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堅守事例

堅守事例

發布時間: 2020-11-29 08:12:15

❶ 現代堅持不懈的名人事例

1、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麼?正是鍥而不舍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

2、松下剛剛陷入事業的困境,這天他無助地走在路上。一對姐弟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姐姐正在燙衣服,弟弟想讀書,卻無法開燈,因為那時插頭只有一個。「你能不能快一點開燈,讓我怎麼看書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說好了,都過了30分鍾了。」

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電線,的確太不方便了,何不想個可以兩用的插頭呢?他認真地研究這個問題,不久,就想出了兩用插頭的構造。試用品問世後,很快就賣光了,訂貨的人越來越多,簡直供不應求,松下的事業也從此走上軌道,利潤大增。遭遇任何問題,都是激發創意的好機會。

3、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

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4、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5、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❷ 堅持不懈的事例

愛迪生在1877年開始了改革弧光燈的試驗,提出了要搞分電流,變弧光燈為白光燈。這項試驗要達到滿意的程度。必須找到一種能燃燒到白熱的物質做燈絲,這種燈絲要經住熱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時以上的燃燒。同時用法要簡單,能經受日常使用的擊碰,價格要低廉,還要使一個燈的明和滅不影響另外任何一個燈的明和滅,保持每個燈的相對獨立性為了選擇這種做燈。這在當時是極大膽的設想,需要下極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試驗。 絲用的物質,愛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質做試驗,失敗後又以金屬鉑與銥高熔點合金做燈絲試驗,還做過上質礦石和礦苗共一千六百種不同的試驗,結果都失敗了。但這時他和他的助手們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已知道白熱燈絲必須密封在一個高度真空玻璃球內,而不易熔掉的道理。這樣,他的試驗又回到炭質燈絲上來了。他晝夜不息地用到了188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熱燈試驗仍無結果。有一天,他把試驗室里的一把芭蕉扇邊上縛著一條竹絲撕成細絲,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僅植物類的炭化試驗就達六千多種。他的試驗筆記簿多達二百多本,共計四萬余頁,先後經過三年的時間。他每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每天清早三、四點的時候,他才頭枕兩、三本書,躺在實驗用的桌子下面睡覺。有時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時。
到了188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熱燈試驗仍無結果,就連他的助手也灰心了。有一天,他把試驗室里的一把芭蕉扇邊上縛著一條竹絲撕成細絲,經炭化後做成一根燈絲,結果這一次比以前做的種種試驗都優異,這便是愛迪生最早發明的白熱電燈——竹絲電燈。這種竹絲電燈繼續了好多年。直到1908年發明用鎢做燈絲後才代替它。愛迪生在這以後開始研製的鹼性蓄電池,困難很大,他的鑽研精神,更是十分驚人。這種蓄電池是用來供給原動力的。他和一個精選的助手苦心孤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時間,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艱辛與失敗,一會兒他以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會兒又知道錯了。但愛迪生從來沒有動搖過,而再重新開始。大約經過五萬次的試驗,寫成試驗筆記一百五十多本,方才達到目的。

❸ 感動中國人物中堅守道義的事例

三、何玥---何處春江無月明
頒獎辭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時文朝這樣評價何玥:
12歲的小女孩坦然面對生死已屬難能,在病痛中還不忘善濟他人。這一場生命最後的告別,不知敲動了多少人的心靈,平凡善舉,可以開啟一個有愛的未來。
推選委員阿來說:
今天,當我們懷著悲傷提起這個名字時,卻又懷著欣喜,為她的生命與另外的生命合二為一,仍在這個世界上熠熠生輝。
事跡:
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腎和肝捐給了三個人。

❹ 堅守正道的名人事例

文天祥

文天祥在獄中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專為奴,過著囚徒般的屬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但文天祥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場的那天。監斬官問他:「丞相還有什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麼可說的!」他又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

譚嗣同

慈禧連發諭旨,捉拿維新派。譚嗣同聽到政變消息後並不驚慌,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多方活動,籌謀營救光緒帝。但措手不及,計劃均告落空。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心以死來殉變法事業,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一次反抗。他對勸他離開的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❺ 關於堅持的真實事例

