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責分離
1. 什麼是職責分離原則
職責分離是指通過合理的組織分工以達到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的作用.
職責分離就是指有明確的分工、授權和建立崗位責任制,企業應根據合理分工的原則,盡量將不同的工作崗位分派給不同的人員來擔任,在內部崗位、職員之間形成內部牽制。
例如明確規定出納崗位不能兼管審核、復核業務,不能保管會計憑證,不能擔任銀行賬對賬工作等。
2. 職責分離的定義是什麼
職責分離是指通過合理的組織分工以達到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的作用.
職責分離就是指有明確的分工、授權和建立崗位責任制,企業應根據合理分工的原則,盡量將不同的工作崗位分派給不同的人員來擔任,在內部崗位、職員之間形成內部牽制。
例如明確規定出納崗位不能兼管審核、復核業務,不能保管會計憑證,不能擔任銀行賬對賬工作等。
3. 存貨崗位怎樣設計職責分離措施
:基本職責:①建立具體倉庫存貨核算辦法、制定各種存貨目錄②負責各存貨的明細核專算,正確計價屬,定期對賬,保證賬賬、賬實相符③檢查各項存貨計劃執行情況,及時反映儲存情況及存貨問題④按規定進行清查盤點,保證賬實相符,編制存貨盤點表,認真查明盤盈、盤虧問題。 基本要求①落實保管責任制度②建立嚴格的存貨收發和計量制度③採用永續盤存制,加強會計對各項存貨的控制④健全實地盤點制度⑤實施存貨保險制度⑥建立庫存存貨質量管理制度⑦確定恰當的存貨明細分類賬分戶方法⑧健全存貨明細賬設置。
4. 銷售與收款循環中職責分離的內部控制,涉及哪些認定
1、主營業務收入帳與記錄應收賬款的人員相互分離,並由另一位不負責賬簿記錄的職員定期調整總賬和明細賬,這項內控的設計與哪些認定相關?
與主營業務收入的發生、完整性、准確性;應收賬款的存在、完整性、計價和分攤認定可能相關。
2、主營業務收入、應收賬款的記賬的職員不得經手貨幣資金。這項控制與哪些認定相關?
可能與主營業務收入的發生,完整性認定,應收賬款的存在、完整性認定,貨幣資金的存在、完整性認定相關。
3、企業應當分別設立辦理銷售、發貨、收款三項業務的部門(或崗位)。這項控制與哪些認定相關?
這些內部控制與銷售交易的發生、完整性認定均相關。比如營業收入發生、完整性、准確性相關。應收賬款的存在、完整性、計價和分攤相關。
4、企業在銷售合同訂立前,應當指定專門人員就銷售價格、信用政策、發貨及收款方式等具體事項與客戶進行談判,談判人員至少應有兩人以上,並與訂立合同的人員相分離。這項控制與哪些認定相關?
與營業收入的發生認定相關。
5、編制銷售**通知單的人員與開具銷售**的人員應相互分離。這項控制與哪些認定相關?
與收入的發生認定,准確性認定相關。
6、銷售人員應當避免接觸銷貨現款。這項控制與哪些認定相關?
與營業收入的完整性認定、貨幣資金的完整性認定相關。
7、企業應收票據的取得和貼現必須經由保管票據以外的主管人員的書面批准。這項控制與哪些認定相關?
與應收票據的存在、完整性相關。
5. 裝運部門與倉庫部門為什麼要職責分離
為了防止監守自盜,試想下,要是裝運部門和倉儲部門是一個的話,那麼可能把公司的貨物偷光。還比如,這個部門毀壞了或者偷掉了公司的貨物,可以撒謊說是運輸路程中的正常毀損等等。
6. 會計職責分離具體有哪些
職責分工
首先是會計電算化使用部門與業務部門的職責相分離(業務部門指產生原始數據的部門或人員),盡可能保持不相容職能(如業務授權、執行、保管和記錄)的分離,
其次是財務部門電算化崗位內部的職責分離。通過進行內部職責分工,以補救不相容職能集中化的不足。
例如在手工會計信息系統中其崗位設置一般為會計主管、出納、稽核、會計核算各崗等基本會計工作崗位。
會計信息管理人員負責日常成本核算工作,資產管理人員負責工程及固定資產管理,資金管理人員負責資金的籌集,預算管理人員負責各項資金預算、成本預算以及工程預決算等,會計主管人員負責各項經濟業務的合規、合法性審核,出納人員負責資金的結算,以上各崗位按照會計制度規定實行不相容崗位分離。
在實行電算化後,各項職能分工均按照會計制度相關規定進行,有電算主管或系統管理員按照不相容崗位分離的原則對上述電算崗位設置相應的功能許可權、賬套許可權、操作時間許可權等。
在功能許可權設置上負責審核人員,不賦予制證許可權,不兼任出納工作,對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負責。制證人員賦予審核許可權,出納人員不賦予除固定資產管理之外的其他工作,電算主管和系統管理員負責日常監督、系統安全運行、數據安全以及協調各工作人員關系等。會計檔案人員負責數據光碟、系統光碟及各類紙制資料的保管工作,但系統光碟和數據光碟應分開保管。
7. 對外投資職責分離制度的含義 以及投資業務職責分離制度設計的主要內容
投資業務的職務分離制度,是指在投資業務中的授權、執行、會計記錄以及投資資產的保管等方面都有明確的分工,不得由一人同時負責上述任何兩項工作。具體地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投資計劃的編制人員與投資的審批人員相分離,以保證審批人員客觀地分析投資的可行 性、合理性。
(2)投資業務的操作人員與會計人員相分離,以保證業務運行和會計記錄的相互核對、控 制關系。(3)有價證券的保管人員與會計記賬人員相分離,以保證會計賬簿對有價證券的安全進行有 效監控。
(4)參與投資交易活動的人員不能同時負責有價證券的盤點工作。
8. 為什麼要職責分離
通過進行內部職責分工,以補救不相容職能集中化的不足。
9. 會計崗位設置中,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有哪些
1、授權批准職務與執行業務職務;
2、執行業務職務與監督審核職務;版
3、執行業務職權務與會計記錄職務;
4、財產保管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
5、執行業務職務與財產保管職務。
10. 職責分離是內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嗎
內部控制既能在人數有限的小部門實施也能在人數眾多的大部門通過職責分離來實現。內部控制包括五個相關的要素:
⑴控制環境:包括全體員工的正直性、道德價值觀及能力等要素。管理哲學及運營風格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高級管理層及董事會的關注及引導以控制環境有著極在的影響。
⑵風險評估:每個組織或部門都面臨著各種外來的或內部的風險。管理層必須鑒別與管理這些相關風險以實現組織的目標。管理層也必須能處理與變化的經濟、產業、規章及運營環境相關的風險。
⑶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協助確保管理指令執行的政策與程序。除了職責分離外內部控制活動還包括批准程序、授權、審核、確認與復審等及資產安全。
⑷信息與勾通:必須在合適的時間與地點鑒別、取得及交流有關信息以使人們能履行自己的職責。這個要素對內部控制來說是很重要的。它不僅包括產生經營、財務與遵循性信息報告的信息系統而且包括員工、督導與高層管理層的日常交流過程。縱貫組織結構、部門與分部的信息與交流也是極為重要的。
⑸監督:事後評估內部控制質量的程序是必要的。可通過不間斷的監督、單獨的評估或兩者結合來實現。不間斷的監督包括管理層、督導的每天督導行為。管理層與內部審計師則都可以進行單獨評估。