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中體現
㈠ 孟子中的哪一句體現了壯志豪情提醒人們要堅守節操
孟子中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體現了壯志豪情提醒人們要堅守節操。
這句話的意思是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
出處:戰國孟軻及其弟子《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
景春說:「公孫衍(yǎn)、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作為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說:「這哪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的家裡,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
把順從作為首位,是婦人家遵循的行為准則。大丈夫應該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義』。得志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時,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
(1)堅守中體現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能夠左右諸侯,挑起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漢大丈夫。
孟子則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沒有仁義道德的原則,因此,不過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婦之道」,哪裡談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只是通過言「禮」來說明女子嫁 時母親的囑咐,由此得出「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這里值得 我們注意的是,古人認為,妻道如臣道。臣對於君,當然也應該 順從,但順從的原則是以正義為標准,如果君行不義,臣就應該 勸諫。
妻子對丈夫也是這樣,妻子固然應當順從丈夫,但是,夫 君有過,妻也就當勸說補正。應該是「和而不同」。只有 太監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問是非以一味順從為原則,實際 上,也就是沒有了任何原則。
孟子認為,這「妾婦之道」還不能一般性地理解為婦人之道,而實實 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而只有儒家的仁、禮是「大丈夫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銳的,對公孫衍、張儀之流可以說是 深惡痛絕了。然而,孟子的挖苦真的是正確的嗎?縱橫家的思想是周旋於列國之間,通過結合、分割諸侯之間的關系(外交手段),實現「縱橫捭闔,天下為一」的理想與抱負,促進天下的統一。
他們不是沒有原則的「妾婦」而是傑出的古代外交家。孟子卻將其一味解釋為「妾婦之道」。從這個角度來看,孟子的說法有失水準。
孟子的辦法是針鋒相對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這就是他 那流傳千古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樣做到? 那就得「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就還是回到儒學所一貫倡導的仁義禮智上去了。這樣做了以後,再 抱以「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的立身處世態度,也就 是孔子所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或孟子在 另外的地方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那就能夠成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有些思想過於偏激。加封為「亞聖公」,被後世尊稱為亞聖。
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㈡ 追求與堅守的例子在追求中堅守的例子
理想,從來不為利祿所誘,不受權勢所壓,就是歷盡千辛萬苦,也矢專志不渝。明朝滅亡屬後,他在家鄉湖南衡陽抗擊清兵,失敗後,隱居石船山,從事思想方面的著述。他晚年身體不好,生活又貧困,寫作時連紙筆都要靠朋友周濟。每日著述,以至腕不勝硯,指不勝筆。在他71歲時,清廷官員來拜訪這位大學者,想贈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雖在病中,但認為自己是明朝遺臣,拒不接見清廷官員,也不接受禮物,並寫了一副對聯,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這副對子表現了自己的晚節。分析:為了事業與理想,為了保持自己的氣節與情操,有多少像王夫之這樣的人啊!他們的高風亮節將光耀千古。話題:"氣節與情操""高貴與低賤"3高考作
㈢ 對道義的堅守中堅守的意思
所謂的道義的堅守就是堅守自己的意思,不要想那麼多,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
㈣ 在逆境中堅守的事例有哪些
在逆境中堅守的事例有:
㈤ 在逆境中堅守的事例
彎腰拾起的尊嚴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流到法國,他要報考巴黎音樂學院。考試的時候,盡管他竭力將自己的水平發揮到最佳狀態,但還是未被錄取。
身無分文的青年男子來到學院外不遠處一條繁華的街上,勒緊褲腰帶在一棵榕樹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無數人駐足聆聽。飢餓的青年男子最終捧起自己的琴盒,圍觀的人們,紛紛掏出錢來,放在了琴盒裡。
一個無賴鄙夷地將錢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青年男子看了看無賴,最終彎腰拾起地上的錢遞給無賴說:「先生,您的錢丟在了地上。」
無賴接過錢,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傲慢地說:「這錢已經是你的了,你必須收下!」
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無賴,深深地對他鞠了個躬說:「先生,謝謝您的資助!剛才您掉了錢,我彎腰為您撿起。現在我的錢掉在了地上,麻煩您也為我撿起!」
無賴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舉動震撼了,最終撿起地上的錢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
圍觀的人群中有雙眼睛一直默默關注著青年男子,就是剛才的那位主考官。他將青年男子帶回學院,最終錄取了他。
這位青年男子叫比爾·撒丁,後來成為挪威小有名氣的音樂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當我們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時候,往往會招致許多無端的蔑視;當我們處在為生存苦苦掙扎的關頭,往往又會遭遇肆意踐踏你尊嚴的人。針鋒相對的反抗是我們的本能,但往往會讓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暴虐。我們不如理智去應對,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展示並維護我們的尊嚴。那時你會發現,任何邪惡在正義面前都無法站穩腳跟。
有的時候,彎下的是腰,但拾起來的,卻是你無價的尊嚴!
