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與執著
A. 堅持和執著的區別
學誠法師:
堅持做一件事,最根本的動力是認識到它的意義,發自內心想去做。如果僅僅是道理上知道好,但自己心裡沒有相應的話,是沒有力量的。
學 誠 法 師 答 問
網友:師父好!努力做一件事沒有結果,不知道是不是努力還不夠,抑或者說是命中無時莫強求,所以堅持和執著是怎樣區分的呢?
學誠法師:堅持是在因上努力,執著是在果上分別。
網友:師父,弟子還是不太明白「執著是在果上分別」的含義,如果說果上隨緣,那該如何理解發願,甚至發大願呢?人生短暫,既然發了願就應該堅定不移執行,直至實現才對吧?
學誠法師:堅持和執著是不同的。「執著」在佛法中的意思是人心中自己構建一個妄想,然後以為那是真的,緊抓不舍,產生種種苦樂。不執著,就是以智慧觀照,認清一切都是因緣和合,並無實有的人事物。發願、堅持,是做事的一種精神;執著,是人的妄見妄情。
網友:頂禮師父!請您解惑,「堅持」和「執著」的概念清楚了,但在實際中怎麼來區別二者呢?堅持,其實也是在心中的一種關照呀!阿彌陀佛!
學誠法師:執著要靠智慧來破。現階段找到方向、培養願力、堅持實踐,才是最重要的。當你努力過、痛苦過、釋然過,慢慢就能體會到什麼是堅持,什麼是執著。堅持是力量,執著是重負。
(文章來源:莆田廣化寺佛經流通處)
B. 執著和執著的區別
執著與執著有何區別?
形容某人做事堅持不懈、追求不舍,有人用「執著」,如「執著地獻身祖國的教育事業」;也有人用「執著」,如「對崇高理想的執著」。
「執著」原為佛家語李名隼從來源上看,「執著」一詞本是佛教名詞。佛教中,有大乘、二乘(即小乘)兩派。大乘以「無所得」為宗旨,故曰解脫;二乘以「成果」為目的,故曰執著。丁福保編撰的《佛學大辭典》解釋說:「執著,術語,固著於事物而不離也。」執著的「著」音zhuó,是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唐朝的《壇經》雲:「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這句話的意思是:「要修行正直心,對一切法都不要執著。」在中國佛教經典中,表示「執著」的意思也用「著」,如《金剛經》雲:「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誦讀…」這句話的意思是「須菩提,假設是喜歡小乘法之人,他執著於自我之心、他人之心、眾人之心、壽者之心,那他就不能聽受、誦讀此經……」可見,「執著」原為佛家語,不宜將其寫成「執著」。
由「著」到「著」劉嬌「執著」一詞在結構上屬於並列結構,「執」「著」二字意義相近,都是「固定、附著」的意思。「著」在這里音zhuó。
佛經用「著」而不用「著」是有原因的。據《漢語大字典》記載,「著」(zhuó)有「附著」義的情況出現得較早,戰國時期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中就有「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的句子。唐代僧人慧琳所撰《一切經音義》收入此字。大量地用「著」(zhuó) 來代替「著」(zhuó) 的現象出現在元代的小說、戲曲等通俗文學作品中。如,過去的「著實」「著意」「著落」「著惱」等都有了「著實」「著意」「著落」「著惱」等義同形異的寫法。在《水滸傳》第二十一回中,可以見到「執著」最早的書證:「我只怕雷橫執著,不會周全人。」這個「執著」的意思為「固執、不圓通」,顯然是從「執著」演化來的;而其中的「著」(zhuó) 也應該是動詞,意思也是「固定、附著」等。由此看來zhe,在「附著」這一義項上,「著」字應該是「著」字的俗體。正本清源,還是應該以「執著」為正體。
不妨看看權威工具書是怎麼選擇的。《辭源》和《辭海》(語詞分冊)都只收「執著」而未收「執著」。《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增補本)既收「執著」又收「執著」,但都是以「執著」為正條。《現代漢語規範字典》解釋「著」(zhuó):「『著』(zhuó) 的本字。現在通常寫作『著』。『執著』一詞習慣上仍作『執著』。」而《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在「執著」的釋義後也明確標明「不宜寫作『執著』」。詞典是我們學習語言的老師,如此眾多的詞典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執著」,我們自然也別無選擇。
「執著」後來居上。「執著」與「執著」長期共存,是不爭的事實。確實,作為源自佛典且多用於佛典的「執著」,在古漢語中使用更多,「執著」只在通俗作品如《水滸》中偶爾露臉。因此,過去的詞典,一般不收「執著」。五四以後,隨著白話文的興盛,「執著」被更多人所接受。魯迅用過,「現在的地上,應該是執著現在,執著地上的人們居住的」(《華蓋集?雜感》)。朱自清也用,「總之書生的被嘲笑是在他們對於書的過分的執著上,過分的執著書,書就成了話柄了」(《論雅俗共賞?論書生的酸氣》);「我們目下第一不可離開現在,第二還應執著現在」(《剎那》)。此外,王統照《印空》、茅盾《關於〈遙遠的愛〉》等都用過。這固然與用詞習慣有關(像柯靈、錢鍾書慣用「執著」),但主要在於:「執著」通俗。這正與現代漢語詞彙的發展趨勢合拍。今天,「執著」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所以,不少詞典與時俱進,給「執著」一席之地。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的《現代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的《應用漢語詞典》就只收「執著」,《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增補本)則是「執著」「執著」並收。
