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無情的職責

無情的職責

發布時間: 2020-12-01 16:04:49

⑴ 做事不負責任的句子

是不負責的句子,可以這樣說:自己的事情永遠都喜歡推脫到別人身上,避重就輕成了一個人的工作常態!

⑵ 人的責任到底是什麼

一個更重要的思想應當是:人必須對社會負責;因而,人必須對自己負起全部的責任。雖然社會制約著人,但社會是由人自己所組成的,所以,社會對人的責任完全是人自身的責任。社會領域的事情最好不要讓上帝、自然或別的什麼的東西來開脫人類自己。
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時常聽到有一種人說:我想有所作為啊,可是我沒有這個才能啊!另一種人說:我想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啊,可是社會條件不允許啊!等等。前一種人是一個自我塑造問題,即對自己負責的問題,後一種人是一個對社會給自己的制約負責的問題。兩個問題的實質都是:人要不要對自己負責?
從主觀條件講,一個如果是你自己,你就必須對自己負責;一個如果不是你自己,而是你之外的東西,比如交由命運或各種偶然性來支配自己,那麼,這種狀態也必須由你自己負責,因為你本來是你自己的。你不僅是一個被動的對象,而且是一個能動的主體,是一切主動性的和責任的惟一源泉。現象學認為:心理學不是屬於物理性質的一個領域。它含有一個首創活動和一個道德責任感。……如果我要沉弱於酗酒或要爭取做英雄,是完全取決於我自己的。我們對自己和對人所抱的理想(即價值判斷)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未來:倘若我們不是已經在改造著我們自己,就無法評判我們自己。倘使們相信自己生性是個懦夫,我就是事先原諒了我的一切怯懦行為,並且為它們作了准備;又倘使我相信自己生性是個容易動火的人,那就是不願意設法克制我的怒氣,而且事先就為我的任性作了辯解。在心理學上,認識已是一個行動。我如果不改造自己,不對我的前途負責,無論是為了迴避我的責任也好或者為了事先給我的責任准備諒解的口實也好,總之那我就我法省察自身和確定自身。在我們肯定了價值判斷或理想等等的社會存在基礎之後,再肯定它在這個基礎范圍內的主動選擇的決定性意義,毫無疑問這不是唯心主義,而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是,現實生活多麼無情地提出了問題:英雄、學者和事業家,懦夫、流氓和殺人犯。我們為什麼不啟迪人們心靈中奮發向上的熱情呢?為什麼不喚起人們的自我責任感呢?而這一些的哲學基礎,不正是人必須對自己的一切主動性選擇及其後果負責嗎?
哲學應當令人信服地論證並大聲疾呼:自我是可以選擇的。我將怎樣,雖然離不開社會環境,但在既定的社會環境下,完全取決於自己:惟有我自己才能而且應該對我的一切負責。
社會在對人負責,但是人也要對社會負責。根深蒂固的宿命論、天命論,造成的嚴重惡果是:對社會概不負責;以此為前提,推論出:對自己也無法負責。
然而,人作為社會的主體,它的社會責任是無法推卸的。以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停滯為例,難道責任在皇帝嗎?是誰給了皇帝愚味而專橫的權力呢?責任在外國列強嗎?是什麼造成列強能夠侵入中華並橫行無忌呢?責任在中華的森林、山川和大地嗎?不,責任在我們中國人自己。人們將對社會的責任連同對自己的責任都交給皇帝,而皇帝則將它們忘在了龍榻下。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人們普遍缺少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其後果就是一種普遍的無所作為、依賴成性;而在統治者眼裡,社會的首要價值就是"三下太平",而不是生產力的發展;是奴性的順從,而不是創造力的迸發;是相安無事,而不是普遍的進取精神。歸根到底,人民沒有自己的利益;他們喪失了自己。然而,這種喪失的責任,仍然須由中國人自己來擔負、來反省。
今天,社會價值觀改變了,人民有了自己的獨立利益,開始對自己負責了,也慢慢會負起社會責任。但是,必須認識到傳統意識的阻礙作用會有很大,因此,必須嚴肅地告訴人民並使他們看到:中國的現在和未來,取決於他們自己的創造。沒有別人能替他們負這責任。歸根到底,是他們必須自己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而對自己負責,塑造自己就必須對社會負責,塑造社會。
一對來華協助工作的美國夫婦福斯特.司托克維爾和羅達.司托克維爾曾經撰文,表達了他們對中國青少年缺乏責任感的關切,他們寫道:"我們感到關注的是,這一代中國青年成長過程中,似乎缺乏一種自覺的社會責任感。作為公民,他們享受著國家的福利照顧;而作為青年,由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殘余影響,他們沒有受到為人處事所必需的個人抉擇和承擔個人責任的能力。……有些人不會獨立思考,而是等待某一單位領導人告訴他們該做什麼;對於改善環境要靠自己努力這一點缺乏信心,因而抱著一種犬儒主義的態度。
"……要看到如果青年一代不能培養起自覺的社會責任感,中國就將喪失一代合格的領導人才。"
"……要看到每天都感到:自己要對各種事情作出判斷和抉擇。他們要學習自己建立起合理的標准,以此進行道德判斷。這需要每個人心裡有善惡、是非感……這種善惡是非感要建立在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原則基礎上,又要有倫理學的普遍依據。"
這對善意的夫婦無非是指出我國青少年中缺乏社會責任感這一現象,並且看到了這一現象對我國社會發展的不良影響。毫無疑問,我們自己的客觀分析也會得出類似的結論。中國長期的封建專制統治,弄得人們普遍地缺乏自覺的主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以後,人和社會的發展都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當今的中國,迫切地需要增強人們的主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這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要求和歷史的新覺醒。社會越向共產主義發展,對人的自覺性的要求越高,這是一個合乎客觀規律的發展趨勢。
人們必須對自己的社會負責,它的理論依據是:第一,對社會的價值判斷是由人作出的。一個社會的根本價值是在於相安無事,還是生產力的迅速發展?這對於唯物主義者是不言自明的。然而如果我們以相安無事為本,就會損害那些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和措施,而要迅速發展生產力,就不能相安無事。改革、調整、競賽,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們面臨著抉擇,就是說,我們面臨著責任。今天,我們黨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放在中心位置,無疑是抓住了根本,為中華民族盡到了這種責任。第二,歷史傳統對現實的制約是通過人實現的。許多志士仁人為2000年舊中國的弊習而哀嘆,但既然知道如此,為什麼不去認識這弊習,批判它、改造它呢?這就像一個身染疾病不求醫治而到處抱怨的人一樣。這樣,對這病或對因此而引起的病情加重,難道我們自己沒有責任嗎?承認舊傳統舊意識的制約只有在力圖改造它時才是有意義的,否則,就是自暴自棄。更有甚者,對弊習不僅不思除治,反因嘗到少許甜頭而倍加贊許,此輩人當以何論?魯迅認為:"不知道而贊頌者可恕的,否則,此輩當得永遠的詛咒!"(魯迅《燈下漫筆》)第三,社會實現是由人的行為構成的。一個死氣沉沉的社會現實是由人的奮發行為構成的。一個死氣沉沉的社會現實是由人的消沉行為構成的,而一個風氣不正的社會現實則是由人的低劣行為構成的。所以,說現實制約著我們,這正說明了我們的責任。"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這口號提得多麼好啊!但是,做什麼呢?首先應當開始盡我們的社會責任,動手改造自己和改造環境,杜絕一切不良行為!人們必須對社會現實負責,即使你抱怨你無法負責,你也必須負責,因為,社會是你的社會,你無心自主卻抱怨你的社會,冷漠待之,這就產生了你對社會因而對你自己的現狀的責任。是你對自己不負責任,所以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你將對自己的責任推給社會,而又對社會不負責任,所以,你對社會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每個人都對自己負起責任,社會有什麼可能抱怨的呢?第四,社會的未來是通過人去創造的。社會的未來如何,這取決於我們今天的行動。今天,是所有人都能夠勤奮創造、不斷改革,還是所有人都無所作為、相安為好,未來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今天對社會的未來,因而也對自己的未來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到了未來,即使我們再拿歷史和社會現實開脫自己也不行了--那時所謂歷史和社會現實都是我們自己今天行動的結果!
所以,人的責任是絕對的。每個人都必須對他的一切負責,因為他也同時必須對他的環境負責,對影響他自我負責的一切社會條件負責;同時,社會必須給每個人以自我負責和對社會負責的條件和主動權利,因為這才是社會的自我負責。