在逆境中成長的事例二:沒什麼能阻擋你成功
他很不幸,出生剛剛8個月,就因一場疾病失去了光明,使自己徹底陷入了黑暗的世界,以至於長大後,在他的腦海里竟沒有一絲影像和顏色的記憶。除了無邊的黑暗,他什麼也看不見,不知道世界是什麼樣子,不知道花兒有多美麗,甚至連看一眼自己的媽媽都成了平生最大的奢望。
他的童年是苦澀的,沒有人能體會他的內心有多麼自卑,有多麼脆弱,有多麼痛苦。他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憐、最不幸的人,別人一生下來,就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就可以看見世上的一切,而自己連爸爸媽媽長什麼模樣都不知道。因為看不見,他常常被碰得鼻青臉腫,常常被摔得頭破血流,常常被別人嘲笑和欺負……他不知道自己將來還要面臨多大的痛苦和磨難,未來對他來說實在太可怕了,他的眼裡一點兒希望也沒有。
每每看到他孤獨、絕望、無助的樣子,母親的心就碎了。從內心講,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呢?可是,既然已經這樣了,那就只能接受現實,揚長避短,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能夠獨立生活的人。母親忍著眼裡的淚水,鼓舞他說:「孩子,雖然你看不見陽光,但你可以讓自己的心裡充滿陽光;雖然你不幸失去了光明,但你還有雙腳、雙手、鼻子、耳朵和嘴巴,更重要的是你還有一顆聰慧的腦袋,你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甚至取得事業的成功。」
媽媽的話讓他幡然醒悟,盡管他看不見任何東西,但他的觸覺和聽覺非常好,記憶力也相當不錯,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長處,過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於是,他開始主動配合媽媽,跟著她學穿衣服,學走路,學煮飯,學做家務,學讀書,學寫字等。雖然他付出了常人數倍的努力,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但他最終學會了行走和照顧自己,他非常開心,也漸漸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在母親的教育和引導下,他的性格變得樂觀而堅強。有一次,他跟著奶奶到外地去玩,一群不懂事的小孩追著他喊:「小瞎子,看不見!小瞎子,沒出息!」奶奶聽後心裡十分難受,想找那些小孩的家長算賬,但他微笑著對奶奶說:「奶奶,算了吧,我本來就是瞎子,他們沒有說錯,就讓他們這樣叫好了!」
8歲那年,父親給他買了一台電子琴,他歡喜異常,愛不釋手,每天都要彈上好幾個小時。他的音樂天份極高,一首曲子練習幾遍,就能准確地彈奏出來,並且還能彈出從收音機里聽來的歌,音符和節奏都很到位。母親十分高興,還專門給他請了一個音樂老師。但是,隨著課程的繁復,學習的深入,難度的增加,他開始懈怠了。畢竟練琴是辛苦的,枯燥的,泛味的,更何況他還只是一個幾歲大的孩子。
見此,母親問他:「你喜歡練琴嗎?」
他點點頭說:「喜歡。」
母親說:「既然你喜歡,就應該堅持到底,做到有始有終,不要一遇到點困難就想到退縮放棄。如果你不能堅持,怕苦怕累,那你做別的事情也會如此。這樣下去,你就會一無所長,那將來能幹什麼呢?」
他聽後,慚愧地拉著母親的手說:「媽媽,對不起!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從那以後,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始終如一地做一件事情。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成了一個舉世矚目的明星。
他就是集作詞、作曲、演唱、樂器、模仿、主持等眾多才藝於一身,被譽為藝界奇才的盲人歌手楊光,2007年他獲得了《星光大道》的年度總冠軍,2008年他受邀參加了北京殘奧會開幕式演出,同年還參加了春節聯歡晚會演出,2010年他又參加了廣州亞殘會開幕式演出。一路走來,楊光用歌聲告訴大家,雖然他看不見陽光,但他的心裡充滿了陽光,只要自己不拋棄、不放棄,沒有什麼能阻擋你成功。
在逆境中成長的事例三:一個格外芳香的蘋果
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國南部的一個小鎮。他的到來不僅沒給家裡帶來歡樂,反而給父母的心裡蒙上了一層陰影,家裡人對他的未來充滿了憂慮。因為他患上了罕見的「成骨發育不全症」,這種病人體內鈣質無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頭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稱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親擅長吉他和電子風琴,受家庭的影響,他還在很小的時候,就對音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7歲那年,他在電視上看了一場鋼琴音樂會,著迷到神魂顛倒的地步,向父親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鋼琴,父親滿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一個手腳無力,行動不便的人,要想學習鋼琴談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別人抱著才能上下鋼琴座。