可見,隨著時勢的發展,「執著」已有後來居上的勢頭。還有一種情況可資參考。古漢語中,「著」讀zhuó時,主要表示「附著、加……於上、穿、戴」等義。與之相關的詞語,如「著筆」「著眼」「著手」「衣著」中的「著」,在現代漢語中,都寫成了「著」。如 2002 年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的《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中,在「衣著」和「衣著」之間,就推薦「衣著」為規范詞形。有例在先,選擇「執著」不合情合理嗎?理應取「著」舍「著」張怡春彭芝蘭雖然「著」是「著」的本字,但在讀zhuó和輕聲zhe 的時候,人們已經習慣用「著」了,尤其是讀zhe的時候,如「順著」「朝著」,大概已經沒什麼人會用「著」字。既然一般人都這么寫,理應採取從俗的原則,取「著」舍「著」,而不必拘泥於字源。須知明白字源的,到底只是極少數有專門知識的人。一旦這樣處理,「著」變成了單音字zhe,減少一個多音字,也就減少了人們記憶上的一份負擔。而「著」除了讀 zhuó、zhe之外,還讀zhāo、zháo 兩音,人們已經習慣了它的多音字身份。既然如此,讓它獨自承擔多音的責任,也不會給人們增加什麼記憶負擔,何樂而
執著與執著有何區別
不為呢?
我曾在網路網路搜索,得到包含「執著」的網頁 625 000,包含「執著」網頁891 000;利用google 搜索,得「執著」網頁 172 000,「執著」網頁 414 000。綜合起來,「執著」出現的次數不到」執著「的三分之二。可見,目前在通用性上,後起的「執著」已經超過了「執著」。
現代漢語雙音合成詞的解碼規則一般是「分解語素分析結構」。「執zhuó」一詞,應是並列結構,「執」指「堅持、固執」,「zhuó」指「附著、固著」。「zhuó」的這一意義,現在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該用「著」字而不是「著」字(「著」字讓人想到的首先是「著名」「著作」等)。這種心理機制大概正是「執著」後來居上的堅實基礎。不少詞典都准確地反映了兩者之間的強弱關系。《新華字典》「著(一)zhu ó」字,旁邊圓括弧內有個「著」字,「著」字左上角還標有「A」。按照該字典的體例,這就是將「著」處理為「著」的異體字了。《現代漢語詞典》在解釋讀zhuó的「著」和「著」字時,在「著1 zhuó」「著2 zhuó」下分別註明:「同『著1zhuó』『『著2zhuó』」。雖然《現漢》仍以「執著」為正條,《現代漢語規範字典》在「著zhuó」字條下也特別強調說「『執著』一詞習慣上仍作『執著』」,但是「執著」一詞的構詞基礎顯然已經不穩固了。「著zhuó」字對「著zhuó)」字的勝利,其實是宣告了使用「執著」的習慣已經改變。
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執著」對「執著」的優勢將進一步擴大。佛經並不「執著」於「執著」董鴻毅雖然「執著」最早見於佛經,但如今,在宣揚佛教經義的書籍中,卻也能看到以「執著」取代「執著」的趨勢。
我手邊有一本由上海佛學書局印行的《般若心經講記》,從中可以讀到下列幾個例句。(1)去除私我執著,尤其是遇到逆境當前,也容易看破放下。(2)因無般若故處處執著,處處執著故,就在三界火災中,受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的煎迫。(3)又我們遇到愛別離苦時,若不觀空,執著愛欲,越執著則越苦惱,倘若觀空,一切無常。可見佛經也並不執著於「執著」。宣揚教義,應該用廣大教眾容易明白的語言。佛經講義中的「執著」不是正說明了人們更容易接受「執著」嗎?編者附言「執著」原來是佛教詞語,而「執著」源於「執著」,可以將它們看成一組異形詞。討論各家對此意見一致。分歧在於應該選擇誰作為目前的「推薦詞形」。傾向於「執著」的,信奉「源流說」,「源」重於「流」,因此,應該用「執著」。傾向於「執著」的,注意到了「執著」後來居上的勢頭,並且從「『著zhuó』字對『著 zhuó』字的勝利」中,分析出了人們更願意選擇「執著」的心理機制,甚至還提出了「著」字讀音分工的設想。顯然,後者說出的道理更充分些。而在現實語言運用中,「著」讀「zhuó」字其實大勢已去,「著裝」「著迷」「著落」早已成了「著裝」著迷」「著落」,「土著」雖然仍寫作「土著」,但這個「著」字已不讀zhu ó而讀zhǜ。可見「執著」已成「孤家寡人」,寫作「執著」只是遲早的事。
C. 執著與堅守的名言
我明明去的話,有很多一些書,上面的話會寫一些很多的名言名句
D. 執著和堅持是什麼意思
個人理解:執著:是本人堅信是對的 並且是應該繼續堅持的,並不代表別人也支持你的決定或者你的做法 ,但並不影響你對事、對人的執著 堅持:大部分人覺得你是對的,而「堅持」多數情況下是成功的代名詞
E. 堅持與執著區別在哪
堅持有一種褒義的意思,它可以鼓勵人們努力向前 執著有點帶貶義的意思,好像有點固執似的,執著似乎沒有界限,而堅持則可以說堅持到自己不能堅持為止。 對於為了某些東西將自己逼的太緊的人來說,堅持應該好過執著,堅持到不能了,就放過自己吧。 而在於我,似乎更需要些執著,因為我太容易放過自己了,^_^。 然而執著也好,堅持也好,我都是強調人的內心體驗,做決定的關頭不要讓過多的外界說法影響我們。
F. 執著和堅持是什麼意思
個人理解:執著:是本人堅信是對的
並且是應該繼續堅持的,並不代表別人也支持你的決定或者你的做法
,但並不影響你對事、對人的執著
堅持:大部分人覺得你是對的,而「堅持」多數情況下是成功的代名詞
G. 堅持與執著是一門學問嗎
如果如果想成功的話,堅持和執著,就需要在陪伴你的過程中一直堅守著,堅持與執著,重復在你的生命中
H. 堅持執著的名人故事和名言
名人故事:
