上反饋檢查評價結果。
(六)護理部隨時向主管院長匯報全院護理質量控制與管理情況,每季度召開一次護理質量分析會,每年進行護理質量控制與管理總結並向全院護理人員通報。
(七)護理工作質量檢查考評結果作為各級護理人員的考核內容。

二、病房管理制度
(一)在科主任的領導下,病房管理由護士長負責,科主任積極協助,全體醫護人員參與。
(二)嚴格執行陪護制度,加強對陪護人員的管理,積極開展衛生宣教和健康教育。主管護士應及時向新住院患者介紹住院規則、醫院規章制度,及時進行安全教育,簽署住院患者告知書,教育患者共同參與病房管理。
(三)保持病房整潔、舒適、安靜、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輕、關門輕、操作輕、說話輕。
(四)統一病房陳設,室內物品和床位應擺放整齊,固定位置,未經護士長同意不得任意搬動。
(五)工作人員應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工作時間內必須按規定著裝。病房內不準吸煙,工作時間不聊天、不閑坐、不做私事。治療室、護士站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原則上,工作時間不接私人電話。
(六)患者被服、用具按基數配給給患者使用,出院時清點收回並做終末處理。
(七)護士長全面負責保管病房財產、設備,並分別指派專人管理,建立帳目,定期清點。如有遺失,及時查明原因,按規定處理。管理人員調動時,要辦好交接手續。
(八)定期召開公休座談會,聽取患者對醫療、護理、醫技、後勤等方面的意見,對患者反映的問題要有處理意見及反饋,不斷改進工作。
(九)病房內不接待非住院患者,不會客。值班醫生與護士及時清理非陪護人員,對可疑人員進行詢問。嚴禁散發各種傳單、廣告及推銷人員進入病房。
(十)注意節約水電、按時熄燈和關閉水龍頭,杜絕長流水,長明燈。
(十一)保持病房清潔衛生,注意通風,每日至少清掃兩次,每周大清掃一次。病房衛生間清潔、無味。

三、搶救工作制度
(一)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急救知識培訓,提高其搶救意識和搶救水平,搶救患者時做到人員到位、行動敏捷、有條不紊、分秒必爭。
(二)搶救時做到分工明確,密切配合,聽從指揮,堅守崗位。
(三)每日核對搶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帳物相符。各種急救葯品、器材及物品應做到「五定」:定數量品種、定點放置、定專人管理、定期消毒、滅菌、定期檢查維修。搶救物品不準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須處於應急狀態。無菌物品須註明滅菌日期,保證在有效期內使用。
(四)參加搶救人員必須掌握各種搶救技術和搶救常規,確保搶救的順利進行。
(五)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准確、及時填寫患者護理記錄單,記錄內容完整、准確。
(六)嚴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對制度,在搶救患者過程中,正確執行醫囑。口頭醫囑要求准確清楚,護士執行前必須復述一遍,確認無誤後再執行;保留安瓿以備事後查對。及時記錄護理記錄單,來不及記錄的於搶救結束後6小時內據實補記,並加以說明。
(七)搶救結束後及時清理各種物品並進行初步處理、登記。
(八)認真做好搶救患者的各項基礎護理及生活護理。煩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檔並採取保護性約束,確保患者安全。預防和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四、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確定並實施不同級別的護理。分級護理分為四個級別: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
特級護理:(一)使用對象:
1.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需要進行搶救的患者;2.重症監護患者;3.各種復雜或者大手術後的患者;4.嚴重創傷或大面積燒傷的患者;5.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並需要嚴密監護病情的患者;6.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並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險,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二)護理要點:
1.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征;2.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葯措施;3.根據醫囑,准確測量出入量;4.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護理及管路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適和功能體位;6.實施床旁交接班。
一級護理:
(一)使用對象:
1.病情趨向穩定的重症患者;2.手術後或者治療期間需要嚴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穩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患者。
(二)護理要點:
1.每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2.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征;3.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葯措施;4.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護理及管路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5.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二級護理
(一)使用對象:
1.病情穩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二)護理要點:
1.每2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2.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征;3.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葯措施;4.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護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三級護理:
(一)使用對象: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穩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處於康復期的患者。
(二)護理要點:
每3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征;
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葯措施;
4.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五、護理交接班制度
(一)病房護士實行24小時輪流值班制,值班人員履行各班職責護理患者。
(二)每天晨會集體交接班,全體醫護人員參加,一般不超 過15分鍾。由夜班護士詳細報告重危及新入院患者的病情、診斷及護理等有關事項,護士長根據報告作必要的總結,扼要的布置當天的工作。
(三)交班後,由護士長帶領接班者共同巡視病房,對危重患者、手術後患者、待產婦、分娩後、小兒患者以及有特殊情況的患者進行床頭交接班。
(四)對規定交接班的毒、麻、劇、限葯品及醫療器械、被服等當面交接清楚並簽字。
(五)除每天集體交接班外,各班均需按時交接。接班者應提前10-15分鍾到科室,清點應接物品,閱讀交接班報告和護理記錄單。交班者向接班者交清患者病情,並對危重、手術、小兒患者及新入院患者進行床頭交接。未交接清楚前,交班者不得離開崗位,凡因交接不清所出現的問題由接班者負責。
(六)值班者在交班前除完成本班各項工作外,需整理好所用物品,保持治療室、護士站清潔,並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備。
(七)交班內容
患者的心理情況、病情變化、當天或次日手術患者及特殊檢查患者的准備工作及注意事項。當天患者的總數、新入院、出院、手術、分娩、病危、死亡、轉科(院)等及急救葯品器械、特殊治療和特殊標本的留取等。
(八)交班方法
1、文字交接:每班書寫護理記錄單,進行交班。
2、床頭交接:與接班者共同巡視病房,重點交接危重及大手術患者、
老年患者、小兒患者及特殊心理狀況的患者。
3、口頭交接:一般患者採取口頭交接。

