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縣治安
❶ 求教西雙版納旅遊攻略
這個地方其實已經沒落了,不知道你要玩幾天,只玩西雙版納嗎?是昆明人還是外地人,來滇多久了,是否考慮還玩別的地方?
你可以參加版納的國旅,雖然費用有點高,但是玩得好,不會像康輝旅行社那種亂整!該去的景點要去的
幾個人一起,還是和男女朋友,差不多帶1萬塊錢左右吧,手頭帶幾千,然後帶兩張卡,分攤一下。
1,昆明到西雙版納538公里,走昆曼國際大通道(高速公路)預計也是6-7小時,估計全程需要12小時左右。 抵達西雙版納景洪市建議入住市郊賓館、中國避寒山莊或者傣家竹樓,(因市中心房價屆時比平時漲價1--3倍) 第二天 早餐後旅遊國家4A級旅遊景點—原始森林景區(游覽時間約300分鍾):觀賞熱帶雨林奇觀,觀百米浮雕,孔雀放飛,九龍飛瀑,愛伲山寨搶親活動,漫步熱帶溝穀雨林奇觀,大型民族歌舞表演。中午參觀野象谷-游蟒蛇園-胡蝶園-猴園-百鳥園-訓象表演-熱帶雨林-樹上旅館-訓象表演,下午返市區參觀「寶玉堂」也是版納唯一一家珠寶質量檢驗咨詢站、工藝品市場,民族食品一條街,裡面所有產品無中間環節,雖物廉價美,堅持貨比三家。接下來參觀具有2500年歷史的四大民葯之一的傣葯「南葯科技館」(30分鍾)了解傣葯對各種慢性病療效。健康送給您。
我上次就是報團的,覺得保險,雲南旅遊當地民風一個個挺彪悍的哈哈
1、西雙版納很值得去看看,最大的特色就是民族風情還有熱帶雨林的地理特徵。
2、西雙版納的景點很適合帶小孩和老人去,小孩能夠增強對植物(例如植物的絞殺)和少數民族認識和了解。可以去熱帶雨林谷(一個快要瀕臨絕種民族的聚集地,也叫小人國)、熱帶雨林植物園(熱帶雨林植物的特徵和生存方式)、傣族村、野象谷、望天樹(世界上最高的樹種)及國界線(可以感受下近距離國界的感覺)。
3、強烈不建議你自駕游,節假日自駕的人很多,雖然路況還可以(中途有兩段迷霧去和冰雪道),但是很容易堵車,而且距離很遠,成都出發大概有1800公里,行程時間至少在20小時以上,而且途經的昭通市的治安不好,有當地少數民族碰瓷的現象,如果遇到就麻煩了(起價一般都是4、5萬的賠償,最少也要1.5萬-2萬才能夠解決),找當地交警也沒用的。
4、那邊的住宿你可以到攜程上去查詢,那邊的住宿都不會很貴的,一般都是300-700之間。
總的來說西雙版納是一個不能不去的地方,小孩去了會看到很多很新奇的東西,消費也不貴,求偶在2011年10月才去過(自駕的)很不錯。祝你旅途愉快
西雙版納的景點比較分散,東西南北都有,但主要還是北面和東面,有的景點在一條路線上,遠近不一。所以,如果駕車,一天可選看二個景點:西雙版納傣族園、西雙版納野象谷、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西雙版納民族風情園、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西雙版納打洛小鎮、西雙版納熱帶花卉園、橄欖壩(傣族園)、西雙版納篝火晚會、西雙版納勐泐大佛寺、 曼聽公園、西雙版納野象高爾夫球會、激情瀾滄江漂流、西雙版納曼邁桑康景區、西雙版納 熱帶花卉園等。 預計需要3-5天時間
❷ 雲南省普洱市環境如何
普洱一個不大但是很淳樸漂亮的地方.