1832年,林肯失業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可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裡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 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 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他又 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名人名言: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成大事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約翰遜
鋼是在烈火和急劇冷卻里鍛煉出來的,所以才能堅硬和什麼也不怕。我們的一代也是這樣的在斗爭中和可怕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學習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奧斯特洛夫斯基
立志不堅,終不濟事。——朱熹
沒有偉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 ——巴爾扎克
能夠巋然不動,堅持正見,度過難關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你們應該培養對自己,對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這種信心是靠克服障礙,培養意志和鍛煉意志而獲得的。——高爾基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董必武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個遠大的目標,並藉助才能與堅毅來完成它。——歌德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為學須剛與恆,不剛則隋隳,不恆則退。——馮子咸
我們應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種事情的。——居里夫人
向著某一天終於要達到的那個終極目標邁步還不夠,還要把每一步驟看成目標,使它作為步驟而起作用。——歌德
永遠沒有人力可以擊退一個堅決強毅的希望。 ——金斯萊
I. 執著與堅持的區別
一個是偏主動,一個是偏被動。
J. 堅持執著的名人故事和名言
堅持執著的名人名言:
鋼是在烈火和急劇冷卻里鍛煉出來的,所以才能堅硬和什麼也不怕。我們的一代也是這樣的在斗爭中和可怕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學習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奧斯特洛夫斯基
立志不堅,終不濟事。——朱熹
能夠巋然不動,堅持正見,度過難關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你們應該培養對自己,對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這種信心是靠克服障礙,培養意志和鍛煉意志而獲得的。——高爾基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董必武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為學須剛與恆,不剛則隋隳,不恆則退。——馮子咸
我們應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種事情的。——居里夫人
永遠沒有人力可以擊退一個堅決強毅的希望。 ——金斯萊
堅持執著的名人故事:
范仲淹.住寒寺,吃一種食物.以普天下之蒼生為懷,輕名利.
梅艷芳,對歌唱事業的執著,對舞台的執著,甚至獻出了生命。即使癌症已到了末期依舊為了履行自己的承諾,開了8場演唱會,這正是一種執著的表現
愛迪生的燈泡發明也經過了多次的試驗,這也是執著。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梵高的執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是人的欣賞,但在那種世人漠視、窮困潦倒的環境下,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畫自己想畫的畫,這也著實非常人所能的。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 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科波菲 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導師馬克思為著《資本論》化了40多年的時間,在大英博物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層水泥。通過他不懈的努力,馬克思終於著成了全世界無產者所需的《資本論》。
西漢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群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憤」,他含冤蒙垢數十年,終於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流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