六、查對制度
(一)處理醫囑、轉抄服葯卡、注射卡、護理單等時,必須認真核對患者的床號、姓名,執行醫囑時應註明時間並簽字。醫囑要班班查對,每天總查對。每周大查對一次,護士長參加並簽名。每次查對後進行登記,參與查對者簽名。
(二)執行醫囑及各項處置時要做到「三查」、「七對」。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後查對;
七對:對床號、姓名、葯名、劑量、時間、用法、濃度。
(三)一般情況下不執行口頭醫囑。搶救時醫師可下達口頭醫囑,護士執行時必須復誦一遍,確定無誤後執行,並暫保留用過的空安瓿。搶救結束後及時補開醫囑(不超過6小時)。
(四)輸血:取血時應和血庫發血者共同查對。
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質量及輸血裝置是否完好;
八對:姓名、床號、住院號、瓶(袋)號、血型、交叉配血試驗結果、血液種類及劑量。
在確定無誤後方可取回,輸血前由兩人按上述項目復查一遍。輸血完畢應保留血袋12-24小時,以備必要時查對。將血袋上的條形碼粘貼於交叉配血報告單上,入病歷保存。
(五)使用葯品前要檢查葯瓶標簽上的葯名、失效期、批號和葯品質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擺葯後須經兩人查對後再執行。
(六)抽取各種血標本在注入容器前,應再次核對標簽上的各項內容,確保無誤。
(七)手術查對制度
1、六查十二對:
六查:(1)到病房接患者時查(2)患者入手術間時查(3)麻醉前查(4)消毒皮膚前查(5)開刀時查(6)關閉體腔前後查。
十二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手術間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所帶物品葯品、葯物過敏史及有無特殊感染、手術所用滅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數量是否符合。
2、手術取下標本,巡迴護士與手術者核對無誤後方可與病理檢驗單一並送檢。
3、手術標本送檢過程中各環節嚴格交接查對,並雙方簽字。
(八)供應室查對制度
1、回收器械物品時:查對名稱、數量,初步處理情況,器物完好程度。
2、清洗消毒時:查對消毒液的有效濃度及配製濃度;浸泡消毒時間、酶洗前殘余消毒液是否沖洗干凈。
3、包裝時:查對器械敷料的名稱、數量、質量、濕度。
4、滅菌前:查對器械敷料包裝規格是否符合要求,裝放方法是否正確;滅菌器各種儀表、程序控制是否符合標准要求。
5、滅菌後:查試驗包化學指示卡是否變色、有無濕包。植入器械是否每次滅菌時進行生物學監測。
6、發放各類滅菌物品時:查對名稱、數量、外觀質量、滅菌標識等。
7、隨時查供應室備用的各種診療包是否在有效期內及保存條件是否符合要求。
8、一次性使用無菌物品:要查對批批檢驗報告單,並進行抽樣檢查。
9、及時對護理缺陷進行分析,查找原因並改進。

七、給葯制度
(一)護士必須嚴格根據醫囑給葯,不得擅自更改,對有疑問的醫囑,應了解清楚後方可給葯,避免盲目執行。
(二)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療目的,熟悉各種常用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進行葯物知識的介紹。
(三)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後查。
七對:床號、姓名、葯名、濃度、劑量、用法、時間。
(四)做治療前,護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五)給葯前要詢問患者有無葯物過敏史(需要時作過敏試驗)並向患者解釋以取得合作。用葯後要注意觀察葯物反應及治療效果,如有不良反應要及時報告醫師,並記錄護理記錄單,填寫葯物不良反應登記本。
(六)用葯時要檢查葯物有效期及有無變質。靜脈輸液時要檢查瓶蓋有無松動、瓶口有無裂縫,液體有無沉澱及絮狀物等。多種葯物聯合應用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七)安全正確用葯,合理掌握給葯時間、方法,葯物要做到現配現用,避免久置引起葯物污染或葯效降低。
(八)治療後所用的各種物品進行初步清理後,由中心供應室回收處理。口服葯杯定期清洗消毒備用。
(九)如發現給葯錯誤,應及時報告、處理,積極採取補救措施。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

八、護理查房制度
(一)護理部主任查房
1、護理部主任每日隨時輪流巡迴查房,查護士勞動紀律,無菌技術操作,崗位責任制的執行情況,以重病護理、消毒隔離、服務態度等為主要內容,並記錄查房結果。
2、每月進行專科護理大查房一次,有詳細查房結果。
3、選擇好疑難病例、危重患者或特殊病種進行查房。事先通知病房所查房內容,由病房護士長指定報告病例的護理人員進行准備,查房時要簡單報告病史、診斷、護理問題、治療護理措施等,查房完畢進行討論,並及時修訂護理計劃。
4、每月按護理工作要求,進行分項查房,嚴格考核、評價,促使護理質量達標。
(二)科護士長查房
1、每日上午巡視病房,查病房秩序和護士崗位責任制執行情況。
2、每兩周進行一次專科護理業務查房,方法同護理部主任查房的要求。
3、定期抽查護理表格書寫情況和各種表格登記情況。
(三)護士長查房
1、護士長隨時巡視病房,查各班護士職責執行情況、勞動紀律、無菌操作規程等執行情況。
2、每兩周一次護理業務查房,典型病例或危重患者隨時查房。並做好查房記錄。
3、組織教學查房,有目的、有計劃,根據教學要求,查典型病例,事先通知學員熟悉病歷及患者情況,組織大家共同討論,也可進行提問,由護士長做總結。
(四)參加醫生查房:
病區護士長或責任護士每周參加主任或科室大查房,以便進一步了解病情和護理工作質量。
(五)有條件的醫院,開展主任(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護師三級業務查房。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一)護理人員對住院及門診就診患者必須進行一般衛生知識的宣教及健康教育。
(二)健康教育方式
1、個體指導:內容包括一般衛生知識,如個人衛生、公共衛生、飲食衛生;常見病、多發病、季節性傳染病的防病知識;急救常識、婦幼衛生、嬰兒保健、計劃生育等知識。在護理患者時,結合病情、家庭情況和生活條件做具體指導。
2、集體講解:門診患者可利用候診時間,住院患者根據作息時間。採取集中講解、示範、模擬操作相結合及播放電視錄象等形式進行。
3、文字宣傳:以黑板報、宣傳欄、編寫短文、健康教育處方、圖畫、詩歌等形式進行。
(三)對患者的衛生宣教要貫穿患者就醫的全過程。
1、門診患者在掛號、分診、診治等各環節均應有相應的衛生知識宣傳。
2、住院患者在入院介紹、診治護理過程、出院指導內容中均應有衛生常識及防病知識的宣教。住院患者的宣教要記錄在健康教育登記表中,並及時進行效果評價,責任護士及患者或家屬簽名。