普洱的由來
相傳公元七世紀左右,古代南詔國所轄的「瘴癘之區」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有大型瘟疫肆虐,造成哀鴻遍野、死傷無數。普賢菩薩為解救蒼生而化身老農,摘采大葉種綠葉供百姓煮沸飲之,瘟疫竟不葯而愈。當地居民為感念菩薩恩德,從此廣種大葉種茶,並以茶葉狀似普賢之耳而命名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並而稱「普洱」,這是普洱茶起源最早的神話傳說。
但事實上,「普洱」是個不折不扣的古地名,位於今日雲南的思茅地區。「普洱」為哈尼語,「普」是寨子,「洱」是水灣,「普洱」即水灣大寨。普洱縣原稱寧洱縣,明洪武年間,改為普耳,萬曆年間改稱普洱;普洱自古以來以普洱茶產地和集散地聞名中外,清代時為向朝廷上貢普洱茶的普洱府所在地。
今普洱市位於雲南省南部,地處北緯22°40'-23°36'、東經100°42'-101°37'之間。東和東北沿把邊江與墨江縣分界,南與翠雲區、江城縣相連,西沿小黑江與景谷縣毗鄰,北與鎮源縣相接。總面積44221.34平方千米。總人口236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思茅區月光路,距離省會昆明市570千米。
普洱市轄1個市轄區、9個自治縣。
歷史沿革
1950年設寧洱專區,專署駐寧洱縣。轄寧洱、思茅、六順、車里、佛海、南嶠、鎮越(駐易武)、瀾滄(駐募乃)、景谷(駐威遠)、景東(駐錦屏)、鎮沅(駐按板鎮)、墨江(駐玖聯鎮)、江城(駐勐烈)、寧江(駐勐往)、滄源(駐勐董)等15縣。
1951年寧洱專區改稱普洱專區;寧洱縣改名普洱縣。普洱專區轄15縣。
1952年將滄源縣劃入緬寧專區。瀾滄縣遷駐勐朗壩。普洱專區轄14縣。
1953年將車里、鎮越、佛海、南嶠4縣劃歸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撤銷六順縣,並入思茅縣;撤銷寧江縣,將勐往、安康2區劃歸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雅口、新營盤2區劃歸瀾滄拉祜族自治區。1953年4月7日由瀾滄縣部分地區設立瀾滄拉祜族自治區(駐募乃)。思茅專區轄8縣、1自治區。
1954年5月18日江城縣改設江城縣哈尼族彝族自治區(駐勐烈);同年10月16日由瀾滄縣和瀾滄拉祜族自治區各一部地區合並設置孟連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區(駐孟連城子)。思茅專區轄7縣、3自治區。
1955年普洱專署遷駐思茅後改稱思茅專區(駐復興鎮)。江城縣哈尼族彝族自治區改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撤銷瀾滄縣,並入瀾滄拉祜族自治區。思茅專區轄6縣、1自治縣、2自治區。
1959年瀾滄拉祜族自治區改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區改稱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轄6縣、3自治縣。
1960年撤銷思茅縣,並入普洱縣;撤銷鎮沅縣,並入墨江、景東、景谷3縣及玉溪專區的新平縣。思茅專區轄4縣、3自治縣。
1962年恢復鎮沅縣(駐按板鎮)。思茅專區轄5縣、3自治縣。
1965年由西盟山區設立西盟佤族自治縣。同年3月6日西盟佤族自治縣正式成立(駐西盟)。思茅專區轄5縣、4自治縣。
1970年思茅專區改稱思茅地區,地區駐普洱縣思茅鎮(原復興鎮)。轄普洱(駐寧洱鎮)、景東(駐錦屏鎮)、鎮沅(駐按板鎮下觀音)、景谷(駐大街鎮)、墨江(駐玖聯鎮)等5縣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駐勐烈鎮)、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駐勐朗鎮)、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駐孟連城子)、西盟佤族自治縣(駐西盟鎮)等4自治縣。
1979年撤銷墨江縣,改設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思茅地區轄4縣、5自治縣。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思茅地區總人口2480346人;思茅市 230834 普洱哈尼彝族自治縣 188106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355364 景東彝族自治縣 352089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288794 鎮沅彝哈尼拉祜縣 205709 江城哈尼彝族自治縣 100243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208593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464016 西盟佤族自治縣 86598
2003年10月3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113號):撤銷思茅地區,設立地級思茅市。(1)撤銷思茅地區和縣級思茅市,設立地級思茅市。市人民政府駐新成立的翠雲區思茅鎮月光路。(2)思茅市設立翠雲區,以原縣級思茅市的行政區域為翠雲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思茅鎮過街樓路。(3)地級思茅市轄原思茅地區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東彝族自治縣、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翠雲區.