愛迪生一生堅持研究電燈泡,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曾想過放棄。
諾貝爾堅持20多年研究火葯,盡管他的朋友,親人,乃至諾貝爾本人都在測試中受傷死亡,可她依舊沒有放棄。
居里夫人用他的生命研究X光,最後因輻射而死,不過它所給我們帶來的,已經足夠成為她一生的驕傲,如果這些試劑沒有堅持在背後支撐,那結果絕對不是這樣,所謂堅持,就是將一件小事做到完美,將一件平凡的事做到不凡,盡管失敗,你也可以無憾

❻ 關於堅守自我。不要迷失自我的名人名事例

「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這是愛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人生原則。他之所以能被後人敬仰和懷念,並不僅僅因為他那些華美憂郁的詩行以及由他開創的楚辭體開了浪漫主義詩歌的先河,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他能在那個舉世渾濁的時代堅守自己的原則,把握自我。堅守原則、把握自我讓他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
原則是什麼?原則是心中的一盞讓你在黑暗中不迷失自我的明燈;是在艱難困苦時心中仍存的信念;是人生路上不可動搖的准則。唯有堅守原則方能不迷失自我。堅守原則能讓你避免走上人生的歧路。
人間萬象,世事龐雜,人生路上有許許多多的誘惑,這些誘惑就像躲在暗處的幽靈,窺視著一個個從它面前走過的人,也在考驗著一個個站在它面前躊躇不前的人。在它面前繳械投降恰恰就是因為沒有堅守住原則把握住自我。從我國的反貪工作挖出一大批貪官身上可以發現,他們中的很多人一開始並不貪,到了高位上被大量的金錢誘惑,將自己的黨性原則拋到了腦後,公眾面前說一套自己背後做一套,最後落得鋃鐺入獄,權財兩空,為人不齒。曾作為雲南紅塔集團董事長、玉溪卷煙廠廠長的褚時健曾是被榮譽籠罩的煙草大王, 在功成名就之後,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吞噬國家集體資產,最終從高高的「紅塔山」上墜落。
與此相反,能堅守住自己原則的人,誘惑的幽靈再詭譎,也會望之卻步。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曾被任命為英國國家造幣局局長,當時英國貨幣紊亂,賄賂貪贓成風。一次,一個有權勢的人物派人送來6000英鎊行賄,牛頓怒不可遏,吼道:「我希望你立即滾出去!」同樣是金錢的誘惑,同樣都有自己所在的高地位,牛頓把握住了自我而褚時健卻沒有堅守原則,因而走上了那條不歸路。假如褚時健能把握自我的話,必定能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煙草大王;而牛頓沒有堅守原則,那他的光輝成就中就不免多了一些揮之不去的瑕疵。可見,原則的確是人生的航標,誰能堅守住誰就能在人生的航程中乘風破浪,不會偏離方向。
堅守原則是每個人前進道路上力量的源泉和動力,能讓你向人生目標不斷努力奮斗;把握自我能讓你在千千萬萬的誘惑面前不為之所動,讓你在艱難險阻面前毫不退縮勇往直前。人生的漫漫征程需要我們用奮斗去闖盪,在人生的追求當中,堅守原則把握自我,才能在人生旅途創造生命的輝煌!

❼ 求「名人堅守了自己做人原則」的事例,急

愛因斯坦為了堅持作為一個科學家的原則,拒絕了成為以色列總統:朱自清先生堅持作為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拒絕美國的「救濟糧」
三百多年前,建築設計師斯托·萊伊恩受命設計了英國溫澤市政府大廳。他運用工程力學的知識,依據自己多年的實踐,巧妙地設計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撐的大廳天花板。一年以後,市政府組織有關人員對工程進行驗收時,都說只用一根柱子支撐天花板太危險,要求萊伊恩再多加幾根柱子。
萊伊恩自信只要一根堅固的柱子足以保證大廳安全,他的固執惹惱了市政官員,險些被送上法庭。萊伊恩非常苦惱,如果堅持自己原先的主張,市政官員肯定會另找人修改設計;如果不堅持,這又不是自己為人做事的准則。經過一番思考,萊伊恩終於想出一個妙計:他在大廳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過這些柱子上端並未與天花板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偽裝做做樣子。
三百多年過去了,這個秘密始終沒有被人發現。直到前幾年,市政府准備修繕大廳天花板時,才發現萊伊恩當年的「弄虛作假」。消息傳出後,世界各國的建築專家和遊客立刻雲集此地,當地政府對此也不加掩飾,並特意將大廳作為一個旅遊景點對外開放,引導人們要崇尚和相信科學。
作為一名建築師,萊伊恩也許並不是最出色的。但作為一個人,他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因為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原則,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困難與阻力,也要想辦法獲得成功。