十、護理會診制度
(一)凡屬復雜、疑難或跨科室和專業的護理問題和護理操作技術,均可申請護理會診。
(二)科間會診時,由要求會診科室的責任護士提出,護士長同意後填寫會診申請單,送至被邀請科室。被邀請科室接到通知後兩天內完成(急會診者應及時完成),並書寫會診記錄。
(三)科內會診,由責任護士提出,護士長或主管護師主持,召集有關人員參加,並進行總結。責任護士負責匯總會診意見。
(四)參加會診人員原則上應由副主任護師以上人員,或由被邀請科室護士長指派人員承擔。
(五)集體會診者,由護理部組織,申請科室主管護士負責介紹患者的病情,並認真記錄會診意見。

十一、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一)護士在進行各項診療護理活動中,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至少同時使用姓名、性別、床號三項內容確認患者身份,不得僅以床號作為識別的依據。
(二)手術病人、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以及小兒和一級護理的病人,均使用「腕帶」作為操作前識別病人身份的重要標識。護士在使用腕帶時,實行「雙核對」(腕帶與床頭卡同時核對),准確識別患者身份。
(三)使用腕帶前向病人或家屬做好宣教,使患者或家屬認識到使用腕帶的目的及重要性。
﹙四﹚填入腕帶的識別信息必須由兩名醫務人員核對後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需要經兩人重新核對;腕帶內容填寫要求字跡清晰、准確規范,項目包括:病區、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診斷等。
﹙五﹚在病房、手術室、ICU之間轉運交接病人時,除使用「腕帶」作為識別患者身份的標識外,嚴格按照交接程序進行交接,填寫交接登記本,雙方簽名。
﹙六﹚手術當日,手術室人員應與病區護士共同核對患者腕帶標識上的內容,並與病歷、患者或者家屬核對,無誤後方能送入手術間;麻醉前、手術開始前,巡迴護士、麻醉醫師、手術醫師共同核對患者手術部位等;術畢手術室護士應與病區護士認真核對腕帶、病歷,做好病人、病情、葯品及物品的交接,核對無誤後方可離開。

十二、護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確保治療、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護理部定期檢查考核。
(二)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堅持醫囑班班查對,每天總查對,護士長每周總查對一次並登記、簽名。
(三)毒、麻、限、劇葯品做到安全使用,專人管理,專櫃保管並加鎖。保持固定基數,用後督促醫師及時開處方補齊,每班交接並登記。
(四)內服、外用葯品分開放置,瓶簽清晰。
(五)各種搶救器械保持清潔、性能良好;急救葯品符合規定,用後及時補充,專人管理,每周清點兩次並登記;無菌物品標識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確保在有效期內。
(六)供應室供應的各種無菌物品經檢驗合格後方可發放。
(七)對於所發生的護理差錯,科室應及時組織討論,並上報護理部。
(八)對於有異常心理狀況的患者要加強監護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九)工作場所及病房內嚴禁患者使用非醫院配置的各種電爐、電磁爐、電飯鍋等電器,確保用電安全。
(十)制定並落實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和危重患者搶救護理預案。

十三、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
﹙一﹚建立不良事件報告登記本和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登記表,內容包括:皮膚壓瘡、患者跌倒、導管滑脫、意外傷害、用錯葯、打錯針等護理事件。
﹙二﹚一旦發生不良事件後,當事人應立即向護士長報告、護士長及當事人第一時間做好病人及家屬的安撫工作,積極採取補救措施,以減少或消除由於不良事件造成的不良後果。
﹙三﹚護士長及時組織人員對不良事件進行調查,針對具體情況,組織科室有關人員開展討論,進行原因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制定防範措施,並進行詳細的記錄。同時填寫《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登記表》,記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過程、後果、處理及防範措施,上報科護士長和護理部。
﹙四﹚科室在組織調查護理不良事件過程中,應當專人保管相關病案和資料,任何人不得塗改、偽造、隱藏、丟失,違者按情節輕重予以嚴肅處理。
﹙五﹚一般不良事件發生後要求24小時內報告;重大不良事件,情況緊急者應在處理的同時立即報告護理部及醫教辦。對發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和個人有意隱瞞不報者,按情節輕重給予處理。