有一次,父親剛把他抱上座位,有事臨時出去了,他一不小心,從座位上摔了下來,腳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的父親建議他學點別的,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認定了鋼琴。無奈之下,父親想出辦法,在琴上安裝了一個特殊的輔助器,使他的腳較容易牽動鋼琴踏板。雖然如此,他還是在練琴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意外的情況,以致於經常往返於醫院和家之間。但他卻不管不顧,憑著頑強的毅力,近乎瘋狂地練琴,這一練就是五年。
他13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父親獲悉一個劇團急需招聘一個丑角兼配角,覺得他很適合,於是送他去了。劇團內有一個名叫布魯內的小號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幾次之後,發現他在鋼琴方面有著特殊的悟性,就推薦給打擊樂演奏家洛馬諾重點培養。在兩位音樂家的悉心培養下,15歲時,他推出了個人的第一張專輯《閃光》。優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轟動法國音樂界,使他一夜之間成為「巨星」。
他第一次公開演出時,先是在台前離觀眾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分鍾。最後,他笑著問:「都看夠了吧?」在全場發出會意地笑過之後,才開始表演。聽完他的演奏,觀眾被他的音樂震憾了,先是短暫的沉默,繼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事後,有人問他為什麼要先站三分鍾,他說:「很多人是因為好奇我的身材才來的,先讓他們看個夠,才會仔細聽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靈魂的高度。」
置身於神奇的音樂世界中,他忘卻了殘缺肢體帶來的痛苦,變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對於取得的成績,他仍然不滿足,堅持每天練琴的時間增加到11小時,每年的獨奏音樂會超過180場。有時,超負荷的訓練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斷,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鋼琴越彈越好,名氣越來越大。1987年,他推出的另一張專輯《樂曲》,成為他音樂行程中決定性的轉折,讓成為世界級鋼琴大師,他的足跡遍及紐約、米蘭、東京、巴黎等著名音樂城市。所到之處,都是一片贊譽之聲。這時,所有人都已經不再對他的奇特身材好奇了,而是帶看欽佩的心在仰望他靈魂的「高度」。
然而,再偉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時。自《樂曲》出版後,他的事業開始落入低潮,因為焦急,有一次甚至暈倒在酒吧的階梯上。蘇醒過來後,他說:「我的骨頭那麼脆弱,這次卻竟然一點傷都沒有。我告訴自己:時間還沒到,上帝還不想讓我去死。」
樂觀的心態讓他對未來仍充滿信心,堅持每天練琴11小時以上。果然,過了不久,他的事業又迎來了輝煌的時刻,不僅簽約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張比一張好,廣受歡迎。尤其是與另一名法國爵士樂手格拉貝蒂合作的唱片銷售量突破10萬張。
有人曾經問他成功秘訣,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話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優秀和缺陷並存。有的人缺陷比較大,那是上帝特別偏愛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個格外芳香的蘋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於紐約,年僅36歲,他留給人間最後的一句話是:「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國的貝楚齊亞尼,世界鋼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個樂觀向上,勇於接受命運的挑戰,克服身體的巨大障礙,奏出人間最美妙樂章的殘疾人。他的身材雖然矮小,但他靈魂的高度,足以讓世人仰視。
在逆境中成長的事例四:諾貝爾獎得主是差生
他學習成績很穩定,從上學第一天開始,總是在倒數幾名徘徊。
整個小學生涯,都沒有特別擅長的科目,以致於今時今日采訪他當年的同學,大多數人對他都沒什麼印象,太普通了,成績也不好。好在有一個同學還記得他——每次考試成績出來,他的臉上都是陰天。
小學的幾年中,他被生物學深深吸引,甚至在學校養過上千隻毛毛蟲,看著它們變成飛蛾,這算是他給人最特別的記憶,只因在當時引起老師同學的強烈反感。