2006年1月20日,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瀾滄縣等十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雲政府[2006]6號)文件正式批准思茅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截止2006年4月17日止,全市9縣1區共撤並鄉鎮18個。其中墨江縣撤並3個,即聯珠鎮、雙龍鄉、碧溪鄉合並設置聯珠鎮,通關鎮與忠愛橋鄉合並設置通關鎮(忠愛橋鄉的曼平、曼嘎、新聯3個村民委員會劃入聯珠鎮;丙蚌、回龍、民興3個村民委員會劃入通關鎮;忠愛橋鄉以忠愛橋為界,橋西劃入通關鎮,橋東劃入聯珠鎮)。瀾滄縣撤並3個鄉鎮,即東良鄉與勐朗鎮整建制合並,設置勐朗鎮,並將謙邁鄉的布老、包麥地、看馬山三個村民委員會劃入糯扎渡鄉,同時將糯扎渡鄉更名為糯扎渡鎮;撤銷謙邁鄉;新城鄉與謙六鄉整建制合並,設置謙六彝族鄉。普洱縣撤並2個鄉鎮,即寧洱鎮與鳳陽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寧洱鎮;磨黑鎮與把邊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勐大鎮;三章田鄉與者東鄉整建制合並,設置者東鎮。景東縣撤並2個鄉鎮,即文井鎮與者後鄉整建制合並,設置文井鎮;大朝山東鎮永秀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大朝山東鎮。景谷縣撤並2個鄉鎮,即威遠鎮與鍾山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威遠鎮;永平鎮與邊江鄉整建制合並,設置永平鎮。翠雲區撤並1個鄉,即震東鄉與雲仙鄉整建制合並,設置雲仙彝族鄉。江城縣撤並1個鄉鎮,即勐烈鎮與紅疆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勐烈鎮。孟邊縣撤並1個鄉鎮,即娜允鎮與南雅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娜允鎮。西盟縣撤銷西盟鎮和莫窩鄉,兩鄉鎮合並,更名為勐卡鎮。
2007年1月21日,國務院(國函[2007]8號)批准:同意雲南省思茅市更名為雲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更名為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思茅市翠雲區更名為普洱市思茅區。
各行政區劃:
普洱市 面積45385平方千米,人口236萬
思茅區 面積4093平方千米,人口20萬。區人民政府駐思茅鎮。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面積3670平方千米,人口19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寧洱鎮。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面積5459平方千米,人口35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聯珠鎮。
景東彝族自治縣 面積4532平方千米,人口35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錦屏鎮。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面積7777平方千米,人口30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威遠鎮。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面積4223平方千米,人口21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恩樂鎮。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面積3476平方千米,人口 9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勐烈鎮。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面積1957平方千米,人口12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娜允鎮。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面積8807平方千米,人口47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勐朗鎮。
西盟佤族自治縣 面積1391平方千米,人口 8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勐梭鎮。
❸ 雲南省思茅市江城縣的簡介
朋友,亂不亂,好人壞人多不多都不不能憑別人的一面之詞拉。我就是雲南思茅的,家鄉的人都聽純朴的拉,我現在在長沙,我們那治安等都不比我所走過的內地差阿。當然,江城窮是窮啦(國家級貧困縣)。
江城縣的概況是這樣的:
全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江城縣與越南、寮國兩國接壤,為雲南惟一與兩個國家接壤的縣。土地資源豐富,人均佔有量居思茅市首位,是全省畜牧基地之一。可溶性古鉀鹽礦床儲量較大,為全國獨有。熱區開發潛力巨大,牛洛河萬畝茶園聞名全省,橡膠品質優良,供不應求。雲霧茶、茶王茶、南江奇蘭、報春銀毫、江易毛峰等15巳個品牌在國際國內獲獎,白糖銷往俄羅斯和蒙古。麻線谷、大毛毛谷、三百子等優良稻遠近馳名。
位置面積
江城縣位於雲南省南部,地處東經101°14'~102°19'、北緯22°20'~22°36'之間。東與紅河州綠春縣為鄰,東南與越南接壤,南與寮國交界(國境線長183公里,中越段67公里,中老段116公里),西與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景洪市毗鄰,西北與翠雲區、普洱縣相連,北與墨江縣隔江相望。東西橫距112公里,南北縱距64公里。全縣總面積3544平方公里。縣城勐烈鎮海拔1119米,距省會昆明公路里程520公里,距市政府駐地翠雲區145公里。
歷史沿革