十四、病房一般消毒隔離管理制度
(一)病房內收住患者應按感染與非感染性疾病分別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覽表卡片上做標記。
(二)醫務人員進入感染患者房間,應嚴格執行相應疾病的消毒隔離及防護措施,必要時穿隔離衣、戴手套等。
(三)一般情況下,病房應定時開窗通風,每日2次。地面濕式清掃,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發現明確污染時,應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後均要進行終末消毒。
(四)患者的衣服、被單每周更換一次。被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更換,在規定地點清點更換下的衣物及床單元用品。
(五)醫護人員在診治護理不同患者前後,應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劑擦洗。
(六)各種診療護理用品用後按醫院感染管理要求進行處理,特殊感染的患者採用一次性用品,用後裝入黃色塑料袋內並粘貼標識,專人負責回收。
(七)對特殊感染患者要嚴格限制探視及陪護人員,必要時穿隔離衣褲、戴口罩及帽子。
(八)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餘飯菜,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九)各種醫療廢物按規定收集、包裝、專人回收。
(十)病房及衛生間的拖把等衛生清潔用具,要分開使用,且標記清楚。用後消毒液浸泡,並清洗後晾掛備用。
(十一)患者的床頭櫃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濕式清掃,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十二)重點部門:如手術室、中心供應室、產房、重症監護室(ICU、CCU、NICU等)、導管介入治療室、內鏡室、口腔科、透析室等執行相應部門的消毒隔離要求。
(十三)特殊疾病和感染者按相關要求執行。

⑶ 護理部主任如何做好護理質量的管理

隨著服務需求的不斷變化,醫院體制經營思想、服務方向、服務范圍、護理工作模式及工作內容相應也發出了重大變化,護理管理者思考並加強護理質量管理,滿足病人的健康需要,改進質量,爭取差錯事故為零,顯得尤為重要。1 護理質量標准 1.1 護理技術操作質量總標准 (1)實施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操作者必須有責任感、同情心。(2)嚴格執行「三查七對」。(3)操作正確、及時、安全、節時、省時、省物。(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的操作程序,操作熟練。 1.2 護理部工作質量標准 1.2.1 管理目標明確 做到有年計劃、季計劃、月計劃、周計劃,並及時總結,有達標措施。 1.2.2 護理管理制度健全 有全院統一的管理制度。 1.2.3 定期組織考核 有科護士長、各級人員(主任護師、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護師、護士)及各班護士崗位職責、考核標准、並定期組織考核。 1.2.4 完備護理常規 各科疾病護理常規完備。 1.2.5 制定質量監控制度 全院病房、門診、急診、注射室、換葯室等部門有質量監控制度。(1)有查崗查房制度。(2)對有關護理工作情況有登記制度。(3)護理會議制度健全。 1.3 病房管理質量標准 (1)護士長工作職責。(2)病房管理質量標准。(3)基礎護理與一級護理質量標准。(4)安全生產與消毒隔離質量標准。 1.4 其他各部門管理質量評價標准 急診科、手術室、分娩室、供應室等科室有相應工作質量標准。 1.5 護理文件書寫的質量總標准 (1)書寫應當客觀、真實、准確、及時、完整、體現以病人為中心。(2)使用碳素或藍黑墨水筆書寫,字跡端正、清晰、無錯別字、不得用刮、塗、粘等方法掩蓋或去除原字跡。(3)體溫單繪制准確,點圓線直、叉規整、無漏項。(4)動態反映病情變化、病情描述確切簡要、重點突出,運用醫學術語。(5)執行醫囑時間准確、轉錄無誤。(6)醫院有護理文件書寫的規范、病歷統一歸檔管理。 1.6 整體護理質量總標准 護士運用護理程序開展工作,病人健康需求得到滿足。 1.7 整體護理模式病房建設標准及要求 (1)整體護理開展率應達100%。(2)嚴謹的組織管理體系:病區人員結構合理,分工、職責明確。(3)給病人做好詳細的入院介紹、出院指導,健康宣教覆蓋率達100%。(4)負責護士對病人的了解做到十知道(床號、姓名、職業、文化程度、診斷、病情、治療、護理、心理、飲食)。(5)負責護士應有計劃地參加醫生查房、提供資料、反饋信息,使治療、護理更有效地進行。 1.8 基礎護理質量總標准 使病人達到清潔、整齊、舒適、安全,無並發症。 1.9 特護、一級護理質量總標准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監護、搶救及護理記錄,落實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有效地預防並發症。 1.10 安全生產質量總標准 配備好的急救物品及葯品,完整無缺,固定放置,處於備用狀態,做到兩及時(及時檢修、及時補充)、五定(定專人保管、定時檢查、定點放置、定量供應、定期消毒),病房無護理過失。 1.11 消毒隔離質量總標准 建立預防院內感染的監督機構、制度及措施,有監測消毒、滅菌效果的手段。 1.12 壓瘡發生率總標准 壓瘡發生率應為0,必須採用各種有效措施防止壓瘡的發生。 1.13 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總目標 病人滿意是最高標准。 2 檢查方式(1)護理部單向檢查,採用隨機抽查、不定時間、不定方法、重點查節假日及夜間值班時的工作質量。(2)建立全員參與,多方位的護理質量檢查。如:個人評價、科室評價、科室與科室之間的評價、病人評價、護理部評價。 3 及時總結護理檢查結果檢查結束後,須將檢查內容及發現問題詳細記錄,逐一對科護士長進行反饋;普遍存在的問題組織護理會議進行講評;反復出現的問題,及時組織護士長認真討論,找出問題症結所在,明確一下階段工作目標,訂出整改措施,不斷總結護理新經驗,最大限度地發揮護理人員的潛能和滿足病人的需要,以保證護理質量的穩步提高,護理質量體系的不斷完善。作者單位: 838000 新疆吐魯番,吐魯番市人民醫院

⑷ 科室護理質量控制組長的職責是什麼[請教]