15歲時就讀於伊頓公學,如願讀上生物課,這是他最喜歡的課程,但是,他的生物課成績在250個男學生裡面排名倒數第一,其他理科成績也牢牢墊底,被同學譏笑為「科學蠢材」。當學科的成績是最後一名的時候,還夢想將來要做這個學科的科學家,確實讓人覺得荒謬可笑。
他的老師加德姆寫了一份報告:「我相信他有成為科學家的志向,但以他現在的表現來看,這真是萬分的荒謬可笑」。這位教師還覺得他「無法明白最簡單的生物學事實」,繼續教他「簡直是浪費彼此的時間」。
盡管自己成績很差,老師也認為堅持下去沒有希望,但他自己沒有放棄,繼續自己的想法,他覺得哪怕不能成為科學家,也要滿足自己的愛好。
中學畢業申請牛津大學時,由於成績不佳,他被古典文學研究系錄取。招生主任找到他,跟他說,牛津可以錄取你,不過有兩個條件:第一,必須馬上來上學;第二,你不要學習入學考試的科目。
也就是說,牛津大學錄取他的條件,是不允許他研究生物專業,或許在老師看來,以他的成績,真的不適合做科學家。不如去學習他所有成績中看起來相對還不錯的古典文學,這或許是老師對一個孩子的關心,堅持固然重要,但錯誤的方向,只會讓人離成功越來越遠。
但是,他仍然對生物學情有獨鍾,在牛津大學學習一年的古典文學後,他申請轉入生物系,再次被老師拒絕,老師聽聞過他的生物成績,不願意他的加入。盡管不被人們相信,他還是堅守自己的愛好,曲線選擇了動物學研究,這跟生物學,有莫大的關系。
這一次,不僅僅是老師,連一直支持他的母親,也反對轉系,在母親看來,英國的古典文學,是世界出名的專業,放著這么好的課程不學習,選擇一個冷門的動物學,還是他成績很差的專業,簡直是一件瘋狂的事。
他有點倔強,一如既往堅持自己的意願,拗不過的家人,只得放任他的選擇,如願所償,他終於開始自己喜歡的科研生涯。此後的時間,他把所有精力交給了生物研究,可是,他還是「太笨了」。一批的同學,有的生意興隆,有的出版了小說,甚至在生物研究的專業也有同學出了成績,只有他,還是默默無聞,不知道在折騰些什麼。
喜歡的興趣,而不是成績的指引,讓他能頂住所有的壓力,最終在生物學領域「化繭成蝶」,1958年,在完成博士學位時,他從蝌蚪細胞提取出完整細胞核,成功克隆了一隻青蛙,一舉成名,被稱為「克隆教父」。在牛津讀完博士後,他又在加州理工學院完成博士後研究,從1971年開始,他一直在劍橋大學工作,如今,79歲的他現在仍堅持全職工作。2012年,他以在細胞核移植與克隆方面的先驅性研究榮獲「諾貝爾生理學獎」。
約翰·伯特蘭·格登,曾經最差的學生,64年以後的今天,成為公認的同時代最聰明的人之一,在他現在工作的劍橋大學辦公室,還掛著當初老師給予的那份最差報告,他用此告訴自己:面對愛好,即使失敗也不要放棄。
喜歡,就堅持奮斗下去,哪怕你是最差的那一個,無關成功,因為喜歡,便是最好的理由。
在逆境中成長的事例五:一根大頭針把他送上了銀行家的寶座
一位哲人說得好:「小事永遠是大事的根,每一棵生命之樹的衰榮都可以從它的根上找到答案。」細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只看見大事而忽略小事的人是無法獲得事業上的成功的。
法國著名銀行家恰科生前常向年輕人回憶過去,他的經歷總是令聞者沉思起敬。
早在讀書時,恰科就立志要當一個銀行家。開始時,他鼓起勇氣到巴黎一家最有名氣的銀行去碰運氣。結果吃了一個「閉門羹」。但這個年輕人並不氣餒,他又去了其他幾家銀行,都被拒之門外。幾個月之後,恰科又去了開始的那家銀行,並且有幸見到行長,再次遭到拒絕。當他慢慢地從銀行大門出來時,突然發現腳邊有一枚大頭針。想到進進出出的人可能會被大頭針扎傷,小夥子馬上彎腰拾起了大頭針,然後小心翼翼地放進旁邊的垃圾桶里。
到家後,奔跑了一天的恰科躺在床上休息。他先後求職52次,可連一次面試的機會都沒有。盡管命運對自己這么不公,可第二天恰科還是准備再去碰運氣。在他離開住所關門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信箱里有一封信。拆開一看,天哪!原來是那家赫赫有名的銀行寄來的錄取函。原來,恰科昨日拾起大頭針的一幕被行長看見了。他認為精細小心正是銀行職員必須具備的素質,於是改變了原先的想法,決定錄用這個小夥子。憑著這枚小小的大頭針,恰科走進了銀行的大門,憑著一顆對一根針也不會放過的心,漸漸得以在法國銀行界平步青雲,後來成為法國的「銀行大王」。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在人生的道路上,千萬莫忽視瑣碎的小事!
望採納,謝謝
㈥ 從武漢人們的樂觀和堅守等行為中談談這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的哪些基本精神
克武漢的疫情表現了我國醫護人員的傳統美德。
㈦ 請從武漢人們的樂觀和堅守等行為中談談這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的哪些基本精神
請從武漢人民的樂觀和堅守等行為中談談體現中華傳統
㈧ 哪些事件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初心的堅守
從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這些事情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黨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個初心的堅守
㈨ 在....中堅守... 寫句子
環衛工人在夏日炎炎中堅守崗位 軍人在狂風暴雨中堅守邊疆 工人在大雨滂沱中堅守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