在反飢餓、反內戰的實際斗爭中,他身患嚴重的胃病,仍簽名於《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並囑告家人不買配售麵粉,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和可貴情操。 1948年8月24日,朱自清先生因患嚴重的胃病(嚴重的胃潰瘍導致的胃穿孔),不幸逝世,享年僅50歲;臨終前,朱自清先生用顫抖的手抓住妻子陳竹隱斷斷續續地說:「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的美國麵粉。」朱自清先生在簽名前體重已下降到77.6斤,迫切需要營養和治療,但他仍舊拒絕這種「收買靈魂性質」的施捨,表現了一位中華民族優秀知識分子的尊嚴和氣節

❽ 古今中外名人堅持事例

1、愛迪生

愛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發明大王,他的發明有一千多項,像電燈、留聲機、電影機等都是他發明的。然而童年的愛迪生因為家中貧窮,只上過幾年學,他十二歲便到火車上去賣報了。不能去學校讀書,他就自學。他非常熱愛學習,一邊賣報一邊看書看報,抓緊時間學習和做實驗。

愛迪生的父親平時對家裡人要求很嚴格,他規定全家每天晚上十一點半前必須關燈睡覺。可是,愛迪生賣完報紙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十一點了,這樣他回家後就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實驗了。

這對於喜歡自己學習、摸索的愛迪生來說,簡直是難以忍受。於是他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能讓爸爸支持自己做實驗。

一天,愛迪生用銅線在樹上架起了電線,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裡,並把當天賣剩下的報紙和一台電報機留在朋友家。

晚上會到家後,他爸爸要看報紙,愛迪生說今天的報紙賣完了。起先他的爸爸並沒有非常可惜。愛迪生為了引起爸爸的興趣,就開始說起今天報紙的內容如何新鮮有趣,沒有看真是非常可惜。愛迪生的爸爸聽到他講得如此繪生繪色,真的非常想看。

於是他問愛迪生還能不能想辦法找一份來。愛迪生說,他的朋友佳麗還有一份,他可以用電報把報紙的內容傳過來。這個時候愛迪生的爸爸想看報紙的癮上來了,於是就痛快地答應了他。

愛迪生的爸爸看到兒子自製的土電報機還真能用,心裡非常高興。心想,這孩子也不簡單!從此以後,他就再也不阻止愛迪生晚上道電報實驗了。後來愛迪生經過艱苦地努力,終於成了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

2、柏拉圖甩手

一天,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說:「從今天開始,我要你們做一件事,每天堅持甩手300下,以鍛煉你們的意志。」全班鬨堂大笑,甩手,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誰做不到啊!

第二天,蘇格拉底問有多少人甩手300下,100%的學生都興奮地舉起了手。一個月過去了,蘇格拉底第二次問時,有80%的學生舉起了手,表示自己堅持下來了。

兩個月三個月……一年過去了,蘇格拉底再次提起甩手的事,全班鴉雀無聲,大家面面相覷,都覺得十分慚愧。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老師看見了,對他點了點頭。

這個舉手的學生是柏拉圖,他就是靠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成為古希臘的又一哲學泰斗。

3、萊特兄弟的飛翔夢

百多年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替別人放羊為生。一天一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頭頂飛過,並很快消失在遠方。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裡飛?」牧羊人說:「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裡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

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樣飛起來就好了。」小兒子也說:「要是能做一隻會飛的大雁該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對兩個兒子說:「只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

兩個兒子試了試,都沒能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於是他張開雙臂,但也沒能飛起來。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說:「我因為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將來就一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

兩個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並一直努力著,等他們長大——哥哥36歲,弟弟32歲時——他們果然飛起來了,因為他們發明了飛機。這兩個人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4、史泰龍

一提起史泰龍,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世界頂尖級的電影巨星,可他的人生經歷更讓人心酸,更能給人啟迪。

史泰龍生長在一個酒賭暴力家庭,父親賭輸了就拿他和母親撒氣,母親喝醉了酒又拿他來發泄,他常常是鼻青臉腫。

高中畢業後,史泰龍輟學在街頭當起了混混兒,直到20歲那年,有一件偶然的事刺痛了他的心。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要不就會跟父母一樣,成為社會的垃圾,我必須要成功!