不用擔心,這並不難,自己可以根據所做的制定一個職責,況且好記。例如:護理部質量控制小組組長應該有制定各項質量標準的職責,但科室的小組長就沒有這個許可權,就改成「參與」。我不知道你們都做了些什麼。我先幫你起草一個,你們再根據需要加些內容進去再修改一下就可以了。**科室護理質量控制小組組長職責:1、認真學習***文件,貫徹落實上級護理中心(或護理部)的精神。2、參與本院護理質量標準的制訂。3、參與本院護理質量控制制度的制訂。4、根據本科護理質控人員的特點,合理分工。5、定期組織小組成員學習、交流。6、定期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質量檢查。7、根據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並督促落實制定職責時要注意:職責中提到的,都要有書面材料。所以上述這個職責,要有「本院護理質量標准」、「質控制度」、「分工記錄(可寫在會議記錄中)」、「會議記錄或學習記錄」、「檢查記錄」。制度的制訂和職責一樣,把多長時間檢查一次,每次檢查什麼內容,由哪些人參與檢查,多長時間召開一次會議,檢查後以什麼形式反饋、整改等用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最後再檢查一下自己的各種書面材料與職責制度是否相符。OK了職責、制度、執行記錄這三項是應付檢查必備的材料。

⑸ 基礎護理質量考核指標包括哪些內容

醫院等級評審中護理檢查的要點;目錄;護理管理者應該深刻認識到,通過各級各類的質量檢查;第一部分:應檢八要素;如何接待、應對專家,對映象分起很大作用;一、充實完善執業水平,隨時有能力應檢;對全院護士進行三基及綜合素質的培訓,使全院護士具;二、掌握最新的質檢信息;1、質量檢查是藉助外界的力量,提高本院護理質量的;2、護理管理者應具敏銳的信息能力,了解國內外信息;

醫院等級評審中護理檢查的要點
目 錄

護理管理者應該深刻認識到,通過各級各類的質量檢查能促進本單位護理管理者、管理水平及質量的提高。應正確對待各級各類檢查指導,樹立積極的應檢態度,在平時做好護理管理和對護士的綜合素質以及「三基」水平的培訓,熟練掌握各種護理規范和質量標准,了解應用最新的護理信息,真正承擔起護理管理者的神聖使命,對所在醫院的領導負責,對全院的護士負責。

第一部分:應檢八要素

如何接待、應對專家,對映象分起很大作用
一、充實完善執業水平,隨時有能力應檢
對全院護士進行三基及綜合素質的培訓,使全院護士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職業素質。
二、掌握最新的質檢信息
1、質量檢查是藉助外界的力量,提高本院護理質量的有效途徑
2、護理管理者應具敏銳的信息能力,了解國內外信息、檢查信息和安排(如最新衛生部文件的護理文件書寫規范—表格化、簡化)
3、培訓本院的護士長及臨床護士掌握標准,使之在了解掌握最新標準的狀態下應檢
三、端正應檢的態度
1、通過檢查發現問題,帶來新信息,促進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2、通過檢查,防止在本單位對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墨守成規的狀態,通過檢查起到催化、促進的作用
四、應檢前的動員
院外的各級檢查,時間短,質檢內容多,節奏快
1、抽查一個護士的表現就代表了全院護士的整體水平所以要人人培訓、人人過關
2、提前將檢查的目的、意義、質量標准、需加強的薄弱環節,需鞏固提高的項目及重點科室,告知臨床護士長、護士,使之具備充分的心理准備,並能在理解、支持、自願的心理狀態下應對護理檢查
五、護理部主任的應檢素質
1、護理部主任應以良好的素質及心理狀態接待檢查專家
2、按照檢查專家的指令安排所到科室和應檢項目,不要自行安排應檢科室,支持檢查人員順利完成檢查項目
3、在應檢時,如果護士失誤不要當面批評指責護士,不在現場過多地解釋、理論,可事後與檢查專家研討,並虛心接受指導
六、臨床護士長的應檢素質
在迎檢中,護士長要隨身攜帶一工作小本,及時記錄專家發現的問題、扣分點是什麼?
1、培養護士以飽滿的熱情,將最好的質量和能力展示給檢查專家
2、對檢查專家的任何指令,能使得自己及臨床護士盡快的清楚,將最好的一面
展示給檢查專家
3、如遇到有疑問或護士操作失誤時,應冷靜對待,在應檢後將問題反饋給護理部主任,由其與專家溝通
七、如何與檢查專家溝通督檢結果
1、檢查專家會在每項檢查結束後,即刻將存在問題當面說明,應虛心記錄
2、檢查結束,護理部主任可以向檢查專家詢問主要存在問題,如檢查專家沒有時間或要在會上一並說明,應尊重檢查專家,不要耽誤時間,影響檢查進度
3、如有疑問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與之討論,如時間不允許,可互留電話,以便事後指教
八、應檢後的總結
1、應檢的過程就是訓練,也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過程
2、應檢結束後,應認真總結,及時總結優點及不足。將應檢結果及時反饋傳達給未受檢人員和受檢人員
3、以應檢為契機,對成績和問題進行梳理,以便總結經驗,再次培訓,避免同類問題不在下次應檢出現,有利於醫院的護理質量持續的改進
總結後,及時召開護士長會,書寫整改措施
第二部分:考核項目
醫院評審標准1000分制 (試行)
第一部分 醫院中醫特色優勢基本准入標准
第二部分 醫院管理運行評審標准
一、醫院管理(200分)
二、醫療質量管理(380分)
(含護理質量管理(40分))
三、醫療安全(100分)
四、醫院服務(50分)
五、醫院績效(70分)
六、技術水平(200分)
相關考核項目與護理有關(68分)
1、嚴格執行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診療、護理規范。(4分)
2、有完整的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並能及時修訂完善,職工熟悉崗位職責及相關規章制度。 (4分)
3、急診質量管理﹙30分﹚
4、重症監護質量管理(30分)
護理質量管理(40分)
1、護理管理組織(3分)
2、護理人力資源管理(4分)
3、護理質量考核標准、考核辦法和持續改進方案(8分)
4、臨床護理管理(10分)
5、危重症患者護理管理(6分)
6、護理差錯報告和管理制度(3分)
7、手術室與中心供應室的管理(6分)
一、護理管理組織。(3分)
考核內容
1、嚴格按照(護士條例)實施護理管理,健全護理工作制度,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崗位職責、護理常規、操作規程等,並保證實施。
2、設臵有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並開展工作,進行護理質量管理
3、護理管理部門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職責明確
考核方法
1、查工作制度、崗位職責、護理操作規程,查相關資料、相關文件和工作記錄。查看護理部規劃、年度計劃、年度、半年工作總結(看各科室工作計劃是否與護理部一致)
2、查看護理部各項護理質量檢查、評價標准及質量檢查標准執行情況,質量標准修訂情況
3、查看護理部、科護士長、護士長、質量月檢查、季檢查、分析、改進記錄
4、查看護理部、護理單元質控網路、職責分工、活動安排
5、查看實行護理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資料。
6、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文件