東晉、南北朝時期,屬永昌郡轄地。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屬劍南道濮子部。南詔時期,屬銀生節度地。宋、遼、金時期,歸威楚府管轄。元、明時期,先後歸元江路、鈕兀御夷長官司管理。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彈壓委員,做為地方行政官吏,軍政兼轄。1916年改彈壓委員為行政委員,歸普洱道管轄。1929年設縣治。1949年3月解放,1954年5月成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行政區劃
全縣共轄勐烈、整董2個鎮和紅疆、嘉禾、寶藏、國慶、曲水、康平6個鄉,下設4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到2000年末,全縣總人口10024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969人,農業人口84274人。縣內哈尼族、彝族、漢族、傣族、瑤族、拉祜族為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8萬人,占總人口的79.8%。其中,哈尼族52339人,占總人口的52.2%;彝族14421人,占總人口的14.4%。
地理氣候
江城縣地處橫斷山余脈無量山的尾端,地形起伏大,切割深,形成中低山地貌。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2207米(獅子岩大山),最低海拔317米(李仙江出口處的土卡河寨子),高低相差1890米。境內江河縱橫,水源豐富,有曼老江、勐野江、李仙江、曼連河、臘戶河、土卡河等30條江河及200多條溪流。以康平鄉營盤山為分水嶺,營盤山以西河流注入曼老江,屬瀾滄江水系,營盤山以東河流注入李仙江,屬紅河水系。氣候屬低緯山區季風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8.7℃。最冷月1月,月均氣溫12.1℃;最熱月6、7月,月均氣溫22.2℃。全年基本元霜,年均有霜日僅2~3夭。年平均降雨量2283毫米,位於全省前列。年均降雨天數178夭。年均日照1886小時,相對濕度為85%,蒸發量為1478毫米。
民族文化資源
江城縣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6個世居民族中除哈尼族和拉枯族外都有文字。獨特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民居建築、民族服飾、傳統節日、民歌民謠、民間舞蹈豐富多彩。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哈尼年」、「火把節」、「潑水節」、「盤王節」和各種祭祀活動,舞蹈有跳笙、嘎尼尼、阿迷車、虎脊舞、孔雀舞、祭祀舞等10餘種,樂器有葫蘆笙、直簫、三弦、鋸鑼、鼓、竹筒、響蔑和地蘆桿、吹葉子。哈尼人還喜歡用本民族語言編唱各類喜怒哀樂和婚喪娶嫁的曲調。現有保存完好的彝文手抄書23冊,內容包括天文、地理、故事、醫葯、祭祀;瑤族文字使用漢字讀瑤音,字形是在漢文上多一筆或少一畫,主要用於記錄經書或歌詞,現存一部分手抄本;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原始宗教、佛教和基督教。
旅遊資源
江城縣是雲南惟一與兩個國家接壤的縣。「一眼望三國」的區位條件和內環三江的水文地理特點,為江城縣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三國交界的十層大山、李仙江畔的亞熱帶雨林、獅子岩大山的奇峰異石、曲水鄉的萬畝膠園、牛洛河的萬畝茶園、中老邊境的7號界碑、整董鎮的傣家竹樓,可使旅遊者飽覽邊疆的壯麗山河與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邊境旅遊,從江城縣水路可通越南的萊州(省)、河內,陸路可達寮國的豐沙里(省)、萬象。
社會事業
全縣已建立縣、鄉、村科技服務網路,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僅2000年就培訓830期36324人次。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為32%。「九五」期間共投入教育經費7787萬元,改善辦學條件,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到2000年末,有完中1所,初中6所,職中1所,小學73所,幼兒園3所,共有教職工1171人,中小學在校學生1923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6%。實現了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力爭在2002年完成普級九年義務教育。1988年以來,舉辦縣級運動會39次,鄉(鎮)及各類學校運動會874次。2000年參加體育鍛煉的經常性人口達2萬餘人,占總人口的20%。2鎮6鄉建立了文化站10個,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88%、90%。共有各類醫療防疫機構26個,醫務技術人員304名,病床235張,縣人民醫院達到國家「二級乙等醫院」標准。20年人口出生率16.83‰,人口自然增長率10.1‰
城鎮建設
縣城勐烈鎮延伸了勐烈東路,改造了勐烈西路和勐烈老街,新建了回歸路、民族街、濱河路,改造和延長安街了聯誼路,修建了世紀廣場、足球場、濱河花園。完成了變電站的搬遷和水廠水處理及城區污水排放工程。縣城面積擴大到2.5平方公里,街道增加到10條,環境衛生和綠化美化得到顯著改善。農村6個鄉、鎮(康平鄉、寶藏鄉、嘉禾鄉、國慶鄉、曲水鄉、整董鎮)都建成了「文明路」,總長7200米,面積5萬余平方米。
❹ 找一個適合養老的地方
推薦雲南復墨江--思茅一帶縣城制,海拔在1200米左右,四季如春。
1 夏天氣溫在30度內,冬天氣溫在10度以上
2 風景空氣水質治安均優良
3 房價3000元左右
4 交通便利,有航空和高速路。
1,廈門是一座風姿綽約的「海上花園」。被海水環繞的城市,環境十分干凈整潔,氣候宜人,一年四季花木繁盛。由於生態環境好吸引了大量白鷺來此棲息,又被稱做「鷺島」。
2,青島這座滿城啤酒飄香的城市,「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就是它的真是寫照,成群的海鷗,大片經典的歐式老建築是這里最獨特的風景。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四季分明,空氣特別濕潤,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不同的海味。
山東日照是最佳選擇!