⑶ "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完成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

因為英國人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失敗的紳士風度讓他不得不接受這項任務:這是殘酷的,但更體現了他們偉大、無私的精神境界。

⑷ 第一次給了男友後,變得冷漠無情不負責任要分手

分手了更好,第一次和一生幸福相比那個重要?找個真正愛你的男人,這樣的男人不值得你去難過,三個月你看不清楚一個人的,下次戀愛小心

⑸ 我爸爸不負責任、無情。

首先,因為你所說的事情有一些都是你小時候的印象,缺乏自主的意回識,所以,對於以前的答「拋棄」這個「事實」,你應該去問一下大人的看法和想法,畢竟,事出必有因。沒有天生冷漠的人!至於,你爺爺到底是「受不了」還是「失足」,你沒有真正的看到,這個你也要去多問幾個當時的現場目擊者,或者問一下家裡的大人是怎麼看待這個事情的。
另外,你爸爸不管再怎麼錯,你身體里總有他一半的基因,擺脫不了的。如果事實調查真的是他的錯,那麼你也不用報復他,他已經失去很多的東西,比如:親情。至於他沒有養育過你們,那是他的錯,他不仁,難道你也要學著他不仁嗎?當他老的時候,你如果可以慷慨的給他口飯吃,讓他內疚讓他懺悔讓他知道他的錯,這就是對他最大的懲罰了。
希望你能盡快擺脫這種自我折磨的痛苦!

⑹ 無情無欲什麼意思

意思是:沒有感情也沒有慾望。

【詞語】:無情無欲

【拼音】:wú qíngwúyù

【釋義】:形版容一個人沒有感情權和慾望。

「無情無欲」既不是貶義詞,也不是褒義,通常是用來形容某些人的精神狀態。「無情」就是沒有內心沒有感情的情緒,「無欲」意思是心中也沒有對慾望的追求。

因此,這個詞一般是形容那些對世間一切人和事物看得很淡的人,內心不太有波瀾,對於物質也沒有太多的執著,屬於一種心理狀態。

(6)無情的職責擴展閱讀

相關詞語:清心寡慾

【詞語】:清心寡慾

【拼音】:qīng xīn guǎ yù

【釋義】:指保持心地清凈,減少慾念。

「清心寡慾」也是一個很常見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內心清凈,沒有很多雜念的人。這種人生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通常發生在歷經世事的老人身上,他們追求的是內心的安寧,活著不再為了追逐世俗的名利和慾望,而更看重精神上的安然。

例句:近年來,我堅持清心寡慾,每天都到地里勞動一會兒,接近大自然,心情和身體都好多了。

參考資料

網路-清心寡慾

⑺ 怎樣對待一個無情無義、不負責任的男人呢

讓自己過的更好~不論能不能忘記他~
但是一定要在他面前顯示你的優雅,
忘掉他做的那些對不起你的事,
裝作記性不好~
用你的幸福讓他會後悔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