考核要點
1、護理工作制度、職責、標准、常規、規程、預案的建立及落實; 各級護理管理人員有明確的崗位責任並落實到實處
2、護理部年度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
3、護理各項質量目標,達標率
4、成立了醫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質控網路,實行院、科、病區三級(二級)質量管理體制,職責明確;護理部年、季、及科室月質控實施改進情況;護理部有定期、不定期質控活動,對質量標准有分析、考核、實效性評價、持續改進
5、護理部、護理單元護理質控組織網路、組織落實情況,建立實施基礎護理評價標准,建立實施專科護理評價標准
6、護理管理部門工作制度,工作目標、崗位職責
7、護理質量管理委員相關文件(紅頭文件)及工作制度
8、護理管理部門有明確目標、職責並定期考核
護理管理組織
護理部應備的文字資料
?1 國家省、市醫院護理部下發的業務管理的文件通知。
?2 護理工作制度
?3各級人員的崗位制度
?4 護理常規,操作規程。
?5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文件、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制度,有活動記錄(有計劃有制度)
護理管理組織
護理單元的文字資料:
?1 國家省、市醫院護理部下發的業務管理的文件通知。
?2 護理工作制度
?3各級人員的崗位制度
?4 護理常規,操作規程。
護理管理組織
護理部主任的准備
?1能清楚本人崗位責任,
?2能清楚科護士長與護士長的目標管理資料
?3護理部、護理質量管理領導組、護理質量監控組、護理質量活動組年、季、月的檢查項目及檢查重點。
護理管理組織
護士長的准備
?1清楚本人崗位責任
?2科護士長與護士長有科或者專項質控組成員的名單、職責及分工資料 ?3熟悉護理工作制度
?4行政、業務查房配合及實施
?5熟悉本科室護理目標
護理管理組織
臨床護士的准備
?1 熟悉護理工作制度,護理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崗位制度。護理常規,操作規程等了解本科室護理目標。
?2 了解本月質控重點。
?3 配合參加行政,業務查房。
護理管理組織
檢查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1、規章制度陳舊未及時修訂
2、護士長、護士不能回答核心制度
3、護理制度文字資料欠規范

⑹ 護理部主任如何做好護理質量的管理

質量是醫抄院管理的襲永恆主題,護理質量管理是護理管理的核心。隨著服務需求的不斷變化,醫院體制經營思想、服務方向、服務范圍、護理工作模式及工作內容相應也發出了重大變化,護理管理者思考並加強護理質量管理,滿足病人的健康需要,改進質量,爭取差錯事故為零,顯得尤為重要。 1 護理質量標准 1.1 護理技術操作質量總標准 (1)實施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操作者必須有責任感、同情心。(2)嚴格執行「三查七對」。(3)操作正確、及時、安全、節時、省時、省物。(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的操作程序,操作熟練。 1.2 護理部工作質量標准

⑺ 護理管理制度是什麼

第一章 護理管理制度

一、護理部會議制度

(一)全院護士大會:由護理部組織,每年1次,總結年度護理工作完成情況,布置下一步工作計劃。

(二)護士長會議:由護理部組織,每月一次,分析總結護理質量達標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布置下月工作重點。

(三)質量管理委員會工作會議:由護理部組織,每月一次,分析護理質量存在問題,持續質量改進。

(四)護理部工作會議:每周一次,小結本周工作,制定下周工作重點。

二、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一)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在主管院長和護理部主任直接領導下進行工作。

(二)及時傳達上級有關文件或通知。

(三)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每月召開一次工作會議,分析護理質量現狀,提出改進措施,確保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總結一個月的工作,並對下月工作進行安排。

(四)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以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對各科室護理質量進行督查。

(五)每月在護士長會議上,通報質控結果,部署下月質控工作重點。

三、護理查房、會診、病例討論制度

(一)護理查房制度

1.護理部查房:由護理部組織,每月1次,檢查各病區護理工作完成情況及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實際解決病區護理管理問題。

2.科室查房:科護士長每月組織一次護理業務查房,實行各科依次組織;科室每月組織二次護理業務查房。專人負責,積極准備資料,有記錄。

3.教學查房:每月1次,針對典型病例的護理問題進行討論分析,並記錄。4.一般情況下除值班人員外,護理人員均參加。

(二)會診制度

1.科內會診,凡遇復雜護理問題,由負責護士或護士長提出,科內組織護理會診,有記錄。

2.科間會診,遇疑難重危病症,立即申請相應科室會診,由護士長或主管護士及以上職稱者寫會診申請單。被請科室,必須隨叫隨到。派有經驗的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者會診,填寫會診記錄。