史泰龍開始思索規劃自我的人生:從政,可能性幾乎為零;進大公司,自我沒有學歷文憑和經驗;經商,沒有任何的資金,竟沒有一個適合他的工作,他便想到了當演員,不好資本,不需名聲,雖說當演員也要條件和天賦,但他就是認准了當演員這條路!

於是,史泰龍來到好萊塢,找明星、求導演、找製片,尋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四處哀求:「給我一次機會吧。我必須能夠成功!」可他得來的只是一次次的拒絕。

「世上沒有做不成的事!我必須要成功!」史泰龍依舊痴心不改,一晃兩年過去了,遭受到了1000多次的拒絕,身上的錢花光了,他便在好菜塢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以養活自我。

「我真的不是當演員的料嗎?難道酒賭世家的孩子只能是酒鬼、賭鬼嗎?不行,我必須要成功!」史泰龍暗自垂淚,失聲痛哭。

「既然直接當不了演員,我能否改變一下方式呢?」史泰龍開始重新規劃自我的人生道路,開始寫起劇本來,兩年多的耳濡目染,兩年多的求職失敗經歷,此刻的史泰龍已經不是過去的他了。一年之後,劇本寫出來了,史泰龍又拿著劇本四處遍訪導演,「讓我當男主角吧,我必須行!」

「劇本不錯,當男主角,簡直是天大的玩笑!」他又遭受了一次次的拒絕。「也許下一次就行!我必須能夠成功!」一次次失望,一個個的期望又支持著他!「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你的精神一次次地感動著我。

我能夠給你一次機會,但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同時,先只拍一集,就讓你當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便從此斷絕這個念頭!」在他遭遇1300多次拒絕後的一天,一個曾拒絕過他20多次的導演最後給了他一絲期望。

史泰龍經過3年多的准備,此刻最後能夠一展身手了,因此,他絲毫不敢懈怠,全身心地投入。第一集電視連續劇創下了當時全美最高收視紀錄,最終,史泰龍成功了!

5、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

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

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❾ 在逆境中堅守的事例

彎腰拾起的尊嚴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流到法國,他要報考巴黎音樂學院。考試的時候,盡管他竭力將自己的水平發揮到最佳狀態,但還是未被錄取。
身無分文的青年男子來到學院外不遠處一條繁華的街上,勒緊褲腰帶在一棵榕樹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無數人駐足聆聽。飢餓的青年男子最終捧起自己的琴盒,圍觀的人們,紛紛掏出錢來,放在了琴盒裡。
一個無賴鄙夷地將錢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青年男子看了看無賴,最終彎腰拾起地上的錢遞給無賴說:「先生,您的錢丟在了地上。」
無賴接過錢,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傲慢地說:「這錢已經是你的了,你必須收下!」
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無賴,深深地對他鞠了個躬說:「先生,謝謝您的資助!剛才您掉了錢,我彎腰為您撿起。現在我的錢掉在了地上,麻煩您也為我撿起!」
無賴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舉動震撼了,最終撿起地上的錢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
圍觀的人群中有雙眼睛一直默默關注著青年男子,就是剛才的那位主考官。他將青年男子帶回學院,最終錄取了他。
這位青年男子叫比爾·撒丁,後來成為挪威小有名氣的音樂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當我們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時候,往往會招致許多無端的蔑視;當我們處在為生存苦苦掙扎的關頭,往往又會遭遇肆意踐踏你尊嚴的人。針鋒相對的反抗是我們的本能,但往往會讓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暴虐。我們不如理智去應對,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展示並維護我們的尊嚴。那時你會發現,任何邪惡在正義面前都無法站穩腳跟。
有的時候,彎下的是腰,但拾起來的,卻是你無價的尊嚴!