環境優美干凈安靜,房價低消費低,氣候舒適干凈濕潤,夏天很少超過30度,特別之處是日照有中國最干凈的海域。資深人士告訴你大連青島廈門威海等其他城市都不要選,因為房價貴的很,消費高的很,或者其他方面不適合你的要求。
而且日照被評為「聯合國人居獎城市」,選日照,相信我沒錯的。
聲明一下,我不是日照人,也沒有生活在日照。
❺ 始興縣人民政府關於禁止放鞭炮
【1】網頁鏈接
點擊始興縣政府網
節選:
一、禁止製造、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的范圍
(一)環繞始興縣城區,以火車站為起點經站前路、城北路、
丹鳳山公園往南至丹鳳西路、沿江北路(墨江平湖閘壩);
墨江平湖閘壩向東經金潤大橋往南至河南路;沿河南路往東至天元大橋、
體育東路,經紅旗東路往東至始興中學;始興中學往西經城東路、
黃花園東路、黃花園北路至北門路與永安大道交匯處(五里山三叉路口);
沿永安大道往西至迎賓大道連接站前路,
以上路線所圍成區域及所經路線外側100米內范圍為禁放區。
四、違反上述規定,在禁放區內經營、燃放煙花爆竹的,
由相關主管部門依照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韶關市煙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條例》
有關規定給予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
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處以行政拘留等處罰。
六、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勸阻、制止或舉報違反本通告的行為。
舉報電話:110(公安)、12350(安監)。
【2】我的好答案是2019-02-03回答的。
現在是多數組沒有網友推薦答案,沒有提問者採納的滿意答案。
這樣做,會傷了回答者的心。
❻ 雲南省思茅市江城縣的簡介
朋友,亂不亂,好人壞人多不多都不不能憑別人的一面之詞拉。我就是雲南思茅的,家鄉的人都聽純朴的拉,我現在在長沙,我們那治安等都不比我所走過的內地差阿。當然,江城窮是窮啦(國家級貧困縣)。
江城縣的概況是這樣的:
全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江城縣與越南、寮國兩國接壤,為雲南惟一與兩個國家接壤的縣。土地資源豐富,人均佔有量居思茅市首位,是全省畜牧基地之一。可溶性古鉀鹽礦床儲量較大,為全國獨有。熱區開發潛力巨大,牛洛河萬畝茶園聞名全省,橡膠品質優良,供不應求。雲霧茶、茶王茶、南江奇蘭、報春銀毫、江易毛峰等15巳個品牌在國際國內獲獎,白糖銷往俄羅斯和蒙古。麻線谷、大毛毛谷、三百子等優良稻遠近馳名。
位置面積
江城縣位於雲南省南部,地處東經101°14'~102°19'、北緯22°20'~22°36'之間。東與紅河州綠春縣為鄰,東南與越南接壤,南與寮國交界(國境線長183公里,中越段67公里,中老段116公里),西與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景洪市毗鄰,西北與翠雲區、普洱縣相連,北與墨江縣隔江相望。東西橫距112公里,南北縱距64公里。全縣總面積3544平方公里。縣城勐烈鎮海拔1119米,距省會昆明公路里程520公里,距市政府駐地翠雲區145公里。
歷史沿革
東晉、南北朝時期,屬永昌郡轄地。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屬劍南道濮子部。南詔時期,屬銀生節度地。宋、遼、金時期,歸威楚府管轄。元、明時期,先後歸元江路、鈕兀御夷長官司管理。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彈壓委員,做為地方行政官吏,軍政兼轄。1916年改彈壓委員為行政委員,歸普洱道管轄。1929年設縣治。1949年3月解放,1954年5月成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行政區劃
全縣共轄勐烈、整董2個鎮和紅疆、嘉禾、寶藏、國慶、曲水、康平6個鄉,下設4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到2000年末,全縣總人口10024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969人,農業人口84274人。縣內哈尼族、彝族、漢族、傣族、瑤族、拉祜族為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8萬人,占總人口的79.8%。其中,哈尼族52339人,占總人口的52.2%;彝族14421人,占總人口的14.4%。