3.院內會診,由科護士長或護士長提出並主持,邀請有關人員會診時,護理部有人參加。

4.會診要充分討論,發生異議時,主持人決定會診意見和護理方案。最後主持人進行總結。

(三)病例討論制度

1.凡遇疑難重危病例、新開展項目、新技術時,要進行病例討論。

2.專人負責,資料齊全,詳細記錄討論結果。

3.主持人要進行最後總結。

4.護士長要參加醫療病例討論。

四、護士長行政夜查房制度

(一)由科、病區護士長組成夜查人員,值班時間由護理部統一安排。在夜查房期間,行使護理部的職權,協助處理護理工作中重大、突發事件,及時向相關科室和護理部請示、報告,保證全院各項護理工作的正常運作。

(二)按護理部的要求巡視病區,對規定檢查的病區進行護理質量評價。

(三)做好夜間護理質量控制工作,如有大型搶救,要親臨現場協助院領導組織、指揮,並參加搶救。

(四)值班護士長於當日下午五時前到護理部取查房相關資料,次日上班時向護理部提交值班記錄,並做口頭匯報。

(五)將護士長夜間行政查房結果作為年終考核、評優參考。

五、護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嚴格遵守醫院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

(二)嚴格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落實各項護理工作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及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進行各項護理工作應有科學,嚴謹的態度,做到精力集中,一絲不苟,不談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三)認真執行值班、交接班制度,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工作崗位,不脫崗,不空崗,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按分級護理標准,及時巡視病房,嚴密觀察病人病情變化。交接班做到口頭、書面、病人床旁三交接,做到交得清,接得明,對工作未完成或工作質量未達標准者做到六不交接。

(四)認真做好查對制度的執行和落實,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必須嚴格遵守三查八對原則,如輸液、輸血、注射、服葯。醫囑每班查對,每周一次大查對,每次查對後均要及時記錄。

(五)嚴格執行醫囑制度,除搶救病人不執行口頭醫囑。搶救病人及術中醫生下達的口頭醫囑,護士必須復誦,並經醫師查對葯物後方可執行,並保留安瓿,督促醫師及時補開醫囑。

(六)進行葯物過敏試驗前,要交待注意事項,病人或家屬簽字後再執行,如遇有家族過敏史或呈假陽性者應用該葯需由醫生簽字後方可執行,用葯後要注意嚴密觀察。

(七)使用氧氣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做好用氧四防,氧氣桶空、滿分別放置,中心吸氧管道及吸氧裝置要注意有無漏氣,發現異常及時匯報處理。

(八)認真執行葯品管理制度,搶救葯品每班交接,帳、物、卡相符,使用後及時補充,專管人員及護士長每周必須檢查一次,保證種類齊全,不過期,不變質,毒麻精神葯品必須加強保管,每班交接專人管理,治療室內葯物分類放置,嚴禁混放、亂放。

(九)搶救儀器物品應專人管理,做到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檢查及時維護,定期消毒,保持常備狀態,不得任意挪用或外借。

(十)手術病人做到術前到病房接病人並認真查對,進手術室再次查對,並註明病人已查對無誤。術前及手術結束前均必須認真清點查對手術所用物品,並雙簽名,術後護送回病房,認真交待病情及治療和注意事項。

(十一)供應室按醫院感染管理及消毒技術規范,嚴格科室管理,應常規進行各種監測,不得將不符合無菌要求的物品及過期包、物品不齊全的包發放到臨床,對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規范化管理,嚴格把關、抽樣監測,合格後方可發放臨床使用。

(十二)凡住院病人必須向其講明住院須知內容並請病人在住院須知上簽名。

六、重點科室護理監管制度

(一)重點科室包括:ICU、急診科、手術室、供應室。

(二)根據國家醫院管理的有關要求,分別制定各重點科室的護理質量管理標准。

(三)科室護士長嚴格按照質量標準的各項要求管理、監督護理工作。

(四)護理質控組對上述科室的護理工作進行重點檢查,每月一次,並將結果上報護理部。

(五)護理部加強對上述科室的重點監控,每月不定期檢查一次,發現問題限期整改。

(六)科室根據質控組及護理部的檢查結果,制定改進措施,並組織實施落實。

七、重點環節護理管理制度

(一)重點環節包括以下內容:

1.重點環節:病人交接、病人信息的正確標識、葯品管理、圍手術期、病人管道管理、壓瘡預防、有創護理操作、醫護銜接。

2.重點時段:午間、夜班、連班、節假日、工作繁忙時。

3.重點病人:疑難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手術病人、老年病人、接受特殊檢查和治療的病人、有自殺傾向的病人。

4.重點員工:護理骨幹、實習護士、新護士、進修護士、近期遭遇生活事件的護士。

(二)嚴格執行醫院各項醫療核心制度、護理操作規程及崗位職責。

(三)病房針對重點環節,結合本病房的工作特點,提出並落實具體、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以保證病人的護理安全。

(四)護士長應組織有關人員加強重點時段的交接班管理和人員管理,根據病房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安排人力,對重點時段的工作、人員、工作銜接有明確具體的要求,並在排班中體現。

(五)根據護士的能力和經驗,有針對性地安排重點病人的護理工作,及時檢查和評價護理效果,加強對重點病人的交接、查對和病情觀察,並體現在護理記錄中。

八、護理質量缺陷管理制度

護理質量缺陷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一切不符合護理質量標準的現象和結果。

(一)各病房建立護理質量缺陷登記本,及時對護理質量缺陷進行分析並記錄。

(二)發生護理質量缺陷後,要本著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則,迅速採取補救措施,避免或減輕對患者本身健康的損害或將損害降到最低的程度。

(三)當事人要立即向護士長匯報,護士長要逐級上報護理質量缺陷的經過、原因、後果,並填寫護理質量缺陷分析記錄,24~48小時內上報護理部,護理部根據缺陷的情節及對患者的影響,提出處理意見。