在逆境中成長的事例二:沒什麼能阻擋你成功

他很不幸,出生剛剛8個月,就因一場疾病失去了光明,使自己徹底陷入了黑暗的世界,以至於長大後,在他的腦海里竟沒有一絲影像和顏色的記憶。除了無邊的黑暗,他什麼也看不見,不知道世界是什麼樣子,不知道花兒有多美麗,甚至連看一眼自己的媽媽都成了平生最大的奢望。
他的童年是苦澀的,沒有人能體會他的內心有多麼自卑,有多麼脆弱,有多麼痛苦。他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憐、最不幸的人,別人一生下來,就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就可以看見世上的一切,而自己連爸爸媽媽長什麼模樣都不知道。因為看不見,他常常被碰得鼻青臉腫,常常被摔得頭破血流,常常被別人嘲笑和欺負……他不知道自己將來還要面臨多大的痛苦和磨難,未來對他來說實在太可怕了,他的眼裡一點兒希望也沒有。
每每看到他孤獨、絕望、無助的樣子,母親的心就碎了。從內心講,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呢?可是,既然已經這樣了,那就只能接受現實,揚長避短,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能夠獨立生活的人。母親忍著眼裡的淚水,鼓舞他說:「孩子,雖然你看不見陽光,但你可以讓自己的心裡充滿陽光;雖然你不幸失去了光明,但你還有雙腳、雙手、鼻子、耳朵和嘴巴,更重要的是你還有一顆聰慧的腦袋,你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甚至取得事業的成功。」
媽媽的話讓他幡然醒悟,盡管他看不見任何東西,但他的觸覺和聽覺非常好,記憶力也相當不錯,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長處,過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於是,他開始主動配合媽媽,跟著她學穿衣服,學走路,學煮飯,學做家務,學讀書,學寫字等。雖然他付出了常人數倍的努力,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但他最終學會了行走和照顧自己,他非常開心,也漸漸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在母親的教育和引導下,他的性格變得樂觀而堅強。有一次,他跟著奶奶到外地去玩,一群不懂事的小孩追著他喊:「小瞎子,看不見!小瞎子,沒出息!」奶奶聽後心裡十分難受,想找那些小孩的家長算賬,但他微笑著對奶奶說:「奶奶,算了吧,我本來就是瞎子,他們沒有說錯,就讓他們這樣叫好了!」
8歲那年,父親給他買了一台電子琴,他歡喜異常,愛不釋手,每天都要彈上好幾個小時。他的音樂天份極高,一首曲子練習幾遍,就能准確地彈奏出來,並且還能彈出從收音機里聽來的歌,音符和節奏都很到位。母親十分高興,還專門給他請了一個音樂老師。但是,隨著課程的繁復,學習的深入,難度的增加,他開始懈怠了。畢竟練琴是辛苦的,枯燥的,泛味的,更何況他還只是一個幾歲大的孩子。
見此,母親問他:「你喜歡練琴嗎?」
他點點頭說:「喜歡。」
母親說:「既然你喜歡,就應該堅持到底,做到有始有終,不要一遇到點困難就想到退縮放棄。如果你不能堅持,怕苦怕累,那你做別的事情也會如此。這樣下去,你就會一無所長,那將來能幹什麼呢?」
他聽後,慚愧地拉著母親的手說:「媽媽,對不起!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從那以後,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始終如一地做一件事情。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成了一個舉世矚目的明星。
他就是集作詞、作曲、演唱、樂器、模仿、主持等眾多才藝於一身,被譽為藝界奇才的盲人歌手楊光,2007年他獲得了《星光大道》的年度總冠軍,2008年他受邀參加了北京殘奧會開幕式演出,同年還參加了春節聯歡晚會演出,2010年他又參加了廣州亞殘會開幕式演出。一路走來,楊光用歌聲告訴大家,雖然他看不見陽光,但他的心裡充滿了陽光,只要自己不拋棄、不放棄,沒有什麼能阻擋你成功。