地理氣候
江城縣地處橫斷山余脈無量山的尾端,地形起伏大,切割深,形成中低山地貌。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2207米(獅子岩大山),最低海拔317米(李仙江出口處的土卡河寨子),高低相差1890米。境內江河縱橫,水源豐富,有曼老江、勐野江、李仙江、曼連河、臘戶河、土卡河等30條江河及200多條溪流。以康平鄉營盤山為分水嶺,營盤山以西河流注入曼老江,屬瀾滄江水系,營盤山以東河流注入李仙江,屬紅河水系。氣候屬低緯山區季風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8.7℃。最冷月1月,月均氣溫12.1℃;最熱月6、7月,月均氣溫22.2℃。全年基本元霜,年均有霜日僅2~3夭。年平均降雨量2283毫米,位於全省前列。年均降雨天數178夭。年均日照1886小時,相對濕度為85%,蒸發量為1478毫米。
民族文化資源
江城縣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6個世居民族中除哈尼族和拉枯族外都有文字。獨特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民居建築、民族服飾、傳統節日、民歌民謠、民間舞蹈豐富多彩。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哈尼年」、「火把節」、「潑水節」、「盤王節」和各種祭祀活動,舞蹈有跳笙、嘎尼尼、阿迷車、虎脊舞、孔雀舞、祭祀舞等10餘種,樂器有葫蘆笙、直簫、三弦、鋸鑼、鼓、竹筒、響蔑和地蘆桿、吹葉子。哈尼人還喜歡用本民族語言編唱各類喜怒哀樂和婚喪娶嫁的曲調。現有保存完好的彝文手抄書23冊,內容包括天文、地理、故事、醫葯、祭祀;瑤族文字使用漢字讀瑤音,字形是在漢文上多一筆或少一畫,主要用於記錄經書或歌詞,現存一部分手抄本;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原始宗教、佛教和基督教。
旅遊資源
江城縣是雲南惟一與兩個國家接壤的縣。「一眼望三國」的區位條件和內環三江的水文地理特點,為江城縣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三國交界的十層大山、李仙江畔的亞熱帶雨林、獅子岩大山的奇峰異石、曲水鄉的萬畝膠園、牛洛河的萬畝茶園、中老邊境的7號界碑、整董鎮的傣家竹樓,可使旅遊者飽覽邊疆的壯麗山河與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邊境旅遊,從江城縣水路可通越南的萊州(省)、河內,陸路可達寮國的豐沙里(省)、萬象。
社會事業
全縣已建立縣、鄉、村科技服務網路,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僅2000年就培訓830期36324人次。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為32%。「九五」期間共投入教育經費7787萬元,改善辦學條件,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到2000年末,有完中1所,初中6所,職中1所,小學73所,幼兒園3所,共有教職工1171人,中小學在校學生1923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6%。實現了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力爭在2002年完成普級九年義務教育。1988年以來,舉辦縣級運動會39次,鄉(鎮)及各類學校運動會874次。2000年參加體育鍛煉的經常性人口達2萬餘人,占總人口的20%。2鎮6鄉建立了文化站10個,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88%、90%。共有各類醫療防疫機構26個,醫務技術人員304名,病床235張,縣人民醫院達到國家「二級乙等醫院」標准。20年人口出生率16.83‰,人口自然增長率10.1‰
城鎮建設
縣城勐烈鎮延伸了勐烈東路,改造了勐烈西路和勐烈老街,新建了回歸路、民族街、濱河路,改造和延長安街了聯誼路,修建了世紀廣場、足球場、濱河花園。完成了變電站的搬遷和水廠水處理及城區污水排放工程。縣城面積擴大到2.5平方公里,街道增加到10條,環境衛生和綠化美化得到顯著改善。農村6個鄉、鎮(康平鄉、寶藏鄉、嘉禾鄉、國慶鄉、曲水鄉、整董鎮)都建成了「文明路」,總長7200米,面積5萬余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