(四)發生缺陷的各種有關記錄、檢驗報告及造成事故的葯品、器械等均應妥善保管,不得擅自塗改、銷毀,以備鑒定。

(五)缺陷發生後,病房要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討論,分析原因,提高認識、吸取教訓、改進工作。

(六)發生護理質量缺陷的病房或個人,有意隱瞞不報,事後經領導或他人發現,按情節輕重給予嚴肅處理。

(七)護理部定期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各種護理質量缺陷分析,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九、護理投訴管理制度

(一)凡是醫療護理工作中,因服務態度、服務質量或技術原因,以及患者自身原因,引起對護理工作的不滿,並以書面或口頭方式反映到護理部或有關部門轉回護理部的意見,均為護理投訴。

(二)護理部設專人接待護理投訴,認真傾聽投訴者意見,耐心安撫,做好投訴記錄。

(三)接待人員要做好解釋說明工作,避免引發新的沖突。

(四)護理部設有護理投訴專項登記本,記錄投訴事件的發生原因、分析和處理經過及整改措施。

(五)護理部接到護理投訴後,及時反饋,並調查核實,告知相關部門的護士長。科內應認真分析事發原因,總結經驗,接受教訓,提出科室處理意見及整改措施。

(六)投訴核實後,護理部與相關部門根據事件情節嚴重程度,給予當事人相應的處理。

十、護理異常信息的報告及處理制度

(一)護理異常信息包括:

1.患者/家屬異常信息:患者住院期間出現的輸液反應、輸血反應、空氣栓塞、化療葯外滲、執行醫囑錯誤、導管脫落、跌倒、墜床、燙傷、誤吸、難免性壓瘡、院內壓瘡、自殺傾向、猝死、外出不歸、精神症狀、重患無陪護、患者家屬院內意外傷害、各種原因導致的護理糾紛等。

2.病房管理異常信息:重大搶救活動及特殊病例的搶救治療、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的環境、人員及工作問題、突然停水、泛水、停電、失竊、遭遇暴徒、火災、地震、病房化學葯劑/有毒氣體泄漏、其他突發事件等。

(二)發現患者/家屬出現上述異常情況時,應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對出現的問題給予積極有效的處理,同時報告主管領導,填寫護理異常信息報告單,上報護理部。

(三)護理部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討論,根據異常信息的性質及對患者的影響程度,綜合分析,提出處理意見,並指導、督促、評價科室的落實情況,達到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五)發現病房管理異常信息時,將問題的發生及解決情況及時向院內有關部門提交書面報告。

十一、護理人員排班制度

(一)排班要體現公平、效率、結構合理、滿足需求的原則。

(二) 排班要遵循一定的規律,根據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實行彈性排班方式,以滿足患者需求,保證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三)各病房實行二班制,有條件的病房應實行 「三八」班輪流制。

(四)明確各班次工作職責,保證各項工作有序交接,無紕漏。

(五)排班應均衡各班工作量,適當搭配不同層次護理人員,最大限度發揮不同年資、不同職稱護理人員的作用。

(六)遇有緊急情況,護士長可根據需要進行調配。

十二、護理人員培訓、考核制度

(一)培訓對象為全體護理人員。護理部、科、病區共同組織,以自學為主,集體授課為輔。科室制定學習計劃,根據護理人員特點進行分層培訓。

(二)護理部每2個月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新知識、新業務及新方法的培訓。

(三)病房護理人員的培訓由護士長根據不同職稱的護理人員結合三基三嚴的有關內容進行培訓。

(四)要求培訓的護理人員按時參加並做好記錄。

(五)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三基三嚴考核,成績登記入檔,原始資料保存、備查。

1.護理部每年組織護理基礎理論考核,參加考核人員佔全院護理人員的50-100%,;每月考核護理技能一項,參加考核人員佔全院護理人員的25-50%。

2.科護士長每半年組織基礎理論考核一次,成績上報護理部。

3.科室護士長每個月組織考核護理基礎理論或基本技能一次。

(六)護理部有目的地選派護士外出進修、學習及參加培訓,並向全院護士匯報或講座。

十三、護理新進人員管理制度

(一)護理新進人員范圍:

1.新護士(工作一年以內);

2.護理專業實習生(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

3.進修護士。

(二)工作要求:

1.對於護理新進人員的管理,病房必須由專門人員負責,並指定專人帶教。

2.帶教人員應加強對新進人員專科業務的指導和培訓,帶領她們完成各項護理工作。

3.護理新進人員不得獨立從事臨床護理工作,不得執行醫囑、簽字及獨立值班。

4.新進人員應嚴格遵守醫院及科室的各項工作制度和操作規程,尊重和服從帶教老師及護士長。

5.因新進人員擅自進行護理操作,或違反各項工作制度及操作規程而造成的後果,由本人承擔主要責任。

十四、新護士培訓制度

(一)護理部對新畢業的護理人員進行基本課程的崗前培訓,時間為一周。內容包括:護理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護理人員的素質要求、護理安全、醫院感染控制、護理文件書寫規范、護理法律法規等。

(二)崗前培訓後寫出個人心得體會。

(三)新護士見習期間(時間為一年),護理部及病房護士長對新生給予延續性培訓。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及專科護理技術操作、護理程序的應用、專科護理常規及病情觀察、標本送檢方法、葯物的保管及應用、病房各項工作程序及要求、核對醫囑的方法、急救流程的示範、急救儀器的使用等。

(四)見習期滿,護理部組織理論考試,科護士長及病房護士長對新護士進行綜合評估,合格並獲取執業證書後方能轉為執業護士。

(五)對培訓後仍不能承擔臨床護理工作的新畢業護士,按院內有關規定執行。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