在逆境中成長的事例三:一個格外芳香的蘋果

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國南部的一個小鎮。他的到來不僅沒給家裡帶來歡樂,反而給父母的心裡蒙上了一層陰影,家裡人對他的未來充滿了憂慮。因為他患上了罕見的「成骨發育不全症」,這種病人體內鈣質無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頭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稱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親擅長吉他和電子風琴,受家庭的影響,他還在很小的時候,就對音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7歲那年,他在電視上看了一場鋼琴音樂會,著迷到神魂顛倒的地步,向父親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鋼琴,父親滿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一個手腳無力,行動不便的人,要想學習鋼琴談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別人抱著才能上下鋼琴座。有一次,父親剛把他抱上座位,有事臨時出去了,他一不小心,從座位上摔了下來,腳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的父親建議他學點別的,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認定了鋼琴。無奈之下,父親想出辦法,在琴上安裝了一個特殊的輔助器,使他的腳較容易牽動鋼琴踏板。雖然如此,他還是在練琴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意外的情況,以致於經常往返於醫院和家之間。但他卻不管不顧,憑著頑強的毅力,近乎瘋狂地練琴,這一練就是五年。
他13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父親獲悉一個劇團急需招聘一個丑角兼配角,覺得他很適合,於是送他去了。劇團內有一個名叫布魯內的小號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幾次之後,發現他在鋼琴方面有著特殊的悟性,就推薦給打擊樂演奏家洛馬諾重點培養。在兩位音樂家的悉心培養下,15歲時,他推出了個人的第一張專輯《閃光》。優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轟動法國音樂界,使他一夜之間成為「巨星」。
他第一次公開演出時,先是在台前離觀眾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分鍾。最後,他笑著問:「都看夠了吧?」在全場發出會意地笑過之後,才開始表演。聽完他的演奏,觀眾被他的音樂震憾了,先是短暫的沉默,繼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事後,有人問他為什麼要先站三分鍾,他說:「很多人是因為好奇我的身材才來的,先讓他們看個夠,才會仔細聽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靈魂的高度。」
置身於神奇的音樂世界中,他忘卻了殘缺肢體帶來的痛苦,變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對於取得的成績,他仍然不滿足,堅持每天練琴的時間增加到11小時,每年的獨奏音樂會超過180場。有時,超負荷的訓練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斷,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鋼琴越彈越好,名氣越來越大。1987年,他推出的另一張專輯《樂曲》,成為他音樂行程中決定性的轉折,讓成為世界級鋼琴大師,他的足跡遍及紐約、米蘭、東京、巴黎等著名音樂城市。所到之處,都是一片贊譽之聲。這時,所有人都已經不再對他的奇特身材好奇了,而是帶看欽佩的心在仰望他靈魂的「高度」。
然而,再偉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時。自《樂曲》出版後,他的事業開始落入低潮,因為焦急,有一次甚至暈倒在酒吧的階梯上。蘇醒過來後,他說:「我的骨頭那麼脆弱,這次卻竟然一點傷都沒有。我告訴自己:時間還沒到,上帝還不想讓我去死。」
樂觀的心態讓他對未來仍充滿信心,堅持每天練琴11小時以上。果然,過了不久,他的事業又迎來了輝煌的時刻,不僅簽約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張比一張好,廣受歡迎。尤其是與另一名法國爵士樂手格拉貝蒂合作的唱片銷售量突破10萬張。
有人曾經問他成功秘訣,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話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優秀和缺陷並存。有的人缺陷比較大,那是上帝特別偏愛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個格外芳香的蘋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於紐約,年僅36歲,他留給人間最後的一句話是:「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國的貝楚齊亞尼,世界鋼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個樂觀向上,勇於接受命運的挑戰,克服身體的巨大障礙,奏出人間最美妙樂章的殘疾人。他的身材雖然矮小,但他靈魂的高度,足以讓世人仰視。

在逆境中成長的事例四:諾貝爾獎得主是差生

他學習成績很穩定,從上學第一天開始,總是在倒數幾名徘徊。
整個小學生涯,都沒有特別擅長的科目,以致於今時今日采訪他當年的同學,大多數人對他都沒什麼印象,太普通了,成績也不好。好在有一個同學還記得他——每次考試成績出來,他的臉上都是陰天。
小學的幾年中,他被生物學深深吸引,甚至在學校養過上千隻毛毛蟲,看著它們變成飛蛾,這算是他給人最特別的記憶,只因在當時引起老師同學的強烈反感。
15歲時就讀於伊頓公學,如願讀上生物課,這是他最喜歡的課程,但是,他的生物課成績在250個男學生裡面排名倒數第一,其他理科成績也牢牢墊底,被同學譏笑為「科學蠢材」。當學科的成績是最後一名的時候,還夢想將來要做這個學科的科學家,確實讓人覺得荒謬可笑。
他的老師加德姆寫了一份報告:「我相信他有成為科學家的志向,但以他現在的表現來看,這真是萬分的荒謬可笑」。這位教師還覺得他「無法明白最簡單的生物學事實」,繼續教他「簡直是浪費彼此的時間」。
盡管自己成績很差,老師也認為堅持下去沒有希望,但他自己沒有放棄,繼續自己的想法,他覺得哪怕不能成為科學家,也要滿足自己的愛好。
中學畢業申請牛津大學時,由於成績不佳,他被古典文學研究系錄取。招生主任找到他,跟他說,牛津可以錄取你,不過有兩個條件:第一,必須馬上來上學;第二,你不要學習入學考試的科目。
也就是說,牛津大學錄取他的條件,是不允許他研究生物專業,或許在老師看來,以他的成績,真的不適合做科學家。不如去學習他所有成績中看起來相對還不錯的古典文學,這或許是老師對一個孩子的關心,堅持固然重要,但錯誤的方向,只會讓人離成功越來越遠。
但是,他仍然對生物學情有獨鍾,在牛津大學學習一年的古典文學後,他申請轉入生物系,再次被老師拒絕,老師聽聞過他的生物成績,不願意他的加入。盡管不被人們相信,他還是堅守自己的愛好,曲線選擇了動物學研究,這跟生物學,有莫大的關系。
這一次,不僅僅是老師,連一直支持他的母親,也反對轉系,在母親看來,英國的古典文學,是世界出名的專業,放著這么好的課程不學習,選擇一個冷門的動物學,還是他成績很差的專業,簡直是一件瘋狂的事。
他有點倔強,一如既往堅持自己的意願,拗不過的家人,只得放任他的選擇,如願所償,他終於開始自己喜歡的科研生涯。此後的時間,他把所有精力交給了生物研究,可是,他還是「太笨了」。一批的同學,有的生意興隆,有的出版了小說,甚至在生物研究的專業也有同學出了成績,只有他,還是默默無聞,不知道在折騰些什麼。
喜歡的興趣,而不是成績的指引,讓他能頂住所有的壓力,最終在生物學領域「化繭成蝶」,1958年,在完成博士學位時,他從蝌蚪細胞提取出完整細胞核,成功克隆了一隻青蛙,一舉成名,被稱為「克隆教父」。在牛津讀完博士後,他又在加州理工學院完成博士後研究,從1971年開始,他一直在劍橋大學工作,如今,79歲的他現在仍堅持全職工作。2012年,他以在細胞核移植與克隆方面的先驅性研究榮獲「諾貝爾生理學獎」。
約翰·伯特蘭·格登,曾經最差的學生,64年以後的今天,成為公認的同時代最聰明的人之一,在他現在工作的劍橋大學辦公室,還掛著當初老師給予的那份最差報告,他用此告訴自己:面對愛好,即使失敗也不要放棄。
喜歡,就堅持奮斗下去,哪怕你是最差的那一個,無關成功,因為喜歡,便是最好的理由。

在逆境中成長的事例五:一根大頭針把他送上了銀行家的寶座

一位哲人說得好:「小事永遠是大事的根,每一棵生命之樹的衰榮都可以從它的根上找到答案。」細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只看見大事而忽略小事的人是無法獲得事業上的成功的。
法國著名銀行家恰科生前常向年輕人回憶過去,他的經歷總是令聞者沉思起敬。
早在讀書時,恰科就立志要當一個銀行家。開始時,他鼓起勇氣到巴黎一家最有名氣的銀行去碰運氣。結果吃了一個「閉門羹」。但這個年輕人並不氣餒,他又去了其他幾家銀行,都被拒之門外。幾個月之後,恰科又去了開始的那家銀行,並且有幸見到行長,再次遭到拒絕。當他慢慢地從銀行大門出來時,突然發現腳邊有一枚大頭針。想到進進出出的人可能會被大頭針扎傷,小夥子馬上彎腰拾起了大頭針,然後小心翼翼地放進旁邊的垃圾桶里。
到家後,奔跑了一天的恰科躺在床上休息。他先後求職52次,可連一次面試的機會都沒有。盡管命運對自己這么不公,可第二天恰科還是准備再去碰運氣。在他離開住所關門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信箱里有一封信。拆開一看,天哪!原來是那家赫赫有名的銀行寄來的錄取函。原來,恰科昨日拾起大頭針的一幕被行長看見了。他認為精細小心正是銀行職員必須具備的素質,於是改變了原先的想法,決定錄用這個小夥子。憑著這枚小小的大頭針,恰科走進了銀行的大門,憑著一顆對一根針也不會放過的心,漸漸得以在法國銀行界平步青雲,後來成為法國的「銀行大王」。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在人生的道路上,千萬莫忽視瑣碎的小事!
望採納,謝謝

❿ 在逆境中堅守的事例有哪些

在逆境中堅守的事例有: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